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 買房不敗出價法

2023/09/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不一定必勝,但絕對不敗

不討論下列問題,因為這些問題通通無解:

  • 房價是否過高?過低?
  • 房價所得比是否合理?
  • 未來房價會漲多少?跌多少?
  • 房子是否買貴了?賣便宜了?
  • ...

上述議題,都具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有太多無法控制也無法掌握的變數,沒有取得共識的前提下,只會陷入「關羽戰秦瓊、張飛打岳飛」的各說各話情況,沒有參考價值。

根據站的立場不同,看的角度不同,會得出截然不同,但都正確、合理的結論。更不用說這種議題,很容易情緒上頭、東拉西扯、為反對而反對。


重點聚焦在能自己掌握且作主的「出價」這一點上面:

「買 vs 賣」加上「預售屋 vs 中古屋」,排列組合後共會有四種情況,為簡化說明,會以「買中古屋」來舉例,其它三種情況就請自行調整套用,基本概念是相通的。


購屋前後應該多少會有下列心態:

  • 想買房子但不知道如何出價?
  • 這間房子出這個價格,會不會太高或太低?
  • 若不是低於社區最高價的價格入手,會感覺自己被仲介坑了。
  • ...


建議把事情簡單化:

  • 思考、理解並接受這個觀念:「買方希望低買、賣方希望高賣。」。
  • 評估自己的經濟狀況與償貸能力,確認自己能負擔的房屋總價上限。
  • 目標鎖定屋況能接受,且開價能負擔的房子,記得先篩價格再篩房子。
雖說開價不一定等同成交價,多半還有議價空間,但買房除了最大筆的房價本身以外,還有各種稅賦、代書費、仲介費、開辦費等雜七雜八的支出。假設開價500萬元的房子,最終成交價是450萬元,價差50萬元剛好可用來支付這些花費,以免有錢買房、沒錢交屋。


找到感興趣的房子並實地看過以後,將這間房子的優、缺點全數條列出來後,然後捫心自問:

  • 我願意為了這間房子(地點、坪數、格局、裝潢、...)花多少錢?
每個人的要求和標準都不一樣,請以自身需求評估。
  • 幫這間房子設定一個「不管有沒有成交,日後都不會後悔,且不會影響晚上睡眠」的目標價。
假設目標價定為470萬元,只要最終成交價低於470萬元,就不要再有「早知道開460萬元就好。」或其它類似的念頭。相對地,只要470萬元無法成交,就立即放棄這個目標換下一間。


用這種方法,不一定能買到便宜的房子,但確保能買到划算的房子。

以2021年底入手的房子為例,成交時的單坪價格,放到現在還是社區前三高。但以相近的條件(同行政區、屋齡低於31年、主+陽19坪以上),在某數字房屋交易網上共可找到14間房子,再扣掉重複登錄的只剩3間不同的房子,且價格都近600萬,跟2021年相比,開價提高至少100萬元。
第一線服務業從業人員,薪水僅比最低薪資高一些。分享的記帳、存錢、儲蓄、基金、股票、購屋、...等理財觀念和方式,多為實際做過或仍在持續執行。礙於個人見識、認知、財力、觀念、...等,提出的觀點和論述,不一定有用也不一定適用,唯希望能讓閱讀的人少走一些彎路,更快進入正確的軌道,加速前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