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得,我說的其實是……

2023/09/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攝於農禪寺。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攝於農禪寺。

那天帶了一群年輕的碩二實習生進行團體,會後他們很開心的在機構門口留下大合照,每個人都笑開懷。

不意外的是,研究生進入兼職實習充滿了焦慮。相較於大學的實習課要求,研究所的兼職實習要求更高,例如每次會談後要能說出個所以然;接案的強度更大,例如一天兩個案子外加一個團體;被期待的表現也更高,例如留案率要五成、和系統合作…更甚者,實習生的有些自我期許往往不切實際,例如在會談時要表現穩定不能有任何空白時刻…凡此種種,都令實習生的焦慮爆表卻甚少表現於外。

一旦有人開口提了自己的焦慮後,其他人的自我揭露便如雨後春筍紛紛冒了出來,我帶領的這個團體,在不知不覺間自動增加了目標。是我始料未及。

團體結束前,我請他們將今天的心得在指定時間內,200字寄給我。

記得有次閱讀《從易經解金剛經》,有讀沒有懂的看著,對於金剛經裡的三段式辯證法甚感興味:有講=沒講=有講。這到底在說什麼呢?

底下是段例子:

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
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金剛經》<莊嚴淨土分第十>

時至今日,《金剛經》仍像是一部有看沒有懂的書,但其中有幾段話,想著還是受用,特別是北投農禪寺車道入口處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或許是我資質駑鈍,不曉得要生什麼心,也不曉得要怎麼生出來。但是這段話太有意思了,我便記在心裡。至於記住的有多少,反正書裡都開示了:有記住=沒記住=有記住。

我猜,佛經裡的這段話是在提醒我,不要執著在於有或沒有,而是在有「」或沒有「」背後的那個觀念,看透或理解「」背後的觀念才更重要。「」裡能填入的可就多了,幾乎沒有限制。例如,我在「」填入金錢,有金錢或沒有金錢並不是重點,對我而言,金錢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例如,我在「」填入手機,有沒有手機並不是關鍵,而是手機對我的意義是什麼。換句話說,理解「」的本質更為重要。

我是這樣想的。


尚未到指定時間,有人早早寄來心得。看著時間,差不多是團體結束2小時左右發出來的。在指定時間前,陸陸續續收到一些心得反思:看見自己的行為及思考模式,寫成新詩的感想、肯定個人的突破、身體接觸的感動、對自己的疼惜…林林總總,不論長短,都是和自己的接觸。

有提早繳交的,當然也有遲交的。

其中一篇,雖然遲交,字數遠遠超過我的要求,而且圖文並茂。其實,研究生只要說,「我好累,好想睡」這也符合我所謂的心得。畢竟回到自己身上去覺察自己的狀況,成為當事人的共嗚者,才是心理師的要緊事。

顯然該實習生不做如此想,而是用力的呈現自己。

交心得是一回事,唬弄我也沒關係,在這些細節上,實習生的狀況也慢慢露饀了。重點不在「心得」,而是學生看待「心得」的意義。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得。

從易經解金剛經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6503

標題向村上春樹致敬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19708


14會員
18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