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數位,多重領會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章概要

raw-image


文章適合對象:

  • 正考慮數位轉型、剛開始數位轉型的出版社從業人員
  • 任何想多了解數位讀者的同伴



出版社對「數位轉型」的想像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出版社對「數位內容轉型」常有的想像(OS:這裡寫「想像」就是代表不是真實世界 XD )。

想像舉例一:『做數位轉型,就是想把原本紙本內容,搬到網路平台上給讀者讀就可以了吧?』

有些出版社認為,數位轉型只是將原本的紙本內容搬上網路平台供讀者閱讀,然而這只是轉型的一小部分,如果僅將紙本內容移植到網路平台上,這樣的動作無法充分發揮數位媒體的特色,也很難吸引網路讀者。

想像舉例二:『將內容放到網路平台後,我只要把原本的網路廣告調整成新的網址連結,讀者應該就會買單了吧…? 』

在數位轉型中,僅僅更改廣告連結並不足以確保成功。我們可以利用數據分析和市場趨勢的洞察,更好地了解讀者需求,才有機會運用我們的行銷資源達到效益最大化。

那究竟應該怎麼做?回答之前,我覺得先從思考這個問題開始:

「讀者,究竟為什麼要跳脫紙本內容那樣獨立抽離的閱讀時空,進入數位平台呢?讀者對於數位平台的期待是什麼?」



讀者對於數位平台的期待


① 隨時隨地都要能填滿生活的零碎時間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運用各種零碎時間是許多人的日常樣貌。

小單位的閱讀時間

首先,讀者期待能夠在各種等待、通勤的空檔時間中快速方便地閱讀。他們希望只需按一個鍵,就能開始閱讀,並無縫承接上一次的閱讀紀錄。而且輕、薄、短的文章內容,更適合在等待朋友的咖啡廳、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還是等待會議開始,隨時都能夠閱讀。

多樣化的閱讀地點

讀者期待數位平台能夠配合他們所在的環境。無論是在辦公室、家裡還是大眾運輸工具上,都希望能夠在不同地點使用各種設備來閱讀。這就要求數位平台在網站、App 應用程式或電子閱讀器等多平台上提供閱讀支援,以便讀者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來選擇最合適的閱讀方式。

各種情境

最後,閱讀體驗能搭配當下的情境對讀者來說也非常重要。他們期待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字體大小,閱讀環境的光源度來切換深色或淺色背景模式,或有目錄快捷鍵讓讀者方便使用搜索功能,來尋找特定的內容。這樣的閱讀體驗可以讓讀者更加舒適地享受閱讀的過程,並更有效地尋找他們感興趣的內容。


② 節省搜尋時間,還是…能不能連搜尋都不需要?

老實說,你是不是只想動動手指頭滑一滑,有時候連打字都嫌懶?

讀者期待在網路世界能節省搜尋時間,或甚至不用搜尋。在傳統的書店中,讀者可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書架前尋找感興趣的書籍,當然這對紙本讀者來說,也算是種休閒趣味。然而,在數位平台上,讀者期望能夠透過搜尋和篩選功能,快速找到符合需求的內容。希望能夠簡單以關鍵字、作者、類別等方式來進行精確的搜尋,並在短時間內獲得結果。

更進一步,讀者期望數位平台能夠提供更個人化和聰明的推薦功能。在平台註冊、消費、閱讀後,能夠根據讀者的數位軌跡,自動推薦符合興趣和需求的內容。這種個人化的推薦功能可以幫助讀者更容易找到他們喜歡的書籍,同時也能夠推薦他們可能感興趣但未曾注意到的作品。


③ 期待更多元、豐富的感官體驗

以前的讀者,喜歡文字給予的大量留白想像,線上讀者期待的是立即、直接的明快回饋。

不同的平台特性,某程度也養成了讀者對該平台的期待。現代生活節奏快速,數位讀者希望能夠閱讀到快節奏地因應時事話題,也因此,將內容重新編排成重點式的資訊和觀點,以節省讀者的閱讀時間,並降低讀者的資訊焦慮感,會是數位內容受歡迎的關鍵要素。

此外,讀者希望數位平台能夠滿足多元的感官需求,不僅僅局限在圖文編輯,他們期待數位平台可納入聲音和影片內容,以提供更豐富的觀點和更立體多元的內容呈現。多重的感官體驗,也可使讀者更有機會參與其中,並開始對內容有黏著度。


以上分享了一些從讀者角度出發的觀點,下一篇會繼續談出版社要如何運用數位的優勢,「逐漸」打造出用戶期待的數位平台。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想法,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很樂意與你互動!感謝大家的支持,讓我們一起打造更好的數位閱讀體驗!

avatar-img
6會員
13內容數
分享數位用戶經營、產品設計、數據分析等心法與新知,與創作者、出版社一起踏出數位轉型的第一步,逐步建立起會員經濟的數位新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許多創作者、出版社並沒有能力跨出數位會員經營的第一步,不知道該從哪邊、如何開始,這裡將會分享過往 Kono 累積數位運營的經驗與 know-how,以及矽谷新創最新的數位產品新知。
許多創作者、出版社並沒有能力跨出數位會員經營的第一步,不知道該從哪邊、如何開始,這裡將會分享過往 Kono 累積數位運營的經驗與 know-how,以及矽谷新創最新的數位產品新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做電子書有不少細節要留意,跟紙本書不同,它有很多很多的想像空間!製作上也有不少眉眉角角,若有心製作,總會有那麼靈光閃現的瞬間,透過思考使用者習慣、親身使用與實作,是可以有很多變化的!閱讀,從來都不是只有紙本書這個選項,如果能讓閱讀添加一些有趣的互動,也是「書」存在的一種可能!
Thumbnail
做書不難,嘴砲和抱怨很簡單,把抱怨和嘴砲的時間拿去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學更多「把工作變快」的能力,那工作就不會成為一件自己一輩子是該死社畜的罪!把自己變成一個專業的人,並讓人尊重自己的專業,你會更喜歡工作這件事。(對,作者不專業的就不要指手畫腳了。把做書交給專業的人。)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我想再重新推薦一次實體書。但不是從譬如「讀書可以把短影音時代中過快的節奏放慢下來」、「書籍可以提供對於單一主題更深入的討論與思考」這些過去或多或少提到過的角度。我想說的是一件說了跟沒說一樣的事,我想要提倡讀實體書的原因是:因為讀實體書的時候,你在讀實體書。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閱讀能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樂趣,在環保考量下可以嘗試購買電子書來支持出版業。本文探討了閱讀對個人生活和環境的重要性。
Thumbnail
偶然在網路上讀到有人推薦一本書,是教人如何「以閱讀變現」的書。 閱讀如何變現?好奇一讀,但讀來讀去還是不明所以。 於我,閱讀向來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因為喜歡而讀。儘管讀的多半是很多人都認為沒什麼用的小說,但我總覺得閱讀最重要的是開心,實不實用,見仁見智,在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定義,說不得準。
Thumbnail
看到不少人在寫2023年閱讀回顧與年度書單推薦,想說也來寫一下,會想寫的主要原因是2023年這一年,深深感覺終於進化成電子書閱讀者最終型態,這轉換過程也歷經好幾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做電子書有不少細節要留意,跟紙本書不同,它有很多很多的想像空間!製作上也有不少眉眉角角,若有心製作,總會有那麼靈光閃現的瞬間,透過思考使用者習慣、親身使用與實作,是可以有很多變化的!閱讀,從來都不是只有紙本書這個選項,如果能讓閱讀添加一些有趣的互動,也是「書」存在的一種可能!
Thumbnail
做書不難,嘴砲和抱怨很簡單,把抱怨和嘴砲的時間拿去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學更多「把工作變快」的能力,那工作就不會成為一件自己一輩子是該死社畜的罪!把自己變成一個專業的人,並讓人尊重自己的專業,你會更喜歡工作這件事。(對,作者不專業的就不要指手畫腳了。把做書交給專業的人。)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我想再重新推薦一次實體書。但不是從譬如「讀書可以把短影音時代中過快的節奏放慢下來」、「書籍可以提供對於單一主題更深入的討論與思考」這些過去或多或少提到過的角度。我想說的是一件說了跟沒說一樣的事,我想要提倡讀實體書的原因是:因為讀實體書的時候,你在讀實體書。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閱讀能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樂趣,在環保考量下可以嘗試購買電子書來支持出版業。本文探討了閱讀對個人生活和環境的重要性。
Thumbnail
偶然在網路上讀到有人推薦一本書,是教人如何「以閱讀變現」的書。 閱讀如何變現?好奇一讀,但讀來讀去還是不明所以。 於我,閱讀向來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因為喜歡而讀。儘管讀的多半是很多人都認為沒什麼用的小說,但我總覺得閱讀最重要的是開心,實不實用,見仁見智,在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定義,說不得準。
Thumbnail
看到不少人在寫2023年閱讀回顧與年度書單推薦,想說也來寫一下,會想寫的主要原因是2023年這一年,深深感覺終於進化成電子書閱讀者最終型態,這轉換過程也歷經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