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的科學證據~ 閱讀分享《Montessori–the science behind the genius》(1)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Montessori–the science behind the genius》,是聽鄭同僚教授說:「如果你對蒙特梭利有任何的疑慮,這本書可以給你全部的答案。」於是就興起了閱讀這本書的雄心壯志。是說大學畢業之後,好像沒有那麼認真閱讀厚厚的英文書籍了,所以也就藉由分享逼迫自己一下。(但從照片中可看出這書,真的是密密麻麻的字啊!且同時還有眾多工作要做啊!還請原諒我的進度緩慢..) 我將慢慢陸續分期分享書的內容,文章可能較為嚴肅,提供有興趣者可以參考囉!

 

作者是一位心理學家,也曾經受過蒙特梭利教師培訓,但儘管受過訓練,她早期對於蒙式教育實際上是否真如說的那麼好,始終保有懷疑。而後來當她開始為孩子尋找真正好的蒙特梭利學校時,她發揮心理學家的研究精神,要將所有蒙特梭利的理論找到科學上面的證據,顯示它真的是較好的孩童教育方式,而她也真的做到了,所以這本書就是她詳細的研究資訊。

 

首先第一章「An Answer to the Crisis in Education」,前半段在說明現在教育體制的問題,後半段則開始討論蒙特梭利教育。此篇就先分享前半段,首先作者指出根據很多研究,目前的學校教育滿意度非常低,大部分的小孩不喜歡上學不喜歡學習。但是出了學校,其實可以發現孩子是喜歡學習新知的。所以為甚麼會這樣? 其實,我們可能因為非常熟悉現在的教育制度,以至於沒有意識到這個教育體制也是近100多年來才發展出的。在1850年之前的學校其實就是混齡學校,僅有一間教室,老師針對不同的人給予不同進度的個人教導。而隨後當然因為人口增加,但最主要是受以下兩種模式的影響,而建立起現今的教育體制。

 

其一是奠基於工業革命後的工廠式思維:

20世紀開始將工廠式的思維帶進了教育體制,追求效率成為基本思想,要追求效率、追求良率,所以老師如同工人一樣,工作的內容需要能夠被分析,要能夠被清楚掌握細節,所教的內容也就變成是由主管單位(工廠經理)來告知要教什麼內容。將一批批受訓好的老師(工人)送到學校,按照規範要求的內容來教導學生(做出產品) ,因此效率凌駕於小孩的真實需求以及興趣,然後如同工廠作業一般,設定固定時間50分鐘,從一個教室轉移到另一個教室(生產線) ,也達成最佳的效率,現在或許沒有轉換教室,但一樣是每50分鐘切換一個主題,不管老師或學生的實際狀況如何,全部要在這50分鐘內完成應該要提供的內容。

但有趣的是,儘管這些制度是為了追求效率,但過去這些年研究卻表明,學校反而變得越來越沒有效率,且成本大幅提升。因為不重視個別差異性,認為需要一致性,所以反而成本增加,例如:在多種族地區的學校,為了公平就變成所有人都要學習多種語言,這樣反而大幅降低了效率。

 

其二是奠基於行為主義的獎逞邏輯

除了工廠思維之外,當時還有一個重大學理是奠基於哲學家洛克,他認為人生下來是如同一張白板一樣,不帶有任何記憶與思想,可由成人去在白板上面添加想要添加的內容。加上行為主義認為人的行為是可以被制約的,將學習的歷程解釋為是條件的作用,也就是受刺激反應的制約。因此認為應該採取獎勵以及逞罰的方式來對待教育。而因為人的學習方式是制約的反應,所以僅需要提供孩子有限的內容,教受教課書上的內容即可,不需要提供前後脈絡等等更多的資訊。

 

而雖然近代對於這種傳統體制常規教育(Conventional system)有不少的檢討與反應,包括後來提出的建構主義者們(Constructivists),認為小孩不是白板,人是依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建構知識的。但仍然沒有辦法推翻傳統常規教育,作者認為可能原因包括:

1.新教育推動時碰上大蕭條以及麥卡錫主義,大家都傾向於保守,維持原本熟悉的制度。

2.受到過去常規體制教育出來的老師,其實並不會真正的新的建構式教法。

3.包括教室的設計,課本設計等等硬體環境,都是適合符合傳統教育的。

4.建構主義並沒有提供足夠完整的課程,老師只能自己發揮,而老師也是傳統教育出生,所以成功案例不夠多。

因此需要更多的科學證據的研究,來顯示建構式的教育可能是更好的教育模式,後文陸續討論。

 

說實話我在閱讀這章之前,雖然覺得現有體制有些問題,但還真的沒有想到習以為常的制度其實是這樣來的,所以其實也沒有什麼絕對的正統性,因為體制應該隨著研究發現,或者時代轉變而改善才對。但要打破既有體制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上書籍的閱讀內容 如果本人理解上有所偏差 也請先進指教)


#蒙特梭利小學

#蒙特梭利在我家 #montessoriathome

#實驗教育

#教養

#育兒

#教育

#兒童心理

#蒙特梭利 #montessori

#Montessori the science behind the genius

#心理學

#兒童哲學

#哲學諮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菲的世界 哲學諮商媽的沙龍
5會員
29內容數
分享身為哲學諮商師抱持終身持續學習哲學 閱讀書籍 以及諮商過程的心得與見聞
2024/01/30
今天這篇和最近兩個有點熱門的教育議題有關,其實是因為剛好我最近在看哲學家馬里旦的教育哲學,我覺得剛好可以回答這兩個議題。 其一是:AI世界,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其二是:國文課當中是否應該承載價值觀教育?   當然本文主要是以馬里旦的教育哲學理論來回答(因為我個人還蠻認同的,不過當然可以有不同
Thumbnail
2024/01/30
今天這篇和最近兩個有點熱門的教育議題有關,其實是因為剛好我最近在看哲學家馬里旦的教育哲學,我覺得剛好可以回答這兩個議題。 其一是:AI世界,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其二是:國文課當中是否應該承載價值觀教育?   當然本文主要是以馬里旦的教育哲學理論來回答(因為我個人還蠻認同的,不過當然可以有不同
Thumbnail
2024/01/23
隨著女兒年紀漸長,身邊不少人對於她還相信聖誕老公公覺得訝異。其實大約兩年前才是她比較懷疑的時候。但這次她倒是有直接跟我說,誰誰誰不相信,誰誰誰相信,然後她說:我才不管他們怎麼說,反正我要相信。我覺得這個回答很妙,言下之意其實是她經過了思考後她選擇相信。   其實這種狀況也經常發生在成人身上。我們
Thumbnail
2024/01/23
隨著女兒年紀漸長,身邊不少人對於她還相信聖誕老公公覺得訝異。其實大約兩年前才是她比較懷疑的時候。但這次她倒是有直接跟我說,誰誰誰不相信,誰誰誰相信,然後她說:我才不管他們怎麼說,反正我要相信。我覺得這個回答很妙,言下之意其實是她經過了思考後她選擇相信。   其實這種狀況也經常發生在成人身上。我們
Thumbnail
2023/11/30
前陣子連續有幾次蘇菲說我都潑他冷水,其實到底是哪些事情,我也不太記得。似乎有一次是她很開心的跟我說隔天要玩什麼什麼,然後我直覺式的反應回答她說: 可是你不要忘記還有神麼事情也要處理好。 這好像很日常的對話,只是剛好連續幾次,蘇菲的回覆讓我反省了一下,是否真的很愛潑冷水? 想了一下發覺自己背後的潛意
Thumbnail
2023/11/30
前陣子連續有幾次蘇菲說我都潑他冷水,其實到底是哪些事情,我也不太記得。似乎有一次是她很開心的跟我說隔天要玩什麼什麼,然後我直覺式的反應回答她說: 可是你不要忘記還有神麼事情也要處理好。 這好像很日常的對話,只是剛好連續幾次,蘇菲的回覆讓我反省了一下,是否真的很愛潑冷水? 想了一下發覺自己背後的潛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回顧了我的小學學習歷程,對比了傳統教育與蒙特梭利教育的不同。傳統教育使我感到被動,專注於考試與成績,且對閱讀興趣缺乏。而蒙特梭利教育則讓我主動探索知識,激發了我對閱讀的熱情。這樣的轉變,不僅提升了我的學習能力,也深化了我對學習意義的理解,體會到學習不只是分數的堆疊,而是主動找到知識的熱情之旅。
Thumbnail
本文回顧了我的小學學習歷程,對比了傳統教育與蒙特梭利教育的不同。傳統教育使我感到被動,專注於考試與成績,且對閱讀興趣缺乏。而蒙特梭利教育則讓我主動探索知識,激發了我對閱讀的熱情。這樣的轉變,不僅提升了我的學習能力,也深化了我對學習意義的理解,體會到學習不只是分數的堆疊,而是主動找到知識的熱情之旅。
Thumbnail
學習的小紀錄~ 對我而言,數位是一個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工具。若數位使用得當,可以輔助教學,提升教師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動機;若使用不慎,學生非但無法獲得知識,還會造成班級混亂,在學習上產生負面效果。因此在了解數位的應用之前,很同意老師先講述與討論理論的知識架構,藉此了解學生的...
Thumbnail
學習的小紀錄~ 對我而言,數位是一個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工具。若數位使用得當,可以輔助教學,提升教師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動機;若使用不慎,學生非但無法獲得知識,還會造成班級混亂,在學習上產生負面效果。因此在了解數位的應用之前,很同意老師先講述與討論理論的知識架構,藉此了解學生的...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Montessori–the science behind the genius》,是聽鄭同僚教授說:「如果你對蒙特梭利有任何的疑慮,這本書可以給你全部的答案。」於是就興起了閱讀這本書的雄心壯志。是說大學畢業之後,好像沒有那麼認真閱讀厚厚的英文書籍了,所以也就藉由分享逼迫自己一下。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Montessori–the science behind the genius》,是聽鄭同僚教授說:「如果你對蒙特梭利有任何的疑慮,這本書可以給你全部的答案。」於是就興起了閱讀這本書的雄心壯志。是說大學畢業之後,好像沒有那麼認真閱讀厚厚的英文書籍了,所以也就藉由分享逼迫自己一下。
Thumbnail
自從加入線上教育產業後,開始能看得見後台數據後,發現為了「職業而學習的人」非常多,是一股強勁的購買動力,一方面因為職業與個人發展、薪資成長等密切掛鉤,而學習本身需要投入「時間」與「精力」兩方面成本,因此可以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原因,這裡沒有批評意思,我個人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精進工作,但也因此,我一直有
Thumbnail
自從加入線上教育產業後,開始能看得見後台數據後,發現為了「職業而學習的人」非常多,是一股強勁的購買動力,一方面因為職業與個人發展、薪資成長等密切掛鉤,而學習本身需要投入「時間」與「精力」兩方面成本,因此可以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原因,這裡沒有批評意思,我個人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精進工作,但也因此,我一直有
Thumbnail
我來很多次了,這個地方真的不斷的進化,每次來都不一樣。 在結束個人預約場次的說明會後,兩位來到機構的家長聊著天,聽到其中一位家長這樣給予我們回饋的時候,心裡真的蠻暖的,有一種我們的努力是可以被看見的啊 ... 教育為什麼百年來幾乎沒有重大轉變? 如果知道學校的起源的人,應該都會知道現行學校的制度、上
Thumbnail
我來很多次了,這個地方真的不斷的進化,每次來都不一樣。 在結束個人預約場次的說明會後,兩位來到機構的家長聊著天,聽到其中一位家長這樣給予我們回饋的時候,心裡真的蠻暖的,有一種我們的努力是可以被看見的啊 ... 教育為什麼百年來幾乎沒有重大轉變? 如果知道學校的起源的人,應該都會知道現行學校的制度、上
Thumbnail
依據世局挑戰去描繪「未來教育」,無疑又進入另一個「教育工具化」的循環;教育除了消極地解決問題,更要積極地彰顯價值、啟迪人心。因此,對世局的觀察與對未來的描繪,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來當作「解碼系統」,包括本體論、認識論與倫理觀。
Thumbnail
依據世局挑戰去描繪「未來教育」,無疑又進入另一個「教育工具化」的循環;教育除了消極地解決問題,更要積極地彰顯價值、啟迪人心。因此,對世局的觀察與對未來的描繪,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來當作「解碼系統」,包括本體論、認識論與倫理觀。
Thumbnail
今天,我要來整理去年島島阿學讀書會討論的內容。 我們閱讀的書籍是由奧地利克羅埃西亞裔的哲學家伊利奇所著作的《非學校化社會》 (非學校化社會英文版https://monoskop.org/images/1/17/Illich_Ivan_Deschooling_Society.pdf)
Thumbnail
今天,我要來整理去年島島阿學讀書會討論的內容。 我們閱讀的書籍是由奧地利克羅埃西亞裔的哲學家伊利奇所著作的《非學校化社會》 (非學校化社會英文版https://monoskop.org/images/1/17/Illich_Ivan_Deschooling_Society.pdf)
Thumbnail
資本主義下的產物 — 分工填充教育 過去大家對台灣教育的批判不外乎是填鴨式教育限制了孩子在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上的發展。但是限制和約束一定是壞事嗎?「填鴨式教育」的出現,一定解決了當時社會的需要,也一定有他的優點。如果一昧的覺得台灣教育就是要打掉重來,這種全有全無的想法其實非常危險,也是一件非常浪費
Thumbnail
資本主義下的產物 — 分工填充教育 過去大家對台灣教育的批判不外乎是填鴨式教育限制了孩子在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上的發展。但是限制和約束一定是壞事嗎?「填鴨式教育」的出現,一定解決了當時社會的需要,也一定有他的優點。如果一昧的覺得台灣教育就是要打掉重來,這種全有全無的想法其實非常危險,也是一件非常浪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