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眸於海,觀視於心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第一次看見這幅畫,是收到朋友寄來的明信片,習慣性地先觀看文字之後,才翻到背面觀看影像。也在那時深深地震懾於這幅關於海洋的圖畫。更感訝異的是這幅畫的作者,竟然是印象派中極為著名畫家的雷諾瓦。

由於在海邊長大,而年幼時離開離鄉背井的生命經驗,使得思鄉情緒悄悄地與海洋相連結。甚至在接續的人生裡,關於家的想望,往往透過觀海而滿足。也因此,對於海洋總有超乎一般人的迷戀與渴望。喜歡靜靜地坐在沙灘上,聽著海浪與沙灘接觸時,那捲起的細沙相互揉搓的細微聲響。那像是大海輕輕地摩娑著內心,如此地溫柔、如此地幽微。更喜歡默默地看著海潮的來去,彷彿每一次潮水的來去之間,都能洗滌內心的種種煩躁與不安。

總以為在觀海的那一刻,世界彷彿就只是剩下,海與心。那反覆不停的浪濤聲,像是一種魔法,讓時間的感受逐漸趨緩;而前進與後退的海沫,倒像是一位使者,一次次地將心靈帶入海洋的懷抱之中。那像是一種歸返、甚或是一種還原,歸返於彷彿母體一般的輕柔與蕩漾,還原成心靈原初的輕盈與自在。原來可以不透過語言,就能傾吐著內心的不安與惶惑;原來可以不需要太多的動作,就能找回曾經的清明與無畏。原來所謂的療癒,可以是一種交付、可以是一種信任,可以是一種連結。

看著畫中即將被海沫所碰觸到的作者簽名,不禁覺得那是一種見證,彷若下一刻,名字將隨著海水的來去而抹去。當放下了名字背後所意味的關於塵世的種種糾結與虛幻,當能復歸於心的平靜。數不清有多少次,在看海的剎那,思慮著,海水的來去,於心是一種滌靜,若是如此,那麼海水究竟承載著多少人世的渣滓;抑或者,海與心的摩娑是一種還原,那麼是否海裡藏著心靈原始的奧秘。滌靜也好、還原也好,可若以為那是一種清除,那麼撲鼻而來的一種鹹味,卻又每每喚醒了內心深處的那份原被遮蓋的鏗鏘有力的初衷。關於活著、關於生命。

這幅畫的作者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 Auguste Renoir)為印象派的關鍵人物之一,其以描繪人物享譽於世,那著重於表達歡愉的作品,像是關於人世的一種提醒與勸慰。而這幅畫(The Wave)是少數雷諾瓦的畫作中完全沒有人物的作品,另外一幅同樣描繪海浪的畫作則比較像是特寫,不同於這一幅海天一色的廣闊景致。也許既有的印象裡,總是把雷諾瓦與其著名的好幾張人物畫相連結,是故當第一眼看見這幅畫時不免感到吃驚。可卻在反覆的凝視裡,彷彿依然能夠感受到畫家在關於美的背後,所渴望傳遞的一種歡愉。是否就因為如此,所以在觀看這張作品時,所喚醒的是,記憶深處關於海洋的種種牽繫與浪漫。

更由此慢慢地體悟到,海與天,那原以為理所當然的藍,不論是海藍還是天藍,總帶著細微的變化,而海沫與雲朵的白,参雜其中,活潑了藍的憂鬱。而那意想不到的暖色調,更是顛覆了既有的冰冷,訴說著一份關於涵容的底蘊。也許正因為如此,所以讓人願意把自己的內心交付出去。也許關於海洋,就在那一次次掏洗與溫潤人心的過程裡,越發精彩。

那是海,也是心吧!於是乎,看海,還是看心,存乎觀者之意念。那可以是凝眸,也可以是觀視,凝眸於海、觀視於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77會員
200內容數
書寫的內容,原則上仍以書籍、電影、旅行、攝影、心理為主軸,而因為己身為心理師,所以往往在思考的面向上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期待能夠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感受與反思。
2025/03/12
心裡頭琢磨著,當畫中的兩位女子望向眼前那一抹綠,是否各自在心頭泛起一圈圈的漣漪,而那是否根源於,生命中那曾有的璀璨與相信,還是面對生機的盎然,牽動著那顆躍躍欲試的心。仔細檢視著,其實畫中兩位盛裝打扮的女子,不免讓人感到與背景之間有點格格不入。
Thumbnail
2025/03/12
心裡頭琢磨著,當畫中的兩位女子望向眼前那一抹綠,是否各自在心頭泛起一圈圈的漣漪,而那是否根源於,生命中那曾有的璀璨與相信,還是面對生機的盎然,牽動著那顆躍躍欲試的心。仔細檢視著,其實畫中兩位盛裝打扮的女子,不免讓人感到與背景之間有點格格不入。
Thumbnail
2023/09/21
什麼是家?門後的那一盞燈,透過極其隱微的絲線,連著內心深處。而朦朧的月光,或許無法讓人看清城市的影像,卻恰恰能照見那原本怎也不可能被看見的牽繫。
Thumbnail
2023/09/21
什麼是家?門後的那一盞燈,透過極其隱微的絲線,連著內心深處。而朦朧的月光,或許無法讓人看清城市的影像,卻恰恰能照見那原本怎也不可能被看見的牽繫。
Thumbnail
2023/09/20
喜歡欣賞精彩的畫作,雖然未必能夠真正領略作者所欲表達的意涵,卻仍然著迷於觀看畫作的過程中,所牽引出內在心靈的意象。總覺得那像是一種對話,那也像是一種跨越語言表徵所透露的深刻意涵。而在那樣的意象的疊合之中,畫作成了一種媒介,把原本內在隱微的情感在觀看的過程中投射出來,甚至在反覆檢核下,漸漸地變得明晰。
Thumbnail
2023/09/20
喜歡欣賞精彩的畫作,雖然未必能夠真正領略作者所欲表達的意涵,卻仍然著迷於觀看畫作的過程中,所牽引出內在心靈的意象。總覺得那像是一種對話,那也像是一種跨越語言表徵所透露的深刻意涵。而在那樣的意象的疊合之中,畫作成了一種媒介,把原本內在隱微的情感在觀看的過程中投射出來,甚至在反覆檢核下,漸漸地變得明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光是書名就讓我好喜歡這本書,拿在手上感覺周圍瞬間變得好平靜,一切好安靜,也彷彿置身在一片汪洋中,漂著。
Thumbnail
光是書名就讓我好喜歡這本書,拿在手上感覺周圍瞬間變得好平靜,一切好安靜,也彷彿置身在一片汪洋中,漂著。
Thumbnail
大海,彷彿有種無形的誘惑。 而海浪聲則有種勾人心弦的魔力。
Thumbnail
大海,彷彿有種無形的誘惑。 而海浪聲則有種勾人心弦的魔力。
Thumbnail
如果畫框是⼀道明媚的窗 你會看到窗外 ⾊彩絢麗的世界  藍⾊作為天,也作為雲 在⽔底下是怎樣的國度 倒不如跳進去⼀覧無遺 閃得耀眼的陽光 擁抱着宏⼤海洋與急流 碧波如珠鏈串連⽔⾯ 那拍岸之聲許多沙石沖上來 歲⽉裡⾵的靜⽌流動  天邊的油彩在紙上來回 就像說⼀個海邊探寶的故事
Thumbnail
如果畫框是⼀道明媚的窗 你會看到窗外 ⾊彩絢麗的世界  藍⾊作為天,也作為雲 在⽔底下是怎樣的國度 倒不如跳進去⼀覧無遺 閃得耀眼的陽光 擁抱着宏⼤海洋與急流 碧波如珠鏈串連⽔⾯ 那拍岸之聲許多沙石沖上來 歲⽉裡⾵的靜⽌流動  天邊的油彩在紙上來回 就像說⼀個海邊探寶的故事
Thumbnail
    第一次看見這幅畫,是收到朋友寄來的明信片,習慣性地先觀看文字之後,才翻到背面觀看影像。也在那時深深地震懾於這幅關於海洋的圖畫。更感訝異的是這幅畫的作者,竟然是印象派中極為著名畫家的雷諾瓦。
Thumbnail
    第一次看見這幅畫,是收到朋友寄來的明信片,習慣性地先觀看文字之後,才翻到背面觀看影像。也在那時深深地震懾於這幅關於海洋的圖畫。更感訝異的是這幅畫的作者,竟然是印象派中極為著名畫家的雷諾瓦。
Thumbnail
以詩與水墨交織,全世界海洋啟發的〈海洋心象系列〉,〈藍色空間〉則源於南非的衝浪體驗,單車環球途中,秉持柔弱如水的道家哲學,走到旅途終點,衝浪板上感受強勁力量,明白走遍海洋累積了充沛能量,回到故鄉以後,透過創作與演講啟發無數人出發尋夢。作品運用拓墨、暈染、撞墨、滴灑、重彩,展現生命轉折的磅礡史詩。
Thumbnail
以詩與水墨交織,全世界海洋啟發的〈海洋心象系列〉,〈藍色空間〉則源於南非的衝浪體驗,單車環球途中,秉持柔弱如水的道家哲學,走到旅途終點,衝浪板上感受強勁力量,明白走遍海洋累積了充沛能量,回到故鄉以後,透過創作與演講啟發無數人出發尋夢。作品運用拓墨、暈染、撞墨、滴灑、重彩,展現生命轉折的磅礡史詩。
Thumbnail
大海 你總是靜靜地敞開自己 早就在那裡 等著我走進你廣闊的心裡
Thumbnail
大海 你總是靜靜地敞開自己 早就在那裡 等著我走進你廣闊的心裡
Thumbnail
去年曾寫過一篇關於〈看海〉的感想或分析,近期聽到老師對這篇文的評語,又想到了一些東西。大概沒幾個創作者這麼自戀、對自己的作品這麼執迷不悟的了。 蘋芬說〈看海〉“幻美卻又具備高度生活感的文字”,讓她想到《摺紙動物園》。細思「幻美」的緣由,我則感覺到一種「曲率」。
Thumbnail
去年曾寫過一篇關於〈看海〉的感想或分析,近期聽到老師對這篇文的評語,又想到了一些東西。大概沒幾個創作者這麼自戀、對自己的作品這麼執迷不悟的了。 蘋芬說〈看海〉“幻美卻又具備高度生活感的文字”,讓她想到《摺紙動物園》。細思「幻美」的緣由,我則感覺到一種「曲率」。
Thumbnail
莫名的被這水中倒影吸引著,想著這水原來是莫內呀~ 就站在這…感受夏天的晚風、河及草的味道 每天還是不一樣的每天…
Thumbnail
莫名的被這水中倒影吸引著,想著這水原來是莫內呀~ 就站在這…感受夏天的晚風、河及草的味道 每天還是不一樣的每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