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達克王國簡史:兼論蒙古帝國統治的邊界
拉達克人是混血民族,由韃靼人(印度-伊朗人種)和藏族人(蒙古人種)混血而成。拉達克王國國脈則自西元950綿延至1842年,長達近900年。建國前期信史並不明確,但西元8世紀下葉至9世紀上葉應為吐蕃的附庸,吐蕃王國崩潰後,吐蕃王室末裔西逃到阿里地區,成功結合當地貴族站穩腳跟,國王死後遺下三子分割阿里地區,分別為拉達克、古格、布讓,其中長子貝吉貢就於西元950年正式建立拉達克王國,是為拉達克第一王朝,同時接受藏傳佛教「上路弘傳」,也就是自印度北部再度引進復興佛教信仰,所以拉達克與西藏的關係極深。時序流轉,西藏衛藏地區(今拉薩、日喀則一帶)已進入蒙古帝國統治,但阿里並不在蒙古授予權力的藏傳佛教薩迦派管理範圍內,拉達克與古格、布讓也同樣未接受蒙古1268年、1288年於西藏境內進行的兩次人口普查,當時拉達克盛行的信仰更為藏傳佛教止貢噶舉派。其後拉達克約於15世紀中葉改朝換代,由第一王朝王室的支系取得王位,建立拉達克第二王朝,也是拉達克的末代王朝,16世紀中葉拉達克王國四處征伐,拓邊遠至現今尼泊爾北部,甚至短暫讓古格王朝成為屬國,同時拉達克與古格相同,除了與藏傳佛教其他教派發生聯繫外,17世紀葡萄牙耶穌會傳教士也開始進入拉達克,終於到號稱「拉達克大王」的森格南杰在位時,國力達於鼎盛,並趁古格王朝發生國王藉耶穌會天主教信仰來壓制王弟兼藏傳佛教法王之佛教勢力,導致兩派相爭,受王弟邀請包圍古格王城,古格王不敵投降,拉達克正式兼併古格王朝,同時王室也改信仰藏傳佛教竹巴噶舉派,但好景不長,拉達克內部因大興土木、幾代國王大量向西藏寺院鉅額奉獻、以及1639年至1665斷絕與喀什米爾的山羊毛貿易,外部又受到喀什噶爾的突厥穆斯林侵襲與蒙兀兒帝國的壓力,並於1679年發動「拉達克戰爭」,拉達克主動介入同屬竹巴噶舉派不丹與由藏傳佛教格魯派掌握之西藏的爭端,藉機驅逐境內格魯派勢力並出兵東進,卻反遭控制衛藏的和碩特汗國與格魯派組蒙藏聯軍反擊,古格舊領被佔,王國首都列城隨後陷落,拉達克王出逃向蒙兀兒帝國請援,兩大陣營再度交鋒,陷入膠著,最後透過和談,以割讓古格舊領、拉達克成為西藏政權屬國、善待境內格魯派為條件結束戰爭,而拉達克王室因向蒙兀兒帝國請援緣故,改宗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雖然隨後又改宗為藏傳佛教格魯派,但伊斯蘭教信仰已於拉達克生根,而在中國大清王朝征服西藏後,拉達克再成為中國的屬國。如此政治、軍事、經濟、財政內外交逼,導致拉達克王國國力衰落。
其後,從屬於信奉錫克教之錫克帝國,並位於喀什米爾,卻信奉印度教的的道格拉人,發動「森巴戰爭」,於1842年攻滅拉達克王國,拉達克王國走入歷史,之後道格拉人受英屬東印度公司管轄,最終拉達克成為英屬印度下土邦的一部分,二次大戰後,印度與巴基斯坦獨立分治,土邦王公本想獨立,奈何喀什米爾地區穆斯林、印度教徒、佛教徒混雜,遭到巴基斯坦、印度、中國大陸三國瓜分,拉德克成為印度領土至今,同時因為地緣與歷史文化緣故,拉達克也是海外流亡藏人的重要聚集地。目前拉達克居民半數為佛教徒,以藏傳佛教竹巴噶舉派最為興盛,近半數則為穆斯林,並仰賴獨特文化與山光水色,以旅遊業為主要經濟命脈,因緣俱足時我也想順道造訪印度新德里、達蘭薩拉與拉達克啊!
※本文其實主要是想探討蒙古帝國統治邊疆的界線,因為在中國與西方的地圖上,蒙古帝國的領域大不相同,且落差頗大,像拉達克王國與古格王朝通常都被歸於蒙古帝國版圖,但西方著作卻有不同看法,我個人也認為元朝雖曾在吐蕃駐軍,藉薩迦派統治吐蕃故地,但阿里地區一來遠離衛藏,鞭長莫及,二來為吐蕃後裔,自稱正統王權,不一定會屈服薩迦法王,也就是不曾遭到蒙古帝國直轄,但在蒙古帝國是否對古格王朝或拉達克王國享有宗主權問題上,則就更是眾說紛紜,留待專家學者剖析,全文拙見淺薄,若有遺漏之處,還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