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探討生命旅程的起點與終點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無論我們喜歡與否,生與死是一個神秘而無法迴避的話題,特別是對孩子來說。作為父母,我們擔當著引導孩子理解和處理生死議題的重要角色。讓我們以愛與理解的方式與孩子一同探討生與死,幫助他們培養情緒健康並成長茁壯。


數百年來,人們一直追尋生死之謎。在與孩子探討這個話題之前,我們需要創造一個安全和尊重的環境。讓孩子明白他們是在一個充滿愛且隨時可以提問的環境,並以溫暖和理解的態度回應。這種信任和開放的氛圍將使孩子感到安心,並願意分享他們的疑惑和情感。

raw-image


就像有一天我6歲的大兒子問我一個問題:「爸爸,我不喜歡死亡,但我們不得不死,對不對?」

試想一下,孩子真正想問的是什麼?他需要的是答案嗎?

在這問題的深處,他想要的是一份安心感,跟面對死亡的陪伴。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擁有不同的理解力和情感成熟度。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發展階段,調整你的語言和訊息。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解釋生與死的概念,避免使用抽象或複雜的術語。觀察孩子的反應,確保他們能夠理解和處理這個主題的能力,一同踏上穿越時光的階梯。


就像我曾經用了很複雜的生物學角度去跟孩子解釋動物都會死這件事情,最後孩子回饋給我的答案是:「所以先生的會先死嗎?」

嚴格說起來這答案並沒有問題,但也不全對,這讓我要花更多的時間跟腦力去解釋。

因此配合孩子的年齡,像獅子王一樣,用抽象一點,浪漫一點的方式解釋,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raw-image


孩子對於生死的問題充滿好奇和疑惑。我們需要以耐心和敏感的態度回答他們的問題。用生動有趣的例子和故事來解釋,引發他們的奇思妙想。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和關懷,並讓他們知道他們可以在你身邊找到心靈上的寄託。


我們可以試試從信仰或靈魂的角度去解釋,這也是許多人理解和處理生死問題的依據。如果你有特定的宗教信仰或倫理價值觀,可以分享這些觀念給孩子。然而,同時尊重孩子獨立思考和信仰自由的權利,鼓勵他們提出問題,探索不同的信仰觀點,並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在愛與信仰中,孩子將找到力量和安撫。

raw-image


我有在孩子5歲時,用靈魂會去另一個世界的方式跟孩子聊過,孩子問我:「爸爸,所以死了會在另一個地球重生嗎?」

重生?他們那時剛好開始接觸一些遊戲,角色死了會在設定好的傳送點復活,我想是因為如此他們才有了這樣的想法。

但各種宗教的教義廣義來說,這樣的解釋似乎也通,但我只是很擔心他們會把遊戲跟現實搞混在一起,因此我再花了很大的篇幅去強調了虛擬跟現實的差別。


討論生與死可能引發孩子的情緒反應,包括悲傷、恐懼或困惑。作為父母,我們需要提供情感支持和處理機制。鼓勵孩子表達他們的情感,聆聽他們內心的奇幻世界,並提供適當的安撫和慰藉。有時,可能需要尋求專業的輔導或心理支持,以幫助孩子處理複雜的情感反應,一同探索他們內心的奇幻世界。

raw-image


以愛與理解的方式與孩子探討生與死是一項挑戰,卻也是一次引人入勝的旅程。通過建立安全和尊重的環境、適應孩子的年齡和發展階段、啟發奇思妙想、從愛與信仰中獲得力量,以及探索內心的奇幻世界,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處理這個神秘的議題。這樣的對話不僅促進情緒健康和成長,還啟發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和探索,讓他們以愛和理解的眼光面對生與死。讓我們以寬容和智慧引導孩子們在這個探索中茁壯成長,培養他們健康的情緒和心靈。

15會員
47內容數
孩子在慢慢的成長,他是第一次當孩子,我也是第一次當爸爸。與孩子相處的方法不是數學題,有標準公式,這是一段旅程,享受並用心觀察沿途的風光,孩子是我的旅伴,也是這段旅程中最美的風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閱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性教育是一個重要而敏感的議題。作為家長,我們扮演著引導和教育孩子的角色。透過建立開放、尊重和適當的對話,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性觀念和價值觀。 在我跟朋友聊天中發現,許多人認為爸爸不適合跟女兒談性、媽媽不適合跟兒子談性,因為是異性,怕會影響到孩子對於性的看法。
信任來自於你願意去瞭解他行為背後的動機。 瞭解來自於你對於孩子的關懷與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性教育是一個重要而敏感的議題。作為家長,我們扮演著引導和教育孩子的角色。透過建立開放、尊重和適當的對話,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性觀念和價值觀。 在我跟朋友聊天中發現,許多人認為爸爸不適合跟女兒談性、媽媽不適合跟兒子談性,因為是異性,怕會影響到孩子對於性的看法。
信任來自於你願意去瞭解他行為背後的動機。 瞭解來自於你對於孩子的關懷與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最近早餐時,我刻意提醒自己放下一切內心急著處理的家務, 坐下來與孩子一同早餐, 我想為孩子與自己創造一個早晨的儀式感, 在送孩子出門前,能與他們有一些心靈的滋養對話。 孩子很喜歡聽我講故事,於是我突發奇想, 不如利用早晨的時光,為孩子唸故事。 書櫃中眼前跳出郝廣才先生的書~『有一天One day』,
Thumbnail
我正努力著要把小積木拆開 燁直接從我手上拿走:「我來!我會!我幫妳!」 好,實際上,我有被「搶走」的感覺 覺察到心中有不快的感受 和對燁的行為有抗拒 我放下這股抗拒 原本想對燁說的 ”你應該先問我,再拿過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接納的感受 接納孩子心急 也看見心急的背後是孩子想幫忙的心意。 我從「恐
Thumbnail
這天今天今天晚餐時,兒子跟我說: 這天晚餐閒聊時,兒子跟我說: 「媽,當建築師要數學很好,還有會畫圖。」 我說:「對!但你還需要有愛人的心、體貼人的心、理解人的需要。
Thumbnail
每天花10分鐘與孩子聊5個問題,三個月後孩子會脫胎換骨。 問他今天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 問他今天有什麼好的表現:激勵孩子學習的動力,也可以鼓勵做得更好。 問他今天有甚麼收穫:鞏固孩子一天所學,肯定孩子正面的學習。 問他今天有去看什麼誤懂得嗎:讓孩子提升他的思考能
Thumbnail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緊張,甚至陳時中部長還在5月19日宣布全台灣升3級,倘若與子女住在不同縣市,為了行使探視權而乘車往返多處增加感染肺炎的風險,實在得不償失。但探視權總是該行使的,這下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孩子長大後,也許會忘記在一個秋日午後,媽媽曾經跟他們說過 Tony Hsieh 的故事;他們有一天或許也會像年輕時的我,掉進追求成功的兔子洞 (Rabbit Hole) 裡,就像這世界上的許多人。 但是,我希望他們終究會找到回家的路。這條回家的路,是我和他們的爸爸從小到大淺移默化下給他們的價值觀。
Thumbnail
我看到不計其數的家長「管」得很認真,卻管出許多親子問題,搞不好還真的不如放牛吃草來得好呢?那麼「管跟不管」之間,該如何拿捏呢? 往往跟有孩子的老朋友相聚時,聊著聊著不小心就聊成「爸爸經」,有時興高采烈,有時又互吐苦水。有一次在長庚醫院任職的高中好友忽然感歎:「記得我們小時候父母親好像完全沒有心時間管
Thumbnail
<p>與孩子相處的一切,都是現在我們日常的事。但是,正因為是日常,所以才極其珍貴。</p>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最近早餐時,我刻意提醒自己放下一切內心急著處理的家務, 坐下來與孩子一同早餐, 我想為孩子與自己創造一個早晨的儀式感, 在送孩子出門前,能與他們有一些心靈的滋養對話。 孩子很喜歡聽我講故事,於是我突發奇想, 不如利用早晨的時光,為孩子唸故事。 書櫃中眼前跳出郝廣才先生的書~『有一天One day』,
Thumbnail
我正努力著要把小積木拆開 燁直接從我手上拿走:「我來!我會!我幫妳!」 好,實際上,我有被「搶走」的感覺 覺察到心中有不快的感受 和對燁的行為有抗拒 我放下這股抗拒 原本想對燁說的 ”你應該先問我,再拿過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接納的感受 接納孩子心急 也看見心急的背後是孩子想幫忙的心意。 我從「恐
Thumbnail
這天今天今天晚餐時,兒子跟我說: 這天晚餐閒聊時,兒子跟我說: 「媽,當建築師要數學很好,還有會畫圖。」 我說:「對!但你還需要有愛人的心、體貼人的心、理解人的需要。
Thumbnail
每天花10分鐘與孩子聊5個問題,三個月後孩子會脫胎換骨。 問他今天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 問他今天有什麼好的表現:激勵孩子學習的動力,也可以鼓勵做得更好。 問他今天有甚麼收穫:鞏固孩子一天所學,肯定孩子正面的學習。 問他今天有去看什麼誤懂得嗎:讓孩子提升他的思考能
Thumbnail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緊張,甚至陳時中部長還在5月19日宣布全台灣升3級,倘若與子女住在不同縣市,為了行使探視權而乘車往返多處增加感染肺炎的風險,實在得不償失。但探視權總是該行使的,這下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孩子長大後,也許會忘記在一個秋日午後,媽媽曾經跟他們說過 Tony Hsieh 的故事;他們有一天或許也會像年輕時的我,掉進追求成功的兔子洞 (Rabbit Hole) 裡,就像這世界上的許多人。 但是,我希望他們終究會找到回家的路。這條回家的路,是我和他們的爸爸從小到大淺移默化下給他們的價值觀。
Thumbnail
我看到不計其數的家長「管」得很認真,卻管出許多親子問題,搞不好還真的不如放牛吃草來得好呢?那麼「管跟不管」之間,該如何拿捏呢? 往往跟有孩子的老朋友相聚時,聊著聊著不小心就聊成「爸爸經」,有時興高采烈,有時又互吐苦水。有一次在長庚醫院任職的高中好友忽然感歎:「記得我們小時候父母親好像完全沒有心時間管
Thumbnail
<p>與孩子相處的一切,都是現在我們日常的事。但是,正因為是日常,所以才極其珍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