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與新的婚姻模式:從童年經驗到伴侶互動

2023/10/0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婚姻牽涉到了個人和家庭等多個層面,它可能是原生家庭將扮演在成年後的家庭成員在建立新婚姻關係的角色。談到男女交往和婚姻的幾個重要階段,包括熱戀時的特點、婚姻是如何開始的,以及新家庭如何複製舊家庭行為模式。還有人們對伴侶需求的期待以及對自身需求的追求所帶來的衝擊也會影響婚姻關係。同時,婚姻中的主角們因為得不到需求而找尋的替代方案也是一個令人意外,但是卻活生生的在很多人的故事中上演的劇本。從年幼無助的小孩成長為獨立的成人,隨著時間流轉,自身需求與期望值的提高,促使人們尋找替代方案來填補自身需求。而原生家庭與婚姻之間的決定關鍵,包括強烈的認同感需求、安全感和熟悉感對婚姻的影響,人們如何透過選擇新的婚姻家庭來逃離原生家庭的孤獨感呢?


原生家庭選擇配偶的關聯

婚姻是一個複雜的議題。有人認為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而有人則認為婚姻是二個人的事,他們需要為自己的婚姻負責。基本上,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重點在於你是否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獨立的個體」在這裡指的是一種成熟的心態。有自覺的,不將原生家庭的問題帶到自己的婚姻裡,並為自己負責的那種獨立心態。

獨立的個體負責自己的婚姻

理論上,在一個健全的家庭長大的孩子人成年之後,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然後他會從舊的家庭系統分支出來,建造一個新的家庭系統。在這個新系統中,會有新成員加入,也就是小孩。可惜的是,大部份的我們都會受到舊家庭系統經驗的影響。

婚姻如何開始的?

我們先從男女之間的交往開始談起。你知道一段婚姻是怎麼開始的嗎?

男女雙方在某個時刻兩人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間的吸引,然後兩人陷入了熱戀,陷入愛情的2個人一定會覺得對方幽默又風趣;高雅又聰明,對方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都可以是你的全世界,你會認同他的各種行為,也會覺得他講的話非常有道理。幻想著另外一半是完美的典範父母、朋友、愛侶、認知到對方能滿足我們的所有渴望跟需求,然後帶入婚姻裡。

在我們尚未能脫離舊系統,也就是原生家庭的婚姻模式,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時,我們會天真的以為找到了自己的Mr Right ,但是婚姻裡的模式以及熟悉感卻是我們將原生家庭的那樣的模式複製到新的家庭裡 ,所以一開始夫妻兩人感到新鮮同進同出,兩人成為一體,這種熟悉感就好像他是我們的家人一樣,你可能在心裡想:「我可能在上輩子就見過他了。」而且,在你的心目中他已經是一個合格的伴侶了,所以我們多少還是希望對方能夠照我們的期待幫助我們。這些聽起來也蠻合理的,但是這樣的前提是在雙方都有安全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信並且有堅強的意志的條件上。然而,大部分的我們都不夠成熟,日子久了才開始覺得不太對勁,對方以前吸引你的那些條件,在你現在看來都是缺點。

人們常說:「相愛容易相處難」,當2人步入婚姻,朝夕相處並且有了責任跟義務的時候,考驗的就是我們從原生家庭那邊學到的生活經驗還有對壓力的反應方式。一旦你們成了夫妻,面對枕邊人你會開始將對方切換成家人模式,也就是會跟原生家庭一樣的互動模式,這跟之前兩人在交往談戀愛的時候的那種親密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一段好的婚姻能夠幫助我們長壽變好、關心他人、有責任感、能了解他人的需要。因為成熟個體具有這些能力,所以才能幫助不成熟一點點的伴侶。在情投意合的2個人身上,無意中會感覺某方面兩人有很多的相似之處:覺得對方也跟他熟悉的家人的感覺一樣,這種熟悉感會讓他想要與對方一輩子。內心也希望對方能夠解決自己存在原生家庭的某些問題。這樣的故事情節也在童話故事中看得到身影:被壞女巫施法而沉睡的睡美人,等待著英勇的王子前來搭救。白雪公主吃下了毒蘋果之後就死了,唯一的契機是等待王子的親吻才會醒過來。

伴侶間的需求與替代方式:從無助小孩到成人

聽起來找到對的人,然後跟他步入婚姻,王子與公主從此幸福快樂的生活,真的很羅曼蒂克。可惜的是,現實生活都不是這樣演的。大部分的人都抱著不切實際的期望。希望我們的伴侶是主要支持者,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對伴侶的需求越來越大。因為我們要求並且期望對方的支持,而對方也開始害怕自己能力不足,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

婚姻中的需求和替代方式

從交往一直到步入婚姻這段過程,似乎有一種神祕的力量,我稱它為化學反應。將2個類似心理問題的人連結在一起,而雙方帶進婚姻的問題程度也旗鼓相當。兩個相似的伴侶之間的壓力和衝突起源於彼此對對方的期望和需求不斷增長。這種期望的增長可能是因為一方感到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對方無法提供自己所需的支持和關懷。這樣的感覺讓彼此覺得害怕,將雙方的距離拉得越來越遠。你可能會大聲說:「不要讓我失望!不要用我爸媽對我的方式來對我;不要用我爸爸對我媽媽的方式來對我」。這暗示著如果你無法滿足我,我就會採取強烈的手段。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一方可能會開始尋求替代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 外遇是夫妻共謀的婚姻出路"

伴侶會用替代品來填補他的需求。打個比方,如果丈夫經常加班晚歸,一整年見不到跟妻子幾次面,如此一來妻子很有可能會找到一個要好的閨蜜,來填補自己的需求。又如果當丈夫對太太的性需要頻繁,而太太因為應付不了老公的需求而活在恐懼中,害怕跟丈夫獨處。在未能滿足丈夫的情況下,丈夫可能也會因此而創造了一個外遇對象,目的就是想要透過外遇的方式表明自己目前在某個人身上可以得到很大的安慰和支持。而這樣的需求正是他們想要從對方身上獲得的。

然而,伴侶的姿態也擺得很高不願意直接提出要求。這樣的交互作用在2個外表長得像大人卻又寂寞的夫妻之間互相傷害,他們其實只是沒安全感,內心正在哭泣的無助小孩。這2個人的發出的訊息中,不自覺地又與童年的經驗做聯想,將對方當成自己小時候的父母,雖然沒有人願意這麼做,但是很少人會意識到,自己成了當年那個自己不喜歡的那個模樣。

原生家庭與婚姻決定的密切關聯:從孤獨中逃離到新婚家庭

安全感和熟悉感

現在重點來了,既然大家都不希望成為父母婚姻的翻版,但是為什麼卻會有人還是選擇讓自己覺得害怕的人當配偶呢?因為一個人對認同感的強烈需求,而這樣的強烈程度已經超越自己的快樂與痛苦。這就是為什麼往往受虐兒寧願待在父母親的身邊,也不願意住在寄養家庭裡。原生家庭的這種熟悉感讓你誤以為對方是你真正要找的家人;家庭的共生的關係,讓人覺得安全、熟悉,而屈從於這樣的系統中,受虐兒害怕破壞這種相互依賴的共生模式,因此受制於這樣的系統。但是,受虐兒雖然討厭自己的遭遇,長大後卻也會進一步虐待自己的小孩和伴侶,因為這是他所認知的關係的唯一形式

結論

婚姻與原生家庭之間,不論你願不願意,事實上兩者之間存在非常緊密的關聯。老人家常說:「門當戶對。」以前我總是對這樣的說法很詬病。事實上當你仔細分析,二個旗鼓相當的家庭,他們的問題或是特質的確也會吸引他們的下一代互相之間產生意想不到的連結。倒不是針對有錢人家庭跟貧窮家庭之間是絕對不可能有婚姻關係。這裡要表達的是:二個對事件的看法、生活態度、還有對抗壓力的方式相同的家庭,通常他們的子女也會互相欣賞。原生家庭對於孩子未來的新婚家庭還有互動方式頗具影響力,所以如果能夠在現在這個時候就察覺、正視並處理家庭中的問題跟衝突,事實上不但能穩固家庭和諧,還可以將這樣的正向模式傳承給下一代。

下一篇文章將與大家分享婚姻中的情感轉移。如何擺脫婚姻的宿命? 什麼是家庭系統的代罪羔羊? 最後,如何掌握幸福婚姻?Stay Tuned~

Resource:

《熱鍋上的家庭》《The Family Crucible》

43會員
130內容數
您將會在這裡接收到各種主題的學習觀點與分享,發掘不同生活上的觀察視角,以及發生在世界上其它角落的故事與產業新趨勢。🌱內在思考 👁️ 學習觀點 💡超越自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