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別人的IG、FB被告了,其他人這樣都沒事,我會有罪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因為某些事被人得罪了,實在是很氣不過。在很多社團和文章發現不少人都會把對方的照片、FB、IG貼出來公審,我也照做了,但為什麼過沒多久就收到警察通知(或地檢署傳票),說我這樣已經違反個資法了?每天一堆人在網路上轉貼爛人的社群帳號都沒事,為啥只有我會被抓?怎麼可以只罰我?我可以去檢舉其他公審個資的人嗎?

📱加Line好友免費諮詢:https://lin.ee/BjyuBSE

  

惡意棄單的奧客、破壞家庭的小三,為何不能貼出來公審?

  就算對方是個罪大惡極之人,想公開資料也只能讓警方、地檢署來通緝,一般人沒有這麼大的權限教訓別人。因為在真的被判刑或被認定有罪之前,都是無罪的。如果真的是想教訓對方,應該做的是提告、透過正當的手段來替自己討回公道。

  或許您的初衷只是讓人避雷才發文,但這種公審行為給當事人帶來的傷害恐怕超出預期,雖然對方可惡,但罪不致死。我們永遠不知道會不會有吃飽太閒的惡意網友直接影響到對方的日常生活,要是導致對方因此生病,或發生意外,那是無法挽回的。

(其他人也看了:有人犯罪,我可以發監視器畫面公審嗎?公開犯罪畫面有什麼風險?

📱加Line好友免費諮詢:https://lin.ee/BjyuBSE

  

為什麼別人公審都沒事,我只是貼個截圖就被告了?

  沒被告不代表沒違法,只能理解成「其他受害者沒去提告」,要是別人公審的對象也有訴諸法律,那也是一樣會被警方或檢察官依法處理。您想要理解成自己比較倒楣也沒問題,但公審行為本來就是不對的,要是真的怕觸法,打從一開始就不該怎麼做。

  如果您因為自己被告了眼紅別人都沒事,想要將其他發文公審的人一起拖下水,能做的也只有檢舉貼文或告知受害者,無法代替受害者來提告對方。建議被告了還是針對自己的狀況來做準備,不要只想著跟人比較,這是沒有幫助的。

(其他人也看了:沒指名道姓在網路上影射公審,能告妨害名譽嗎?實話實說有罪嗎?

📱加Line好友免費諮詢:https://lin.ee/BjyuBSE

  

公審被告該怎麼挽救?有沒有100%無罪的方法?

  唯一平安脫身且又能節省時間的辦法就是「與對方和解撤告」,就算和解了對方沒撤告,也能拿和解書讓檢察官給予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這通常只是花點小錢、拉下臉道歉就能解決的事,但對於討厭對方的被告來說,跟對方低頭認錯簡直難如登天,更不用說還要掏錢給對方。

  如果認為自己的面子很重要,不可能和解道歉,只能建議您委由專業律師協助處理了。畢竟都已經被告了,一個沒處理好就是被起訴、判刑的問題。別以為這只是罰錢就能解決的問題,萬一被認定侵害個資罪,不但最高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還可併科一百萬元以下的罰金(要被關還要罰錢),代價非常大。

(其他人也看了:打線上遊戲遇到雷隊友忍不住開罵,收到妨害名譽傳票該怎麼辦?

📱加Line好友免費諮詢:https://lin.ee/BjyuBS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法寶法律諮詢的沙龍
16會員
78內容數
想離婚離不掉?你知道你可能一直都搞錯離婚該做些什嗎? 離婚可不是只有結束婚姻關係這麼簡單,還有一連串的子女及財產問題! 婚姻訴訟存在著許多眉角,提出合適的證據才能讓結果如自己所願,若沒有律師專業協助,可能都會陷在泥沼裡無法脫身。尋求專業人士協助,掌握快速離婚的關鍵,並為自己爭取最大的權利義務!
2024/06/17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發私訊的時候要注意的事項,包括不要在私訊中侮辱他人、不要持續騷擾他人,以及不能以報警或提告威脅他人。文章建議了一定要謹慎發訊息,避免觸法。希望藉由分享這些議題,讓讀者能夠謹慎因應相關情況。
Thumbnail
2024/06/17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發私訊的時候要注意的事項,包括不要在私訊中侮辱他人、不要持續騷擾他人,以及不能以報警或提告威脅他人。文章建議了一定要謹慎發訊息,避免觸法。希望藉由分享這些議題,讓讀者能夠謹慎因應相關情況。
Thumbnail
2024/05/17
負評對店家商譽造成損害,但提告或威脅顧客刪評不一定是合適的解決方式。本文討論了提告恐嚇客人刪評論的合法性,負評害店家商譽受損後對客人告誹謗的可能性,以及真正符合誹謗罪情節的案例和客人一星負評可以提告的狀況。
Thumbnail
2024/05/17
負評對店家商譽造成損害,但提告或威脅顧客刪評不一定是合適的解決方式。本文討論了提告恐嚇客人刪評論的合法性,負評害店家商譽受損後對客人告誹謗的可能性,以及真正符合誹謗罪情節的案例和客人一星負評可以提告的狀況。
Thumbnail
2024/04/03
公然侮辱案件想要告贏需在背後多下功夫。確定是私下罵還是在有其他人的場合罵(只有後者才有機會告成)。提告前要確認證據充足並準備周全。
Thumbnail
2024/04/03
公然侮辱案件想要告贏需在背後多下功夫。確定是私下罵還是在有其他人的場合罵(只有後者才有機會告成)。提告前要確認證據充足並準備周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私訊被罵」是現代大多SNS使用者都碰過的問題,不少人仗著網路上不需要使用真名,而且說什麼也查不到,就肆意妄為。這也使得「私訊罵人可否提告」成了相當熱門的法律諮詢問題。今天就來分享與使用社群網站私訊被罵有關的各種法律問題,希望看完這篇文章後,各位網友都能更清楚自身狀況是否能告。
Thumbnail
「私訊被罵」是現代大多SNS使用者都碰過的問題,不少人仗著網路上不需要使用真名,而且說什麼也查不到,就肆意妄為。這也使得「私訊罵人可否提告」成了相當熱門的法律諮詢問題。今天就來分享與使用社群網站私訊被罵有關的各種法律問題,希望看完這篇文章後,各位網友都能更清楚自身狀況是否能告。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與對方聯繫卻聯繫不上的時候呢?像是有人欠錢不還、被提分手想挽回、遭冒犯想致電理論,這些都是很有可能打了好幾通電話卻無回應的狀況。原本以為這樣就算了,沒想到幾天後卻收到警方通知甚至是地檢署傳票,明明對方根本沒有接電話,自己更沒有說出什麼難聽的話,為什麼這樣就能被告呢?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與對方聯繫卻聯繫不上的時候呢?像是有人欠錢不還、被提分手想挽回、遭冒犯想致電理論,這些都是很有可能打了好幾通電話卻無回應的狀況。原本以為這樣就算了,沒想到幾天後卻收到警方通知甚至是地檢署傳票,明明對方根本沒有接電話,自己更沒有說出什麼難聽的話,為什麼這樣就能被告呢?
Thumbnail
因為某些事被人得罪了,實在是很氣不過。在很多社團和文章發現不少人都會把對方的照片、FB、IG貼出來公審,我也照做了,但為什麼過沒多久就收到警察通知(或地檢署傳票),說我這樣已經違反個資法了?每天一堆人在網路上轉貼爛人的社群帳號都沒事,為啥只有我會被抓?怎麼可以只罰我?我可以去檢舉其他公審個資的人嗎?
Thumbnail
因為某些事被人得罪了,實在是很氣不過。在很多社團和文章發現不少人都會把對方的照片、FB、IG貼出來公審,我也照做了,但為什麼過沒多久就收到警察通知(或地檢署傳票),說我這樣已經違反個資法了?每天一堆人在網路上轉貼爛人的社群帳號都沒事,為啥只有我會被抓?怎麼可以只罰我?我可以去檢舉其他公審個資的人嗎?
Thumbnail
站在法律的角度,遇到有人犯罪最好的解決方法就只有「提告」,其餘非法律的報復舉動可能都是遊走法律邊緣,所以不太建議任意採取,以免從受害者變成加害人。相信看到這邊,一定有不少人對司法感到失望,認為明明是對方的錯,為什麼偏偏法律只肯保護壞人,連自己發文希望大家提防都可能犯法被告。
Thumbnail
站在法律的角度,遇到有人犯罪最好的解決方法就只有「提告」,其餘非法律的報復舉動可能都是遊走法律邊緣,所以不太建議任意採取,以免從受害者變成加害人。相信看到這邊,一定有不少人對司法感到失望,認為明明是對方的錯,為什麼偏偏法律只肯保護壞人,連自己發文希望大家提防都可能犯法被告。
Thumbnail
雖然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某些行為是不對的,但有時候就是太過生氣,一下沒考慮到後果就做了會讓自己後悔萬分的舉動。最常見的就是在網路上罵人,原本以為只要「口才」比對方好,在吵架上佔上風就贏了,沒想到對方竟然說已經截圖了,準備報警提告。
Thumbnail
雖然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某些行為是不對的,但有時候就是太過生氣,一下沒考慮到後果就做了會讓自己後悔萬分的舉動。最常見的就是在網路上罵人,原本以為只要「口才」比對方好,在吵架上佔上風就贏了,沒想到對方竟然說已經截圖了,準備報警提告。
Thumbnail
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很討厭的人,但礙於法律規定,我們無法隨便辱罵或動手,因為這很有可能害我們自己被告,失去了教訓的意義。當然還是有一些人不惜自己被判刑也還是要傷害對方;但對於普通人而言,被告是相當麻煩的,不但要三不五時請假跑法院,還得每天懸著一顆心,判決出爐後還可能被判刑又要賠錢。
Thumbnail
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很討厭的人,但礙於法律規定,我們無法隨便辱罵或動手,因為這很有可能害我們自己被告,失去了教訓的意義。當然還是有一些人不惜自己被判刑也還是要傷害對方;但對於普通人而言,被告是相當麻煩的,不但要三不五時請假跑法院,還得每天懸著一顆心,判決出爐後還可能被判刑又要賠錢。
Thumbnail
實際上會不會成立還是得由司法機關斷定。而當事人能做的,除了是加強手邊的證據及說詞,讓審理結果對自身更有利外,還要懂得「隨機應變」、「見好就收」,如果繼續走訴訟無法拿到更多好處,倒不如在最理想的狀態下和解結案。
Thumbnail
實際上會不會成立還是得由司法機關斷定。而當事人能做的,除了是加強手邊的證據及說詞,讓審理結果對自身更有利外,還要懂得「隨機應變」、「見好就收」,如果繼續走訴訟無法拿到更多好處,倒不如在最理想的狀態下和解結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