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無量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捨三界,歸淨土-2.淨土無量光(象山慶’23.8.21)

《往生論註》後段相對於三界穢土之所言:

「安樂」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胎卵濕生,緣茲高揖;業繫長維,從此永斷。

安樂淨土,因位是法藏菩薩以大慈悲的饒益(眾生)之心[1] ,照見了三界眾生無史以來,不斷的起惑造業,而受苦無窮,卻不懂如何自救、自拔(離苦),或不知還有什麼其他世界可去(得樂);真是可憐又可怕。

    法藏菩薩因此而生悲愍救度之大願,主動的超發四十八願,經過兆載永劫的積植無量德行,而建設了「但受諸樂,無有眾苦」的清淨國土;這是由果地的阿彌陀佛之不可思議「威神力」及「(本願)功德力」所完成的。

因位的法藏菩薩之「慈悲正觀」,果上的阿彌陀佛之「神力本願」,因果相成,就是所謂的「因該果海,果徹因源」[2],是從因至果一以貫之的成就;與此相對的,我們眾生有幸得聞極樂淨土的莊嚴,及阿彌陀佛的悲願,而信受、願生、稱名;這是以佛的果地功德,作我們的因地心行,「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是從果向因一念相應的念佛,故而「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心徹入凡心,凡心歸於佛心,於是成了「身在娑婆而心向淨土」,或「未斷煩惱而得涅槃分」,似乎是腳踏兩條船,為什麼如此?因為淨土法門全靠「祂力」而啟信.發願.稱名.往生;法照大師云「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娑婆人以業報身念佛,就可感應極樂池的清淨蓮化生;這一切都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威神力」所加持/攝受,不可思議的結果。印光大師<無量壽經頌>云: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極平常,益極殊勝。良由「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其修證因果,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

《論註》前文:「見三界是虛偽相,是輪轉相,是無窮相,如蚇蠖循環,如蠶繭自縛;哀哉眾生締此三界,顛倒不淨。」這是法藏菩薩的慈悲正觀之相。接下來:「欲置眾生於不虛偽處,於不輪轉處,於不無窮處,得畢竟安樂大清淨處。」是超發之本願。

《論註》二十八種莊嚴,每一段的起首云「菩薩見有國土」,是慈悲的正觀,接下來「願我國土」、「願我成佛」是莊嚴的本願。法藏菩薩以「慈悲正觀」而成就了阿彌陀佛「神力本願」,也就是《無量壽經》之「威神力故(果),本願力故(因)」,願、力相依,而成就了「不虛作住持」之功用;因地發四十八願,成就了果上威神力,果上威神力圓滿了因地的每一願,如此之願、力互為因果,《往生論註》云:「依本法藏菩薩四十八願,今日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願以成力,力以就願。」安樂淨土,就是因本願與果神力相成,而建立的不思議莊嚴妙土。

「慈悲正觀」來自<性功德>偈「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神力本願」則源於三種成就的「願心」莊嚴,是<讚阿彌陀佛偈>的「妙土廣大超數限,佛本願力莊嚴起」。

總之,安樂淨土的三種(國土、佛、菩薩)莊嚴,皆源於因位的法藏菩薩,有見於「眾生於三界受苦無休」的「慈悲正觀」,及因此為了莊嚴(安樂)淨土而「超發本願」;也就是由正觀而發願,並以此為本而修行、而建立,其因其果都為了眾生的離苦得樂,乃所謂「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南無阿彌陀佛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79778779


[1] 《無量壽經》:於諸眾生,得大慈悲饒益之心。

[2]此句見於華嚴(唐)澄觀大師,宋.承遷和尚《華嚴金師子章注》云:「圓頓之理,渾融無礙。一法之上了一切法、一行之中具一切行;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果是即因之果,因是即果之因。平等無二相也。」就是說,因、果互為緣起,從因推果,從果溯因。無因,果不成;無果,因落空。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2會員
319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5/04/24
弘願稱名-頓教菩薩藏(象山慶25.4.18)     善導師《般舟讚》: 聖道權實頓漸之法,通為漸教;淨土弘願稱名一行,別為頓教。 釋迦如來真報土,清淨莊嚴無勝是,為度娑婆分化入,八相成佛度眾生。或說人天二乘法,或說菩薩涅槃因;或漸或頓明空有,人法二障遣雙除;根性利者皆蒙益,鈍根無智難開悟;瓔
2025/04/24
弘願稱名-頓教菩薩藏(象山慶25.4.18)     善導師《般舟讚》: 聖道權實頓漸之法,通為漸教;淨土弘願稱名一行,別為頓教。 釋迦如來真報土,清淨莊嚴無勝是,為度娑婆分化入,八相成佛度眾生。或說人天二乘法,或說菩薩涅槃因;或漸或頓明空有,人法二障遣雙除;根性利者皆蒙益,鈍根無智難開悟;瓔
2025/04/20
平日發願,臨終如意(象山慶25.4.12)  《往生禮讚》於「禮懺已,歸敬三寶」之後,說「日沒無常偈」[1]已,心口發願云: 願弟子等,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心不錯亂,心不失念;身心無諸苦痛,身心快樂,如入禪定;聖眾現前,乘佛本願,上品往生阿彌陀佛國。到彼國已,得六神通,入十方界,救攝苦眾生。虛空
2025/04/20
平日發願,臨終如意(象山慶25.4.12)  《往生禮讚》於「禮懺已,歸敬三寶」之後,說「日沒無常偈」[1]已,心口發願云: 願弟子等,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心不錯亂,心不失念;身心無諸苦痛,身心快樂,如入禪定;聖眾現前,乘佛本願,上品往生阿彌陀佛國。到彼國已,得六神通,入十方界,救攝苦眾生。虛空
2025/04/14
念佛乃是菩薩行(象山慶25.4.12)         有人說,「菩薩」的含義是傾其心智、意志於「追求」覺悟的修行者。其核心在「發心」、「立志」,是「求覺」的動態歷程,而非「已證」的靜態結果(覺悟的眾生)。bodhi-sattva 與bodhi-citta(菩提心)本質上一脈相承,指向大乘佛教的根
2025/04/14
念佛乃是菩薩行(象山慶25.4.12)         有人說,「菩薩」的含義是傾其心智、意志於「追求」覺悟的修行者。其核心在「發心」、「立志」,是「求覺」的動態歷程,而非「已證」的靜態結果(覺悟的眾生)。bodhi-sattva 與bodhi-citta(菩提心)本質上一脈相承,指向大乘佛教的根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捨三界,歸淨土-2.西方有淨土(象山慶’23.8.21) 《往生論註》後段相對於三界穢土之所言: 「安樂」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胎卵濕生,緣茲高揖;業繫長維,從此永斷。 安樂淨土,因位是法藏菩薩以大慈悲的饒益(眾生)之心[1] ,照見了三界眾生無史以來,不斷的起惑造業,而受
Thumbnail
捨三界,歸淨土-2.西方有淨土(象山慶’23.8.21) 《往生論註》後段相對於三界穢土之所言: 「安樂」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胎卵濕生,緣茲高揖;業繫長維,從此永斷。 安樂淨土,因位是法藏菩薩以大慈悲的饒益(眾生)之心[1] ,照見了三界眾生無史以來,不斷的起惑造業,而受
Thumbnail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07/05/12 今天跟諸位共同來研究一個題目,就是「淨業行人,當修三福。」諸位平常有念佛嗎?(有。)那這個題目可以配合諸位,我們就講這個題目。 凡是我等想要修淨業的人,都應當以西方淨土作為安樂的家鄉,以阿彌陀佛作為無上的慈父,以觀音、勢至,清淨海眾作為最
Thumbnail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07/05/12 今天跟諸位共同來研究一個題目,就是「淨業行人,當修三福。」諸位平常有念佛嗎?(有。)那這個題目可以配合諸位,我們就講這個題目。 凡是我等想要修淨業的人,都應當以西方淨土作為安樂的家鄉,以阿彌陀佛作為無上的慈父,以觀音、勢至,清淨海眾作為最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正宗分: (2) 特勸眾生應求往生以發願 ~ 蕅益大師要解 ‧ 圓瑛法師講義 「若使信願能得堅固。雖臨命終時。只十念或一念。亦決定得生淨土。何以故。因彼念力堅固。一心不雜不亂。加信願二堅固力。會三力於一時。收成功於片刻。」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正宗分: (2) 特勸眾生應求往生以發願 ~ 蕅益大師要解 ‧ 圓瑛法師講義 「若使信願能得堅固。雖臨命終時。只十念或一念。亦決定得生淨土。何以故。因彼念力堅固。一心不雜不亂。加信願二堅固力。會三力於一時。收成功於片刻。」
Thumbnail
阿彌陀佛為何建立淨土(象山慶’23.2.5) 《往生論》:「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曇鸞大師註: 此二句,名「莊嚴性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以愛欲故,則有欲界;以攀厭禪定故,則有色、無色界。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長寢大夢,莫知悕出。是故興大悲心:「願我成佛,以無上正見道,起清淨
Thumbnail
阿彌陀佛為何建立淨土(象山慶’23.2.5) 《往生論》:「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曇鸞大師註: 此二句,名「莊嚴性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以愛欲故,則有欲界;以攀厭禪定故,則有色、無色界。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長寢大夢,莫知悕出。是故興大悲心:「願我成佛,以無上正見道,起清淨
Thumbnail
太虛的彌陀淨土觀點,取決於中國傳統佛學,從中揀擇精華並融合西方科學來證說。印順則回歸印度佛教探求思想的正確性,採龍樹等人的論述,藉以澄清世人佛法觀念,導向正確修行道途。
Thumbnail
太虛的彌陀淨土觀點,取決於中國傳統佛學,從中揀擇精華並融合西方科學來證說。印順則回歸印度佛教探求思想的正確性,採龍樹等人的論述,藉以澄清世人佛法觀念,導向正確修行道途。
Thumbnail
【願此十念(以此念佛因緣[1]),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 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3]增長。
Thumbnail
【願此十念(以此念佛因緣[1]),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 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3]增長。
Thumbnail
【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 只需修五念門行,不必修艱難的六度萬行,是行方便;只需發願生淨土,不必歷劫在穢土度眾生,是願方便。又自願生淨土,是自行方便;願他生淨土,是化他方便。依佛願力,願生定得往生,往生速疾成佛,是究竟方便。 「淨光照我」 「慈誓攝我」
Thumbnail
【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 只需修五念門行,不必修艱難的六度萬行,是行方便;只需發願生淨土,不必歷劫在穢土度眾生,是願方便。又自願生淨土,是自行方便;願他生淨土,是化他方便。依佛願力,願生定得往生,往生速疾成佛,是究竟方便。 「淨光照我」 「慈誓攝我」
Thumbnail
稱念彌陀名號,能除眾生無明黑闇得往生。 —釋道綽撰 「安樂淨土」是指由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功德所成就的西方極樂淨土,淨土清淨無垢,充滿光明和喜樂。此書以「安樂」為書名,分為十二大門,道綽禪師明確地標舉其宗旨是闡明安樂淨土之宗義,並勸大家相信淨土法門,專門念佛,求生安樂淨土。
Thumbnail
稱念彌陀名號,能除眾生無明黑闇得往生。 —釋道綽撰 「安樂淨土」是指由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功德所成就的西方極樂淨土,淨土清淨無垢,充滿光明和喜樂。此書以「安樂」為書名,分為十二大門,道綽禪師明確地標舉其宗旨是闡明安樂淨土之宗義,並勸大家相信淨土法門,專門念佛,求生安樂淨土。
Thumbnail
天親菩薩著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又稱《淨土論》或《往生論》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Thumbnail
天親菩薩著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又稱《淨土論》或《往生論》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Thumbnail
《普賢行願品》講記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再來,在《華嚴經》裡面,包括《行願品》當中,它所發的這個菩提心,不只是世俗上所說的菩提心,也不只是說,看到菩薩種種修行的功德、莊嚴,而是入於勝義菩提心。
Thumbnail
《普賢行願品》講記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再來,在《華嚴經》裡面,包括《行願品》當中,它所發的這個菩提心,不只是世俗上所說的菩提心,也不只是說,看到菩薩種種修行的功德、莊嚴,而是入於勝義菩提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