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特稿|​​耳朵捂起來──陣頭的實現與現實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路關串聯起一座一座紅壇、宮廟、香案、茶水站,一路兩向三界四方五營,將一個地區點陣出範圍與邊界,隨著人龍疏密與陣頭遠近,這條邊界被走成一條虛線。像海底聲納,用聲音辨識距離與方位。像夜空星座,有時肉眼不可見但你知道獵戶座的形狀,哪一個肢體在那,哪一顆星就落在那。

我們還要走多遠?走進一串烽火炮響,再走出一朵濃煙迷霧。走進搖曳撩亂的黃白篙錢,再走出漫天紛飛的殷紅灰絮。我走進一種想像──整座城市或鄉鎮是一座巨型的劇場,沿路觀望的眼睛、民警揮趕的指揮棒,是引導我們到下一個定點與場景的「馬克」,沒有乾冰、沒有雪花機,所到之處自有在地生動的音響特效。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想像之後是實現,之前是現實。這條虛線走實了是否會變成一種隔絕?有人捂住自己的耳朵、孩童的耳朵、女友的耳朵……耳朵是陣頭裡時常被遮蔽的器官。把一雙雙屏蔽的耳朵,看作是這場大型表演的觀眾,不免令人失落或見疑;那看作是舞台上的協力演出,又有些道不明的搞笑與詼諧。是聽力健康的保障?還是個人品味的宣示?是接近那並不日常的文化海拔而產生的耳鳴?還是對一種陌生價值的拒絕或隔離?不確定走在邊界的此端或彼端,是實現還是現實?耳朵捂起來,我們還能走多遠?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太子爺說想出去走一走。」一頭偏長的亞麻金髮紮在腦後,黑色背心與黝黑的膚色盡顯一種生野。《陣頭》裡,柯有綸背起太子爺,沿著東海岸,走過蘇花公路、北回歸線,穿過昏暗的隧道,帶著太子爺繞了臺灣一圈,在沙灘上舉起鼓棒,聽浪擊鼓。黃鴻升俏俊的臉龐半蓋著斜分瀏海,那挑染瀏海彷彿是兩位主角間的邊界,厚重鮮豔,標新立異。「心裡若沒神明,就不是陣頭」、「那款的變不出把戲,我們這款的才是正統」,阿西和廖峻操持著流利的台語,那沉穩老練的「氣口(khuì-kháu)」,有著土壤般的鬆實與香氣,對少年而言是滋養、根基與立足,卻也是畫地為限。

《陣頭》

《陣頭》

如果邊界是虛構的,如果「正統」被挑戰,那麼信仰或藝術的價值真的會瓦解嗎?《酬神扮仙》(2022)由「興漁里辦公處」團隊製作,三位屏東在地的中年漁工與船員,穿著高飽和度的 polo 衫、東港宋江陣團 T、廉價仿冒的兩條線運動褲,競選總部發送的塑膠蒲扇在燠熱寂寞的南國裡扇呀扇,終日對著神明拜呀拜,拜託拜託,有沒有新的漁網?有沒有好的船長?有沒有一艘漁船?樂透開獎一萬元,買不起三個男人的心願,也還不起神明的垂憐。請不起明華園,酬神扮仙自己來!

當我們把某一項器官關閉,似乎可以放大其它器官的感知。耳朵捂起來,視覺似乎就敏銳了一點,對群體與身分的印象與直覺再深刻了一點。漁工能扮仙,勞動能不能算一種表演?而表演不就是勞動嗎?我嘗試和這場喜劇較真。陣頭子弟其實出自百工各行,漁工水電廟公廚師老師醫師技師設計師,喜劇的荒謬其實不荒謬,誇張其實不誇張,喜劇是真的──我們是不是就是喜劇本身?陣頭是不是就是喜劇本身?

《酬神扮仙》劇照/屏東縣府

《酬神扮仙》劇照/屏東縣府

當陣頭從街巷、舞台、廟埕等流動的空間,回到日常運作,具有蓄電、回血、重新填充裝備的專屬基地,似乎更能看見不同陣頭本身的特質風格。窄小的軒館一樓是店面出租(租金用以補貼軒社開銷),二樓是神廳,西秦王爺需要日日上香敬茶,三樓是僅能容納十人的團練空間,天花板被長年的香火燻得焦黑,四壁掛滿黑白歷史照片、交陪(kau-puê)單位所贈牌匾。

出陣前一晚,師兄們聚集於此「款家私(khuán ke-si)」。西燈、彩排和神將等,所有大型家私需要從四樓、五樓陽台垂吊至地面。一台風帆上要結三顆彩球,緞帶圍繞鐵架,以尼龍束帶固定。花籃鼓架和白鐵車要裝燈泡、喇叭,電線機關和布條要設計和裝飾。萬事齊備,海報大的紙張上畫滿姿態各異、肥瘦不一,有抽象Q版工筆各種風情的烏龜,寫上出陣歲次吉日和地點,眾人圍聚拉開畫紙,點火燒化,風雨免朝(註一)。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休假日用來出陣繞境,無酬相挺。王爺聖誕、普渡或過年,依各自財力出資「寄付」,拜拜後可以坐在一起,喝上一碗自家總鋪師師兄熬滾的魷魚螺肉蒜。

子弟日常的所有勞動(或表演)活像一場誠意十足的喜劇,全靠成員在百工各行中的技能,無技者出錢,無技又無錢者出人。子弟總能輕易牽繫起由親至遠的交際網絡。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走著走著,也許路就寬了。「從恆春工商那邊先跑,走恆南路到國中、北門路到國小,走中正路接新興路」來自板橋潮和社的國寶茂伯在《海角七號》化作在地老郵差,最有效率的郵遞路線,瞭落指掌,不假思索,全靠長年的經驗累積。就像指尖在琴弦上的位置,在這個拍子裡,指頭如何各司其職地駐守一個音符,然後走位換把過渡到下一個節拍。在屋簷下用一把月琴彈唱著日文「野玫瑰」,泰然自若,熟巧地彈挑、揉音、輪音,彷彿只是坐著抽菸吸吐一般,就融解了范逸臣的倔氣,就抒情了一種語言,就訴說了一段國族記憶。

魯凱族吉他手、客家貝斯手、修車黑手來打鼓、小女學生是鍵盤手,熱血沸騰的舞台上,還有茂伯的老月琴。舞台很大,大得可以容納不同樂種、不同族群、不同角色。而老月琴,有了更多新觀眾。舊的融入新的,新的突破舊的。清新白嫩的偶像歌手李玉璽,可以臉上畫滿威嚴的家將面譜,可以穿著紅色神將褲拜廟「吃炮」,由上一輩相授「腳步手路」。

《海角七號》劇照/果子電影

《海角七號》劇照/果子電影

何謂陣頭?在影視作品裡,似乎早已成為弱勢的文化符碼,背後有一套公式:邊界+衝突+熱血+成長。在我日常的陣頭裡,我時常思考,除了這套公式,還有沒有其它方式,並不那麼便捷地認識它?投注再多一些時間與心神,接觸一項技藝,浸淫一種文化,像學習一項新的語言,需要反覆再反覆,枯燥地一次又一次練習,直到理解說話不只是嘴巴的張閉,而是舌尖與齒根的發音運作;直到理解打鼓不只是手臂的交錯發力,而是手腕與肌肉的鬆弛節度。

反覆再反覆,一次又一次,這個過程裡,我感覺到自己與陣頭似乎又靠近了一些。卻也不免懷抱一種憂惶,「我」作為一個女性、一名學生、一位中產階級等等──所有乘載著社會期待的角色,這個「我」是否能夠被陣頭接受?我害怕有一天,自己捂起了耳朵。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推薦作品

*電影

  • 《陣頭》,既然寫陣頭,就不能漏掉這一片。我覺得馮凱導演為陣頭文化推了很大一把力氣。
  • 《酬神扮仙》,由三位北藝大校友製作的電影小品,非常生動可愛,用喜劇呈現「扮仙」傳統文化。
  • 《海角七號》,因為海角七號的效應,讓更多觀眾注意到這位來自板橋潮和社的國寶茂伯,每逢介紹何謂「軒社」與「子弟」,提及茂伯,大家就會點點頭了。
  • 《龍飛鳳舞》,寫歌仔戲班的喜劇電影,除了有吳朋奉,還有台灣重要的歌仔戲演員郭春美。
  • 《紅盒子》,以陳錫煌、李天祿兩代布袋戲國寶為主題的紀錄片。
  • 《邊緣少年八家將》,是一部改編真實事件的作品。有別於試圖扭轉家將負面標籤的作品,以一位少年個案呈現社會結構問題。

*連續劇

  • 《神之鄉》,改編自左宣的漫畫作品。雖然一開始很期待這部劇能呈現陣頭文化的更多面向,但這部作品比較著重在親情的刻畫。
《神之鄉》劇照/公視

《神之鄉》劇照/公視

註一:風雨免朝:神明遶境或祭祀慶典時,「風伯」和「雨師」若前來朝見,便會帶來風雨。風雨免朝,便是祈求活動當日無風無雨的好天氣。

劇照提供:屏東縣府、果子電影、Yahoo!電影戲劇、IMDb
部分照片由作者提供
責任編輯:黃于真
核稿編輯:張硯拓

raw-image

釀電影|戲台上專題|往此去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恐怖片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也在於這個類型往往會在有意或無意之間,反映出創作當代的集體焦慮。值得注意的是,自《紅衣小女孩》以降的大多數台灣恐怖片,有志一同地將不少劇情元素集中於女性處境上,在反映出台灣社會光景的同時,也讓女性在其中遭逢的困境,就此成為了電影情感的基礎所在。
當《殺人影片》的雅澤克臨刑前希望能見律師一面,雅澤克說:「因為那時被押上車的前一刻,你從樓上呼喊了我的名字,我掉淚了。」我看到這個片段時,胸口緊揪也淚如雨下。我總覺得,奇士勞斯基願望當一個呼喚者、一個守望者,去關照眾生徬徨的生命。我已經足夠喜歡後期法國的奇士勞斯基,但更偏愛前期波蘭的奇士勞斯基。
湯姆對瑪格達的意義,不僅是提供崇拜及欽慕,替她帶來優越感,而「好好地凝視」本身,更蘊含無可名狀的龐然心靈力量──有人比你更在乎你的小事、看見你的需求,知道你何時哭泣、打翻了牛奶、時鐘沒了發條,從日常瑣碎之處展現對你這個人整體,無論好壞、美醜皆視如珍寶的包容與關注──正恰似了愛情。
《素還真》離好電影肯定還有一大段距離,不過仍要肯定在視覺革新持續做出的努力,不同於《聖石傳說》使用外景拍攝形塑真人電影的質感,採用等身的搭景布置,所有細節卻幾乎與實景無異,精緻的大殿、秀雅的半斗坪、玄幻的麒麟洞、荒蕪的山川地景,一切是如此真實細膩,考究的光影變化將搭景道具可能造成的出戲影響降到最低
執起導演筒的莒哈絲,同樣拒絕陷入男性導演的創作思維,她把攝影機當作鋼筆、把聲音和影像當做文字,繼續執行著顛覆性的文學實驗,藉由聲音和畫面的分離,用「痛苦的書寫」解構傳統電影用時間和空間建立的線性敘事,引導觀眾進入私密的女性內心世界:跳動的慾望、擺動的歡愉、死亡的驅力。
在環境、性別、種族議題下長大的 Z 世代觀眾,往往也重視電影背後包裹的議題,以及對於時代的映照──單純的砍砍殺殺、裝神弄鬼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了。Z 世代觀眾與創作者追求的不是高深莫測,但也不甘於單純的無腦血漿,即使有些老一輩的創作者嫌棄 Z 世代難搞,但如此的訴求確實造就了新一波的恐怖片浪潮。
恐怖片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也在於這個類型往往會在有意或無意之間,反映出創作當代的集體焦慮。值得注意的是,自《紅衣小女孩》以降的大多數台灣恐怖片,有志一同地將不少劇情元素集中於女性處境上,在反映出台灣社會光景的同時,也讓女性在其中遭逢的困境,就此成為了電影情感的基礎所在。
當《殺人影片》的雅澤克臨刑前希望能見律師一面,雅澤克說:「因為那時被押上車的前一刻,你從樓上呼喊了我的名字,我掉淚了。」我看到這個片段時,胸口緊揪也淚如雨下。我總覺得,奇士勞斯基願望當一個呼喚者、一個守望者,去關照眾生徬徨的生命。我已經足夠喜歡後期法國的奇士勞斯基,但更偏愛前期波蘭的奇士勞斯基。
湯姆對瑪格達的意義,不僅是提供崇拜及欽慕,替她帶來優越感,而「好好地凝視」本身,更蘊含無可名狀的龐然心靈力量──有人比你更在乎你的小事、看見你的需求,知道你何時哭泣、打翻了牛奶、時鐘沒了發條,從日常瑣碎之處展現對你這個人整體,無論好壞、美醜皆視如珍寶的包容與關注──正恰似了愛情。
《素還真》離好電影肯定還有一大段距離,不過仍要肯定在視覺革新持續做出的努力,不同於《聖石傳說》使用外景拍攝形塑真人電影的質感,採用等身的搭景布置,所有細節卻幾乎與實景無異,精緻的大殿、秀雅的半斗坪、玄幻的麒麟洞、荒蕪的山川地景,一切是如此真實細膩,考究的光影變化將搭景道具可能造成的出戲影響降到最低
執起導演筒的莒哈絲,同樣拒絕陷入男性導演的創作思維,她把攝影機當作鋼筆、把聲音和影像當做文字,繼續執行著顛覆性的文學實驗,藉由聲音和畫面的分離,用「痛苦的書寫」解構傳統電影用時間和空間建立的線性敘事,引導觀眾進入私密的女性內心世界:跳動的慾望、擺動的歡愉、死亡的驅力。
在環境、性別、種族議題下長大的 Z 世代觀眾,往往也重視電影背後包裹的議題,以及對於時代的映照──單純的砍砍殺殺、裝神弄鬼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了。Z 世代觀眾與創作者追求的不是高深莫測,但也不甘於單純的無腦血漿,即使有些老一輩的創作者嫌棄 Z 世代難搞,但如此的訴求確實造就了新一波的恐怖片浪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還記得去年在國影翻到《釀電影》時,腦中閃過「如果能在這裡工作好像很酷」的念頭,沒想到今年便幸運地碰上實習的職缺,也幸運地能夠順利錄取。回顧這段實習,雖然僅短短的三個多月,但這期間我也觸碰了不少工作,更重要的是對於好奇的「編輯」一職也有了初步的解惑,可以說是心滿意足地從釀電影畢業啦~
Thumbnail
2024 年日舞影展在一月展開,今年慶祝四十歲的日舞影展不僅先前辦了「史上十大日舞電影」的活動,影展也迎來史上最高的影片報名數量,包含 17,435 部長片與 12,098 部短片。十一天的影展期間共放映超過 130 部電影,包括來自 24 國的 82 部長片與來自 22 國的 53 部短片,其中四
Thumbnail
看過電影再讀腳本,聲音就活了起來。這是劇場和電影交融之後所帶給讀者的,而齊勒在三部著作中不斷探問的,關於母親的空巢、父親的失智、兒子的憂鬱,所希望帶給讀者的和坂本龍一相仿──在尖銳的對話背後,為的是擁有更多的理解。
Thumbnail
而「懷舊」終究是屬於故人的,源於未能掌控未來的無力,在千禧邊緣長大的一代人,不曾經歷九〇年代的經濟奇蹟,卻也無法像新一代人那樣完美適應時代的演進,終究只得在無依的環境裡成為一隻變形的蟲,假裝自己適合城市,假裝自己不曾失落,假裝自己還能有夢。
Thumbnail
「自由」是我肩負釀實習時最常感受到的,從插畫、影評、平面設計到採訪稿⋯⋯等等,大家的信任讓實習生活有了自由的形狀,可以盡情嘗試、觸碰各式各樣的工作領域~
Thumbnail
《無法離開的人》今年五月於北師美術館展開同名展覽,於地下一樓重現劇組幕後的創作歷程,以「人」、「遺書」、「地方」規劃出三個主要展區,將整棟北師美術館打造成電影歷史的延伸。
Thumbnail
這呼應了 #StarringJohnCho 活動的精神:周約翰可以成為任何題材的美國電影主角,管它是哪部科幻片還是浪漫喜劇,他的出現都應該是正常、自然的,不需要特別理由,不用刻意做些假鬼假怪的口音,不該背負西方人的東方想像,因為他就是一個美國人,他的臉孔與傳承也是美國的一部分。
Thumbnail
最近一邊準備八月新刊的專題內容,一邊整理自己在釀電影的實習生活,才發現真的是咻地一下就來到尾聲──遙想去年暑假,我仍是釀電影的小粉絲,因為斗膽的毛遂自薦被注意到了,或許是真的表現得很積極吧(自誇),去年九月我順利潛入內部,就此展開了為時九個月,體感上十分痛快的實習旅程!
Thumbnail
「生活決定意識」不只是一檔羅列高重黎過往創作的回顧展,而是意欲拓出一條他不斷拆解由西方歷史巨齒與文化脈輪齧合傳動、引光投像的器械發明,並透過形式各異的裝配重組,於毀壞「發明」之際重新「編做/作」──或者說,在歐洲視覺發展史與本地影像接收史的夾縫間重思、協商──所謂「影像史」的動態路徑。
Thumbnail
波光仍閃動,像是暗示著愛子也迎向死亡的河面那樣,生命從不為誰停留。就在今年初,飾演愛子的演員尹靜姬也在與阿茲海默症糾纏了十年後離世。孰料戲裡戲外竟如鏡?生命之詩終究是死亡的隱題。不過幸而有詩有舞,在死亡之前,讓人類仍有機會創造出不朽的片刻。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還記得去年在國影翻到《釀電影》時,腦中閃過「如果能在這裡工作好像很酷」的念頭,沒想到今年便幸運地碰上實習的職缺,也幸運地能夠順利錄取。回顧這段實習,雖然僅短短的三個多月,但這期間我也觸碰了不少工作,更重要的是對於好奇的「編輯」一職也有了初步的解惑,可以說是心滿意足地從釀電影畢業啦~
Thumbnail
2024 年日舞影展在一月展開,今年慶祝四十歲的日舞影展不僅先前辦了「史上十大日舞電影」的活動,影展也迎來史上最高的影片報名數量,包含 17,435 部長片與 12,098 部短片。十一天的影展期間共放映超過 130 部電影,包括來自 24 國的 82 部長片與來自 22 國的 53 部短片,其中四
Thumbnail
看過電影再讀腳本,聲音就活了起來。這是劇場和電影交融之後所帶給讀者的,而齊勒在三部著作中不斷探問的,關於母親的空巢、父親的失智、兒子的憂鬱,所希望帶給讀者的和坂本龍一相仿──在尖銳的對話背後,為的是擁有更多的理解。
Thumbnail
而「懷舊」終究是屬於故人的,源於未能掌控未來的無力,在千禧邊緣長大的一代人,不曾經歷九〇年代的經濟奇蹟,卻也無法像新一代人那樣完美適應時代的演進,終究只得在無依的環境裡成為一隻變形的蟲,假裝自己適合城市,假裝自己不曾失落,假裝自己還能有夢。
Thumbnail
「自由」是我肩負釀實習時最常感受到的,從插畫、影評、平面設計到採訪稿⋯⋯等等,大家的信任讓實習生活有了自由的形狀,可以盡情嘗試、觸碰各式各樣的工作領域~
Thumbnail
《無法離開的人》今年五月於北師美術館展開同名展覽,於地下一樓重現劇組幕後的創作歷程,以「人」、「遺書」、「地方」規劃出三個主要展區,將整棟北師美術館打造成電影歷史的延伸。
Thumbnail
這呼應了 #StarringJohnCho 活動的精神:周約翰可以成為任何題材的美國電影主角,管它是哪部科幻片還是浪漫喜劇,他的出現都應該是正常、自然的,不需要特別理由,不用刻意做些假鬼假怪的口音,不該背負西方人的東方想像,因為他就是一個美國人,他的臉孔與傳承也是美國的一部分。
Thumbnail
最近一邊準備八月新刊的專題內容,一邊整理自己在釀電影的實習生活,才發現真的是咻地一下就來到尾聲──遙想去年暑假,我仍是釀電影的小粉絲,因為斗膽的毛遂自薦被注意到了,或許是真的表現得很積極吧(自誇),去年九月我順利潛入內部,就此展開了為時九個月,體感上十分痛快的實習旅程!
Thumbnail
「生活決定意識」不只是一檔羅列高重黎過往創作的回顧展,而是意欲拓出一條他不斷拆解由西方歷史巨齒與文化脈輪齧合傳動、引光投像的器械發明,並透過形式各異的裝配重組,於毀壞「發明」之際重新「編做/作」──或者說,在歐洲視覺發展史與本地影像接收史的夾縫間重思、協商──所謂「影像史」的動態路徑。
Thumbnail
波光仍閃動,像是暗示著愛子也迎向死亡的河面那樣,生命從不為誰停留。就在今年初,飾演愛子的演員尹靜姬也在與阿茲海默症糾纏了十年後離世。孰料戲裡戲外竟如鏡?生命之詩終究是死亡的隱題。不過幸而有詩有舞,在死亡之前,讓人類仍有機會創造出不朽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