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果下清律師 法音宣流 時間:2007/05/12
今天跟諸位共同來研究一個題目,就是「淨業行人,當修三福。」諸位平常有念佛嗎?(有。)那這個題目可以配合諸位,我們就講這個題目。
凡是我等想要修淨業的人,都應當以西方淨土作為安樂的家鄉,以阿彌陀佛作為無上的慈父,以觀音、勢至,清淨海眾作為最殊勝的良朋善友;以自己念念欣求、心心仰慕,作為歸家的行人;以深信切願執持阿彌陀佛的聖號,作為預備資糧,以臨命終時作為到家的日期。
假若能夠如此,終身都不退轉,我們壽命窮盡的時候,決定會招感彌陀慈父親垂接引往生樂邦;樂邦,就是極樂世界,安樂的蓮邦。既然能夠往生安樂的蓮邦,就永遠離開娑婆濁惡之苦;因為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五濁惡世具有眾多的苦惱,我們一旦往生極樂世界,就永遠離開娑婆濁惡的眾苦,恆常享受西方清淨微妙的安樂。
如此最超勝,最殊勝超絕的直捷法門,可以說是方便當中的方便、徑路當中的徑路,不須要用累劫來修行,就能夠使令我們當生了辦,正當這一生就可以了辦了,不須更入其餘的法門,就可以一直修,修到無上菩提的彼岸,這是我們修淨業的重大綱領,簡略敘述如此。假若想要廣修眾善,厚集資糧,更有《觀經》的三福;所以佛在《觀經》上頭就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想要往生到彼阿彌陀佛的國土的話,應當修習三種的福業;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佛陀老人家就這麼開示,說想要往生到彼阿彌陀佛的國土的人,應當修習三種的福業;第一種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就一一加以說明。
佛所說的「孝養父母」,有世間的孝、跟出世間孝的區別;世間的孝:父母在生的時候,我們用美好的飲食、輕暖的衣服,要調和相當、更換適宜,養父母的口體;父母親死了之後,我們要盡禮,盡到禮節來埋葬他們、祭祀他們。或者,在社會上能夠有官職來榮耀雙親,能夠立德揚名,表顯父母雙親;也就是我們身口意三業,在社會上都是要行道德仁義,所作所為都是善法,不造作諸惡,那麼人家就會稱揚讚歎我們。說了:「你是誰生的啊?你父母親是誰啊?」好!我們說出來,連父母親都感覺非常的光榮。所以我們要立德揚名,表顯父母雙親,這個是世間的孝。
至於出世間的孝,除了奉養、表顯之外,更應當要勸父母雙親皈依三寶,進一步能夠茹素念佛;能夠素食、又能夠好好念佛,使令父母的神靈可以超出苦海,往生樂邦。所以蓮池大師說:「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父母雙親能夠遠離煩惱的塵垢,作兒子之人孝順之道才算是成就了,這個就是講到「孝養父母」。
其次「奉事師長」;講到奉事「師長」,也有世間的師長、出世間師長的區別。世間的師長教導我們孝弟忠信、禮節倫常,知仁識義,博古通今的人,也教導我們種種的知識,但是要緊的就是德化的教育,這是作人的根本,非常要緊的,這是世間的師長。而出世間的師長,是教導我們了脫生死、超凡入聖,乃至將來能夠成佛,普度眾生的人。雖然是世間的師長已經對我們有很大的恩德,何況出世間的師長,我們更應當要酬報了。
其次「慈心不殺」;有慈悲之心不殺害一切的眾生。因為一切眾生皆是我們過去的父母,也是未來的諸佛,所以不能夠故意的殺害。假若故意的殺害,就等於弒害我們過去的父母、未來的諸佛。
怎麼說一切眾生,皆是我們過去的父母呢?因為在《梵網經》菩薩戒,它就說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就這一段。在「梵網菩薩戒」輕垢戒第二十條就講到:「若佛子」,佛子就是菩薩,受過菩薩戒,剛發菩提心受了菩薩戒的人,都稱為佛子,佛的弟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因為慈悲心的緣故,行放救之業,放生救濟眾生的這個善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男子,曾經都作過我們的父親,一切女人曾經都作過我們的母親。因為我們從無始劫一直到現在,就一直流轉在三界六道的生死苦海當中,而每一生每一世都有父母,所以無始劫來我們的父母太多了,所以一切的眾生都曾經作過我的父母。
「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假若我們把他殺害;譬如現在是墮到畜生道,我們沒有道眼,不曉得牠是我們過去的父母,一般的人就把牠殺了,然後吃眾生的肉;這個就是弒害了過去的父母。而為什麼說也弒害了未來諸佛呢?因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要他能夠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進一步如理思惟,再進一步法隨法行,他將來都能夠成佛的,所以一切的眾生,也是未來的諸佛。所以我們對過去的父母、未來諸佛的這一切眾生,我們不可以故意的殺害。
其次,講到「修十善業」,十善業是什麼?殺生、偷盜、邪婬叫做身體的三種惡業;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就是口裡四種的惡業;貪、瞋、痴叫做我們第六意識,心裡的三業;總共合起來叫做十惡業。我們假若能夠念念覺照,心心來斷除,這個叫做十善業。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這個就是合起來叫做十善業。
第一,講到「不殺生」,這個就是剛才「慈心不殺」的意思,也不偷盜;不殺生,就是合乎儒家仁慈的這個「仁」字,仁慈的仁;不偷盜,就是合乎儒家這個「義」,非義之財不取;不是我們應當獲得的財物,我們不取為己有。所以偷盜的範圍它是很廣泛的,只要用各種的手段,來盜取眾生的財物歸為己有,就犯到偷盜了。所以我們作為菩薩的行者,學佛的人,我們自己所有的,尚且都要發心布施,何況怎麼可以盜取眾生的財物呢!因為眾生的財物就是第二生命,你奪取了眾生的財物,他的生活沒有著落,他就尋短了;而他的尋短,就是因為我們的關係,所以我們不可以偷盜的。
接著「不邪婬」,也不要邪婬。在家眾,佛陀准許受五戒的居士有正婬,夫婦之間有正婬,但是不可以干犯其他的男女;假如干犯其他的男女,就是犯到邪婬。而我們出家的師父們完全要斷婬欲的,就是不婬欲。在家眾受五戒的,就是戒邪婬,出家眾連正婬也要斷除的。所謂的「萬惡婬為首」,萬種表示很多的這種罪惡,都是以邪婬作為首領,所以我們不邪婬、不婬欲。這個叫做身的三種善業。
「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叫做口的四業。我們講話,都是要講誠實的言語,不要欺誑眾生;我們所說的話,都是很真實的,那麼人家就會信仰我們,我們所說的話人家就會信任。假若我們平常打妄語習慣了,以後我們在講老實話,人家也以為你是打妄語,不給予我們採信,那我們就不能夠在社會上立足,所以我們都要講真實的、誠實的言語。也不要「綺語」,綺語是什麼?就是講一些傷風敗俗的話,屬於綺語。而且講一些沒有利益、沒有意義的話,也都是「綺語」所收攝的。所以我們說話都是要講雅正的言語。
接著「不兩舌」,不兩舌也就是不挑撥離間。本來兩位朋友非常要好,因為我們的關係,從中撥弄是非,使令兩個要好的朋友離散了;他本來共同作種種功德善法,因為我們兩舌撥弄是非的緣故,使令他們的功德善法不能夠成就,而且拆散了兩位朋友的感情,這個就是犯到兩舌的過失,所以我們「不兩舌」。不但不兩舌,我們所說的話都是和合的言語。接著「不惡口」,不要出口就隨便罵人,罵得很不好聽的。台語就是說「給人剉〈台語:粗鄙的話〉、給人擂〈詛咒〉」這種的情形,我們都不要這麼作。所說的話都是很善良的言語,這個就是口的四種善業。
其次意業,我們「不貪欲,不瞋恚、不愚痴」;對於五欲六塵,我們要淡泊,能夠生活過得去就好了,不要貪求非常多,因為這些財物都是五家所共有的。五家所共有的譬如:國主、盜賊、不肖子、水、火所共有的。所以我們來的時候,也是空空來的,去的時候,也是空空去的,一點也帶不去,唯獨有業隨身。所以倒不如我們在世的時候有這些多餘的財物,我們就趕快把它布施出去;譬如供養三寶、救濟貧難種種,那我們的財物就放在堅牢庫裡邊,非常殊勝的!所以要不貪欲,觀一切五欲六塵如幻如化,像孔夫子「視富貴如浮雲」;世間的聖人他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學佛的人更要如此!不貪欲這些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
接著「不瞋恚」,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我們要修忍辱。佛在因地作忍辱仙人的時候被歌利王割截身體,割得身體沒有一塊好的,但是佛連一念瞋恚心都不生起,而且反過來說:「我將來成道,首先度的就是度你。」所以後來歌利王就是鹿野苑的憍陳如比丘。佛成道之後就到了鹿野苑去度化五比丘,其中憍陳如比丘就最先得度的,跟佛的過去的願相符合。所以我們平常遇到一點的逆境,我們就隨便發脾氣,這個怎麼可以?我們就想想:佛陀在因地怎麼修的,我們就跟佛陀學習。這樣子再大的瞋恚心都可以滅除的。這個瞋恚心,瞋恚不得的!因為你發脾氣,首先害的就是自己,其次就是對方,還有旁觀的人都受害,所以我們要行忍辱。
接著「不愚痴」,愚痴就是邪知邪見,不能夠相信因果的道理,我們要深信因果的道理,佛家的因果是通三世的,「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想要了知過去的因是怎麼樣,我們所作的因是怎麼樣,今生受者是,今生所享受的就是;我們想要知道未來的果報如何,今生努力造作的就是。
就好比袁了凡先生,最初他名字叫做袁黃,都是為了自己而隨便的就是惱害眾生、惱害朋友、惱害自己的妻子,所以境遇都不好。後來遇到雲谷禪師為他開導因果甚深的道理,說命運可以改變的;你一向被孔先生算定了,命運可以改轉的。我們造大善、造大惡,當下造大善,命運改成好的,你當下造大惡,命運本來好好的,好變成不好的,所以命是由心造的,我們要由心轉。從此以後我們就努力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且這個所作的眾善奉行,都是無漏稱性的善業,所作的善業都是三輪體空的。
什麼叫「三輪體空」?就好比我們布施,就觀照:沒有能布施的我,沒有能布施的人,沒有受布施的對方,中間的物品也都觀空了,這個就是三輪體空。或者說了:「那三輪體空的布施,這樣子就沒有什麼功德了。」殊不知你更能夠這樣的話,功德是無量無邊的猶如虛空,盡虛空、遍法界的這種功德,享受都享受不完的!所以為善要無漏善,要三輪體空的善,那將來我們的命運最殊勝,所有以前的不好的命都改轉了。遇到人就廣結善緣,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這個就最殊勝了。所以我們不愚痴,要正知正見,深信因果道理,這個叫做修十善業。
請點閱擊:https://youtu.be/nIZNU0bXe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