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賣注意力:《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讀後心得2

2023/05/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約莫十年前,臉書在台灣開始流行,瞬間所有大學生在交朋友時都問「你的臉書帳號是?」,加上智慧型手機的出現,人人都可以上網的時代,社群媒體攻佔了所有人的眼球。
即使到現在,無論在等公車、或是大眾運輸通勤的人們,幾乎都低著頭在用著社群媒體,2023 年,台灣社群平台用戶總數已達 2,020 萬,佔全國 84.5% 人口;若專注於 18 歲以上人口,則社群使用率已達 95.4%,位居全球第 10 名。
以前我也曾經沈迷過社群,執著一個發文能得到幾個讚數,甚至誤以為讚數多代表我講的是正確的,甚至還做過公審的事,幸好經過幾年後,發現這些讚數都是虛幻的,原本社群是讓彼此朋友間可以更加方便的互相分享生活,最後卻演變成一個商業利益導向的演算平台,慢慢的便淡出社群,踏實的感受自己的生活,而且我還在這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問題。
《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中,李尚龍在〈學會管理自己的注意力〉中,舉了《注意力商人》中的故事:
最早的報紙很貴,只有貴族才買得起,直到一八三三年,班傑明.戴創辦了一份自己的報紙《紐約太陽報》,為了與其他報競爭,他甚至賣了比印刷成本更低的價格,遭受許多人懷疑;直到他的報紙開始流行,班傑明便靠廣告賺錢,成為有錢人,也成為傳播業鼻祖。
流量在哪裡,廣告就在哪裡,有注意力的地方就有消費,但李尚龍提到:「人們注意力廉價的事實,從未發生改變」
我明白「學生一代不如一代」這樣的話出現背後的原因,但從來不喜歡這句話,假設一代不如一代,那便是上一代沒教好,下一代才會不好,那上一代,是否也要跟著檢討?況且在資訊量比以前多的世代,一個人一天能接收到的資訊,已經是以前人一輩子接收到的資訊量,能接觸到的知識,理應多許多。
所以我喜歡說「以前跟現在的學生特質不同」,教書十年,世代交替的時間越來越短,第一屆的學生,與現在的學生大不相同,我也試著去了解不同世代小孩之間的差別。
我發現現在的孩子,習慣影片教學更甚於真人互動,專注時間也比以前短許多,對於知識的掌握也比較不容易形成整體,幾乎都是破碎化的知識,所以老師每個世代要扮演的角色大不相同,以前的老師,著重在教導傳授知識,現在老師應著重在引導與協助學生過濾過多的資訊,或是培養學生更長的專注力,也許,這與在社群媒體中長大的孩子習慣的資訊攝取方式有關,他們太習慣簡短的文字,而不習慣閱讀較長的文章。
回到沈迷於社群媒體時候的我,當時我發現了一個問題,便是我的專注力變差了,以前會有較長時間思考,比較容易將一件事情較深入思考,當時卻想一下事情便會跳到其他想法上,無法深入思考,發現後我便在手機上刪掉社群APP一陣子,我發現注意力有漸漸的回來,比較有辦法專注。
無論臉書還是到後面的instergram甚至小紅書抖音等等,無一不是要運用成癮的原理,吸引我們,讓我們停留在上面的時間更長久,在這個網路的時代,注意力成為最重要的資源,注意力在哪裡,商業利益就在哪裡。
注意力在哪裡,商業利益就在哪裡;專注的越久,越有辦法培養自己的技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時分享自己的美術歷程,有時分享學生遇到的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