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主動創造「人生」,還是被動等待「人生」。命運真的是可控的嗎?

2023/07/2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相信幾乎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那樣的時刻,覺得「人生很難」吧!

無論是事業、感情還是未來,我們的一生中有太多事情是難以掌握的。我們無法決定父母,無法選擇出生環境,也無法控制教育制度。有時,連人生的方向都似乎無法左右。

對我而言,求學的階段是我認為人生最艱難的時刻。由於家庭原因,從小學畢業後,我被迫進入軍校就讀。這個本該是青春燦爛的12-22歲時期,卻變成了嚴格受限的生活。無論從心靈還是身體上,都無法呼吸到自由的空氣。

在那段日子裡,我曾努力反抗。嘗試叛逆、哀求、逃避,甚至嘗試最激烈的手段—終結自己的生命,但是最終還是什麼都無法改變。

最後,我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現實,感覺人生就像是「一種身不由己的控制」。

raw-image
回首看看周遭的人,有些人出生就擁有金湯匙,有些人連溫飽都是難題;有些人可以勇敢追求喜歡的事物,經歷多次失敗,而有些則不得不將幾乎所有薪水用於家計,即便機會來臨,也未必能抓住。

還記得當時,世界似乎真的就是這樣的,日子一天天過去,等待著事情發生,內心渴望著改變,但實際上無所作為。

這種被動的思維,在我畢業後的那一年,迎來了徹底的轉變。回想起來也沒什麼特別原因,就只是心中冒出了怎麼也壓部下去的想法:「不想再這樣下去了」。

未來的人生漫長,如果繼續這樣過下去,我一定會帶著無數遺憾離開人世,甚至可以說活著的當下,早就已經處在深陷悔恨中的生活了。

有趣的是,當我選擇振作起來時,一切反而轉好了。

的確,很多人生中發生的種種無法掌控,它們就是發生了,有些人無法自主控製程度較大,有些則較小。但不管大小,總有一些事情是我們能夠掌握的。

隨著認識的人增加、吸收的資訊越來越多,我發現成功人士的特質,或者說是思維模式,當談到人生的「選擇」時,在許多方面都驚人地相似。

人生最大的自由,在於擁有選擇的權利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先生,家曾遭小偷入侵,失去許多重要且有價值的物品。朋友們得知後紛紛寫信安慰他,而他回了一封令人敬佩智慧且啟發人心的回信。

在那封信中,他提到三件他感到慶幸的事:

  1. 他們全家恰好都不在家,因此小偷只偷東西而未傷人。如果有人在家,可能會發生悲劇。
  2. 雖然他們失去了一些東西,但只是部分而非全部。憑藉自己的能力,他完全能夠彌補這些損失。
  3. 我最慶幸的事情是,偷東西的是他,而不是我。所以到底誰應該比較難過?

羅斯福先生當然可以選擇憤怒、難過和抱怨,但他選擇了轉念、面對和原諒。而這份選擇,恰好是他擁有成就的原因之一。

raw-image
在史蒂芬.柯維撰寫的《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第一個提出也最重要的習慣就是「積極主動」,它包含著兩大特質:

首先,無論何時何地何種狀況,做為人我們永遠都有選擇的權利。作者認為,外部刺激與實際反應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空間,這就是所謂的「選擇」。

羅斯福總統的例子便是最好的證明,一個積極主動的人永遠不會放棄自己的選擇權利。

其次,把焦點放在影響圈,而非關注圈。 影響圈指的是力所能及可以改變的事情,而關注圈則是你只能評論卻無法改變的事物。古往今來所有成功人士唯一的共通之處,就是將精力投注在影響圈中做事。

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範仲淹在還沒有出仕時,曾經在書院遇到皇帝微服出訪,所有同窗都跑出去看熱鬧,只有他一人獨坐在原地練字。

後來有人問他為什麼不跟著一起去熱鬧,他回答說:「我今天書讀得不好,見了皇帝有什麼用?若我書讀得好,總有一天他會見我。」最終,他成為唯一當到副宰相的人,天天見皇帝見得想吐。

這也是孔子所說的:「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你是選擇影響他人,還是選擇評論和抱怨?

我自己也發現,每當感到徬徨、焦慮和痛苦,釐清影響圈與關注圈,情緒就會有極大的改善。我可以選擇把垃圾傾倒給別人,也可以選擇控制自己的心情,增加處世的原則,改變心態。

只有在影響圈發力,事情才會不斷改善。

股神巴菲特致富的棒球理論

股神巴菲特夠厲害吧!他可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與查理.蒙格攜手打造了4897億美元的波克夏帝國(2020年)。每年的波克夏股東會更是無數投資人爭相朝聖的盛會。

但即便像巴菲特這樣的投資大師,他在投資上也會遇到不懂的東西。這點不僅是他親口承認,還親口拒絕了微軟和亞馬遜的投資機會,但這並不影響他的財富。在一場大學公開演講中,巴菲特提出了他著名的棒球理論。

美國大聯盟球員泰德.威廉斯在他的書《擊球的科學》(The Science of Hitting)中描述了一張教人揮棒的圖表,將打擊區分成77個方塊,每一塊大概是一個棒球的大小。

他說:「如果我只在球飛近理想區域時才揮棒,那麼平均的打擊率可高達0.400」,他認為打擊最關鍵的是等到「好打的球」。

raw-image
投資也是一樣,我無需了解世界上所有的產業,因為太多產業我不了解。我可以選擇不揮棒(也避免三振出局),觀察上千家公司的運作情況,直到找到我了解的公司和產業,且價格滿意時才出手。我知道自己的勝算有多少,因此一生中只要做4.5個正確的決定,就有可能變得富有

即使巴菲特在投資上也有不擅長的地方,更何況是我們呢?只要專注在「好打的球上」,我們也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機會。

創造財富,從拒絕當受害者開始(吸引力法則)

raw-image
在全世界最著名的理財暢銷書《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提到,有錢人和窮人的區別之一是,窮人不為自己生命中的一切負責,卻選擇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而受害者主要有三大特徵,可以輕易毀掉自己的人生。這三大特徵分別是「指責」、「合理化」、「抱怨」。

第一個特徵「指責」,指的是特別擅長玩「怪罪遊戲」的人。他們怪環境、怪政府、怪行業、怪市場,怪老闆、員工,甚至怪父母。對他們來說,做錯的事永遠都是別人的錯,絕對不會是自己的責任。

第二個特徵「合理化」,換句話說就是找藉口,或者想辦法證明自己是對的。升不了職就說工作不是那麼重要,家庭和生活比較重要;賺不了錢就說錢不是那麼重要,有比錢更重要的事。

而辨別是否在合理化的方法之一,就是看你是否有能力擁有自己所說不重要的那些東西呢?

「人生」的價值在於你:決定自己的人生旅程

我很喜歡問我的朋友一個問題,那就是「你覺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在許多回答裡面,有些人回答活著就好,有些人則是說精彩,證明自己價值、成就他人、平凡、探索未知等… 但更多的是,從未認真思考過這樣的問題。

對我來說,「人生本來是沒有意義」。乍聽之下好像有點悲觀,但我的這個答案,卻一丁點負面的意思都沒有。因為換個角度去想,正因為人生沒有意義,「我們賦予人生什麼意義,它就有什麼意義。」

所以到底能不能決定人生?你覺得可以就可以,你覺得不行,那就真的不行了。

你想創造自己的人生?還是等待人生發生在你身上呢?

raw-image






1會員
7內容數
不斷學習、成長,透過面對困難和失敗,直觀的了解自己。生命是段旅程,旅途遇上的一切都是修行,驀然回首只覺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