內心對話實錄 - 方格子一年記

內心對話實錄 - 方格子一年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年前的今天,我抱著好奇心註冊方格子帳號,隨手找出一張防疫期間在家畫的水彩畫,再寫上幾句小詩,就這樣發佈了第一篇文章。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創作熱情沒有以前旺盛,有點意興闌珊,然而不願辜負初心的想法卻一直冒出來,關於方格子這條路該怎麼走下去,內心常常湧出兩種不同聲音彼此激盪。

也許把那些聲音文字化會讓我的思緒更清晰吧!

下面是這兩種聲音對話實錄,都是我內心不時會冒出來的念頭,以A、B表述:

A:來方格子第一個月是過去一年創作熱情最旺盛的時刻,每天早上固定寫文章,一天發佈一篇,到現在還記得按下「準備發佈」時那種純粹的快樂。

B:現在為什麼熱情減退了呢?

A:大概因為剛開始有新鮮感,所以才會熱情滿滿,久而久之變成習慣,現在有點像一週交一次作業那種固定的儀式,倦怠感時不時會出現。

B:既然創作熱情下滑,今天屆滿一週年,剛好可以利用這個時機見好就收吧!

A:可是如果現在停止,我想我會有點捨不得。

B:捨不得什麼?

A:捨不得離開方格子。我承認我捨不得離開這邊的朋友們。

B:如果不再發文,這樣每天可以少做一件事情,難道你不會有種解脫了的快感嗎?

A: 每天少一件事去記掛,我應該會覺得心情輕鬆一點沒錯,但是我想我還會有點失落。

B:你怎麼這麼矛盾?那麼找個折衷方案好了!

A:怎麼折衷啊?

B:看來你的壓力來自於自訂的發佈頻率而不是寫作本身,你以後大可以想寫就寫,不想寫就不寫啊!沒人規定你一定要定期發文啊!就這麼簡單!

A:仔細想想,其實我的壓力不只是定期發文,還來自於一種求好心切的心態。

B:在創作力最旺盛的那段時間,難道就沒有這種壓力嗎?

A:完全沒有!那時我文章讀者不多,沒有很多愛心留言,創作心態反而自由自在,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畫什麼就畫什麼。

B:現在為什麼不能繼續這樣呢?

A:現在讀者比以前增加,我開始產生一種責任感,每篇文章都想盡量帶給讀者滿意的閱讀體驗,所以才有了這種「我不想寫出一篇壞文章」的心理壓力。

B:可是這種壓力完全沒有必要!你難道認為你如果真的寫了一篇「壞文章」之後,讀者們就會棄你而去嗎?或者我反過來問你,如果你熟悉的文友哪天真的寫了一篇「壞文章」,你就會對她/他的印象改變嗎?

A:當然不會,不可能!

B:那就好了啊!我再問你,文友們所寫的文章哪些特質打動到你的心呢?

A:我讀文友們文章,經常可以讀出他們的用心,他們的認真,他們的誠懇,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真實。這樣的特質,尤其是真實,深深打動我,讓我在文字上和文友產生一種無形的連結,這是我最享受方格子的感覺。

B:你已經把答案說出來了!

A:怎麼說呢?

B:其實你所謂「壞文章」的壓力劃錯重點,它根本不存在。你只要有靈感想寫文章的時候,繼續用你的心寫作,真實呈現你所想表達的心思意念,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不可能是「壞文章」。至於發文頻率不用太在意,多發幾篇少發幾篇,沒有人會在意。

A:我懂。我有時候會想太多。

B:心態自然一點,輕鬆一點,寫作是一種快樂的自我展現,不要把它當作壓力,更不能把它當成責任。

A:我其實還有另外一個願望就是我不想重複自己,新的一年我想嘗試一下以前沒有寫過的題材、形式、文體、⋯⋯。如果有機會跟文友一起創作,我會很開心。嘗試新方向總讓我燃起熱情。

B:有這種願望很好,可以產生寫作動力,但是不能把它想成另一件有待完成的任務,這樣就失去樂趣了。

A:我知道。

這幅水彩畫出現於一年前第一篇方格子文章,今天再度用為本文插畫,藉以提醒不忘初心

這幅水彩畫出現於一年前第一篇方格子文章,今天再度用為本文插畫,藉以提醒不忘初心

李安導演奧斯卡得獎電影《斷背山》有段經典畫面,傑克站在水邊轉身對艾尼斯說:「但願我知道如何戒掉你!」艾尼斯痛苦回應傑克:「那你就戒掉我吧!為什麼你不放過我呢?」

最近這段時間,我其實想過戒掉方格子,但是我知道做不到。

在方格子寫作滿一週年的今天,我想說的是:謝謝方格子,你讓我在這裡認識了一群可愛的文友,大家素未謀面,心靈層面相通相連,在這個影音盛行世代,居然還能找到喜歡動手動腦動心使用方塊字寫作的同伴們,我很高興文字把我們帶到一起。

我戒不掉方格子,我也不想戒掉我跟文友們文字的連結。

我不想放棄這種單純的快樂。

avatar-img
文青沙龍
12.0K會員
163內容數
維基百科資料顯示,「文青」原指喜愛藝術的青年,經由網路流傳,詞義逐漸模糊,成為自嘲用語。既是自嘲,何妨自嘲徹底一點,「熟齡文青」遂於2022年7月誕生。 只要是傳統「文青」喜歡的題材,比如說藝術、文藝、音樂、電影等等,文青沙龍都可能涉獵其間,歡迎舊雨新知加入沙龍,共品文青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文青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敘述作者因疫情關係更換理髮店,意外發現百元剪髮店裡的理髮師擁有豐富人生故事,每次剪髮的十分鐘都像是一場小型脫口秀,讓作者感到療癒放鬆,從而成為忠實顧客的經驗分享。
文章探討快樂的本質,並以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少比較、少計較」的觀點以及作者自身經驗,說明如何擺脫不快樂。作者藉由自身在職場的瓶頸以及最終的自我覺醒,闡述知足與正面思考的重要,並以一位總是面帶笑容的運動課同學為例,強調快樂來自於內心的選擇與放下。
香氣,或者更廣義來說,氣味,很難用文字形容,然而只要聞過一次,很難不在記憶中存留,以後再聞到同樣的氣息,內存記憶通常可以瞬間觸發。 幼年記憶好像是一段段未經剪輯的影片,這些斷斷續續的模糊畫面時而會浮現腦海,最初的記憶到底是幾歲留下來的,我並不太確定,不過我清楚記得其中有個畫面帶著一陣陣濃郁的香氣。
本文敘述作者因疫情關係更換理髮店,意外發現百元剪髮店裡的理髮師擁有豐富人生故事,每次剪髮的十分鐘都像是一場小型脫口秀,讓作者感到療癒放鬆,從而成為忠實顧客的經驗分享。
文章探討快樂的本質,並以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少比較、少計較」的觀點以及作者自身經驗,說明如何擺脫不快樂。作者藉由自身在職場的瓶頸以及最終的自我覺醒,闡述知足與正面思考的重要,並以一位總是面帶笑容的運動課同學為例,強調快樂來自於內心的選擇與放下。
香氣,或者更廣義來說,氣味,很難用文字形容,然而只要聞過一次,很難不在記憶中存留,以後再聞到同樣的氣息,內存記憶通常可以瞬間觸發。 幼年記憶好像是一段段未經剪輯的影片,這些斷斷續續的模糊畫面時而會浮現腦海,最初的記憶到底是幾歲留下來的,我並不太確定,不過我清楚記得其中有個畫面帶著一陣陣濃郁的香氣。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avatar-avatar
Moonrogu
發佈於
s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