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一生都能好好記憶】利用記憶,創造出自我認同感

2023/09/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只會單純記住事情,充其量,只是個工具。書中提到:你的知識,加上你的生活經驗,才能使你擁有智慧。我們除了需要學習重要知識,還要了解我們的生活經驗記憶庫是怎麼運作的,才能夠成為一個自由運用記憶展現智慧的人。

我們是如何記住事情的?攝影機還是照相機?

我們要能夠順利地記住事情,有兩個很重要的因素:感知和注意

感知就是我們看到、聽到、聞到、感覺等等,這些透過感官第一手會接觸到的資訊。光是感知到事情,大腦沒有這麼厲害,可以將你所見所聞全記下來,因此,想記住事情,還要再加上:注意力。

因此,我們的記憶不像攝影機,會一直錄下我們所看到的每一個畫面,倒是比較像相機,你會到處看,但是你會在你需要的畫面上,按下快門,成為記憶。

記憶就像照相機

海馬迴就像迴紋針,串起記憶

我們腦中有著各種獨立且片段的記憶,多虧有海馬迴,把這些記憶串起來(就像迴紋針一樣,把紙張串起來)。而海馬迴串起記憶後,才方便我們之後提取記憶。

例如,當我想起我小孩四歲生日時,想起了當下的許多資訊:生日蛋糕上的長髮公主搖搖欲墜、兩個小孩搶著吹蠟燭、壽星臉上被抹蛋糕生氣哭泣的聲音等等。

這都是海馬迴的功勞,它幫我們把這些記憶好好的整理成串,方便我們回憶,也方便我們記憶。

海馬迴幫助我們串起記憶

如何利用記憶,建立自我認同感?

我們的大腦相當節能,因此預設的狀態是漫不經心且神遊的。當我們想要留意事情,是需要「刻意」注意的。也因為每個人注意的事情不同,造就每個人的記憶庫甚至性格的差異。

當我們刻意留心喜悅且正向的經驗,久了我們自然會有充滿樂觀的記憶庫,我們可以更有機會成為樂觀的人。反之,當我們只關注對自己不好的事,就容易成天抱怨,記憶中盡是自己的倒楣事。

因此,我們可以善用這種刻意的注意關注對自己有意義的事件,讓這些回憶串串,建立起正向的自我認同。

讓記憶庫充滿自己想要的記憶

為什麼間隔式複習更能幫助考試?

準備考試或是要記住資訊,我們已經知道不能一口氣猛背,而是要分散多天,每天學習一點。但是為什麼?原因在於,當我們分次的記住新資訊,海馬迴才有足夠的時間將資訊固化,成為穩固的記憶。

就像我們吃東西一樣,再營養的東西,一口氣吃光光,撐到吐,身體自然無法吸收營養,分批慢慢地進食,才會有最好的吸收效果。

間隔式的複習再搭配上提取(回想、測驗),將會幫助我們記住重要資訊。

分批,吸收得更好

我們的記憶,其實沒那麼可靠?

我們總是深信不疑自己記住的事情,但其實沒有這麼可靠?

記憶在形成的過程,我們會不自覺的加油添醋甚至被扭曲,即使是記憶正確被儲存之後,還是有可能會被修改。

我們的每一次回憶,都很有可能繼續改編記憶,這時的記憶會開始偏離正確的事實,甚至,最後會以新版本的形式儲存。

這就像我們在整理一份資料,輸入資料的過程會擅自加入自己想法並儲存。日後,開啟這份檔案時,又會刪掉、或再次加入自己想像的內容,並且再次存檔。

因此,我們在講述回憶的時候,其實很有可能是在竄改回憶,而非都是事實。

記憶其實沒那麼可靠

那些不好的事情,你有辦法改寫結局嗎?

記憶確實不會都是好事,也會有讓人心碎不想再想起的回憶。偏偏,這些回憶總是不請自來,說來就來。但是,每當我們一次一次地想著這些回憶,殘酷的是,這些回憶會更根深蒂固在心中,因此可以試著利用書中的方法,幫助我們面對這些不想被記起的記憶。

1.不要完整提取:當我們發現我們又陷入回憶漩渦了,趕快去做別的事情,中斷回憶的過程,這樣才不會又持續的固化這段回憶。

2.改編細節、重塑記憶:第二個方法則是,回憶的過程,在有人引導的狀況下,慢慢的改編細節,並且導向比較仁慈的方向,透過一次次的操作,讓自己的記憶成為比較溫和的版本。

重塑自己的記憶,不讓自己被動的深陷痛苦的回憶中。

後記

每個人的記憶庫裡裝些什麼樣的內容,大大決定了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應該更聚焦且積極的注意對我們重要的事,例如:主動看對自己成長有幫助的資料,而非被情緒波動大的事件牽著鼻子走。

raw-image



43會員
82內容數
我是一位特教老師,透過專題紀錄課程、學生們的烏龍事件、家長以及導師們關心的議題。這個專題也提醒自己,對於周遭發生的事物要更有感、減少麻木不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