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台灣的《紅樓夢》民間推廣活動,從戒嚴時代開始就一直蓬勃發展至今,像是三三書坊、張愛玲、白先勇、蔣勳、康來新、馬以工、余英時、楊照…等團體及個人,分別以著作、演講、課程來大力推廣「紅學」。最近在方格子看到🔷 厭世哲學家 🔷有一系列的紅樓夢介紹文章,以及相關的推廣課程,就回想到自己在方格子的第一個Premium專題就是《現代台灣人讀「紅樓夢」》,真是太有趣了:沒想到在茫茫紅學推廣之海中,我也是滄海之一粟。
不過今天要談的,是一個超級弔詭的現象:為什麼《紅樓夢》的導讀課程,到現在還是門生意?為什麼不分解嚴前還是解嚴後,一般民眾在接受了中學國文教育之後,還是沒有能力與意願研讀《紅樓夢》這樣的白話小說,還是需要這些民間的導讀及推廣課程?更甚之,新一代的台灣文青們通常看到《紅樓夢》就會直接跳過,反而一樣落落長的日本的《源氏物語》、或是超級落落長的法國的《追憶似水年華》還比較受歡迎?
對於號稱處於華文文化圈的台灣來說,《紅樓夢》受到非常不可思議的冷落,儘管有熱心人士不遺餘力的推廣,但是《紅樓夢》的流行程度卻越來越低,和中國《紅樓夢》的普及度完全沒得比(所以中國2010年還有大成本大製作的《紅樓夢》的電視劇,但是在台灣早已絕跡)。很多人看到這個現象就會開始罵民進黨「去中國化」、「逢中必反」,或是罵國民黨從1949年以來把真正的中國文化隔絕於台灣之外,但是我必須說:政治或許有一點點影響,但是最大的原因恐怕來自於中國本身。接下來讓我以一個國家的文化傳播力為主軸,來分析《紅樓夢》在台灣漸漸式微的原因。
韓國是近年來文化輸出最成功的國家,從電影、韓劇、韓團、韓國美食、韓國旅遊、韓式化妝…無所不包,文化經濟產值節節高升,連我這個活過反共仇俄鄙韓年代的半百老翁,都開始聽TW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