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 002

2023/08/01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作者﹕黃盛

前言

本書從邏輯的角度詮釋一本「兒童讀物」﹕《愛麗絲奇境歷險記》﹔即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這本小書的書名漢譯有「愛麗絲夢遊仙境」﹑「愛麗絲幻境遊蹤」等。我們力圖忠於原著﹔由於「wonderland」是「奇境」,「adventures」是「歷險」,故有「愛麗絲奇境歷險記」的漢譯。這也是翻譯家吳鈞陶先生的選擇。事實上,書中的故事的確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歷險記,而且那個 wonderland 也絕對不是仙境。

年青的查爾斯‧路維奇‧道格森 (路易士‧卡羅)

年青的查爾斯‧路維奇‧道格森 (路易士‧卡羅)

《愛麗絲奇境歷險記》出版於1865年﹐作者是路易士‧卡羅 (士‧卡羅 (Lewis Carroll)。卡羅的本業是數學﹐他的原名是查爾斯‧路維奇‧道格森 (Charles Lutwidge Dodgson)﹐一生的興趣離不開邏輯﹑遊戲和攝影。在學術和攝影之間﹐他寫了一批屬於「胡鬧文學」literary nonsensenonsense literature) 的故事和詩句﹐對象是兒童。但奇怪的是﹐卡羅的讀者群中卻有一批「幻稚」的數學家﹑邏輯學家和哲學家﹐醉心於《愛麗絲1》的胡言亂語。1 原因之一﹐撇開他們的可能缺乏童年經驗不談﹐《愛麗絲1》中那些仿似胡言亂語的對白實在並非胡言亂語﹐那些仿似荒誕愚蠢的情節和場景實在都並不那麼荒誕愚蠢。卡羅是個十分狡猾的作者﹐幾乎每一頁都留下大小不一的狐狸尾巴﹐察覺與否﹐讀者的能力固然是個因素﹐但讀者的閱讀態度也是個問題。

《愛麗絲奇境歷險記》首次出版至今有一百五十多年了﹐只有分散在幾份期刊上的幾十篇分析文章﹐大部份出現於二十世紀前半葉﹐大都跟數學和邏輯沒有關係﹐很多更採用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一套)的方法試圖分析卡羅「潛藏的戀童癖」﹐只因為他喜歡與小女孩交往及替小女孩拍照片。這麼多年過去了﹐從來沒有人對《愛麗絲1》做過系統性的詮釋,結果形成了一個閱讀的鴻溝。《愛麗絲1》變成兒童文學的經典作品﹔可惜兒童讀不懂《愛麗絲1》﹐很多成年人﹐甚至大學教授﹐也讀不懂。

卡羅拍攝的利爾三姊妹 (1859): 右邊的是愛麗絲德

卡羅拍攝的利爾三姊妹 (1859): 右邊的是愛麗絲德

在創作《愛麗絲1》期間﹐卡羅刻意經營﹐目的顯然是要逗利德爾姊妹 (the Liddell sisters) 2 開心﹔而毫無疑問﹐愛麗絲的荒誕故事﹐她的古怪經歷﹐亦相當能刺激兒童的好奇心﹐使幼小的心靈趨向幻想﹐但又頻遭困惑。這一切都可以將《愛麗絲1》歸入兒童文學的類型。但在閱讀《愛麗絲1》的過程中﹐讀者能否提問﹐在某個情況﹐在某個思考序列的脈絡中: 愛麗絲的這個決定為什麼是對的﹖愛麗絲的那個決定為什麼是錯的? 假如這些都是合理的提問﹐它們有沒有合理的答案呢? 再進一步﹐如果你家的「愛麗絲」問你﹐你答得上嗎?

2於1856年到任為牛津大學基督學院學監的亨利‧利德爾 (Henry Liddell) 有三個小女兒﹐後與卡羅成為好友。

姑勿論卡羅的原意是否要逗利德爾姊妹開心﹐也姑勿論《愛麗絲1》的出版是否單純要讓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兒童多一番道德主流以外的閱讀樂趣﹐事實證明﹐哲學家﹑邏輯學家和數學家最被逗得開心。《愛麗絲1》出版百年之後已經沒有多少英童閱讀《愛麗絲1》了。相對於電子遊戲﹐愛麗絲的荒誕歷險顯得毫不起眼。今日的台港陸,情況更甚﹔據說「打機沒出息」已成歷史了,因為電競產業可以讓十八歲的年青人榮華富貴。《愛麗絲》只能成為最初幾代兒童的心愛讀物。但差不多一百五十年後﹐每一代念哲學﹑邏輯學和數學的學人之中﹐總有幾個鍾情於《愛麗絲》!

那不是有些奇怪嗎?

80歲的愛麗絲 (Alice hargreaves)

80歲的愛麗絲 (Alice hargreaves)

或許﹐卡羅的確有意在年青的腦袋中植入那個叫「邏輯」的東西。畢竟,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氛圍並不那麼令人呼吸順暢。他的努力有多成功﹖很難說。但至少,《愛麗絲》延續了西方自古希臘以來嚴謹思維的傳統﹔而在分析性思維薄弱的華人社會 —— 魯迅和柏楊的批評還言猶在耳,農民式的獸群心態卻綿延不斷 —— 有多少人讀過《愛麗絲》? 有多少人讀懂《愛麗絲》? 頗值一提的是,1931年03月05日,上海《申報》刊登了一篇由當時湖南省省長何鍵執筆的文章,倡議改革小學教科書,不能容許動物說人話的荒誕故事毒害兒童的腦袋云云。讀者可以參考我在2012年為 The Lewis Carrol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北美路易士卡羅學會》) 撰寫的一篇英語文章,題為 An Early Alice in China: a Rumor and a Translation (by Sen Wong),發表在第89期的 Knight Letter。文章講述了當時的情況,同時批評了趙元任的譯筆。

《愛麗絲1》在中國多番遭遇挫折 (政治﹑誤讀﹑錯譯 …),讓我們嘗試改變一下《愛麗絲1》在漢語世界的命運!

《愛麗絲奇境歷險記》的原稿標題為 Alice's Adventures Underground (《愛麗絲地下歷險記》)﹐乃因應愛麗絲利德爾 (Alice Liddell) 的請求而創作的。

愛麗絲‧利德爾是亨利‧利德爾的小女兒﹐《愛麗絲奇境歷險記》出版時﹐為十一歲﹔卡羅則三十二歲。年﹐年青的亨利‧利德爾 (愛麗絲的父親) 到牛津大學出任基督學院學監﹐因此與當時在牛津教數學的查爾斯‧路維奇‧道格森 (即路易士‧卡羅)認識。卡羅很快便成為利德爾一家的常客﹐與利德爾的妻子十分熟絡﹐並常與利德爾一家出外野餐。野餐的經歷很可能是《愛麗絲地下歷險記》的靈感泉源。但原稿長度只有書的一半。新章節和修改是為了出版而加入的。比較重要的增補有「Pig and Pepper」(「豬和胡椒」)和「A mad Tea-party」(「一個瘋狂的茶會」) 兩章。審判的一場也是新添加的部份。其他的增添部份則屬於滑稽詩文。

Reginald Hargreaves 太太之墓 - 路易士‧卡羅的《奇境中的愛麗絲》中的愛麗絲

Reginald Hargreaves 太太之墓 - 路易士‧卡羅的《奇境中的愛麗絲》中的愛麗絲

本書結構盡量貼近原作﹐第一章對應《愛麗絲奇境歷險記》的第一章﹐第二章對應《愛麗絲奇境歷險記》的第二章﹐如此類推。

由於《愛麗絲1》的漢語譯者缺乏邏輯和數學背景﹐致使沒有一個譯本能夠忠實地翻出原著的邏輯內容以至哲學議題﹔事實上﹐各個譯本與原著文字著眼的地方相去甚遠﹐因此本書作者基本上沒有譯本可用。但為了方便﹐也為了讓讀者真正能夠享受閱讀《愛麗絲1》的樂趣﹐引文將參考一兩個現成譯本﹐再加以適當的改寫或重譯。有需要的時候會配上英文原文。

既然結構上緊貼原作﹐本書基本上要重講《愛麗絲》的故事﹐因此在風格上是非常老實的線性敘述﹐但卻會有頗多短途的支線旅遊。支線旅遊大多是哲學和邏輯問題引起的「短途思考」﹐主線則是對《愛麗絲》書中人物的論辯和內心思考做一些形式化的處理。讀者毋需有任何形式邏輯的背景知識。

雖然研究卡羅屬個人嗜好,但本書有三個目的: 一是要在漢語學界開創卡羅學術研究的風氣 —— 漢語學界從來沒有嚴肅對待卡羅的著作,因為不懂,因此卡羅學術研究在漢語學界是零存在; 二是要論證卡羅很可能是現代語言哲學的始祖; 三是要提倡另類思維。第一和第二兩點自明,第三點需要略加解釋。中國人社會,歷來「尊師重道」,「言必典故」,今日則主義先行,堅持再堅持。「五千年的文明」,出不了科學; 畫作千年水墨; 陶瓷繼續青花﹑紫砂。試拿中國瓷都景德鎮或西蜀陶藝之鄉桂花鎮的庸俗商品與日本的益子燒或修善寺三州園的陶品比較一下便高下立見﹗原因在哪裡?

中國人的民族性彷彿存在著一種以醃人奴性為高尚情操的病癖,美其名為「謙遜」,因此古代托古之風盛行,言必先聖之道﹔廿一世紀則仍然崇拜威權,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因為異議就是大不敬,就是禁區﹕在高聳入雲的傳統/威權之下,渺小的個人無自尊可言。於是在文化上,當西方不斷面向未來 (譬如成熟的科幻文學,超級英雄) 的同時 ,中國人卻總是緬懷過去 (譬如金庸小說,清裝宮庭劇)。原因很簡單,開創是對奴性的否定,所以中國人不能開創。《愛麗絲1》中重複出現的一個母題偏偏就是對這種中國文化病癖的一個諷刺 (卡羅要對準的目標當然是維多利亞社會的氛圍)﹕一旦改變視點,理所當然的可以瞬間變得可疑,荒誕的可以瞬間變得條理分明。

中國文化喜歡自設禁區,所以中國人不懂得突破。在學術上,西方人能出題,也能解題﹔中國人卻大多只懂得解題 —— 而且是解人家出的題!

最諷刺的是,中國人深諳潛規則之道 (譬如傳統的「慣例」﹑威權的「指令」),但對公共規則 (譬如交通規則﹑法律﹑邏輯律則) 卻不大遵守﹔也就是說,在某一個意義上,中國人缺乏明晰的私人領域觀念和公共領域觀念,兩者之間的界線模糊; 對高官送禮被視為「規矩」,行人在紅燈前停步則屬無所謂的小事!

我們需要重視的是公共領域的遊戲規則。

或許我們可以從邏輯規則開始,好好掌握符號和形式的機械化操作。要掌握符號和形式的機械化操作﹐其中一個入手之處﹐就是思考上要尊重符號的定義 —— 不可以隨意﹑籠統或想當然 —— 這就是遵守遊戲規則。

現在讓我們一邊進入愛麗絲的遊戲世界﹐一邊嘗試了解這個遊戲的規則。

____________________

1 此後﹐《愛麗絲1》用來指稱《愛麗絲奇境歷險記》一書。

_________

傳記方面的參考資料:

J. S. Bratton: Lewis Carroll, Reference Guide to English Literature, vol 1 (Chicago and London: St. James Press, 1991), pp. 361-363.

Humphrey Carpenter & Mari Prichard: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Children's Litera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Derek Hudson: Lewis Carroll, British Writers, vol V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82), pp. 261-275.

中譯本依據:

趙元任譯﹕《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商務印書館﹐1998年。

冷杉譯﹕《愛麗絲夢遊仙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 本書的前半部主要參考冷杉先生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不在詮釋範圍內的引文通常不加改動,在詮釋範圍內的引文通常由本書作者重譯重要的地方。


3會員
126內容數
我們這裡談兩個東西: 哲學和邏輯,以及與哲學和邏輯相關的東西。 首先開設的房間是《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 隨後將陸續開設《綁架愛麗絲 之 鏡像語言》和《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聯絡作者﹕[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