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智慧書——認識《薄伽梵歌》的第一本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推薦序

實踐《薄伽梵歌》的智慧

    十八世紀時,《薄伽梵歌》首次從古老的梵文翻譯成英文,立即在歐美的知識份子圈造成相當大的轟動。直到今天,《薄伽梵歌》仍然廣受歡迎,被翻譯成無數的語言,包括中文在內,並且風行全球。事實上,我們也觀察到《薄伽梵歌》是全世界翻譯版本最多的三大經典之一。(另外兩本是老子的《道德經》和希伯來—基督教《聖經》。)


    為什麼《薄伽梵歌》會受到如此廣泛的閱讀和尊崇?本書的寫作宗旨已完美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薄伽梵歌》的原始經文若無合適的人指導,就很難正確理解,但本書作者的呈現方式讓《薄伽梵歌》變得容易親近,讓人閱讀愉快。同樣重要的是:本書也建議讀者善用《薄伽梵歌》的智慧,以務實的方式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我們可以推論說:本書既呼應也符合《薄伽梵歌》的本意,那就是:要讓一般人都能理解、修練並覺悟這些人生問題的深奧真理,以及印度的瑜伽傳承對這神聖典籍所詮釋出的終極真實。


    瑜伽的哲學和修練發源於古印度。近年來,瑜伽以數不清的形式在全世界的許多地方大受歡迎,包括了台灣、大陸和東亞等其他地區。然而,很可惜的是,這種流行絕大部分是由於瑜伽修練中關於身體健康等比較表面、短期的利益,而非因為瑜伽修練中較深入且長久的目標。 事實上,許多修練不同瑜伽派別的人,竟然不知道瑜伽的深層意義和目的正是:「靈性」的轉化提昇,以及把握「人身」追求「人生」的完整與完美。在研究《薄伽梵歌》和本書這必備的姊妹作,在分析五大核心主題或五項真理時,首先都要有理解的意願;這意謂著要先「去除」種種「誤解」—也就是那些一直捆綁我們,並帶來不幸痛苦的虛幻假象。這種「去除誤解」,或「從虛幻假象中鬆綁」是第一步,然後才能走向適當的「連結」(「瑜伽」一詞的原義),也就是「靈體」(真正的自己)與「終極源頭」的連結。而《薄伽梵歌》的最後一個詩節指出,「終極源頭」正是yoga-isvara—「瑜伽的主人」。


    一般而言,在東亞,特別是台灣、大陸地區,人們對於佛教相當熟悉。但是,許多華人不知道佛教係起源於印度,數百年後才傳播到亞洲其他地區。大部分的人也不瞭解佛教和更早的靈修傳承之間的關係,以及佛教是如何從這些傳承中延續下來的(某種程度上是修正)。 意義重大的是,《薄伽梵歌》指出並開啟了原初的靈修傳承;更為重要的是—重新確認「靈體」(atman)是永恆存在的真理:「靈體」是真正的生命體,而「身體」則從屬於靈體,它只是短暫的、外表的覆蓋,或說是靈體的交通工具而已。熟悉佛教哲學的讀者也許知道,在佛教的傳統中一般都否認「靈體」的存在(anatmavada);所以,這是與《薄伽梵歌》的哲學,很基本、也影響深遠的重大差異。同時,敏銳的讀者會發現這兩者之間也有許多共同點。如前所述,因為佛教自印度早期的靈修傳承演變而來,所以,彼此之間肯定存在著可辨識的「家族血緣關係」,這點應該要加以承認。


    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這兩年以來,從我自己無可否認的有限經驗中,我看到雖然目前人們對瑜伽的注意力仍停留在表面的事物上;但是,對瑜伽傳承背後的觀點和文化之快速增加的開放態度,正逐漸受到重視。因此,我衷心歡迎本書的問世,它代表了回應這種開放態度的真誠努力。和以前極為不同的是,現在的我們都活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所以,我們有必要、也有義務,以全新的觀點,一起來善加利用《薄伽梵歌》的智慧,以便迎接全人類都要面對的個人和集體的挑戰。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安排出時間來聆聽或閱讀這樣的智慧,並將此智慧吸收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上。


    本書的作者楊逢財先生和江信慧女士已投入研究、實踐《薄伽梵歌》的智慧多年,以我對他們的瞭解,我確信他們有能力以有系統又容易閱讀的方式,將這古印度偉大的寶藏如實地傳達出來。如今,他們的努力已經產出本書這珍貴的果實;有緣的讀者也可因此做好準備,閱讀到完整的《薄伽梵歌》,並從中得到完全的好處。  

肯尼斯.華培博士Dr. Kenneth R. Valpey(Krishna Kshetra Swami)  (本文作者為英國牛津大學宗教學博士,曾任英國牛津大學印度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比利時巴帝維丹達學院教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信慧的沙龍
6會員
66內容數
如果你正為飲食所苦;如果你正為體質所苦;如果你正為疾病所苦;請試試這套瑜伽飲食療法。不管你是不是正在練瑜伽,這套來自古文明印度的飲食,均適用於任何人。 運用印度韋達養生飲食,你可以調整體質,免受不平衡之苦。認識自己的體型,你會知道如何預防疾病,對付疾病,甚至可以預知自己容易得什麼疾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將不定時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將不定時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
Thumbnail
許多優美又深具智慧的禪語從唐朝開始就大量融入我們的文化,至宋朝甚至影響了無數大儒者形成理學。能讓漢唐宋朝許多聰慧絕頂的學者讚嘆研究,讓唐玄奘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穿越荒漠峻嶺三千多公里到天竺留學,十六年後帶回來的,到底是甚麼樣的智慧經典呢?
Thumbnail
許多優美又深具智慧的禪語從唐朝開始就大量融入我們的文化,至宋朝甚至影響了無數大儒者形成理學。能讓漢唐宋朝許多聰慧絕頂的學者讚嘆研究,讓唐玄奘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穿越荒漠峻嶺三千多公里到天竺留學,十六年後帶回來的,到底是甚麼樣的智慧經典呢?
Thumbnail
知識的祭祀、佈施、苦行   人必有一死。 再怎樣厲害的人,最後仍得匍匐在死神的腳下。 如果「死亡」不是任何一個人克服得了的,那麼,要如何面對或準備? 生時能改造命運,死後能脫
Thumbnail
知識的祭祀、佈施、苦行   人必有一死。 再怎樣厲害的人,最後仍得匍匐在死神的腳下。 如果「死亡」不是任何一個人克服得了的,那麼,要如何面對或準備? 生時能改造命運,死後能脫
Thumbnail
實踐《薄伽梵歌》的智慧     十八世紀時,《薄伽梵歌》首次從古老的梵文翻譯成英文,立即在歐美的知識份子圈造成相當大的轟動。直到今天,《薄伽梵歌》仍然廣受歡迎,被翻譯成無數的語言,包括中文在內,並且風行全球。事實上,我們也觀察到《薄伽梵歌》是全世界翻譯版本最多的三大經典之一。(另外兩本是
Thumbnail
實踐《薄伽梵歌》的智慧     十八世紀時,《薄伽梵歌》首次從古老的梵文翻譯成英文,立即在歐美的知識份子圈造成相當大的轟動。直到今天,《薄伽梵歌》仍然廣受歡迎,被翻譯成無數的語言,包括中文在內,並且風行全球。事實上,我們也觀察到《薄伽梵歌》是全世界翻譯版本最多的三大經典之一。(另外兩本是
Thumbnail
從新視野、新態度、新角度重新認識古印度瑜伽,深刻體悟24個瑜伽體位法的真諦。 瑜伽體位法每一式的發源既有表象、 形象、象徵、意涵, 亦其有在精、氣、神 的各自功能, 並經歷代歷世修行者的反覆修正而臻於完美。 本書將與您分享——— 古印度史前文明的神話故事 國際級瑜伽大師的實證導引
Thumbnail
從新視野、新態度、新角度重新認識古印度瑜伽,深刻體悟24個瑜伽體位法的真諦。 瑜伽體位法每一式的發源既有表象、 形象、象徵、意涵, 亦其有在精、氣、神 的各自功能, 並經歷代歷世修行者的反覆修正而臻於完美。 本書將與您分享——— 古印度史前文明的神話故事 國際級瑜伽大師的實證導引
Thumbnail
由於梵是遍一生命和遍一實在,因此在印度教中說,沒有任何東西不是梵。梵是存在的全部而且在全部之中。這是印度教徒尊敬所有生物與生命的主要原因,並認為它們是神聖與寶貴的。他們知道梵是「唯一」、「沒有第二個」,正如經文所說。
Thumbnail
由於梵是遍一生命和遍一實在,因此在印度教中說,沒有任何東西不是梵。梵是存在的全部而且在全部之中。這是印度教徒尊敬所有生物與生命的主要原因,並認為它們是神聖與寶貴的。他們知道梵是「唯一」、「沒有第二個」,正如經文所說。
Thumbnail
許多讀者來信問,為何讀誦《金剛經》多年仍不解其義? 再者,雖不懂經文,仍時時發心讀誦和抄寫,如此是否真的有功德? 為何《金剛經》的真實義,如此難懂呢? 老實說,十幾年前我未覺醒前,即使對《金剛經》有種親切感,讀誦了幾百遍,也是不解其義,看遍諸多專家或大師的註疏,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後來,覺修後
Thumbnail
許多讀者來信問,為何讀誦《金剛經》多年仍不解其義? 再者,雖不懂經文,仍時時發心讀誦和抄寫,如此是否真的有功德? 為何《金剛經》的真實義,如此難懂呢? 老實說,十幾年前我未覺醒前,即使對《金剛經》有種親切感,讀誦了幾百遍,也是不解其義,看遍諸多專家或大師的註疏,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後來,覺修後
Thumbnail
一般而言,佛教文學可依其出現的過程分為三類,1.原典、2.翻譯[1]、3.仿作。
Thumbnail
一般而言,佛教文學可依其出現的過程分為三類,1.原典、2.翻譯[1]、3.仿作。
Thumbnail
雖然,復次,時,善實!此中地分,此法本,乃至四句等偈,為他等說若、分別若、廣說若,彼地分,支帝有,天、人、阿脩羅世;何復言,善實!若此法本持當、讀當、誦當、他等及分別廣說當,最勝,彼,希有具足當有!此中,善實!地分,教師遊行、別異尊重處,相似共梵行。」
Thumbnail
雖然,復次,時,善實!此中地分,此法本,乃至四句等偈,為他等說若、分別若、廣說若,彼地分,支帝有,天、人、阿脩羅世;何復言,善實!若此法本持當、讀當、誦當、他等及分別廣說當,最勝,彼,希有具足當有!此中,善實!地分,教師遊行、別異尊重處,相似共梵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