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媒體宇宙營隊觀摩反思:魚在水中游,人在媒體漫遊

Sharon Tsai
發佈於知識輸出 個房間
2023/09/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在今年8/9-8/10所舉辦的高中職逆食媒體素養營中,有幸受到邀請,坐在教室後方觀摩營隊上課,也聽了豐富的講座。

raw-image

社群平台對新聞產製的衝擊

過去的新聞媒體有自己的傳播管道,不管是電視或是報章雜誌,讀者觀看以及購買之後,收益屬於新聞媒體。

但是如今,新聞媒體因應社群平台的出現,將內容上到社群平台。剛開始的轉型也很成功,透過社群平台可以接觸到更多受眾。

但是當社群平台發現,網址連結會將使用者分流到新聞媒體,影響到社群平台的廣告收益,於是開始降低內涵連結的貼文的觸及率,媒體只得將網址留在下方留言區,如此一來,對使用者相對比較不方便,若不是特別感興趣,使用者不再點入連結瀏覽新聞,降低新聞產業收入。

raw-image

當社群平台成為傳播媒體的霸權

除了世界強國的領袖之外,龍頭社群平台的老闆也成為新聞爭相報導的對象。從Elon Musk宣布要收購Twitter後,他在媒體上的能見度大幅提升。

raw-image

2021年,美國時任總統川普因為支持暴力行動,臉書和Twitter決定封鎖其社群帳號。為了讓自己的聲音能持續被聽見,其名下公司推出全新社群平台Truth Social

社群媒體儼然成為超越新聞媒體業的傳播霸權。

社群平台變成日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接收到什麼樣的資訊,社群平台的政策都會影響我們的視聽與日常。

加拿大政府為了保障新聞媒體業的收入,推出《線上新聞法》要求媒體平台轉發新聞應支付媒體費用,卻被威脅將下架加國新聞。

媒體只能配合平台策略改變自己經營方式,若不遵守遊戲規則,就是「不適應時代」。

注意力經濟

我們每天為社群平台「工作」:瀏覽社群平台、點讚、留言,製造許許多多的數據給予社群平台,再出賣我們的數據換取高額報酬。但,我們收到的回饋是什麼?

也許是一個「免費」的服務平台,以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為代價換來的。既然這是社群平台給予我們的「薪酬」,作為「勞工」的我們,更應該正視自己的「勞動權」,為自己爭取更好、更優渥的報酬,也就是值得我們注意、知道的資訊。

raw-image

我們都同意了什麼?

有人會認真地查看每一則同意書嗎?相信絕大多數人和小編一樣,一律直接勾取「同意」。雖然有一些會設定沒有點開就無法勾選,但還是直接滑到底層後結束這回合。

但,我們真的有「不同意權」嗎?這些平台就好像一個獨裁政權,若是不同意就不得使用。媒觀讓學員們查閱各大平台同意書,並統整歸納成一個表格。於是發現,有些平台規範相當有趣,例如「有性犯罪前科者不得使用」,但它如何得知使用者是誰,我們不得而知。

除了平台同意書外,如今的手機可以限制應用程式的權限,你有想過這些應用程式會如何蒐集你的個人資訊嗎?比起同意書,應用程式權限相對民主。我們點下「同意」之前,要知道自己同意了什麼,而不是胡亂地一律同意。

追蹤我們:https://instagram.com/100podcast.2022?igshid=MzNlNGNkZWQ4Mg==
IG:100podcast.2022
文案:Sharon
美宣:姿宇

總結

整個觀摩的想法是,課程相當充實完備,環節很豐富,面相也多元,且都是以生活層面切入,高中職生相當容易理解。

我印象最深,也最喜歡的環節是第二天早上的辯論,題目是前一天給的,所以學員有一個晚上的時間準備資料。而辯論的評審則是現職於《報導者》的國際新聞主編,張鎮宏老師。因為我不是學員也非隊輔,所以和老師一樣,都是當天才看到學員們的表現。

學員的表現讓我還滿驚豔的,雖然我個人沒有辯論經驗,但還是聽得出來學生對於辯題的想法。

例如,最後一組的辯題是「媒體教育的核心是媒體識讀嗎?」正方答辯提出:「先質疑、有思考才去討論素養」、「先學會爬再學會走」。評審老師給予也很正向,提到學生懂得使用金句破題。

raw-image
有感於自己跨出舒適圈的懵懂和不安,希望有個地方可以互相交流資訊和鼓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