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好腳為什麼不工作?」青壯年無家者的掙扎心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小潘,黝黑的皮膚、微胖的身材、微微的禿頭,是個靦腆木訥的男生。第一次見到他是在台灣夢想城鄉的計畫裡,那時的小潘友善,卻帶有疏離的氣質,小心翼翼放不開的聲音,對話回應簡短。即便我以小潘有興趣的棒球作為開場,聲音仍無法輕易到達彼端。

這種距離感並非冷漠,反倒是某種因焦慮不安而生的自我保護機制,創傷過後,無法安然交付自己是種常態,是長時間被社會排除歧視後的樣貌,信任,不只是對場域的熟悉,還有對人的相信以及保護自己的能力。

在跟這些夥伴互動時,即便我很好奇他們的故事,也只想以他們現在的樣貌與他們相處,以平常的態度面對,被視為「一般人」是他們微小的盼望,太多的感性同理無疑是種壓力,更添加排外感。只是當時的我,沒有想到小潘的人生比我預期中更加複雜幽微。

好⼿好腳,為什麼不工作?

跟大家想像的可能不太一樣,有80%的無家者在流浪期間是有工作的,收入多數落在6,400元左右,45歲以上的中高齡也接近80%,但其實在不工作跟不能工作之間有極大的差距。

37歲正值青壯年的小潘,T-shirt、短褲是他的標配,理應是為生活打拚的年紀,他卻在20多歲時有過一段無家經驗。「好手好腳為什麼不工作?」是在街頭那段時間小潘最常聽到的話。「看我比較年輕,發物資的時候都會被跳過。」小潘淡淡的說,是被僅存的善意排擠的無奈。說來慚愧,這幾年都有到北車發便當的習慣,我也是那個便當數量不夠時,下意識會跳過那些「看起來」相對年輕、有能力的無家者的人。

20歲,小潘在退伍後,去做了電纜工程,看了幾次後便直接上陣,架梯子、爬電線桿,一天工時20小時,我好奇的問小潘這樣一個月的收入是多少?「2萬7。」即便公司有提供宿舍,但根本沒有吃飯睡覺的時間,想當然,人是無法長期負擔這樣的生活模式,生了一場病,小潘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唯一的住所,因而走入街頭。

被詐騙為人頭戶,錢沒拿到卻得入獄服刑

街頭可是一場生存之戰,喝醉的酒客無情踢踹,是無家者麻木的日常,彷彿人只有在家裡才能被當人,在街頭就要被當成物品,始終不理解那些對陌生人懷揣的極大惡意,但惡意卻始終存在。

生命有時十分頑劣,對小潘的玩笑還沒結束。某天,一個看似帶著善意的陌生人接近小潘,初期的友好卻是為了鋪墊犯罪的陰謀,說要幫小潘介紹⼯作、辦電話卡,接著帶著他去銀行開戶,要他變賣存摺等資料。最後,小潘沒有拿到約定好的8,000塊,換來的卻是被法官認定為詐欺洗錢共犯的判決,入監服刑2年。

出獄後,他被列為警示帳戶,無法申請手機門號、辦銀行帳戶,連帶失去做月薪工作的機會,只能做粗工、舉牌臨時工,天天背著每包高達50公斤重的水泥。「業主都把我們經濟弱勢者、無家者當成免洗筷。」接二連三跑了不同的⼯地,偌大的都市卻沒有能包容他的空間,雖然小潘現在的生活逐步穩定,但至今他仍無法忘記他在街頭上為數不多的朋友,因身份買賣問題官司纏身,就這麼離開了。

小潘的故事不是個案,⽽是街頭生存的常態,眾多無家者的縮影,僅因幾百元而入獄服刑的人也不在少數,我們看來是故事,卻是某些人正在進行中的人生。

沒有人天生就是無家者

走進街頭往往不在一瞬間,而有著漸進式的脈絡。可能你會好奇,小潘的家人呢?他記得4歲那年被親戚的孩子嘲笑,小潘才知道原來自己是被收養的,還沒有好好當過小孩就被逼著成為大人,抱著隱晦的不安,不確定該如何開口表達,也不確定自己是否值得存在。

國小後,養父的家暴、酗酒習慣,使姊姊們相繼離家,小潘也跟著逃家,被少年隊抓過,也曾因肚子餓偷食物被抓進少年感化院。在家被養父毒打、在學校被老師體罰、同學的標籤也刺在他心上。

不是真正住進街頭才算流浪,心中的居無定所已是流浪的開端。對人際關係的恐懼,是被社會排除後的積累,在動彈不得的狀態裡,舉步艱辛。安穩的條件從來就不只是有領月薪、有地方住,也包含壓力的重擔及心理負擔的狀態。我這才恍然為什麼在休假日裡,小潘會從萬華騎車到中壢吃米干,或是到曾經逃亡的基隆走走,這或許是他人生中為數不多感受到自由,以及能有自主選擇權利的時刻,對我們而言平凡的日常,卻是他負重前行掙扎而來的歲月靜好。

修復之路未完待續

前幾天參加了一場活動,是以小潘為主角之一的真人圖書館,他看到我,爽朗的跟我打招呼,「妳今天怎麼會來?」我簡單回應,「剛好看到今天有活動就來了!」他很開心,找我一起去夢想城鄉每週固定舉辦的創作繪畫陪伴課程。

對比初相遇的小潘,或許他對我產生了一些信任感吧,但我想更多的是感受到這裡是一個有機會被好好對待、被接住的環境,得以梳理故事長出力量。從最初只有「不知道」、「蛤」、「是喔」等簡短回應,到現在能夠侃侃而談,練習表達自己,逐步重建與人的連結與信任。

「我以前常常覺得自己很爛,所以別人才會罵我,很多事做不好,也做過不好的事,讓我有種不被需要的感覺。即使是跟別人關係好的時候,還是會覺得別人很快就會看穿我、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爛,然後我就會想要趕快離開這種恐懼的感覺。我現在還是會害怕,雖然每次都還是要花一點力氣,去重新想一次『這裡不是以前』,會知道自己說的話有人會聽了,我有被需要的可能。」

雖然說起對現在工作的成就感、對生活的期待,小潘的回應總有些淡漠,「沒有」、「還好」等單詞回應再次出現。興許是擔心獲得後的失去,害怕被視為一個「人」的可貴日常再次消失,雖試著勾勒出對往後日子的藍圖,但可能得回到過去生活模式的焦慮,卻讓人不敢做夢,不確定感或許是他保護自己的方式。

修復之路很漫長,但我們都在其中緩步長出力量,每一次的開口都是一種進步。而我看到的是,小潘比自己想像中還要強大,希望讓更多人看見底層勞動者遭受的不合理對待,從個體來到了群眾,從過去命運的錯落長出翅膀,曾是辛苦人,便懂辛苦人,是我無法想像的勇敢,希望我們都能嘗試翻閱故事後再做出評論,帶著開放友善的心去對待跟我們處在截然不同生活的人們,如果可以,從身邊的人開始吧。

最後,小潘用夢想城鄉推出的碎時光再生蠟筆,寫下一段要送給大家的話:「每個人都有自己脆弱的一面,但大多數的人都選擇隱藏,感謝這裡的夥伴願意聆聽我的脆弱,也願意分享自己的脆弱給我聽。祝福買到這包蠟筆的你可以找到一個能接住你的脆弱的地方。」

祝福大家在接住他人脆弱時,也能接住自己,擁抱溫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這是一則關於與無業遊民弟弟和不踏實的朋友間的糾纏故事。無業弟弟總是來討錢,遊歐洲朋友改變計畫多次,充滿抱怨和未兌現的承諾。作者分享與這些人的相處經驗,對信任與負面情緒的發洩。故事以離開與朋友掰掰的帶著懷疑的心情作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市出生並在貧民區長大的故事。他分享了家庭成員和兒時的瑣事,並講述了他曾經面臨的心理困擾和挫折。最後,作者積極展望,強調他活在充滿挑戰和困難的生活中,並藉此經歷來克服困難成長。
因為父母要時常工作,沒有人管我,小學時代的我根本是個野小子。有慧眼的父母,見到我接近他們的孩子,會把自己的孩子關起來不和我玩。他們的眼神,現在我回想起來,就像問我:你為什麼不讀書?好好學習。 小學時代,我認識了一個朋友、同學,是男孩子,他父親是當警察的,很少華人當警察。他帶我到他家玩,是在警察局裡
Thumbnail
幾年前公司旁邊有個荒廢的小屋,裡面住了一個浪子,後來也來了一個女浪子與他同居,天氣寒冷時,家人還會給他們棉被及食物。 他們離開小屋後,偶爾我還會在街上遇到女浪子,他~很酷,上次我看見他直接躺在路邊休息,他的家當佔據馬路一半。 這回遇見他坐在超市玻璃窗前面,有位從超商買咖啡的路人...
我從小就不受人喜歡,家裡跟學校都用對待垃圾或是髒東西一樣的態度對待我,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我一上國中就輟學了。 之後,我漫無目的的遊手好閒,連家都很少回去了,就一直在大街上遊蕩。 好在沒過多久,我遇到了竹哥,他聚集了一群跟我有著類似經歷的兄弟,給了我們一個可以容身的去處。 一開始我還有些放不開,
Thumbnail
今天要跟各位分享一位從優質青年淪落到負債累累的社會人士。 文章開始前,如果你沒看過山道猴子的一生,可以先去YouTube 看一下,你會更有感觸,也更知道我在說什麼。 故事的一開始我也是很小16歲就開始在便利商店打工,是很多叔叔阿姨口中的乖孩子,靠著打工我不再跟爸爸伸手要錢,除了自己可以養活自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這是一則關於與無業遊民弟弟和不踏實的朋友間的糾纏故事。無業弟弟總是來討錢,遊歐洲朋友改變計畫多次,充滿抱怨和未兌現的承諾。作者分享與這些人的相處經驗,對信任與負面情緒的發洩。故事以離開與朋友掰掰的帶著懷疑的心情作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市出生並在貧民區長大的故事。他分享了家庭成員和兒時的瑣事,並講述了他曾經面臨的心理困擾和挫折。最後,作者積極展望,強調他活在充滿挑戰和困難的生活中,並藉此經歷來克服困難成長。
因為父母要時常工作,沒有人管我,小學時代的我根本是個野小子。有慧眼的父母,見到我接近他們的孩子,會把自己的孩子關起來不和我玩。他們的眼神,現在我回想起來,就像問我:你為什麼不讀書?好好學習。 小學時代,我認識了一個朋友、同學,是男孩子,他父親是當警察的,很少華人當警察。他帶我到他家玩,是在警察局裡
Thumbnail
幾年前公司旁邊有個荒廢的小屋,裡面住了一個浪子,後來也來了一個女浪子與他同居,天氣寒冷時,家人還會給他們棉被及食物。 他們離開小屋後,偶爾我還會在街上遇到女浪子,他~很酷,上次我看見他直接躺在路邊休息,他的家當佔據馬路一半。 這回遇見他坐在超市玻璃窗前面,有位從超商買咖啡的路人...
我從小就不受人喜歡,家裡跟學校都用對待垃圾或是髒東西一樣的態度對待我,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我一上國中就輟學了。 之後,我漫無目的的遊手好閒,連家都很少回去了,就一直在大街上遊蕩。 好在沒過多久,我遇到了竹哥,他聚集了一群跟我有著類似經歷的兄弟,給了我們一個可以容身的去處。 一開始我還有些放不開,
Thumbnail
今天要跟各位分享一位從優質青年淪落到負債累累的社會人士。 文章開始前,如果你沒看過山道猴子的一生,可以先去YouTube 看一下,你會更有感觸,也更知道我在說什麼。 故事的一開始我也是很小16歲就開始在便利商店打工,是很多叔叔阿姨口中的乖孩子,靠著打工我不再跟爸爸伸手要錢,除了自己可以養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