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如果我們想要把生活品質提升,勢必需要作出天大的改變,像是每年的新年新希望或者新年規劃。許多人一開始都抱持著很大的衝勁,但在堅持個兩三周之後就放棄了,因為意志力實在撐不下去。 其實,要改變不是這樣的,因為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但如果我們從日常的習慣著手,一點一點的逐漸改變,最終帶來的結果非常驚人。 就像是書中一開頭英國國家自行車隊,從從來沒有得名,到最後輕鬆摘下金牌,過程中並不是一下子就全盤的變革,而是慢慢地從運動員平常習慣改善。
每天進步1%,持續一年:1.01365 = 0.03
每天退步1%,持續一年:0.99365 = 37.78
習慣在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每日行為中有40~ 50%的事情都是依靠這個自動化的系統完成的。想像一下,如果每次都在刷牙前都要學一遍怎麼刷牙,應該很痛苦吧!於是人發展出了習慣這個自動駕駛模式,毫不費力地完成生活中那些常做的事情,這也代表,你很有可能無意識的做出對自己好或不好的事情。
我們認為自己是誰,對於改變習慣至關重要。 有兩個想要戒菸的人,一個經常對自己說「我需要戒菸,我是個正在戒菸的人」,而另一個人對自己說:「我是一個不抽菸的人」結果當第一個人還在抽菸跟不抽菸中苦苦掙扎的時候,第二個人已經完成了戒菸。 當我們在潛意識中對自己的身分產生認同了,我們做出違背自己身分的事情的機率就會大幅下降。 不過書中也有提醒,不要讓自己的身分認同限制了自己,應該要好好選擇甚麼樣的特質身分會讓你去做你想要改變的事。
想要改掉習慣,就必須要知道你有甚麼壞的習慣,透過記錄自己會做甚麼就是一個好方法。找到壞習慣之後,我們需要更進一步的找到細節—每個習慣都有一個特定的循環,稱之為「習慣迴圈」。 習慣迴圈有四個過程,依序分别是暗示、渴望、反應、 報償,更明確一點,當你看到一件有意義的東西,它给了你「暗示」,讓你「渴望」去做、當你身體做出「反應」你就會接收到刺激、也就是「報償」使你下次看到「暗示」時,會想要再做出一次相同的動作。 知道這個有什麼用處呢?答案是可以更有效的改善習慣。舉例來說,想要改掉滑手機的壞習慣、就可以從「暗示」下手、需要開始認真似事時、就把手機放到你完全看不到的地方,並且把訊息通知關閉,這樣的話,就沒有任何因素會「暗示」你。 習慣是成就一個人的根本,察覺習慣,則可以方加強對習慣的認識,進而做出調整。
《原子習慣》告訴我們,想要把習慣從好做到更好,就不能在突破習慣養成線後止步,需要再去尋找新的成長線再突破。而在這裡我覺得使用《防彈筆記法》中永久任務筆記可以做到尋找曲線的效果。 永久任務筆記的精髓就在於覆盤效果:「我這次有哪裡沒做好?」、「下次這個方法或許可行」,這些行動都可以讓流程不斷更新調整。永久任務筆記的效果可以達到尋找成長線的效果,不僅因為它可以次次累積,且具有可以多個任務一起推進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