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如何影響命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認知決定命運、無知決定壽命」

很多人學習許多的課程/療癒/學歷卻難以抵擋父母的一句話! 因為我們從小到大的沉浸式學習,也可以說我們是靠父母/家族/文化的信念來滋養我們活下來!

◤父母的觀念、認知來自於他們的 家族傳承、成長經驗、成功模式 ◢

👉賺錢很辛苦..... 因為他們是這樣賺到錢的,要辛苦付出才能取得金錢!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因為他們的愛情因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消退!

➽我們沉浸在這樣的觀念/認知裡長大,建構成我們的世界!

這些認知隨著生活事件逐漸變得根深蒂固、僵化、深植潛意識並成為無形的信念。

當我們長大,潛意識裡的信念並沒有改變,甚至沒有被發現,我們就會慣性的用舊有認知處理及對待現在的人事物。

有些可行,有些卻造成衝突/誤會/傷害。

我們發現不適合的認知/潛意識/信念時, 第一個反應通常是【抗拒/反抗/否認】!

這時我們會無意識的升起【防衛機制】,保護自我意識/信念/認知不被改變,也是保護自我價值不被影響!

當然不適合的認知/潛意識/信念就不可能被發現或改變!

我們就會在相同/相似的迴圈裡無法掙脫命運的擺佈。

#如何才能真正改變?

1.先找出父母身上不適合自己的模式,並具體化書寫出來。 例如:認知/信念一句話+實例

2.找出自己與父母相似的處理模式,並具體化書寫出來。

3.找出更多自己身上相似的模式,具體化書寫出來。

4.直到自己能在生活中覺察自己正在/又在進行相同的處理模式。

5.停止相同處理模式並執行適合自己的方式並持之以恆。

當你發現自己能從否認/抗拒到接受/平衡,就表示認知開始扭轉了!

◤認知決定命運、無知決定壽命◢

從心看世界 l 粉彩。療癒。親職 l 陪伴你打造人生的主導權💕 #親子 #家庭 #核心信念 #心理諮詢 #親職教育 #家族系統排列 #療癒 #蛻變

raw-im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安排許多課程與活動,不論是教養、邏輯、口條、藝術、音樂、運動! 這些課程都很好,也很重要,但有堂課卻無法外包! 那就是「 #環境 」! 這環境指的不是有形的物質環境,而是 「 #無形的環境」! 房屋的裝潢、家具電器、居住地區及學區、生活用品,這些是 #有形的物質
你如何稱呼家人呢? 稱呼兒子為哥哥?稱呼女兒為妹妹? 還是跟著孩子一起稱呼另一半為爸爸跟媽媽? 或是直接叫自己父母的名字? #稱謂代表著關係的連結 如果把孩子稱呼為哥哥或妹妹,在潛意識裡就代表你跟孩子成了手足關係! 如果跟孩子一樣稱呼另一半為爸爸媽媽,那潛意識裡你已成為另一半的孩子,而不是夫
最近太多觸目驚心的訊息 不論是生死糾葛、校園霸凌 或是me too系列 甚至是檯面下的家庭暴力、詐騙糾紛 漫長人生總會遇到讓難以跨越的坎 不論是尋求專業協助 或是直面反擊 還是自我療傷 甚至是暫時逃離 都是可以的 但請記得別放棄自己 即使全世界都不支持你 你也不能放棄自己 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在孩子還沒有反思及邏輯思考能力之前,持續用『 #冷漠、 #壓制、 #暴力』方式對待孩子,就容易教養出會霸凌別人的孩子! 之前在矯正署台中看守所服務時,輔導過一般案件、傷害案件、殺人案件及毒品詐騙案件,大部分是童年成長過程,家庭及環境造成認知、個性、行為的偏差,少數是因為成年後因某些事件而犯案。
最近的新聞: #台中某國小高年級學童將有毒的黃金葛汁灌入同學水壺 ,讓同學身體不適送醫治療。 當我看到這新聞的第一個反應是:😳 「國小」!? 「下毒」!? 「還能知道什麼植物有毒」!? 第二個念頭是: 孩子剛好是小五的年紀, 如果遇到了,該怎麼處理? 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 如何遠離類似的傷害事件或
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安排許多課程與活動,不論是教養、邏輯、口條、藝術、音樂、運動! 這些課程都很好,也很重要,但有堂課卻無法外包! 那就是「 #環境 」! 這環境指的不是有形的物質環境,而是 「 #無形的環境」! 房屋的裝潢、家具電器、居住地區及學區、生活用品,這些是 #有形的物質
你如何稱呼家人呢? 稱呼兒子為哥哥?稱呼女兒為妹妹? 還是跟著孩子一起稱呼另一半為爸爸跟媽媽? 或是直接叫自己父母的名字? #稱謂代表著關係的連結 如果把孩子稱呼為哥哥或妹妹,在潛意識裡就代表你跟孩子成了手足關係! 如果跟孩子一樣稱呼另一半為爸爸媽媽,那潛意識裡你已成為另一半的孩子,而不是夫
最近太多觸目驚心的訊息 不論是生死糾葛、校園霸凌 或是me too系列 甚至是檯面下的家庭暴力、詐騙糾紛 漫長人生總會遇到讓難以跨越的坎 不論是尋求專業協助 或是直面反擊 還是自我療傷 甚至是暫時逃離 都是可以的 但請記得別放棄自己 即使全世界都不支持你 你也不能放棄自己 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在孩子還沒有反思及邏輯思考能力之前,持續用『 #冷漠、 #壓制、 #暴力』方式對待孩子,就容易教養出會霸凌別人的孩子! 之前在矯正署台中看守所服務時,輔導過一般案件、傷害案件、殺人案件及毒品詐騙案件,大部分是童年成長過程,家庭及環境造成認知、個性、行為的偏差,少數是因為成年後因某些事件而犯案。
最近的新聞: #台中某國小高年級學童將有毒的黃金葛汁灌入同學水壺 ,讓同學身體不適送醫治療。 當我看到這新聞的第一個反應是:😳 「國小」!? 「下毒」!? 「還能知道什麼植物有毒」!? 第二個念頭是: 孩子剛好是小五的年紀, 如果遇到了,該怎麼處理? 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 如何遠離類似的傷害事件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原生家庭如果沒辦法給予我們正面積極的樣本,提供我們學習。有沒有可能經由後天自己的尋找讓自己擺脫負面消極的認知。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裡,養成自己「悲劇是會遺傳」的信念。但所謂的悲劇、遺傳,具體是什麼呢?我想是在無法改變的生存條件下建構出的「限制性信念」。 我們看見什麼,呈現出來的行為及想法便是什麼。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自己做父母之後就不得不面對當自己的父母有多難。 不論多麼以他人或學術甚至趨勢為優先,自己的經驗總還是每個人身為一個人的基準點、也是唯一的觀察者視角。 人的成長很妙,尤其是內部,當時的第一個體悟是必須要將從前的自己毀滅才能得到。 雖然我得說我覺得自己實際在日常中出乎我自己意料的從眾,並沒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議題。 長輩們的掌控欲、威權和觀念,往往會被他們視為傳承的必要,或者用更好的說法來說,是灌輸的必要。 我們時常聽到,原生家庭的觀念會影響或導致孩子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彷彿是一種「複製與貼上」。 我自己也不例外。 從小,我就是家族中的異類。父母常常認為我頭腦有問題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在人際關係中,尋找自身的位置,像下棋那樣,將自己安放在自在的空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原生家庭如果沒辦法給予我們正面積極的樣本,提供我們學習。有沒有可能經由後天自己的尋找讓自己擺脫負面消極的認知。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裡,養成自己「悲劇是會遺傳」的信念。但所謂的悲劇、遺傳,具體是什麼呢?我想是在無法改變的生存條件下建構出的「限制性信念」。 我們看見什麼,呈現出來的行為及想法便是什麼。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自己做父母之後就不得不面對當自己的父母有多難。 不論多麼以他人或學術甚至趨勢為優先,自己的經驗總還是每個人身為一個人的基準點、也是唯一的觀察者視角。 人的成長很妙,尤其是內部,當時的第一個體悟是必須要將從前的自己毀滅才能得到。 雖然我得說我覺得自己實際在日常中出乎我自己意料的從眾,並沒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議題。 長輩們的掌控欲、威權和觀念,往往會被他們視為傳承的必要,或者用更好的說法來說,是灌輸的必要。 我們時常聽到,原生家庭的觀念會影響或導致孩子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彷彿是一種「複製與貼上」。 我自己也不例外。 從小,我就是家族中的異類。父母常常認為我頭腦有問題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在人際關係中,尋找自身的位置,像下棋那樣,將自己安放在自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