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該如何做到效能最大化?從人體大腦的運作方式科學化解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無論是從小到大升學過程中大大小小的考試,或者是想要在大腦中記下人生中剎那的精采瞬間,無時無刻都脫離不了「大腦的記憶」這件事。

但你是否曾思考過,「你是如何記憶的?」有些人自己身為人類,但卻始終不瞭解人類在記憶一件事情的大腦運作始末,想當然最後在貼上記憶力不好的標籤在自己身上,就省下解決問題的時間了。( 當然我們不要成為那種人 )

因此以下的文章就會告訴你「你的大腦是如何記憶的?」,以及「該如何科學化的做到記憶最大化?」


一、大腦如何記憶?

想要知道我們如何記憶一件事,那就要從「大腦」這個器官開始分析。

我們的大腦在面對需要被記憶的事物時,會需要經歷以下三階段「輸入 → 分析 → 輸出」,以下針對這三個階段逐步分析。

輸入、輸出

「輸入」就是把眼前的資訊烙印在腦海中的過程,例如把英文單字 "passion" 烙印進大腦,此時的訊息會進入大腦的「短期記憶區」內。

「輸出」就是把存在大腦中的資訊提取出來,以便我們考試答題,或是回答對方問你的問題。

然而「輸入與輸出」是大部分人都做得到的事情,若要與大部分人不同,重點在「分析」,因為那牽涉到如何將記憶最大化。

分析

就是將第一階段「輸入」進短期記憶區的資訊內容,在大腦中重新解譯數遍的過程。( 講詳細點就是在和你過去的經驗與思維做融合 )

而此階段也是大腦決定要將哪些資料,從大腦的「短期記憶區」,轉進「長期記憶區」的過程,這個篩選過程是必須的,否則你的腦容量會不足。

而重點來了,就算整篇文章都忘得一乾二淨,那你只要帶走這句話就值回票價了,那就是:

大腦決定將資料從「短期記憶」轉進「長期記憶區」的關鍵在於 — 【重複


二、記憶的重點是重複?

這就要從人類「記憶」與「時間」之間的關聯性開始討論,心理學家為此繪製出了「遺忘曲線」。

圖片取自 wikipedia

圖片取自 wikipedia


用最簡單的話語,解釋左邊的曲線圖,那就是:

  • 你只記憶 1 次,那麼此記憶在 1 天過後,會從 100% 掉到 26%
    ( 左圖紅線 )




認知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使用「間格重複法」( Spaced repetition ) 來記憶,對於人腦的記憶顯著有效,這個方法後來也被拿來應用在「機器學習」的訓練上。

如果你想要忘不掉一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 間隔性想起

以下給予更多的例子做參考:

  • 你想要忘不掉課本上的東西,隔個 5~10 天複習一次就好了,讓你的記憶曲線保持在 80% up
  • 為何你過了一段時間還是會時不時會想起前任?因為你在分手後不斷地「複習」,每隔 1. 2 個小時就複習一次當然忘不掉
  • 為何你會忘記你的密碼?主要是因為你輸了第一次密碼就按下記住密碼了,因此你只記憶了 1 次,照研究報告來說你甚至 1 天後就忘得差不多了

以上舉了 3 個應用,並解釋了背後運作的原理,相信你看完以後也能夠舉一反三。


總結

我們身而為人,有些人卻從未真正想過如何記憶,然後記憶成效不好時再貼上「不善記憶」的標籤在自己身上,個人覺得滿可惜的。

以上和你分享了「從大腦解析如何記憶」,以及「如何記憶最大化」的方法,相信你看完本篇文章後可以開始在記憶有些改變。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持續追蹤我,這裡將會是一個【個人品牌教學】、【未來趨勢分享】、【科普實用資訊】的個人網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ayneBro的沙龍
2會員
8內容數
WayneBr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9
1. 人類接收資訊過程的微觀面為何? 2. 人類為何終其一生在追求「體驗」? 3. 文章總結
Thumbnail
2022/08/09
1. 人類接收資訊過程的微觀面為何? 2. 人類為何終其一生在追求「體驗」? 3. 文章總結
Thumbnail
2022/04/01
但過了好幾年後回想起這件事,仔細且深度的思考了許久,也藉由網路的便利查了非常大量的資訊,我開始想要慢慢找出這之間的端睨,究竟「先學起來再說」的這種教育模式真的沒問題嗎...
Thumbnail
2022/04/01
但過了好幾年後回想起這件事,仔細且深度的思考了許久,也藉由網路的便利查了非常大量的資訊,我開始想要慢慢找出這之間的端睨,究竟「先學起來再說」的這種教育模式真的沒問題嗎...
Thumbnail
2022/03/31
從個體來看,「錢」是衡量一個物品所擁有價值的媒介,我們人們通常會用錢來交換某個實體物品,本質上是用錢交換所有權。 但把視角拉遠來看,取而代之的就是整個你的投資觀念與你是否了解資本運作的原理,唯有了解之後才不會陷入「金融盲區」。 一、沒有投資規劃,就等於 all in 法定貨幣...
Thumbnail
2022/03/31
從個體來看,「錢」是衡量一個物品所擁有價值的媒介,我們人們通常會用錢來交換某個實體物品,本質上是用錢交換所有權。 但把視角拉遠來看,取而代之的就是整個你的投資觀念與你是否了解資本運作的原理,唯有了解之後才不會陷入「金融盲區」。 一、沒有投資規劃,就等於 all in 法定貨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被動學習能帶來知識,主動練習則帶來技能。 學習捷徑,不是簡化,而是方法。 1.學習前 - 知道為何,才能如何 後設學習:動機 後設學習,學習關於學習這件事。隱藏在表面之下的龐大豐富知識,多語言者學習語言會更有優勢。 在學習前,先了解自己的學習動機,確定學習所帶來想要的效果,才能聚焦在最
Thumbnail
被動學習能帶來知識,主動練習則帶來技能。 學習捷徑,不是簡化,而是方法。 1.學習前 - 知道為何,才能如何 後設學習:動機 後設學習,學習關於學習這件事。隱藏在表面之下的龐大豐富知識,多語言者學習語言會更有優勢。 在學習前,先了解自己的學習動機,確定學習所帶來想要的效果,才能聚焦在最
Thumbnail
1.輸出是一種運動,用身體去記憶的『運動性記憶』,是牢記並熟悉一件事的關鍵。 2.輸入和輸出的比例應該是3:7的黃金比例,輸出要多於輸入,對於學習的效果才會更好。 3.比起長篇大論的聊天,不時閒聊個幾句效果更好。 4.若想記憶住某件事,要盡量試著將"語意記憶"轉換為"情節記憶",有個方式就
Thumbnail
1.輸出是一種運動,用身體去記憶的『運動性記憶』,是牢記並熟悉一件事的關鍵。 2.輸入和輸出的比例應該是3:7的黃金比例,輸出要多於輸入,對於學習的效果才會更好。 3.比起長篇大論的聊天,不時閒聊個幾句效果更好。 4.若想記憶住某件事,要盡量試著將"語意記憶"轉換為"情節記憶",有個方式就
Thumbnail
本書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作者以腦神經科學的角度切入,佐以各種生活中的小練習,打破我們對專注的迷思。找到自己做事的節奏,才能有效的提高專注。
Thumbnail
本書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作者以腦神經科學的角度切入,佐以各種生活中的小練習,打破我們對專注的迷思。找到自己做事的節奏,才能有效的提高專注。
Thumbnail
如果能有效率地學會一樣新事物,想必對自己的人生或多或少都有幫助,無論你是要學習語言、技術或是個人興趣都好,能讓自己從中獲得成就感與喜悅是很重要的事。其實學習一點都不困難,在學習的過程中,其實都蘊藏著共同的本質要領你知道嗎?讓我與你分享4個學習要領,幫助你提升學習效率,成為一位高效學習者。
Thumbnail
如果能有效率地學會一樣新事物,想必對自己的人生或多或少都有幫助,無論你是要學習語言、技術或是個人興趣都好,能讓自己從中獲得成就感與喜悅是很重要的事。其實學習一點都不困難,在學習的過程中,其實都蘊藏著共同的本質要領你知道嗎?讓我與你分享4個學習要領,幫助你提升學習效率,成為一位高效學習者。
Thumbnail
好吸引人的書名,立即抓住了我的目光 什麼是成癮式學習法呢? 這本書提到了很多學習高手都在用的11個高效學習法
Thumbnail
好吸引人的書名,立即抓住了我的目光 什麼是成癮式學習法呢? 這本書提到了很多學習高手都在用的11個高效學習法
Thumbnail
原本預期這本書只會討論「學習」上的輸出,但後來發現作者把輸出 (說和寫) 擴展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法,諸如簡報製作、拒絕人的公式等等,在本書都有著墨。本書每個章節都短短的,閱讀起來很輕鬆,給的建議也都很具體,獲益良多。今後打算善用書中所述方法加強自己的輸出能力。
Thumbnail
原本預期這本書只會討論「學習」上的輸出,但後來發現作者把輸出 (說和寫) 擴展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法,諸如簡報製作、拒絕人的公式等等,在本書都有著墨。本書每個章節都短短的,閱讀起來很輕鬆,給的建議也都很具體,獲益良多。今後打算善用書中所述方法加強自己的輸出能力。
Thumbnail
相對生理本能如心跳、呼吸…等,人類在思考、判斷、分析、學習、創造…甚至睡覺,大腦能量消耗都很大。遠古時期能量消耗越多生存機率就越低,畢竟整天餓著肚子怎麼打獵捕食和跑給野獸追,所以大腦會盡可能進入「節能模式」。
Thumbnail
相對生理本能如心跳、呼吸…等,人類在思考、判斷、分析、學習、創造…甚至睡覺,大腦能量消耗都很大。遠古時期能量消耗越多生存機率就越低,畢竟整天餓著肚子怎麼打獵捕食和跑給野獸追,所以大腦會盡可能進入「節能模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