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想到沒想到,客觀的說是沈悶的紀錄片,票房在台灣竟然可以跟同期娛樂性質高的芭比,合稱芭本海默還有維基百科的註解,真的可以說這部奧本海默的行銷的魔力,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本文的主角不是奧本海默,而是出場不超過三分鐘的美國總統杜魯門。
劇情中,當奧本海默完成了原子彈,美國政府正決定要不要使用原子彈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艱難的決策給了美國當時第三十三屆總統杜魯門,使用原子彈會立即有大量的人,死於原子彈,且後續核輻射影響到日本人民估計是兩萬人,但是不終止這個戰爭,是更多人的消耗,在劇中傷亡人數給了十萬這個概括的數字,姑且不論這數字的合理性,但是這的確是有可能的,做這個決策肯定是艱難的,但是杜魯門總統還是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在日本的長崎與廣島,而讓奧本海默覺得他自己雙手沾滿了血腥,自己創造出來毀滅人類的終極武器。
當世界大戰結束後,杜魯門總統與奧本海默有一場見面的場景,據我所知這也與歷史符合:
首先杜魯門總統美式幽默地說:『一夜成為世界上最有名的人,感覺如何?』
奧本海默哽咽地說:『我覺得自己的雙手,沾滿的血腥!』
總統憤怒地回答:『未來世人在公審這件事情,不會在意是誰發明的,而是誰決定按下這兩顆原子彈的,而這個人是我不是你。』
最後送客時說:『他這輩子都不想再看到這個膽小鬼!』
從對話中,可以看到杜魯門的領導力,正是完美的演繹,領導該有的承擔,在企業中,領導最重要的承擔決策後該有的成果,一個有大家心目中願意追隨的主管與領導人,是把所有的功勞給下屬,把所有的責任一肩扛起,在這個電影完美的呈現這樣的理念,原子彈只是一個工具,發明工具的功勞,全部是奧本海默的,而承擔這個決策的罵名,該由主管承受,而主管的心理壓力,絕對是遠遠大於這位“功臣”,所以當下屬還帶有自責的心,無意的戳中主管需要做出重大決定的痛點,當然在杜魯門總統的角度,他心裡承受的壓力是更巨大的,情緒反應也能理解。
最後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你,不論你在職場上是領導,或是在團隊出謀劃策的攻臣,如果是前者,期許你跟杜魯門總統一樣當個有擔當的領導,如果是後者,請你對你的領導也要有同理心,一個有擔當有見識的主管,他需要承受的壓力是你的好幾倍,他在做決策前中後考量的,一定比你所想的更多,請同理他的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