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在台灣(澎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Yuen 1271-1368

Yuen 1271-1368

蒙古在台灣(澎湖)

    自成吉思汗創建蒙古帝國以來,西征南討,兼併諸國,成為史上領土最大帝國。傳至忽必烈汗,又繼承中原王朝,改國號為「大元」,並攻滅南宋,統一中國,成為中國首個由遊牧民族全面治理的朝代,領土也直達台灣海峽,不過元朝的海外征伐頗為頓挫,特別是兩度「蒙古襲來」,大軍進逼日本皆遇「神風」鎩羽而歸,但也因兩度征日失利,據《元史》、《新元史》所載:「蒙元世祖遠征日本因風失敗,迂迴台灣,道經澎湖設治澎湖,企圖進取台灣,作為征日本之準備。」元朝於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在澎湖群島設澎湖巡檢司,或稱澎湖寨巡檢司,將澎湖納入大蒙古帝國的版圖之內,也是台灣地區澎湖群島首度出現的官方地方統治者。蒙古與台灣,開始結下神奇的緣分!

    巡檢司源自元朝,主要設置於邊遠之地,職司軍事,但以維持地方治安為主要,無行政權,主官職稱為「巡檢」,乃九品小官。而澎湖巡檢司則先隸屬於福建行省,後福建行省遭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合併,又改轄江浙等處行中書省。自此台灣地區澎湖群島成為元朝江浙行省福建道泉州路的一部份(而中華民國控有的福建省金門縣金門列島也屬於泉州路;莆田縣烏坵島則屬於江浙行省福建道興化路;連江縣馬祖列島則屬於江浙行省福建道福州路)。至於史載有姓名,且據信為元朝首位派駐於今台灣省澎湖縣馬公市官員的是1366年尚在任的澎湖寨巡檢「陳信惠」。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

第二進

第二進

電動抽籤機

電動抽籤機

天后宮建築剖面圖

天后宮建築剖面圖

澎湖天后宮歷史沿革

澎湖天后宮歷史沿革

順承門簡介

順承門簡介

媽宮城順承門

媽宮城順承門

    而澎湖巡檢司的確切位置推估應在今馬公市的澎湖天后宮一帶,此地進可控制險要馬公港,退可掌握馬公腹地。我赴澎湖望安島旅遊回程時也不忘特地走訪,不過澎湖天后宮乃明末立廟,雖為台灣最早的媽祖廟,但蒙元初期應尚未自福建分靈奉祀,當時當地應該僅有簡單的官署、官舍及漁人民居,只是澎湖巡檢司的遺址現已不復存在,我個人認為應該稍加考據,立碑彰顯紀念。所以當地的景點僅有澎湖天后宮及附近的媽宮城順承門,兩處我皆造訪遊覽。現今的澎湖天后宮雖歷經多次重修擴大,就規模來說,的確不如台灣諸多壯麗寺院,但歷史底蘊深厚,前後三進,分別為前殿、正殿及清風閣,沿坡層層墊高,正殿供奉金面媽祖,建築帶廣東潮州風格,並展示「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等「大航海時代的台灣」之石碑,乃台灣迄今年代最早石碑。我驟訪宮廟,巧遇旅行團,便順道聽了遍導覽,天后宮香火鼎盛,遊客眾多,果然是當地的信仰中心。

    至於媽宮城則位居天后宮西南,是清光緒年間修建,因應中法戰爭,為強化澎湖防務所築,為清末在台最後新修之城池,但之後因日本都市計畫遭大規模拆除,目前保存最佳的僅剩順承門。該城門下方尚容車輛通行,城門造型穩重,雖不高大,城牆卻極為厚實,是以澎湖當地所產的火成岩砌牆身,上接咾咕石砌城垛而成,臨海而築的花白城牆,頗具澎湖特色。我登城而上,視野極佳,眺望馬公外海,馬公港為半島、島嶼環抱,鉗形扼守台灣海峽,實在是進取台灣的咽喉之地,可惜蒙古至此便守成,未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只得於海風颯颯中遙想蒙古帝國在台灣的遺緒與光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紹沖的沙龍
33會員
344內容數
縱談蒙古西征的目空一切與草原文明的方方面面
高紹沖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5
    成吉思汗,除在三國志14現身三國志系列外,其實早在烈風傳便登上信長之野望,以成吉思汗家傲立土崎湊城,讓蒙古鐵騎登陸日本!     但成吉思汗家也僅是中等強國,成吉思汗固然戰鬥99、采配100,攻守兼備,但武將僅忽必烈汗可用,窩闊台汗、馬可波羅戰鬥均偏低,耶律楚材、郭守敬則為內政人才。  
Thumbnail
2025/02/25
    成吉思汗,除在三國志14現身三國志系列外,其實早在烈風傳便登上信長之野望,以成吉思汗家傲立土崎湊城,讓蒙古鐵騎登陸日本!     但成吉思汗家也僅是中等強國,成吉思汗固然戰鬥99、采配100,攻守兼備,但武將僅忽必烈汗可用,窩闊台汗、馬可波羅戰鬥均偏低,耶律楚材、郭守敬則為內政人才。  
Thumbnail
2024/09/09
1227年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死於六盤山附近的清水縣。 蒙古人舉行了一個很特殊的葬禮,埋葬了這個世界歷史上特殊的人物。他沒有留下陵寢和寶鼎,只在他墳地周圍30里處插上一圈箭簇,派重兵守衛這塊大禁地。由於時間已經過去了七百餘年,成陵的所在已經成為一個難解之謎。
Thumbnail
2024/09/09
1227年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死於六盤山附近的清水縣。 蒙古人舉行了一個很特殊的葬禮,埋葬了這個世界歷史上特殊的人物。他沒有留下陵寢和寶鼎,只在他墳地周圍30里處插上一圈箭簇,派重兵守衛這塊大禁地。由於時間已經過去了七百餘年,成陵的所在已經成為一個難解之謎。
Thumbnail
2024/08/01
札蘭丁迅速集中了十餘萬軍隊,在八魯灣大敗蒙古將領失吉忽禿忽,蒙古三萬大軍全軍覆沒。成吉思汗、拖雷率軍進攻對方的一座城堡,其愛孫,察合台的繼位人木阿禿干戰死。成吉思汗親自指揮攻克了這座城市,為其愛孫報仇。
Thumbnail
2024/08/01
札蘭丁迅速集中了十餘萬軍隊,在八魯灣大敗蒙古將領失吉忽禿忽,蒙古三萬大軍全軍覆沒。成吉思汗、拖雷率軍進攻對方的一座城堡,其愛孫,察合台的繼位人木阿禿干戰死。成吉思汗親自指揮攻克了這座城市,為其愛孫報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河童喜歡登山,常觀賞MIT台灣誌,劇中曾出現古道專家李瑞宗老師,並不清楚他本業植物學,卻涉獵台灣古蹟古道不同面向的人文歷史調查研究,尤其是他所著的《臺北植物園與清代欽差行台的新透視》一書,替「欽差行臺」驗明正身,值得一提。
Thumbnail
河童喜歡登山,常觀賞MIT台灣誌,劇中曾出現古道專家李瑞宗老師,並不清楚他本業植物學,卻涉獵台灣古蹟古道不同面向的人文歷史調查研究,尤其是他所著的《臺北植物園與清代欽差行台的新透視》一書,替「欽差行臺」驗明正身,值得一提。
Thumbnail
台灣歷史被書寫一頁頁民族抗爭史,事實上由亂入治,確是台灣本土歷史的真相。每一次械鬥、爭執、反抗過後,統治者因應當時民情民意,改變舊日政策,開始發展台灣。一代又一代的外來政權,恆春古城見證了清朝烈的反抗歷史。 1871年、一艘琉球國的船隻遭遇颱風,漂流至九棚灣附近,獲排灣族人收留。但因為彼此語言文化不
Thumbnail
台灣歷史被書寫一頁頁民族抗爭史,事實上由亂入治,確是台灣本土歷史的真相。每一次械鬥、爭執、反抗過後,統治者因應當時民情民意,改變舊日政策,開始發展台灣。一代又一代的外來政權,恆春古城見證了清朝烈的反抗歷史。 1871年、一艘琉球國的船隻遭遇颱風,漂流至九棚灣附近,獲排灣族人收留。但因為彼此語言文化不
Thumbnail
身為一個愛看書的秀才,抵達台灣之後弄點資料來讀,也是合情合理又合乎邏輯的。 這個嘛,台灣就是福建東南千里外的地區。過去不與中國往來,中國人也不知道海外有這樣的地方。 不說島,基本上台灣的尺寸比中國人過去定義的「島」要大上太多。以前的地圖、史料,都沒有記載過台灣這兩個字喔。
Thumbnail
身為一個愛看書的秀才,抵達台灣之後弄點資料來讀,也是合情合理又合乎邏輯的。 這個嘛,台灣就是福建東南千里外的地區。過去不與中國往來,中國人也不知道海外有這樣的地方。 不說島,基本上台灣的尺寸比中國人過去定義的「島」要大上太多。以前的地圖、史料,都沒有記載過台灣這兩個字喔。
Thumbnail
清領時期 臺灣府設臺灣、鳳山、諸羅三縣,清之所以將台納入版圖絕非是想除去明鄭勢力,對於台的建設和經營定不以為然,為此怕臺灣在成為反清基地,特頒「渡台禁令」,使得臺灣于清初時並無太大墾辟,清朝的消極政策使在台的漢人與原住民衝突更加,治安的惡化、’官府的苛政,1721年爆發的「朱一貴事件」,就此雍正在位
Thumbnail
清領時期 臺灣府設臺灣、鳳山、諸羅三縣,清之所以將台納入版圖絕非是想除去明鄭勢力,對於台的建設和經營定不以為然,為此怕臺灣在成為反清基地,特頒「渡台禁令」,使得臺灣于清初時並無太大墾辟,清朝的消極政策使在台的漢人與原住民衝突更加,治安的惡化、’官府的苛政,1721年爆發的「朱一貴事件」,就此雍正在位
Thumbnail
今天焦點─台灣的主人高山族原住民  1874年 對台灣採取消極統治政策長達191年的中國末代王朝大清帝國,在日本出兵攻佔台灣南端的恆春半島並建立都督府,準備染指台灣納為殖民統治勢力範圍時,指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禎,以欽差大臣身份前往台灣視察防務,並開始推動「開山撫番」政策,表面上看起來相當溫和開明,實
Thumbnail
今天焦點─台灣的主人高山族原住民  1874年 對台灣採取消極統治政策長達191年的中國末代王朝大清帝國,在日本出兵攻佔台灣南端的恆春半島並建立都督府,準備染指台灣納為殖民統治勢力範圍時,指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禎,以欽差大臣身份前往台灣視察防務,並開始推動「開山撫番」政策,表面上看起來相當溫和開明,實
Thumbnail
台語:Tâi-uân li̍k-sú ê kòo-sū : tsìng-tī 台灣歷史可以分成三個時代,分別是史前、開化、與摩登時代,而開化時代又可以細分成三到四個時代,本篇文章將會介紹一下台灣在這幾個時代的政府體系的變化。
Thumbnail
台語:Tâi-uân li̍k-sú ê kòo-sū : tsìng-tī 台灣歷史可以分成三個時代,分別是史前、開化、與摩登時代,而開化時代又可以細分成三到四個時代,本篇文章將會介紹一下台灣在這幾個時代的政府體系的變化。
Thumbnail
台灣這個由兩千三百五十萬人所組織的政治共同體,他的國際法地位怎麼演變、現在的國際法地位又是如何,我認為他是由不同的政治共同體隨著時間不斷疊加、彼此交織而成。
Thumbnail
台灣這個由兩千三百五十萬人所組織的政治共同體,他的國際法地位怎麼演變、現在的國際法地位又是如何,我認為他是由不同的政治共同體隨著時間不斷疊加、彼此交織而成。
Thumbnail
從清代關門古道,一窺清朝與日本的原住民治理、中央山脈的百年歷史,與布農族丹社群的古往今來。 《重返關門》,一本以古道為主軸,建構出橫跨百年歲月、堆疊數千呎高的台灣史話;讓我們透過作者的雙腳雙眼,了解國家力量是如何深入山區,看見過去的環境樣貌,並挖掘歷史的真實,認識真正的Taki Vatan。
Thumbnail
從清代關門古道,一窺清朝與日本的原住民治理、中央山脈的百年歷史,與布農族丹社群的古往今來。 《重返關門》,一本以古道為主軸,建構出橫跨百年歲月、堆疊數千呎高的台灣史話;讓我們透過作者的雙腳雙眼,了解國家力量是如何深入山區,看見過去的環境樣貌,並挖掘歷史的真實,認識真正的Taki Vatan。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