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彌陀,共命相依(節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眾生彌陀,共命相依(簡明版)

      有一種鳥,叫「共命」Jivajivaka,產於北印度,鳴聲優美,飛翔輕盈,一個鳥身、兩個人頭,彼此生死相依。以七寶莊飾其身體與翅膀。一念能飛千由旬,又善解、能說人間一切語言。密教將他列為「六舁座」之一(力士、獅子、大象、寶馬、孔雀、共命鳥)[1]。關於此鳥,有許多傳說,除了人首鳥身,也是大力精靈。是佛教藝術的題材,多裝飾在大屋頂上,手握鐵鍊,把牢寶瓶。

    在佛經故事中,佛陀本生就是共命鳥[2]。《佛本行集經》卷59<婆提唎迦等因緣品>下:「久遠世時,於雪山下,有二頭鳥,同共一身,……一頭若睡,一頭便覺。」某日,其中一頭(A)醒著,有果樹的香華,被風吹落在他身邊,他想:「我若吃下這朵華,等於兩人同得營養。」不久,另一頭(B)醒來,聽A這樣說,卻起瞋生恨:「他怎可背著我而獨享香花?」後來,在別處遇到一朵毒花,B報復性的吃下此花,兩個頭就一起死了。講完故事,佛對諸比丘說,當時「吃美花」的就是今日的我(釋尊),而「吃毒花」的是提婆達多:「我於彼時,為作利益,反生瞋恚;今亦復爾,我教利益,反更用我為怨也。」雖同一個身體,卻有兩種生命,也就是果報相同而情識有異[3],且飲食互通,生死與共[4]。若從佛經看共命鳥的典故,是類似「同室操戈」(鬩牆),乃至「人格分裂」[5]的悲劇;但其實,每個人的身心都是「善惡」同體、「黑白」郎君[6]、陰陽交感太極圖[7];佛教以人之「意識」有善、惡、無記三性,薰習「第八識」而含藏這三類種子;善、惡之種遇緣而現行,則為善或為惡,乃是同一個人。但煩惱凡夫生於娑婆惡世,多被惡緣所牽,而易於作惡,乃至以習近於惡,而覆蓋了善性,既不得善終,且長劫受苦。或同朝內鬥,或黨同伐異;乃至個人心中善、惡互爭,自相矛盾;雖是生命共同體,卻不能協和,反相殘害,必至於同歸於盡。因此,「共命」等於同死。 

    《佛說阿彌陀經》中對此鳥有不一樣的描述,甚至是翻案:

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經中明說此鳥乃阿彌陀佛之(神力)變化而成,不是罪報所生的畜類;其性質與功能,或如安樂淨土的樓閣、欄楯、行樹、羅網、寶池、蓮華、流泉……種種莊嚴,都為了宣流極樂之法音,讓國中眾生,或隨心得見諸佛淨國之殊勝,或「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令聞如是「鳥音演法」之人,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謂「禽樹成音,聞法之勝」,如是種種,又奇(形殊眾鳥)又妙(音能說法),不是娑婆罪報的凡鳥可比。唐.窺基大師《阿彌陀經通贊疏》卷二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鈔》、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幾乎一致的提及「乃現靈禽,令生罕遇,發難遭之勝想,生殊特之信心」。而其實阿彌陀佛於極樂世界的「化現多途」、「隨類化身」,除了神鳥之外,乃至無生物的「瓊林、寶網、流水、清風」,無不演暢大乘之音、廣談真實之教;令彼國菩薩,晝夜聞熏而發「菩提」勝心,念「三寶」芳名,因而消除無始劫來之業障、塵累;這是阿彌陀佛欲令「極樂之法音」普宣周流,而無一切時空之間隔;以此化導眾生,則其「利益」無量無盡也。蕅益大師更詳明極樂國中的「鳥、風、樹、網」等音,及一切「依/正、假/實」,當體就是阿彌陀佛的「三身、四德」之示現,對彼國眾生有「四悉檀」之因緣,可算是「共命鳥」於極樂世界最佳的形象與作用,實乃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力,令彼「善惡兩頭、死於非命」之怪鳥,化為「純善一心、助佛宣法」之聖眾也。這有如惑深業重的娑婆凡夫,因信願念佛而往生淨土,消除一切惡報業障,轉為正覺清淨之蓮花「化生」,皆是仰仗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之加持也。

    念佛多年今乃知:佛念我,我念佛,念念相應;佛度我身心,我歸佛名號,心心不離。從佛的大悲本願心,其憐念眾生是法爾自然無造作、無間斷的,故喻為「如母憶子」;縱然明知「眾生憶佛」乃時有時無、或暫或忘,也不計較,只是平等無條件的呵護,直到眾生忽有所感,而回首呼應,即使一瞬之短,就有心連心「不違不遠」的契機,乃至成就了善導大師《觀經疏》的三緣:

(一)明親緣:眾生起行,口常稱佛,佛即聞之;身常禮敬佛,佛即見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眾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眾生,彼此三業不相捨離,故名親緣也。(二)明近緣:眾生願見佛,佛即應念,現在目前,故名近緣也。(三)明增上緣: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諸邪業繫,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也。

《法然上人全集》也云:

阿彌陀佛成就本願,莊嚴極樂世界;以佛眼遍覽十方,有否念我名號之人;以佛耳晝夜傾聽,有否稱我名號之人。是故,一稱一念之人,阿彌陀佛無有不知;攝取光明,不捨其身,臨終來迎,無有空過。

宋.元照律師《觀經義疏》卷上<別敘今經教興>說彌陀對眾生有「五愍、五令」,「愍」乃見眾生之苦而不忍,「令」則與眾生樂而成佛。這些都是以佛的眼界與心量,而主動的「愍念」眾生之所(不自覺)不能離(惑業苦)、「令得」眾生之所(不自修)不能至(戒定慧)的無上功德,在眾生還沒想到、還未祈求之前,就先為我們開示、備妥了,只須我們聽信並點頭,就一切現成的擁有。佛是為我們而修行成佛的,是與我們一體的,這對我們的凡夫心眼,雖一時不能懂、不思議,佛卻不曾為此放棄;更以種種方便而調熟我們的心智;直到因緣時至,我們也可以被感動、被開啟,而信受、願慕,並以行動回應,此時可說是父子相認,重歸故園,從此永不分離。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只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轉劫濁為清淨海會,轉見濁為無量光,轉煩惱濁為常寂光,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所謂相應,就是「因果相稱」,眾生之三業彌陀之三密,入我/我入,無二無別,成就一切功德。《徹悟禪師語錄》卷下:

我念彌陀佛念我,天真父子兩相投。一阿彌了又阿彌,除卻阿彌總不知。

    慧淨法師有幾篇文章,以共命之鳥為喻,如《慈悲的救度(取意):彌陀悲救十方眾生,彌陀願行即眾生願行,非無因;彌陀功德即眾生功德,非他因;彌陀之物即眾生之物,非他有。如共命鳥,互同腹食。(共命鳥,一身兩命,識別報同。)此是淨土宗要關。(他力佛力,佛作我受,信佛救度,如石乘船。)……..我們沒辦法消除自己的業障,離開輪迴,沒辦法累積功德,快速成佛,但是阿彌陀佛能,他有這個力量,而且他把我們看成他自己,所以他能消除我們的業障,使我們快速達成佛果。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二)>(取意):身心性命歸於彌陀,與佛一體,心心相印,函蓋相合;……共命鳥是兩個生命,兩個頭,共用一個身體,所謂的「生命共同體」,阿彌陀佛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我們就念佛,蒙受彌陀正覺的救度,念佛人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願願相應。

又<念佛過端午 隨順彌陀的呼喚>(取意):佛成凡夫生,存亡共命鳥。眾生不能往生,則法藏不成佛。法藏發願成佛,眾生往生成佛,如共命鳥一體。願願為此,出生諸願,出生彌陀,出生我等。

<阿彌陀佛,是一尊視眾如己的佛>(取意):阿彌陀佛救度十方眾生,等於救度自己,是天性自然,理所當然的;給自己快樂,為自己拔苦,沒有勉強,也沒條件。 這就是《阿彌陀經》的「共命之鳥」。我們是凡夫命,阿彌陀佛是佛命,但共有一個功德。阿彌陀佛與我們生命共同體,阿彌陀佛的功德就是我們的功德,我們的負債由阿彌陀佛來承擔,是輕而易舉,當生就能脫離六道輪迴而往生極樂。

    又<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五)>(取意):生佛同體、自他不二;同體不二故,此物即彼物,他行即己行。彌陀願行,即眾生物;如共命鳥,互同腹食。阿彌陀佛的功德如光明,我們的罪業如黑暗,我們曠劫以來的罪業,沒有實體,到了極樂就沒業可帶。<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九)>(取意):機法一體之阿彌陀佛,如共命鳥,兩命一體,互相依存,彼此需要。如今,彌陀既已成正覺,我等歸命必往生。歸命——我等凡夫無常、穢惡、痛苦的生命,歸入彌陀永恆、清淨、自在的生命。

      因此,我們若信受彌陀救度而專稱彌陀佛名,當下就相應於阿彌陀佛的本願;喻如磁石(彌陀悲救之願力)與鐵針(眾生信生之願心),二者自然相吸而和合。念佛稱名,乃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全體佛境界。六字洪名總一切法、持一切義,有不可思議之妙用。

    從釋迦牟尼佛「本生」到阿彌陀佛「淨土」,共命之鳥的形象與功能,有了本質性的翻轉;從「善惡」同體而同歸於死,到純淨化生而宣流法音,前者喻如六道凡夫的煩惱熾盛,雖偶有善念善行,而不敵依正二報之眾多惡緣所牽引,雖父子共命、兄弟共命、夫妻共命、朋友拱命、君臣共命,其結果是以盲引盲,相牽入火坑,而長劫淪墮於惡道,遍受其苦而「身自當之,無有代者」,且求出無期。諸佛有見於此,特於八萬四千久修難行之法門外,別開勝方便、易行道之「稱名念佛」,或云於末法五濁之世唯此是「門餘」大道[18],或云「一代教皆(念佛)化前」之教[19],若以共命鳥在佛經中身世之變化,從娑婆惡鳥轉為極樂化禽,亦可證明彌陀淨土「度化」眾生(消業成佛)之功能,卻乃超勝其他法門、宗派,而不可思議也。

引證加註完整版】,請看這裡https://blog.udn.com/6ccc7d15/179587643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簡明易讀版—緣起(象山慶23.7.15)    學術性的引證與論述,有其必要性,但較嚴謹而複雜,對網友們一般性的瀏覽,或有相對的困難,因此,特闢此專題,只摘錄正文敘述的流暢性,而隱藏了眾多的引文及相關的說明,也減少了註腳,讓網友能一氣呵成的讀完全文。若有深入研討的需求,再回尋該題目,細讀結構完整的
善導大師<勸化偈>演析(慶’23.6.26)       善導大師傳中有一首<勸化徑路修行頌>,又稱〈勸念佛偈〉或〈勸化偈〉:  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病。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宋代之後,常被淨土相關著作引用;雖有人疑其作者之真
簡明易讀版—緣起(象山慶23.7.15)    學術性的引證與論述,有其必要性,但較嚴謹而複雜,對網友們一般性的瀏覽,或有相對的困難,因此,特闢此專題,只摘錄正文敘述的流暢性,而隱藏了眾多的引文及相關的說明,也減少了註腳,讓網友能一氣呵成的讀完全文。若有深入研討的需求,再回尋該題目,細讀結構完整的
善導大師<勸化偈>演析(慶’23.6.26)       善導大師傳中有一首<勸化徑路修行頌>,又稱〈勸念佛偈〉或〈勸化偈〉:  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病。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宋代之後,常被淨土相關著作引用;雖有人疑其作者之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輪迴六道互為父母兄弟妻子眷屬互生。互為怨家對頭循環報復互殺。佛于諸大乘經中屢為勸誡而見聞者少。即得見聞而信受奉行者更少。於是佛以大悲,現諸異類供人殺食。既殺之後現諸異相。俾一切人知是佛現,冀弭殺劫以安眾生。如牛羊豬鱉皆有佛棲。未殺之前均謂是畜。既殺之後方知是佛。是知殺生,不異殺佛。
Thumbnail
午後,我們在國立中興大學的圓廳用餐,隨意漫步於校園走道上,無意間拍攝到幾株花姿絕美的植物。經查詢後得知:這些花名為「鶴望蘭」,又稱之為「天堂鳥」。 這種原生於南非的熱帶植物,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飛翔的鳥而得名。鮮豔的橙色花瓣與藍紫色的花蕊,在翠綠的葉片襯托下,成為普受喜愛的觀賞植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極樂世界豎窮三際,過去、現在、未來,豎著來說的嘛,這是窮盡哪,找不到頭了。橫遍十虛,橫著是空間,是遍滿十方虛空,東南西北四方,加上四個角,八方,加上,上下,就是十方,遍於十方。這句佛號要把「阿」字念準。東密興教大師說,他讚歎念佛法門說:「從一個『阿』字出生一切陀羅尼,一切咒就從一個『阿』字出生。」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佛陀證悟後,於鹿野苑初轉法輪,發出「唯求作佛,度一切人」的大悲願心,度化 憍陳如等五比丘,開演「四聖諦」,至此,佛、法、僧三寶具足應世間。讓我們延續「雙鹿法輪」的吉祥寓意,以善法的行持,令佛法弘轉無邊際,令自他獲益無窮!
原生和次生去了食物鏈的世界,他們思考什麼是阿彌陀佛?可能是個非常好玩之人。兩個人兩只鳥其實是同一主體,也就是一個人分別了四種思考。原生德行,次生能量,鳥一嗔恚,鳥二笨巧。四種思考要找到阿彌陀佛,在念頭的攝化世界。開始了他們食物鏈之旅。 遊戲的想法?想和阿彌陀佛玩遊戲,自然一定要有好的構思,好的構思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共命鳥:人面鳥身,一身兩頭名:耆婆耆婆迦,擅樂器、歌唱、舞蹈。一共命鳥頭嫉妒另一頭擁“天籟”歌喉,暗生惡念給另一腦袋下毒,劇毒傳遍共有身體,害人害己。 山海經有比翼鳥,只得一眼一扇翅膀,必兩隻並肩方可飛行。 共命鳥交惡、和解適合用來警世;比翼鳥有缺陷、有合作正是人間智慧……2021/12月 讀者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輪迴六道互為父母兄弟妻子眷屬互生。互為怨家對頭循環報復互殺。佛于諸大乘經中屢為勸誡而見聞者少。即得見聞而信受奉行者更少。於是佛以大悲,現諸異類供人殺食。既殺之後現諸異相。俾一切人知是佛現,冀弭殺劫以安眾生。如牛羊豬鱉皆有佛棲。未殺之前均謂是畜。既殺之後方知是佛。是知殺生,不異殺佛。
Thumbnail
午後,我們在國立中興大學的圓廳用餐,隨意漫步於校園走道上,無意間拍攝到幾株花姿絕美的植物。經查詢後得知:這些花名為「鶴望蘭」,又稱之為「天堂鳥」。 這種原生於南非的熱帶植物,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飛翔的鳥而得名。鮮豔的橙色花瓣與藍紫色的花蕊,在翠綠的葉片襯托下,成為普受喜愛的觀賞植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極樂世界豎窮三際,過去、現在、未來,豎著來說的嘛,這是窮盡哪,找不到頭了。橫遍十虛,橫著是空間,是遍滿十方虛空,東南西北四方,加上四個角,八方,加上,上下,就是十方,遍於十方。這句佛號要把「阿」字念準。東密興教大師說,他讚歎念佛法門說:「從一個『阿』字出生一切陀羅尼,一切咒就從一個『阿』字出生。」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佛陀證悟後,於鹿野苑初轉法輪,發出「唯求作佛,度一切人」的大悲願心,度化 憍陳如等五比丘,開演「四聖諦」,至此,佛、法、僧三寶具足應世間。讓我們延續「雙鹿法輪」的吉祥寓意,以善法的行持,令佛法弘轉無邊際,令自他獲益無窮!
原生和次生去了食物鏈的世界,他們思考什麼是阿彌陀佛?可能是個非常好玩之人。兩個人兩只鳥其實是同一主體,也就是一個人分別了四種思考。原生德行,次生能量,鳥一嗔恚,鳥二笨巧。四種思考要找到阿彌陀佛,在念頭的攝化世界。開始了他們食物鏈之旅。 遊戲的想法?想和阿彌陀佛玩遊戲,自然一定要有好的構思,好的構思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共命鳥:人面鳥身,一身兩頭名:耆婆耆婆迦,擅樂器、歌唱、舞蹈。一共命鳥頭嫉妒另一頭擁“天籟”歌喉,暗生惡念給另一腦袋下毒,劇毒傳遍共有身體,害人害己。 山海經有比翼鳥,只得一眼一扇翅膀,必兩隻並肩方可飛行。 共命鳥交惡、和解適合用來警世;比翼鳥有缺陷、有合作正是人間智慧……2021/12月 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