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無量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捨三界,歸淨土-2.淨土無量光(象山慶’23.8.21)

《往生論註》後段相對於三界穢土之所言:

「安樂」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胎卵濕生,緣茲高揖;業繫長維,從此永斷。

安樂淨土,因位是法藏菩薩以大慈悲的饒益(眾生)之心[1] ,照見了三界眾生無史以來,不斷的起惑造業,而受苦無窮,卻不懂如何自救、自拔(離苦),或不知還有什麼其他世界可去(得樂);真是可憐又可怕。

    法藏菩薩因此而生悲愍救度之大願,主動的超發四十八願,經過兆載永劫的積植無量德行,而建設了「但受諸樂,無有眾苦」的清淨國土;這是由果地的阿彌陀佛之不可思議「威神力」及「(本願)功德力」所完成的。

因位的法藏菩薩之「慈悲正觀」,果上的阿彌陀佛之「神力本願」,因果相成,就是所謂的「因該果海,果徹因源」[2],是從因至果一以貫之的成就;與此相對的,我們眾生有幸得聞極樂淨土的莊嚴,及阿彌陀佛的悲願,而信受、願生、稱名;這是以佛的果地功德,作我們的因地心行,「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是從果向因一念相應的念佛,故而「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心徹入凡心,凡心歸於佛心,於是成了「身在娑婆而心向淨土」,或「未斷煩惱而得涅槃分」,似乎是腳踏兩條船,為什麼如此?因為淨土法門全靠「祂力」而啟信.發願.稱名.往生;法照大師云「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娑婆人以業報身念佛,就可感應極樂池的清淨蓮化生;這一切都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威神力」所加持/攝受,不可思議的結果。印光大師<無量壽經頌>云: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極平常,益極殊勝。良由「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其修證因果,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

《論註》前文:「見三界是虛偽相,是輪轉相,是無窮相,如蚇蠖循環,如蠶繭自縛;哀哉眾生締此三界,顛倒不淨。」這是法藏菩薩的慈悲正觀之相。接下來:「欲置眾生於不虛偽處,於不輪轉處,於不無窮處,得畢竟安樂大清淨處。」是超發之本願。

《論註》二十八種莊嚴,每一段的起首云「菩薩見有國土」,是慈悲的正觀,接下來「願我國土」、「願我成佛」是莊嚴的本願。法藏菩薩以「慈悲正觀」而成就了阿彌陀佛「神力本願」,也就是《無量壽經》之「威神力故(果),本願力故(因)」,願、力相依,而成就了「不虛作住持」之功用;因地發四十八願,成就了果上威神力,果上威神力圓滿了因地的每一願,如此之願、力互為因果,《往生論註》云:「依本法藏菩薩四十八願,今日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願以成力,力以就願。」安樂淨土,就是因本願與果神力相成,而建立的不思議莊嚴妙土。

「慈悲正觀」來自<性功德>偈「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神力本願」則源於三種成就的「願心」莊嚴,是<讚阿彌陀佛偈>的「妙土廣大超數限,佛本願力莊嚴起」。

總之,安樂淨土的三種(國土、佛、菩薩)莊嚴,皆源於因位的法藏菩薩,有見於「眾生於三界受苦無休」的「慈悲正觀」,及因此為了莊嚴(安樂)淨土而「超發本願」;也就是由正觀而發願,並以此為本而修行、而建立,其因其果都為了眾生的離苦得樂,乃所謂「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南無阿彌陀佛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79778779


[1] 《無量壽經》:於諸眾生,得大慈悲饒益之心。

[2]此句見於華嚴(唐)澄觀大師,宋.承遷和尚《華嚴金師子章注》云:「圓頓之理,渾融無礙。一法之上了一切法、一行之中具一切行;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果是即因之果,因是即果之因。平等無二相也。」就是說,因、果互為緣起,從因推果,從果溯因。無因,果不成;無果,因落空。

raw-image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退轉:現生或往生(象山慶’23.8.14)     眾所皆知,念佛是為了「往生極樂」,這件事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承諾,也是釋尊與諸佛所開示、證實的,「稱名必生」就如世間的因果定律,又有出世的真實利益,單純直接,「念」就是了,何須多談 !            然而,「事」簡易而「心」複雜,念佛
慈憫之愛、悲濟之情(象山慶’23.8.9)     一般人談「愛」,有兩個層次,世間(人文)的、出世(宗教)的,相對而言,前者較私己(親疏)、摻雜而無常;後者較利人(平等)、純淨而常恆。                然而,當今的宗教之愛,大致可分兩種:佛教的「慈愛」、神教的「博愛」,這其中有廣
自力與他力-1.(象山慶’23.8.5) 自力他力,有「世間」與「世出」二種詮釋: 1.世間(業報)二力:如「出門搭車」靠他力,這是人我之間,互相影響、互相成全……,是「互相」、是「共業」,彼此的心思與事相,皆相對的有自、有他,且互為自他。此中的自力與他力,各有「善或惡」、「成全或傷害」,不全然
不請之友,荷負群生 (象山慶’23.7.20)  《無量壽經》云: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於諸眾生,視之若己。 案,此「十六正士」乃即佛教著名的在家菩薩[1],其修行證量已超越世間一切有為有漏之法,恆常安住於「實際無為
假設or誓願:「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象山慶’23.7.16) 一般人常以「假若(因)⋯⋯那就(果)⋯⋯」的句構,在心理上逃避某種已成的事實(困境),而轉向他所嚮往的「反現實」世界,無拘束的思考各種「可能」性,試著重建不一樣的因果(理想)。這被認為是一種自我安慰與麻痺,無助於問題的解決。有人以反芻
眾生彌陀,共命相依(象山慶’23.7.4)     有一種鳥,叫「共命」Jivajivaka,產於北印度,鳴聲優美,飛翔輕盈,一個鳥身、兩個人頭,彼此生死相依。以七寶莊飾其身體與翅膀。一念能飛千由旬,又善解、能說人間一切語言。密教將他列為「六舁座」之一(力士、獅子、大象、寶馬、孔雀、共命鳥)[1]
不退轉:現生或往生(象山慶’23.8.14)     眾所皆知,念佛是為了「往生極樂」,這件事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承諾,也是釋尊與諸佛所開示、證實的,「稱名必生」就如世間的因果定律,又有出世的真實利益,單純直接,「念」就是了,何須多談 !            然而,「事」簡易而「心」複雜,念佛
慈憫之愛、悲濟之情(象山慶’23.8.9)     一般人談「愛」,有兩個層次,世間(人文)的、出世(宗教)的,相對而言,前者較私己(親疏)、摻雜而無常;後者較利人(平等)、純淨而常恆。                然而,當今的宗教之愛,大致可分兩種:佛教的「慈愛」、神教的「博愛」,這其中有廣
自力與他力-1.(象山慶’23.8.5) 自力他力,有「世間」與「世出」二種詮釋: 1.世間(業報)二力:如「出門搭車」靠他力,這是人我之間,互相影響、互相成全……,是「互相」、是「共業」,彼此的心思與事相,皆相對的有自、有他,且互為自他。此中的自力與他力,各有「善或惡」、「成全或傷害」,不全然
不請之友,荷負群生 (象山慶’23.7.20)  《無量壽經》云: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於諸眾生,視之若己。 案,此「十六正士」乃即佛教著名的在家菩薩[1],其修行證量已超越世間一切有為有漏之法,恆常安住於「實際無為
假設or誓願:「若不爾者,不取正覺」(象山慶’23.7.16) 一般人常以「假若(因)⋯⋯那就(果)⋯⋯」的句構,在心理上逃避某種已成的事實(困境),而轉向他所嚮往的「反現實」世界,無拘束的思考各種「可能」性,試著重建不一樣的因果(理想)。這被認為是一種自我安慰與麻痺,無助於問題的解決。有人以反芻
眾生彌陀,共命相依(象山慶’23.7.4)     有一種鳥,叫「共命」Jivajivaka,產於北印度,鳴聲優美,飛翔輕盈,一個鳥身、兩個人頭,彼此生死相依。以七寶莊飾其身體與翅膀。一念能飛千由旬,又善解、能說人間一切語言。密教將他列為「六舁座」之一(力士、獅子、大象、寶馬、孔雀、共命鳥)[1]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