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清朝十二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作者: 余沐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5/07/26

raw-image

算是十二帝的劇情補充包
雖然每個我在看的時候都覺得眼熟
但實際上我每個都不熟
畢竟雖然知道鰲拜是權臣 欺負康熙
但鰲拜能成為輔政大臣的經歷 這方面卻是無知的
也算是把自己既定的印象 缺失的空白重新粉刷一回
另外
之所以會看來那麼輕鬆的原因
除了似曾相似外
有一部分是關於影響清朝的大小事件
市面上或多或少都有出版專書可供閱讀
所以當太平天國 各國侵華這種二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之時
要不就是寫皇帝出逃
不然就是名臣藉機出頭
這種雖然影響深遠 卻礙於篇幅與主題甚少著墨
也是我能快速讀完的原因
畢竟就如二戰那樣
幾乎大家都知道有這回事
但仔細去了解其中發生的關節又是另一回事
耗費的時間也是霄壤之別

系統介紹說建立這個能開放更多功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作者: 閻崇年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5/05/31
作者: 傑斯特.韋慕特 原文作者: Chester Wilmot 譯者: 鈕先鍾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1998/08/01
作者: 譚家哲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3/01/29 另一本相對照配合閱讀理解的是 論語新繹——吳宏一(遠流出版)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作者: 李德哈特 原文作者: B. H. Liddell Hart 譯者: 鈕先鍾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1995/01/01
UGLINESS : A Cultural History 作者: 格雷琴•亨德森 原文作者: Gretchen E. Henderson 譯者: 白鴿 出版社:創意市集 出版日期:2020/01/11
作者: 茂呂美耶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7/05/01
作者: 閻崇年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5/05/31
作者: 傑斯特.韋慕特 原文作者: Chester Wilmot 譯者: 鈕先鍾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1998/08/01
作者: 譚家哲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3/01/29 另一本相對照配合閱讀理解的是 論語新繹——吳宏一(遠流出版)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作者: 李德哈特 原文作者: B. H. Liddell Hart 譯者: 鈕先鍾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1995/01/01
UGLINESS : A Cultural History 作者: 格雷琴•亨德森 原文作者: Gretchen E. Henderson 譯者: 白鴿 出版社:創意市集 出版日期:2020/01/11
作者: 茂呂美耶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7/05/01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后妃傳在史書中,向來都是被「略過不讀」的段落。 唐史這次要來細細的讀,原因他們自己寫得很清楚。李淵沒有正宮皇后,引發了李世民跟李建成的太子之爭。又有武后,韋后,以至於楊貴妃,無不牽動大唐氣運。 由此可知,母儀天下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這種台詞在前朝史書是看不見的。臭都是臭別人家。
Thumbnail
秦瓊,字叔寶。跟前面胡味很濃的功臣們相比,秦叔寶相當的白衣漢人出身。於是即使他史料稀少,仍為後世所重。也就趁著這個少,我回頭看了一下九品官制中的大黑幕:庇蔭。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了崇禎皇帝滅亡的故事,他有一句名言,朕非亡國之君,屬下皆是亡國之臣,真的是這樣嗎?身為皇帝不是只有勤奮,最重要的是責任,如果上司不擔責任,下屬全都會是明哲保身之輩,也不擔責任,國家也隨之滅亡,斷送大好江山!
Thumbnail
很顯然,在《幕府將軍》這部作品的視角來看,劇中反覆被提及的已故「太閤」,是個負面的存在。而這個「太閤」的原型人物,至今依然爭議極大,也是日本史上我最喜歡的人物,豐臣秀吉(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 看過《幕府將軍》的朋友,對於劇中人物如何看待血統、世家門閥,感觸應該頗深...
Thumbnail
幹掉蹇碩和外戚董家後,袁紹在這個該放下一切過往共同邁向新時代的關口勸說何進:「上一任外戚宦官的權力鬥爭時,竇武占據著明顯優勢卻最終被害是因為啥?」 他的密謀漏洩出去了,真到了關鍵時刻,北軍五校的將士們更怕的是太監們! 現在將軍好不容易拿下如此優勢的地位,你兄弟何苗又和你一條心統率勁兵,部下將吏又
Thumbnail
這本書的進度,目前只看到有一段插敘寫明武宗朱厚照的部分,就是那個皇帝不當愛給自已封將軍的奇葩,雖然明朝奇葩皇帝多了去了。 這段之前講的是張居正還在世的故事,還正常的的萬歷,其實我一直覺得他很正常。 我在看書的時後有一種感覺,萬歷一直把張居正當一個爸爸,因為他老爸死的早,媽媽又一直讓他乖乖聽張居正
病癒後,薄太傅對外放出消息,皇子已死於逃亡路上。 而後祕密撫養時胤,親自教導,將一身才學傾囊相授。 前後兩世,薄太傅對時胤都有再造之恩,可與我卻沒有什麼好相與的。 畢竟,上一世帶頭求我一死的人,就是他。 今世,裝瘋賣傻的時胤,能得到北玄軍的支持,背後恐怕也有薄太傅的手筆。 我們離開京城後,
Thumbnail
郤正開始講劉備政權入蜀。他表示,朝廷跟百姓相處都十分融洽。 朝中能臣,像元凱一樣。 元凱不是一個人,是指五帝時期的十六大族:八元八凱(愷)。 這個司馬遷的原文寫得極妙:「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明朝和滿州的戰爭從萬曆末年延續到亡國前夕共二十餘年,裡面可以講的主題實在太多,因此我以在天啟朝時間內比較有趣的以下三個議題為主,凸顯熹宗皇帝在處理遼東問題上的態度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后妃傳在史書中,向來都是被「略過不讀」的段落。 唐史這次要來細細的讀,原因他們自己寫得很清楚。李淵沒有正宮皇后,引發了李世民跟李建成的太子之爭。又有武后,韋后,以至於楊貴妃,無不牽動大唐氣運。 由此可知,母儀天下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這種台詞在前朝史書是看不見的。臭都是臭別人家。
Thumbnail
秦瓊,字叔寶。跟前面胡味很濃的功臣們相比,秦叔寶相當的白衣漢人出身。於是即使他史料稀少,仍為後世所重。也就趁著這個少,我回頭看了一下九品官制中的大黑幕:庇蔭。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了崇禎皇帝滅亡的故事,他有一句名言,朕非亡國之君,屬下皆是亡國之臣,真的是這樣嗎?身為皇帝不是只有勤奮,最重要的是責任,如果上司不擔責任,下屬全都會是明哲保身之輩,也不擔責任,國家也隨之滅亡,斷送大好江山!
Thumbnail
很顯然,在《幕府將軍》這部作品的視角來看,劇中反覆被提及的已故「太閤」,是個負面的存在。而這個「太閤」的原型人物,至今依然爭議極大,也是日本史上我最喜歡的人物,豐臣秀吉(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 看過《幕府將軍》的朋友,對於劇中人物如何看待血統、世家門閥,感觸應該頗深...
Thumbnail
幹掉蹇碩和外戚董家後,袁紹在這個該放下一切過往共同邁向新時代的關口勸說何進:「上一任外戚宦官的權力鬥爭時,竇武占據著明顯優勢卻最終被害是因為啥?」 他的密謀漏洩出去了,真到了關鍵時刻,北軍五校的將士們更怕的是太監們! 現在將軍好不容易拿下如此優勢的地位,你兄弟何苗又和你一條心統率勁兵,部下將吏又
Thumbnail
這本書的進度,目前只看到有一段插敘寫明武宗朱厚照的部分,就是那個皇帝不當愛給自已封將軍的奇葩,雖然明朝奇葩皇帝多了去了。 這段之前講的是張居正還在世的故事,還正常的的萬歷,其實我一直覺得他很正常。 我在看書的時後有一種感覺,萬歷一直把張居正當一個爸爸,因為他老爸死的早,媽媽又一直讓他乖乖聽張居正
病癒後,薄太傅對外放出消息,皇子已死於逃亡路上。 而後祕密撫養時胤,親自教導,將一身才學傾囊相授。 前後兩世,薄太傅對時胤都有再造之恩,可與我卻沒有什麼好相與的。 畢竟,上一世帶頭求我一死的人,就是他。 今世,裝瘋賣傻的時胤,能得到北玄軍的支持,背後恐怕也有薄太傅的手筆。 我們離開京城後,
Thumbnail
郤正開始講劉備政權入蜀。他表示,朝廷跟百姓相處都十分融洽。 朝中能臣,像元凱一樣。 元凱不是一個人,是指五帝時期的十六大族:八元八凱(愷)。 這個司馬遷的原文寫得極妙:「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明朝和滿州的戰爭從萬曆末年延續到亡國前夕共二十餘年,裡面可以講的主題實在太多,因此我以在天啟朝時間內比較有趣的以下三個議題為主,凸顯熹宗皇帝在處理遼東問題上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