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很久沒騎長一點點的距離了……
最近幾個月,因為天氣,家人住院等因素。
讓我週末的運動只剩健身房。
因為原本一個月一次的籃球球聚,大家就好像約好似的;這陣子也都沒人提出要打球。
如果大家也沒有真的很想打球的話,我也不打算主動開團,反正就打打2K幻想籃球就好。
從學生時期開始,我就樂於與許多人攀談,這讓我可以認識很多人,甚至成為許多不同的團體間的交集點。
再加上行動力與想到什麼就要馬上要作的性格。
往往很多聯誼、比賽、活動都是透過我的積極牽線,然後搞起來的。
但也因為天生的自我保護機制,我並不會與人過度深入的交往。
我就有點像是很多層膜包覆著那樣。
會視情況,來揭開某部份的膜好讓該團體看到我想要給他們認識的我的樣子。
也因此,我在很多團體中,都有點像外圍觀察者的角色。
團體在遇到問題時,可能會詢問我的意見;又或者在還沒有問過我的建議與想法時,我就因為自已認識、接觸的人多一些,我往往很快的就丟出很多作法跟想法出來。
再因為其他人跟不上我的想法與腳步,我就會因為他們怎麼不照我的想法去作而生氣,並逐漸遠離這個團體。
用最簡單、白話的說,就是中二病的我認為“他們都是白痴,我最聰明,如果你們不照著我的方法去作,日後一定會失敗。”
說真的,這樣子的個性是真的很討人厭的。
所以我大學的分組報告都是自已作。
因為我認為其他人太慢了。
結果就是報告成果是很好的,但是因為缺乏團體性而被指導教授扣分。
但其實搞不好也不是我不願意與人深入的交往,而是根本沒有人想要跟我深入的交往。
因為那時候的我,就是個刺頭,就是個自以為是的王八蛋而已。
刺頭:團體/團隊中的某些人,他們肆意展現個性,不守規章秩序,不按套路出牌,不給任何人情面,鶴立雞群、一意孤行、飛揚跋扈。 就像突然冒出一根刺那樣,故被稱為「刺頭」。 「刺頭」現指處處與人不和,不理解他人的所為,與人針鋒相對。 但實際上只要是愛搞事情、出風頭的人都會被稱為刺頭。
而我是什麼時候意識到我個是難搞的刺頭這件事呢?
第一次就這樣子的感受,就是大學時期的前女友在提分手時,生氣、崩潰的丟下一句“這個世界不是以你為中心而轉的!!”,然後掉頭離開那次吧。
只是當下我也還沒有醒;那時候也不打算醒吧……
後來,我不只一次聽過其他女生跟我說過一樣的話。
我還是依然故我。
直到我遇見夫人,我才告訴自已必須得改。
慢慢的刺頭的尖端被收起來了。
漸漸的僅剩的稜角也被敲鈍了。
許多年後,現在的我還是我,只是我必須收起那些自以為是的驕傲與執著。
正所謂四十而不惑。
到了四十歲,該看的、該玩的、該體會的人情冷暖都經歷過了。
該有過的情感波動、起伏也體會過了。
在經歷了許多疑惑、彷徨、振奮、欣喜之後,會開始省思,會開始恍然大悟……
面對人生,會少了激情,多了沉穩;少了衝動,多了冷靜;少了煩惱,多了理智;少了放任,多了責任;少了盲從,多了自我。
開始知道自已要的什麼,也知道人生沒有太多時間好浪費了。
會開始減少不必要的人際交往,因為那些都是過眼雲煙。
想作的事,就是你真正發自內心感到欣喜的事。
也許現在的我,有變得比較柔軟一些吧。
因為開始會有一些朋友願意跟我分享一些工作方面遇到的難題,我也會耐心的聆聽並提供我的建議。
而對待同事,我也不太再為了他們不聽我的“指示”去作事而惱怒了。
因為我現在提供給他們的都是“建議”而不是“命令”。
希望我有變得比較好相處一些了。
而LQYF (意指來騎一發)的成立也是很妙。
當初我也忘了是怎麼成立的。
大概是我把一些同事、前同事們,他們有些還在業界、有些還有空騎車的人給拉到同一群組。
然後每天在上面談一些正常中年男子都會聊的事情,並且在週末一同進行健康的休閒活動這樣子。
基本上,固定、經常會出團的成員大概就是3~5人吧。
成員的調性很接近,行動力也強,所以我認為這才是這個健康的約騎團體能夠維持那麼久的原因。
最大團時,曾經有過近20個人出團。
那次也是騎鯉魚潭。
景物依舊,但是人事已非。
有些成員本來就不太會出現了。
在升格為人夫、人父後,身上的擔子增加了,也更有不再出車的原因。
有些成員因為工作、職涯的調整與改變,不在中部或是經常性的要出差。
就算想騎,時間也不允許。
但是沒關係,我們還是會繼續騎下去,並等到成員們陸續回歸的。
而正是所謂的“一騎一會”。
一騎一會是引申自茶道中的一期一會。
意指意思是在茶會時領悟到這次相會無法重來,是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相會,故賓主須各盡其誠意。
在茶道以外,這個意義可推而廣之,指一生一次的機會,當下的時光不會再來,須珍重之。
而每次的騎車,都是一騎一會。
因為每次的成員、氣候、心境都是獨一無二的。
也因此,在騎車時,真的無需要想太多。
Just pedal it and free your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