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切都是期望管理。
所以先來個利益申報:非Nolan忠粉,《Interstellar》全程放蚊…《天能》尚算有醒過但理解為《明天我要和昨天的你約會》高智能版…
原本沒打算看(對三小時沒信心)但「芭比海默」在日本「出事」後,反而想親眼驗證有沒有傷害到日本人感情…(順便一提《Barbie》後來的確被捧高得太誇張,本質還是一部面面俱圓的商業大片,有些「女權先驅」評價總覺得過譽…)
2. 為免像朋友差點連「奧本海默」是什麼都不知道就入場,還是做了一點功課:
3. 儘管3小時並非完全沒放蚊(!)後半部(由準備試爆開始?)的確能夠聚精匯神看到最後,尤其是聽證會的攻防戰,靠緊湊的剪接、鏡頭調度及強烈的音效營造壓迫感,明明只是言語上的你來我往,卻能夠做到「文戲武拍」(友人語)的效果,比千軍萬馬的大場面更有迫力!
(好像有觀眾嫌棄配樂聲效過大?我覺得是Nolan故意啦…)
4. 至於擅自以「日本視角」去尋找相關部份(?)的確被處理成「明明並非原定狙擊目標,最後卻無端端成為原子彈唯一受災戶」的可憐「佈景板」國家,的確有點令人不爽…(史實上並非無端,但有關美軍與日軍的對戰及角力並非電影重點,所以被簡化成這樣[攤手])
刻意的笑點設置亦頗「地獄梗」(討論應該炸哪個城市時,某高層表示要剔除京都,除了這個城市很有價值之餘,自己跟老婆曾在此度蜜月意義非凡云云),只是個人覺得反而是襯托後來投擲廣島、長崎成功,奧本海默明明發表「勝利演說」,卻幻視成原爆現場的驚慄場面啦。
5. 不能否認電影的角度偏頗(看到有不少批評,針對沒有對二戰責任、原子彈議題有更深入的省思?但起碼劇情上沒有「二創」或歪曲人物固有形象——沒錯古澤良太說的是你!)而且作為商業大片,看罷後吸引觀眾翻閱真正的歷史,對照史實與電影的差異,變成討論話題,不也是功德一宗嗎?
6. 個人對歐美演員面盲(喂)不過因為彩色/黑白代表不同視角——
同樣是主角Cillian Murphy各種微妙的神情流轉(雖然他的情慾場面腦袋總是blank了…)但一到黑白他的嘴臉特別囂張可憎,彩色則有更多「無辜懦弱」的神情,這樣明顯的區別亦幫助觀眾把兩種視角割開。
另外想一提演反派的Ironman(X)Robert Downey Jr.(O)角色設定他就是心胸狹窄的卑鄙小人(明明人家都沒有提過他,他卻擅自以為別人說他壞話,這樣的描述現實又傳神!)他主要出現在黑白畫面,嘴臉亦有細微變化(黑白的他表情豐富,彩色的他缺乏表情變化,代表奧本海默從沒有把他當成一回事?!)這個反派角色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