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累積不同凡行,才會有不同凡想 - 洪震宇
品味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務實的累積不起眼的經歷,並進行思考後才出現跳躍性的品味!
品味是無法量化,卻是表現出最佳樣貌的能力。
品味並非少數人的天賦,而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潛力,需要、鍛鍊、運用!
孩童時期的無拘束展現了自由發揮和品味的純真,然而,隨年齡增長,制式教育及社會規範逐漸限制了獨特性。重新培養品味需重新發現自由,勇敢嘗試新事物,從而保持創意和表達自我的能力。
品味是公司和個人品牌的獨特價值,也因為品味不同,造成競爭上的差距。
日本文化中,在千錘百鍊下將技術推向極限後,緊隨而來的品味追求。除了大眾製造的物品外,更追求美感的概念,例如:茶道、花道、刀劍、料理等領域的經典。
什麼是普通
就像一把尺,用來衡量事物的水平。從我們人生中的所見所聞,塑造了我們內心對「普通」的評估標準。
事物都包含比稍微優於普通、比普通更出色、遠超普通的卓越的事物,藉由我們大量積累體驗,是建構品味的需要基礎。
社會共識
這把尺不僅反映個人觀點,同時也反映社會共識。人們從自身經驗中建立了對於「普通」的感知,並將其與社會中的共同認知相互交流影響,例如:原生家庭、同儕互動、社會規範等等。
社會共識能夠影響個體對於事物價值的評估,並在某種程度上塑造了個人的品味和觀點。同時,社會共識也反映了文化、價值觀和時代背景等因素,使「普通」的定義隨著環境和社會演變而變化。
個體品味
個體品味是個人對於事物價值和美感的個性化看法,深受個人經驗、社會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從外部普通品味開始「守、破、離」,逐步形成個人對品味的獨特理解,並凸顯了個人的獨特特質和價值觀。
1.解析經典
經典的價值在源經過無數次的精心改良,成就了獨特的模樣,也廣受大眾的喜愛。不僅在社會上屹立不搖,更凝聚著製造者對於品質和創新的不斷追求。
透過明確定義「經典」的特徵,我們可以用此標準來評估事物的優勢、產品背後設計、社會大眾的共識,深入瞭解後從而吸取更多寶貴的知識。
2.瞭解流行
流行和經典不完全有對立的特性,流行通常是基於經典的延伸與突破,新的流行大多都是基於經典的微小突破,趨勢和風潮可能是短暫的流行,也可能經過時間的淬鍊形成下一帶的經典。
想要掌握流行趨勢的可以藉由閱讀當代雜誌 (或者 shopping design ),捕捉不同領域的流行動向,同時也能辨別當代流行和過去經典之間的鮮明區別。
3.找到「共同點」或「固定規則」
在經典和流行之間找到共通點,並不斷追問「為什麼」,是關鍵的策略,綜合多方面思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理解市場品味,從而建立一套成功的「受歡迎」邏輯。
透過持續追問,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設計意圖,並在不斷不完美的嘗試、打磨修正後,最終創造出吸引人的作品或商品。累積普通、深度思考是培養品味知識、洞察流行趨勢,建立品味的關鍵途徑。
說出來
知識的積累需要我們學會將品味明確表達出來。此時具體表達是至關重要的,避免使用籠統的詞語,如「感覺比較好」。
我們需要清楚解釋選擇的依據和理由,更有效地傳達品味觀點。除了可以增強我們的專業性、說服力和影響力,更重要是「現實」只能靠輸出來改變。
知識品味
品味是基於直覺和情感的判斷,而培養品味則需要更多的學習和體驗。通過深入了解藝術、設計、文化等領域,我們可以擴展品味的視野,提升對美的理解。
品味需要知識的積累和多元的文化參與,也包括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和情感,以建立更有深度品味。
文化品味
我們品味是基於社會文化累積而成,社會文化是基於長期穩定的累積所醞釀出的品味,就像是日本的茶道源自中國大唐,持續累積傳承而成,但中國卻因為戰亂而失事文化繼承;歐洲的文藝復興,從雅典開始累積底蘊,雖然中間經過歐洲黑暗時期,但文化保留於伊斯蘭文明,後來傳到義大利開始輝煌的藝術時代。
而台灣本身也是有品味像是原住民的服飾,由於經過荷西、明鄭、清治、日治、中華民國的文化斷層,導致大多數文化品味難以累積,但依舊就有廟會文化、台語中夾帶日文、來自西方歐美的自由風氣,還有新住民等文化等等。如果沒累積下來的就只是歷史,有傳承下來的是文化,讓我們持續包容,累積出獨特的品味!
洞察普通的當下,持續地累積知識,就是表達品味最好的方式!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3093
https://maxjamesread.com/sense-is-from-knowledge/
https://medium.com/@yahsuan_chang/reading-%E5%A5%BD%E6%9B%B8-%E5%93%81%E5%91%B3-%E5%BE%9E%E7%9F%A5%E8%AD%98%E9%96%8B%E5%A7%8B-b00f74c78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