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早知道動畫不只是小朋友玩意,只是近年歐美動畫都好狡猾!故意用可愛(?)的畫風吸引觀眾入場,內容卻是隱含「複雜」訊息,甚至某程度上迫人正視現實,不能純粹地看完就算,而是需要觀眾思考,沉澱並重整思緒,細味動畫沒有清楚說出來的訊息,目標觀眾分明是成年觀眾吧?!(當然青少年亦可以有這樣的反思)當然現今世代,動畫受眾的界線不再分明,大家的任何情緒都可以被各種動畫觸動。
剛好最近有討論熱度的兩部歐美動畫——《玩轉腦朋友2》及《汪汪夢裡人》,皆是觸及所謂的「人性陰暗面」,無論是面對「焦慮」的失序,或者是一念之間的「自私」衍生了遺憾,觀眾總是帶著略為沉重思緒離場,然後反芻自己「為何會被這種情節觸動」的感想…無論最後有什麼結論,整個過程就像上了一堂心理輔導課,可算是觀賞的新體驗?
就算對2015年《玩轉腦朋友》的印象稀薄,仍然記得它的創新之舉——把情緒「擬人化」,有阿樂(Joy)、阿愁(Sadness)、阿燥(Anger)、阿驚(Fear)及阿憎(Disgust)五位「情緒專員」。主角韋莉情緒產生變化之際,原來是他們在腦內爭吵,搶奪控制台的主導位置!以為是正面的阿樂絕對掌握大權,到頭來發現與阿愁互相扶持,才是對韋莉最好的選擇。
到了9年後的續集,正值踏入青春期,面對好友離散及新校園生活的韋莉,腦內的「情緒專員」一下子增加了四位:阿焦(Anxiety)、阿羨(Envy)、阿厭(Ennui)及阿尷(Embarrassment)<其實還有念舊姐(Nostalgia)>,這群「新人」要搶奪主導位置,與舊團隊的衝突,看似跟上輯相似,但新情緒自然產生新矛盾!表面上角色人多勢眾,可是故事只是關於三日內間發生的事情,「主角」注定集中在某位「情緒專員」身上。
這次故事聚焦於阿焦,顧名思義主宰「焦慮」,為韋莉將來預設不同負面場景,凡事作出「恐嚇」,甚至會騎劫控制台把原有的情緒趕走!驟眼看像反派的阿焦,行為其實熟口熟面,只要到陌生的地方或處境,「焦慮」就會應運而生,不分年齡性別,亦非青春期獨有。不過坊間有批評這次只講「焦慮」,把故事格局拉細,甚至(貌似集中於成年男性?)覺得為「焦慮」所困的只限於青春期,認為電影刻意把目標觀眾年齡調低,只顧討好年輕觀眾云云。
雖然筆者一把年紀,亦未試過「恐慌突襲」(panic attack),但最後亦被眾位「情緒專員」抱成一團而眼泛淚光,而且還看到旁邊的觀眾跟我一樣,此時此刻忍不住索鼻子,相信大家都有被觸動!人生各有成長歷練,但總有孤獨地面對預想外狀況的時候,「物理上」的確只得一人,真實的親人朋友又未必給予最適合的回應,總需要「心靈上」得到更多支持及鼓勵,自我分身成為「腦朋友」帶來的安慰,對不少人來說很有既視感,所以才帶來共鳴。
情緒的確不是只有「焦慮」,三日的波動亦未必代表一切,可是為了爭取不同年齡層觀眾的共鳴,《玩轉腦朋友》系列幕後主創的PIXAR只能作出如此的取捨。
難以想像一部動畫完全沒有對白,卻能夠成功觸動人心,散場後幾乎每位觀眾都有「反應」——有些人現場哭成淚人,但更多人會在社交媒體感懷身世,抒發不知道屬於誰的鬱結!明明《汪汪夢裡人》是個沒有人類物種的世界,一隻狗與一個機械人,究竟可以勾起大眾怎樣的共鳴?
故事以擬人化的狗狗為主角,牠獨自生活寂寞難耐,買了一個機械人為自己作伴,由零件開始一手一腳皆由自己組裝。完成後狗狗經常帶機械人出遊,過著愉快的生活…只是好景不常,兩位在海邊玩耍時,沒有為意機械人滲水而令它發生故障,狗狗無力帶它離開,惟有被迫把機械人留在沙灘,打算翌日進行營救,結果卻因為出現狀況,導致兩位成為永別!
儘管劇情與設定看似妙想天開,電影亦把物種的性別模糊化處理(就算你擅自認為狗狗是男生,機械人卻分不清是男是女),但發生在牠與他/她身上的遭遇,卻能夠對應人類的情感!例如動彈不得的機械人,在沙灘上遇到以為是救兵的兔兔,原來只想斬去他的腳修補小舟的洞;儘管仍然想營救機械人,但「一個人真悶」的狗狗,還是不自覺地開始結交像雪人、鴨鴨等朋友,為自己生活填補空虛。
相信不少人觀看途中,會跟筆者一樣,把各種人類情感塞進牠們身上--有時覺得狗狗很「渣」(明明是自己犯蠢令機械人滲水,卻沒有盡力營救,甚至後來結交各種朋友,都像把機械人拋諸腦後),有時又覺得機械人太死心眼(各種美夢與殘酷的現實,只會令觀眾越看越氣狗狗)…只是看到後來狗狗各種狂歡下的落寞,又覺得牠其實有可憐之處?機械人得到浣熊的幫助重建身軀,生活明明過得愜意,可是當他(她)在街上「重遇」(其實只是看到)狗狗的時候,還是不自覺地(腦內)衝出去跟牠重聚…
導演Pablo Berger在訪問中提到,很多人對這個故事有不同的解讀:初戀、破裂的婚姻、兄弟親情、友情…皆是人與人面對不如意的「分離」時會出現的情緒。雖然他認為電影的解讀權在於觀眾,但可以肯定《汪汪夢裡人》是關於「離別」,關於我們如何克服因「離別」帶來的失落。與性格「好」或「渣」無關,人類就是會為「離別」感傷,原來這部電影是動物擬人化的《從前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