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魯凱青年的都市原民心事:Ninungu 柯念竹|umav如何了!播客訪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會一個人坐在位置上,等到最後才站起來。因為我會害怕,害怕小時候遇過的事情再次發生。」

「那段時間我其實非常的難熬,因為我還一直在找尋自己跟部落的連結。」



我們可以害怕嗎?
我們可以承認自己害怕嗎?
說出來後,就會找到夥伴嗎?

截圖自念竹在鐵花村演唱畫面

截圖自念竹在鐵花村演唱畫面

f13 柯念竹/有沒有想過 (台灣好音樂之我在鐵花村·唱歌@鐵花村 2022.11.19.)


訪談一開始Ninungu就說,他花了很多時間在思考、在自我覺察,他也曾經一直擔心自己是「都原」(都市原住民)而有所隔閡。在許多的困惑與探問之間,不知不覺更「想回去」。不管那個「回去」是透過文化學習而跟祖先精神世界建立連結,或者是能與族群共進共存,或者就是有機會(工作請假)回霧台部落參加祭儀活動。

對很多原住民青年來說,這個「回去」的期待一直不是容易或理所當然的事情,對於從小生長在都市的孩子而言,更常常是挫折重重。

Ninungu用自己可以的方式努力追尋著魯凱族的「我們」。他選填了覺得能幫助到自己認識部落的科系,後來又進了碩士班,決定從 原住民族的土地議題研究 開始扎根,「我覺得論文其實只是一個起點,在那之後還會有真正的『開始』」。

他已經很勇敢。

謝謝Ninungu允許我們,陪他一起回顧從青少年,到如今已經是社會青年的過程,他那麼努力的回應心裡的聲音。——是的,我們都還在路上,是的,我們有很多的害怕,卻沒有停止過跌跌撞撞、依然前進的步伐。


點擊收聽(均有在各大平台上架):

主持|umav
來賓|Ninungu(國立成功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專員、政治大學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專班研究生)

EP83 一位魯凱青年的都市原民心事(上)|雖然我很害怕|Ninungu 柯念竹

EP84 一位魯凱青年的都市原民心事(下)|但我想努力「回去」|Ninungu 柯念竹

本集原創音樂(開場與結尾)為Ninungu/詞曲/音樂創作/演唱

歌詞:躺在石板屋頂上 看著那月光 照亮著我的家鄉 想著自己有多久 在這慢慢長大 眼眶泛出了淚光 聽見有人唱 ho yi yan na lu wan Kaingu Umu mwadringadringa madu. Adravane luikainu su ki druwanga. Adravane luikainu su ki zidai. Kaidu marimurimuru luka aneane su. 語意: Kaingu Umu mwadringadringa madu. 奶奶、爺爺 您們一定要好好的 Adravane luikainu su ki druwanga. 無論妳身在何處 Adravane luikainu su ki zidai. 無論妳身在何世代 Kaidu marimurimuru luka aneane su. 都千萬不要忘記自己是誰 在都市生長的原住民 懷念著在家鄉的人事物 部落給予的文化滋養 家人給予的族群智慧 環境變遷的過程之下 我究竟是誰 又被認定為誰 記得長輩說的,我是魯凱族 我要學習自己族群的族語與文化 我不能忘記我自己是誰


身份認同肯定族群文化 成大原住民社團挺起胸膛


原貼文來自臉書@每天來點布農語啊!

原貼文來自臉書@每天來點布農語啊!


avatar-img
41會員
115內容數
可以在這裡以文字閱覽我們聊天內容與重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Umav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8月1日本版粉專每年都會做一些資訊普及的漫畫、文章,後來也作播客節目。今年初我也參與(跟原住民族正名運動淵源深厚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宣辦理的「 #以我名呼召」原青正名論壇。希望更多人更多不同的面向和深入的角度來思考正名意義,並提出當前的反省和行動。
陳張培倫老師、樂鍇老師等學者近年不斷地建議提醒,「加分」一詞很可能強化錯誤認知,以「 升學保障政策」等用詞做討論為佳。
全文轉自臉書粉專每天來點布農語啊 今天目前(5/2)最新消息是中一中校長道歉了。因為輿論和議員的施壓,到底能不能影響全國的高中校園,或至少影響中部的高中校園,我想很多第一線的老師朋友都會先給我一個苦笑。
原文章於臉書粉專 如果我講的都是美好有趣的事就好了,然而有時候不是。
許多孩子都在問著「我是誰」,一邊找尋著,一邊不由自主的道歉⋯ 《我是誰 sima saikin 》
8月1日本版粉專每年都會做一些資訊普及的漫畫、文章,後來也作播客節目。今年初我也參與(跟原住民族正名運動淵源深厚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宣辦理的「 #以我名呼召」原青正名論壇。希望更多人更多不同的面向和深入的角度來思考正名意義,並提出當前的反省和行動。
陳張培倫老師、樂鍇老師等學者近年不斷地建議提醒,「加分」一詞很可能強化錯誤認知,以「 升學保障政策」等用詞做討論為佳。
全文轉自臉書粉專每天來點布農語啊 今天目前(5/2)最新消息是中一中校長道歉了。因為輿論和議員的施壓,到底能不能影響全國的高中校園,或至少影響中部的高中校園,我想很多第一線的老師朋友都會先給我一個苦笑。
原文章於臉書粉專 如果我講的都是美好有趣的事就好了,然而有時候不是。
許多孩子都在問著「我是誰」,一邊找尋著,一邊不由自主的道歉⋯ 《我是誰 sima saikin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青鳥行動期間在濟南教會參加晚禱,其中一天是一位原住民牧師證道,在投影幕上顯示的名字,同時出現他的原住民名字和華語名。 牧師在證道中說,他曾經因為無法在外面使用自己的母語,而不認同自己的原住民身份,甚至會不敢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原住民,直到30歲以後才找回自己的名字。 我沒有印象我經歷過「請說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前陣子回台灣去了九族文化村 走到原住民的家屋展示區時 一直覺得某種能量很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離開故鄉後,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許。作者分享了他離開臺灣15年後回到臺灣的心情,以及某首歌曲對他的情感觸動。文章通過個人故事和歌詞表達了對平凡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作者的情感為讀者締造了共鳴的可能。
Thumbnail
有憂慮就交給森林吧!告訴祂交給祂,祂會用寬大的胸襟包容與接受。<在山上部落長老曾提到> 在大城市永遠不習慣的人 我是一個習慣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尤其在城市中人擠人還有吵雜的感受,特別不習慣,再加上台灣有好多個過敏兒,我也是其中一個,城市的夜生活,有時候讓我覺得身體的活力消耗殆盡。 我記得我小的時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夢想之鄒就是夢想的船 我求學過程利用課後時間去中部的縣市協助遭到莫拉克風災受到重創的部落兒童,他們遷移到城市去求學,住在嘉義的私立高中宿舍。我每一天都騎我的破車去當他們的老師,這些兒童的想法很平凡,就是回到部落生活。但是颱風造成的損失,讓原住民族的傳統部落已經蕭條,只剩下老人,壯丁都往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青鳥行動期間在濟南教會參加晚禱,其中一天是一位原住民牧師證道,在投影幕上顯示的名字,同時出現他的原住民名字和華語名。 牧師在證道中說,他曾經因為無法在外面使用自己的母語,而不認同自己的原住民身份,甚至會不敢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原住民,直到30歲以後才找回自己的名字。 我沒有印象我經歷過「請說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前陣子回台灣去了九族文化村 走到原住民的家屋展示區時 一直覺得某種能量很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離開故鄉後,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許。作者分享了他離開臺灣15年後回到臺灣的心情,以及某首歌曲對他的情感觸動。文章通過個人故事和歌詞表達了對平凡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作者的情感為讀者締造了共鳴的可能。
Thumbnail
有憂慮就交給森林吧!告訴祂交給祂,祂會用寬大的胸襟包容與接受。<在山上部落長老曾提到> 在大城市永遠不習慣的人 我是一個習慣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尤其在城市中人擠人還有吵雜的感受,特別不習慣,再加上台灣有好多個過敏兒,我也是其中一個,城市的夜生活,有時候讓我覺得身體的活力消耗殆盡。 我記得我小的時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夢想之鄒就是夢想的船 我求學過程利用課後時間去中部的縣市協助遭到莫拉克風災受到重創的部落兒童,他們遷移到城市去求學,住在嘉義的私立高中宿舍。我每一天都騎我的破車去當他們的老師,這些兒童的想法很平凡,就是回到部落生活。但是颱風造成的損失,讓原住民族的傳統部落已經蕭條,只剩下老人,壯丁都往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