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在台灣(澎湖)
自成吉思汗創建蒙古帝國以來,西征南討,兼併諸國,成為史上領土最大帝國。傳至忽必烈汗,又繼承中原王朝,改國號為「大元」,並攻滅南宋,統一中國,成為中國首個由遊牧民族全面治理的朝代,領土也直達台灣海峽,不過元朝的海外征伐頗為頓挫,特別是兩度「蒙古襲來」,大軍進逼日本皆遇「神風」鎩羽而歸,但也因兩度征日失利,據《元史》、《新元史》所載:「蒙元世祖遠征日本因風失敗,迂迴台灣,道經澎湖設治澎湖,企圖進取台灣,作為征日本之準備。」元朝於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在澎湖群島設澎湖巡檢司,或稱澎湖寨巡檢司,將澎湖納入大蒙古帝國的版圖之內,也是台灣地區澎湖群島首度出現的官方地方統治者。蒙古與台灣,開始結下神奇的緣分!
巡檢司源自元朝,主要設置於邊遠之地,職司軍事,但以維持地方治安為主要,無行政權,主官職稱為「巡檢」,乃九品小官。而澎湖巡檢司則先隸屬於福建行省,後福建行省遭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合併,又改轄江浙等處行中書省。自此台灣地區澎湖群島成為元朝江浙行省福建道泉州路的一部份(而中華民國控有的福建省金門縣金門列島也屬於泉州路;莆田縣烏坵島則屬於江浙行省福建道興化路;連江縣馬祖列島則屬於江浙行省福建道福州路)。至於史載有姓名,且據信為元朝首位派駐於今台灣省澎湖縣馬公市官員的是1366年尚在任的澎湖寨巡檢「陳信惠」。
而澎湖巡檢司的確切位置推估應在今馬公市的澎湖天后宮一帶,此地進可控制險要馬公港,退可掌握馬公腹地。我赴澎湖望安島旅遊回程時也不忘特地走訪,不過澎湖天后宮乃明末立廟,雖為台灣最早的媽祖廟,但蒙元初期應尚未自福建分靈奉祀,當時當地應該僅有簡單的官署、官舍及漁人民居,只是澎湖巡檢司的遺址現已不復存在,我個人認為應該稍加考據,立碑彰顯紀念。所以當地的景點僅有澎湖天后宮及附近的媽宮城順承門,兩處我皆造訪遊覽。現今的澎湖天后宮雖歷經多次重修擴大,就規模來說,的確不如台灣諸多壯麗寺院,但歷史底蘊深厚,前後三進,分別為前殿、正殿及清風閣,沿坡層層墊高,正殿供奉金面媽祖,建築帶廣東潮州風格,並展示「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等「大航海時代的台灣」之石碑,乃台灣迄今年代最早石碑。我驟訪宮廟,巧遇旅行團,便順道聽了遍導覽,天后宮香火鼎盛,遊客眾多,果然是當地的信仰中心。
至於媽宮城則位居天后宮西南,是清光緒年間修建,因應中法戰爭,為強化澎湖防務所築,為清末在台最後新修之城池,但之後因日本都市計畫遭大規模拆除,目前保存最佳的僅剩順承門。該城門下方尚容車輛通行,城門造型穩重,雖不高大,城牆卻極為厚實,是以澎湖當地所產的火成岩砌牆身,上接咾咕石砌城垛而成,臨海而築的花白城牆,頗具澎湖特色。我登城而上,視野極佳,眺望馬公外海,馬公港為半島、島嶼環抱,鉗形扼守台灣海峽,實在是進取台灣的咽喉之地,可惜蒙古至此便守成,未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只得於海風颯颯中遙想蒙古帝國在台灣的遺緒與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