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層學-古生物學入門(三)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地層學 (Stratigraphy)

17世紀一位丹麥的解剖學家兼地質學家,尼古拉斯·斯坦諾 (Nicolaus Steno) 提出地層疊覆 (Superposition) 的概念,在地層沒有發生過反轉的情況下,較老的地層會被較年輕的地層向上連續覆蓋。他觀察到沉積物會以水平的方式向上堆積,而岩層的側面能夠顯示不同岩石堆疊的結果,越底層年代越久遠。斯坦諾認為地質會隨著時間而改變,這個想法也使之後蘇格蘭地質學家兼醫生的詹姆斯·赫頓 (James Hutton) (現代地質學之父)提出了均變論與地質時間的概念,並出版《地球理論》一書奠定了地質學的基礎。隨後地質學發展出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 (Radioisotope dating) 以了解每個地層所形成的時期,而從該地層中所發現的化石便可得知那些古生物所生存的年代。

地層學又可以細分為岩石地層學 (Lithostratigraphy)、生物地層學 (Biostratigraphy)、年代地層學 (Chronostratigraphy)、構造地層學 (Tectonostratigraphy)、磁性地層學 (Magnetostratigraphy)、化學地層學 (Chemostratigraphy)等等。學古生物學所需要學的是前面三個,岩石、生物、年代地層學。

 

岩石地層學

岩層可以依據岩石的結構組成、屬性等方式劃分不同的單位,岩石地層單位從大到小可分為超群 (Supergroup)、群 (Group)、層(組) (Formation)、段 (Member)、小層 (Bed)(圖一)。

(圖一)岩石地層單位

(圖一)岩石地層單位

其中「層」是岩層分類的基本單位,通常會將岩性、結構接近的岩層以層為單位。例如圖二科羅拉多高原的岩層所示,從底部往上有五個層,分別是孟科匹層 (Moenkopi Formation)、欽爾層 (Chinle Formation)、溫蓋特砂岩 (Wingate Sandstone)、卡岩塔層(Kayenta Formation)、納瓦霍砂岩 (Navajo Sandstone)。孟科匹層年代為早三疊世,納瓦霍砂岩為早侏儸世,可以大致觀察到不同層的結構樣貌有所不同,而這也必須依照實地考察結果才能得出明確的分隔與定義。

(圖二)科羅拉多高原(由Matt Affolter提供)

(圖二)科羅拉多高原(由Matt Affolter提供)

 

生物地層學

生物化石與地層的關係是由18世紀英國的威廉·史密斯 (William Smith)與法國的喬治·居維葉 (Georges Cuvier) 等人所發現。史密斯當時是一位水道工程師,在探勘威爾斯到倫敦地形的過程中紀錄了不同地層中的三葉蟲、菊石以及其他的軟體動物化石。而居維葉位於巴黎盆地觀察了第三紀地層的脊椎動物群化石,並了解到地層與生物的年代連續關係,且認為其中出現的物種斷層很可能與某種大災難的發生有關。配合同時期其它人的發現了解到較早期的地層主要出現的是腕足動物、三葉蟲、筆石等,而隨著往上層出現的有菊石、箭石、海生爬行動物、恐龍,再往上則會看見哺乳動物化石。之後英國的約翰·菲利普斯 (John Phillips) 藉由這些化石的發現與概念並根據生物化石種類的改變定義出了古生代 (Paleozoic era)、中生代 (Mesozoic era)、新生代 (Cenozoic era)。

生物化石是定義生物地層最好的工具,可以從地層中所發現的已知化石物種來推測出該地層所屬的年代,而不需利用到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為了要將化石與地層做關聯,生物地層學根據化石的分類單元建立了生物地層學單元 (Biostratigraphic units),分別是以下幾種:

組合帶 (Assemblage zone):三種以上分類單元的物種所組成的生物帶(圖三A)。

富集帶 (Abundance zone; Acme zone):以一種分類單元的物種生存最豐富的範圍所劃分的生物帶(圖三B)。

分類單元延限帶 (Taxon-range zone):一種分類單元的物種從最早出現 (First appearance datum, FAD) 到最晚出現 (Last appearance datum, LAD) 所劃分的生物帶(圖三C)。

共存延限帶 (Concurrent-range zone):兩種以上分類單元的物種彼此重疊生存地層的生物帶(圖三D)。

間隔帶 (Interval zone):一個較早出現的生物帶之上分界線與另一個較晚出現的生物帶的下分界線之間的地層帶,這一帶可能有化石也可能沒有(圖三E)。

譜系帶 (Lineage zone; Consecutive-range zone):一種分類單元的物種在演化過程中以型態改變來劃分的生物帶(圖三F)。

不過因為岩層中留存下來的大部分化石都不可能完整,甚至有的個體沒有幸運形成化石,非常難確定一個分類群中第一個出現的生物與最後一個出現的生物,所以真實的生物帶範圍時常會比預期的來得還要寬,這現象稱作西格諾爾-利普斯效應 (Signor–Lipps effect)。

(圖三)生物地層學單元

(圖三)生物地層學單元

 

年代地層學

地層年代的劃分是由18至19世紀不同的地質學家累積建立起來,起初大多是利用岩層的非整合面做分界,但全世界並非所有相同的岩層都有非整合面存在,因此國際地質科學聯盟 (IUGS) 對於年代地層重新做定義,按照公認的化石群落劃分出有意義的年代分隔。目前是由全球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GSSP, 又稱金釘子)所建立的公認標準做為定義(圖四)。

(圖四)埃迪卡拉紀的GSSP(由Bahudhara提供)

(圖四)埃迪卡拉紀的GSSP(由Bahudhara提供)

以志留紀的文洛克統 (Wenlock) 為例(圖五),岩石地層根據層與段做不同地層的劃分,而生物地層則藉由不同種的筆石 (Graptolite) 物種做分層,而年代地質就將其分成兩階,分別是申伍德階和候默階。

(圖五)文洛克統的年代地層、岩石地層、生物地層

(圖五)文洛克統的年代地層、岩石地層、生物地層


年代地層學與地質年代學的差異在於年代地層學是以岩層為單位,而地質年代學則是以時間為單位,因此彼此可以相互對應(表一)。

(表一)

(表一)

其用法為年代地層單位對應岩層位置,地質年代對應時間。岩層還有分下與上,分別對應時間的早與晚。因此在說法上描述為,(例)諾氏風神翼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馬斯垂克期,而該物種的化石是在上白堊系的馬斯垂克階地層中所發現。

作者:水也佑


你對古生物了解多少呢?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這裡提供古生物學的基本認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你在認識古生物時,心中可能會有一個想法,為何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生物樣貌會如此不同?或者在不同生態環境下為何有不同形態的生物出現並且符合當地環境的生存需求?這樣的生物演變必須瞭解生物演化的內部機制。   演化理論 生物的演化理論是由查爾斯·達爾文 (Charles Darwin) 最先提
介紹 古生物學是一項研究藉由古生物化石以探討已滅絕生物的物種歸類與其當時生存狀態等相關資訊的科學。這門科學建立於十八世紀的喬治·居維葉(Georges Cuvier)對於古脊椎動物的比較解剖學研究,並在十九世紀之後迅速發展,已有兩三百年的歷史。在古生物學中,最常被提起的難題包含如何還原古代的生物、
當你在認識古生物時,心中可能會有一個想法,為何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生物樣貌會如此不同?或者在不同生態環境下為何有不同形態的生物出現並且符合當地環境的生存需求?這樣的生物演變必須瞭解生物演化的內部機制。   演化理論 生物的演化理論是由查爾斯·達爾文 (Charles Darwin) 最先提
介紹 古生物學是一項研究藉由古生物化石以探討已滅絕生物的物種歸類與其當時生存狀態等相關資訊的科學。這門科學建立於十八世紀的喬治·居維葉(Georges Cuvier)對於古脊椎動物的比較解剖學研究,並在十九世紀之後迅速發展,已有兩三百年的歷史。在古生物學中,最常被提起的難題包含如何還原古代的生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相當喜歡這個富含創意的題材,作者設定是古生物來到現代,生活在現代環境,且是如何被捕獲後經現代料理手法成為現今人類桌上的佳餚的內容。
Thumbnail
與上一本介紹的《明明很可愛! 古生物圖鑑: 走入史前時代一起認識地球的先祖們》這本書為同為土屋健創作,同樣是一本入門級的古生代圖鑑,但兩者有許多的不同之處。 本書明確地以地質年代分類,從前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一路介紹各種代表性生物。
Thumbnail
是一本相當入門的古生物介紹的書籍,全書介紹了120種古生物,主要內容以簡單清晰的彩色繪圖為主,文字為輔的排版設計,內文的部分也不會塞得太多太擠導致畫面擁擠是本相當好閱讀書籍,且也不會因為內文較少有零散或是說不到重點的狀況,本書利用風趣且淺顯易懂的字句講述富含知識性的內容。
Thumbnail
我之前介紹過不少次台博館的本館、南門館以及鐵道部園區,這次就來介紹一下位在台博館本館對面,外型典雅莊重的古生物館吧!
Thumbnail
二零二三年三月二十六日,星期日。天氣:霧。 平地的雪這幾天因白天氣溫回升幾乎都融了。我計劃今天帶上先生艾瑞克舉家開車出遊。西邊落磯山不知化雪情形而路況不明,與其冒險,我直接決定再去一次東面莊西樂的「恐龍博物館」──皇家蒂勒博物館。
Thumbnail
大板根森林溫泉酒店,將擬真遠古生物及史前恐龍搬到森林園區裡,有霸王龍、三角龍、猶因他獸、長頸駝、古巨蜥、板齒獸…等,還有7公尺高的金剛通通集合了。一邊爬山一邊探險,來場與遠古巨獸的驚奇相遇吧!
Thumbnail
台北市襄陽路上,二二八公園對面,有一座外部為巨大羅馬柱廊的石造建築,牆面材料則為分割灰縫作法,雄偉壯觀,跟對面的國立台灣博物館本館隔街相對。這是國立台灣博物館- 古生物館。 基本資料如下: 日據時期遺留下來的勸業銀行古蹟,於1933年落成。 1991年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
Thumbnail
《恐龍一億五千萬年:看古生物學家抽絲剝繭,用化石告訴你恐龍如何稱霸地球》 作者|史提夫.布魯薩特 譯者|黎湛平 出版|馬可孛羅
Thumbnail
「餘生啊......。」 半昏半醒著。已經三天喝著公園飲用水加減度日的我。面容略顯消瘦。卻早習以為常。默默地走向他人浪費食物的墳墓場。想找點像樣的食物度過此夜。撲了空的我。耐著蚊子包混雜難受的濕氣。夏。我討厭這季節! 消了又腫的蚊子。整晚飽餐一頓的目標。剩我一人。嗡嗡嗡地隱約地靠近又默默的消失在黑夜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相當喜歡這個富含創意的題材,作者設定是古生物來到現代,生活在現代環境,且是如何被捕獲後經現代料理手法成為現今人類桌上的佳餚的內容。
Thumbnail
與上一本介紹的《明明很可愛! 古生物圖鑑: 走入史前時代一起認識地球的先祖們》這本書為同為土屋健創作,同樣是一本入門級的古生代圖鑑,但兩者有許多的不同之處。 本書明確地以地質年代分類,從前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一路介紹各種代表性生物。
Thumbnail
是一本相當入門的古生物介紹的書籍,全書介紹了120種古生物,主要內容以簡單清晰的彩色繪圖為主,文字為輔的排版設計,內文的部分也不會塞得太多太擠導致畫面擁擠是本相當好閱讀書籍,且也不會因為內文較少有零散或是說不到重點的狀況,本書利用風趣且淺顯易懂的字句講述富含知識性的內容。
Thumbnail
我之前介紹過不少次台博館的本館、南門館以及鐵道部園區,這次就來介紹一下位在台博館本館對面,外型典雅莊重的古生物館吧!
Thumbnail
二零二三年三月二十六日,星期日。天氣:霧。 平地的雪這幾天因白天氣溫回升幾乎都融了。我計劃今天帶上先生艾瑞克舉家開車出遊。西邊落磯山不知化雪情形而路況不明,與其冒險,我直接決定再去一次東面莊西樂的「恐龍博物館」──皇家蒂勒博物館。
Thumbnail
大板根森林溫泉酒店,將擬真遠古生物及史前恐龍搬到森林園區裡,有霸王龍、三角龍、猶因他獸、長頸駝、古巨蜥、板齒獸…等,還有7公尺高的金剛通通集合了。一邊爬山一邊探險,來場與遠古巨獸的驚奇相遇吧!
Thumbnail
台北市襄陽路上,二二八公園對面,有一座外部為巨大羅馬柱廊的石造建築,牆面材料則為分割灰縫作法,雄偉壯觀,跟對面的國立台灣博物館本館隔街相對。這是國立台灣博物館- 古生物館。 基本資料如下: 日據時期遺留下來的勸業銀行古蹟,於1933年落成。 1991年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
Thumbnail
《恐龍一億五千萬年:看古生物學家抽絲剝繭,用化石告訴你恐龍如何稱霸地球》 作者|史提夫.布魯薩特 譯者|黎湛平 出版|馬可孛羅
Thumbnail
「餘生啊......。」 半昏半醒著。已經三天喝著公園飲用水加減度日的我。面容略顯消瘦。卻早習以為常。默默地走向他人浪費食物的墳墓場。想找點像樣的食物度過此夜。撲了空的我。耐著蚊子包混雜難受的濕氣。夏。我討厭這季節! 消了又腫的蚊子。整晚飽餐一頓的目標。剩我一人。嗡嗡嗡地隱約地靠近又默默的消失在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