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有了記憶,才能想象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很多人都有時間觀念,其中一個內容就是我們如何看待過去:就像一個巨大的視頻庫,我們可以利用它來檢索生活中的事件記錄

但心理學家已經證明,自我記憶根本不是那樣。大多數人忘記的事情比記得的要多得多,有時我們完全忘記了發生的事情,儘管別人堅持認為我們在場。有時,即使被提醒也不能喚起回憶。


🍃改變記憶,故事更有意義

raw-image


每當我們回憶起一段過往,我們就會在腦海中重新構建 這些事件,甚至改變它們,以適應任何可能出現的新信息。

這比憑空創造要容易得多,讓人們相信其實從未存在過的經歷。人們可以被說服去記住那些從未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

當某一事件的記憶可能並不完美,而記憶可以被重塑豈不是一項很好練的習?

就像向朋友講述一件故事,也可能意味著我們對那個故事的記憶已經發生了輕微的改變。


我們以為想象未來與想象過去是完全不同的。事實上,這兩個過程是相互聯繫的。我們用大腦中相似的部分來回憶過去或描繪我們未來的生活。正是擁有了記憶,我們才能想象未來,在腦海中預覽未來的事件。這一技能使我們能夠預先制定計劃,並嘗試不同的可能性

這些奇怪的感覺就是源於我們大腦處理時間的方式。一個幾乎沒有自我記憶的嬰兒總是活在當下。她快樂、哭泣、饑餓、悲傷。嬰兒會經歷所有這些,但不會回想起上個月有多冷,也不會擔心氣溫很快會再次下降。

然後慢慢地,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會開始建立自我意識。隨著這一發展,便開始理解時間,理解昨天與明天的區別。

對時間的經驗是由我們的思想主動創造的。各種因素對於時間經驗的構建都至關重要——記憶、注意力、情感,以及我們對時空關係的感知。我們的時間感植根於我們現實的感觀。時間不僅決定我們安排生活的方式,也決定我們體驗生活的方式。

當然,你可能會說,根據物理定律,我們能否凖確地感知時間並不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在不需要記住時間的情況下繼續行走。儘管我們知道是地球繞著太陽轉,而不是太陽在移動,但我們仍然談論太陽在早晨升起,在晚上落下。我們的感知跟不上科學的發展——我們只能用我們所擁有的感觀來創造我們對世界的日常體驗。


🍃時間的主觀體驗

同樣,我們也不能忽視對時間的主觀體驗。不管你對四維時空了解多少,感覺上和朋友一起吃午飯的時光很短暫,但等晚點的火車卻需要很久。

時間長短無法改變,但可以改變對時間的態度,因此讓時間流逝中的我們自我感覺更好。

我們不必把過去、現在和未來看成一條直線,而是應盡量把記憶當成資源,讓我們得以思考未來。記憶並非僅是生活的檔案,而是想象未來的工具。我們很難凖確回憶過去,這以前看起來是一個缺陷,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優勢。

raw-image


記憶是如此的靈活,可以在瞬間喚起 記憶中你工作的街道、躺在地板上的感覺、你老同學的面孔、幼兒時的你對母親凝視感受。

你不僅找到了所有這些可能中間相隔幾十年的記憶片段,還可能把它們拼接在一起,創造出一個你從未見過、甚至從未聽說過的場景。

與其抱怨記憶中讓我們負面的資料。因為它們可以改變,我們就可以把生活中不同時期的數百萬個記憶片段重新組合起來,為未來提供無限的想象和走向。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熵妮的沙龍☆
93會員
780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享受獨處,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iamk.cc/WfQ82C 💚🔆🌷⚘️🌵🌲☘️🌳🌱🌟🌹🌙🖋️🌱💕🎨🌿
⏳熵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你的靈魂作為人類 【序幕:被觀察的自我】 你正在咖啡館角落敲打筆電,指尖懸在觸控板上的瞬間,忽然意識到—— 隔壁桌的陌生人正盯著你挖鼻孔的手指。身體彷彿突然變成展覽品,而「你」退到了某個更深的維度。 科學唯物論說「他人能看見你」,但此刻你明白: 真正被看見的只是意識投射的軀殼,就像電影院銀幕上
Thumbnail
2025/04/19
你的靈魂作為人類 【序幕:被觀察的自我】 你正在咖啡館角落敲打筆電,指尖懸在觸控板上的瞬間,忽然意識到—— 隔壁桌的陌生人正盯著你挖鼻孔的手指。身體彷彿突然變成展覽品,而「你」退到了某個更深的維度。 科學唯物論說「他人能看見你」,但此刻你明白: 真正被看見的只是意識投射的軀殼,就像電影院銀幕上
Thumbnail
2025/04/01
# 政治隱喻解析:紅脖子射殺兩隻近親繁殖動物 這個比喻需要謹慎解讀,可能涉及對美國政治生態的隱喻。以下是可能的分析方向: 一、文化符號解碼 「紅脖子」 在美國語境中特指南方保守派白人勞動階層,隱含對民粹主義支持者的指涉。此群體常被視為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運動的核心票倉
Thumbnail
2025/04/01
# 政治隱喻解析:紅脖子射殺兩隻近親繁殖動物 這個比喻需要謹慎解讀,可能涉及對美國政治生態的隱喻。以下是可能的分析方向: 一、文化符號解碼 「紅脖子」 在美國語境中特指南方保守派白人勞動階層,隱含對民粹主義支持者的指涉。此群體常被視為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運動的核心票倉
Thumbnail
2025/03/17
我意識到自己是靛藍人 因為我與一些文章或視頻產生了共鳴。 走到這一世最後這一程 原來只是讓我發現我自己"我是誰?" 過去的我是誰? 今世的我是誰? 將來我又會是誰? 我如同在鏡子的遊戲中 , 知道那影像不是生命 , 因為影像不具有跳動的心, 我是穿越時間旅行的靈魂。
Thumbnail
2025/03/17
我意識到自己是靛藍人 因為我與一些文章或視頻產生了共鳴。 走到這一世最後這一程 原來只是讓我發現我自己"我是誰?" 過去的我是誰? 今世的我是誰? 將來我又會是誰? 我如同在鏡子的遊戲中 , 知道那影像不是生命 , 因為影像不具有跳動的心, 我是穿越時間旅行的靈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要打破舊自我的習慣,你的思考必須凌駕你的生活環境,必須超越已經記憶在身體裡的感受,並以一個新的時間線來生活。 如果你想要改變,就必須在心裡預想一個理想化的自我,一個你可以仿效的良好模範,不同於存在於你目前所處的環境、身體和時間裡的那個「你」。 目前神經科學的理論告訴我們,腦的組成反映的是我們所知
Thumbnail
要打破舊自我的習慣,你的思考必須凌駕你的生活環境,必須超越已經記憶在身體裡的感受,並以一個新的時間線來生活。 如果你想要改變,就必須在心裡預想一個理想化的自我,一個你可以仿效的良好模範,不同於存在於你目前所處的環境、身體和時間裡的那個「你」。 目前神經科學的理論告訴我們,腦的組成反映的是我們所知
Thumbnail
我們恰恰因失去了當下,生命開始漂泊流浪, 這個當下,才是全部生命的聚集點。 當下,就是既非過去,也非未來 也不是我們心中重重分別、重重加工 重重聯想所產生的如雲如霧的念頭 一般人並沒有活在當下, 要麼活在過去,要麼活在未來, 都是活在自己的妄念分別當中。
Thumbnail
我們恰恰因失去了當下,生命開始漂泊流浪, 這個當下,才是全部生命的聚集點。 當下,就是既非過去,也非未來 也不是我們心中重重分別、重重加工 重重聯想所產生的如雲如霧的念頭 一般人並沒有活在當下, 要麼活在過去,要麼活在未來, 都是活在自己的妄念分別當中。
Thumbnail
我們很多人都有時間觀念,其中一個內容就是我們如何看待過去:就像一個巨大的視頻庫,我們可以利用它來檢索生活中的事件記錄。 但心理學家已經證明,自我記憶根本不是那樣。大多數人忘記的事情比記得的要多得多,有時我們完全忘記了發生的事情,儘管別人堅持認為我們在場。有時,即使被提醒也不能喚起回憶。
Thumbnail
我們很多人都有時間觀念,其中一個內容就是我們如何看待過去:就像一個巨大的視頻庫,我們可以利用它來檢索生活中的事件記錄。 但心理學家已經證明,自我記憶根本不是那樣。大多數人忘記的事情比記得的要多得多,有時我們完全忘記了發生的事情,儘管別人堅持認為我們在場。有時,即使被提醒也不能喚起回憶。
Thumbnail
每當我們召喚一次某個記憶,大腦就會對它稍加修改,也就是會依據我們當下的理解或關注,重新詮釋一次記憶,為這件往事賦予新的面貌。 若以神經科學的細胞層次來看,喚起記憶就像是將它重組並且再次鞏固,藉由新的蛋白質的加入,形成新的合成物,然後形成新的結構。 換句話說,當我們記起一件事時,其實是同時也在創造一個
Thumbnail
每當我們召喚一次某個記憶,大腦就會對它稍加修改,也就是會依據我們當下的理解或關注,重新詮釋一次記憶,為這件往事賦予新的面貌。 若以神經科學的細胞層次來看,喚起記憶就像是將它重組並且再次鞏固,藉由新的蛋白質的加入,形成新的合成物,然後形成新的結構。 換句話說,當我們記起一件事時,其實是同時也在創造一個
Thumbnail
記憶不是錄影帶,並不是每次回想起就原原本本的重現,無數的研究全都證明,記憶在每次回想時都會被重新再創造一個全新的記憶,也就是原始的記憶只是素材,我們會依回想當時的看法而有不同的變化,聽起來很神奇,但大腦就是這麼運作,每一次回憶的新記憶,會覆蓋之前的原始回憶。 因此,隨著我們不斷累積各種新的經
Thumbnail
記憶不是錄影帶,並不是每次回想起就原原本本的重現,無數的研究全都證明,記憶在每次回想時都會被重新再創造一個全新的記憶,也就是原始的記憶只是素材,我們會依回想當時的看法而有不同的變化,聽起來很神奇,但大腦就是這麼運作,每一次回憶的新記憶,會覆蓋之前的原始回憶。 因此,隨著我們不斷累積各種新的經
Thumbnail
「History repeats itself」 第一篇文章不講創業,聊聊關於記憶、懷念這件事。 根據研究,我們每小時會脫下0.03至0.09公克的皮膚。曾經看過一本書,大概叫做《時間弦》還是《時光旅人》反正是一本科普的小說,裡面有一個畫面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書中某個人物說,我們其實都是每一個閃現的現
Thumbnail
「History repeats itself」 第一篇文章不講創業,聊聊關於記憶、懷念這件事。 根據研究,我們每小時會脫下0.03至0.09公克的皮膚。曾經看過一本書,大概叫做《時間弦》還是《時光旅人》反正是一本科普的小說,裡面有一個畫面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書中某個人物說,我們其實都是每一個閃現的現
Thumbnail
Sebastian Pociecha on Unsplash   時間一久,我們都忘記什麼,我們不是時間的記憶者,是事件的記憶者,因此,我們只會記得在何時發生什麼重大事件,由事件帶起你的回憶,我就是這樣記憶,相信你也是,大多數人來說,我們說過的話,寫過的字,讀過的每一句,看過的風景與人物,聽過的聲音
Thumbnail
Sebastian Pociecha on Unsplash   時間一久,我們都忘記什麼,我們不是時間的記憶者,是事件的記憶者,因此,我們只會記得在何時發生什麼重大事件,由事件帶起你的回憶,我就是這樣記憶,相信你也是,大多數人來說,我們說過的話,寫過的字,讀過的每一句,看過的風景與人物,聽過的聲音
Thumbnail
記憶很少帶來慰藉,因為它提醒我們再也無法回到從前。」    是的,遺忘對我們的人生而言,或許是一種慰藉  我們往往都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因為我們總是會記得一些東西,而記不住的東西就因為沒有被記住,所以對我們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也不覺得是被自己忘掉的,換句話說,我們有很好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
Thumbnail
記憶很少帶來慰藉,因為它提醒我們再也無法回到從前。」    是的,遺忘對我們的人生而言,或許是一種慰藉  我們往往都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因為我們總是會記得一些東西,而記不住的東西就因為沒有被記住,所以對我們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也不覺得是被自己忘掉的,換句話說,我們有很好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