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2023 年諾貝爾文學獎】無聲勝有聲,挪威作家的「洗鍊極簡主義」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社會狀態,我具體呈現:

失業、孤獨、家庭破裂,

但最根本的,是這些事件的『之間』。

文字之間,產生空隙;

人物之間,發現裂隙。

之間發生的,更多是沉默,

無聲,勝於有聲。

-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中文世界尚未發現的「全方位作家」

諾貝爾文學獎甫於今天(十月五日)揭曉,一如往常,大熱門作家,如去年遭受攻擊、失去一眼的魯西迪,今年剛出長篇小說的村上春樹,再次落選,而由中文世界名不見經傳、尚未有繁體中文出版的挪威作家-約恩·福瑟(Jon Fosse)雀屏中選,得獎原因為「以其獨創的劇作與文字,讓不可說的變成可說。」

現年64歲的約恩·福瑟,被譽為「全方位作家」,同時為劇作家、小說家、散文家、兒童文學家與詩人,其著作已被全世界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

raw-image

以「無聲」,探索人類語言的未竟之地

他寫作的特點,在於「無聲勝有聲」,常以音樂性、催眠的語言,敘說文字的未竟之境-人類孤獨、逃離、死亡的命運。

這位挪威作家擅長以「洗鍊」的文字,創造一種「福瑟式的極簡主義」,如其劇作的人物,往往沒有名字,而是以「他」、「她」、「兒子」、「父親」等簡單詞語表示,人物沒有過去,沒有未來。人物甚至「沒有臉」。就如作者曾表示:「我的人物,只有聲音。我不以傳統方式建構腳色。我寫的,只是人性。」

人類語言,永遠伴隨其看似無意義的空白、難以溝通的裂隙。如作者所言:「語言所指出的,不僅是一件事情,更是它的相反,和它之外的東西。」這也是為何,他的作品的人物,是以精簡的語言,傳達其之間的間隙、裂隙。

語言不見得傳達一種意義,卻能表現一種音樂性。就如作家所言:「我的寫作並不是一種無意識的自動寫作,但是,當我每天早晨,坐著寫作的時候,我並不知道我要寫甚麼。到底會寫出什麼,沒有任何規劃。就像是一種音樂的即興,一種爵士樂-樂手拿到一個主題,隨之變化發展。」

約恩·福瑟長期發展其「洗鍊極簡主義」。23歲時,發表第一篇長篇小說-《紅,和黑》(Raudt, svart),之後發表了十多部散文,然而其寫作生涯的關鍵轉折,卻是開始寫劇本。

raw-image

文學不能當飯吃,寫劇本一鳴驚人

約恩·福瑟是為了賺錢,才開始寫劇本。他發現文學不能當飯吃後,轉向劇本創作,於歐洲劇場界展露頭角,一鳴驚人,於二十年之間,以一年一部或兩部的節奏,累積了三十多部劇本,並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名列當今於歐洲最多演出的在世劇作家。

其劇作可說淋漓展現其洗鍊的極簡文字,「沒有任何劇情」,只有一些人類困難的情境,呈現一種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沒有結論的人類生存狀況。

約恩·福瑟認為,文學的抽象形上學和具體社會意義,是密不可分的。尤其,語言展現於劇場上,非常具體,有場景,有演員。語言是以無聲之境,追尋真實。

作家曾說:「社會狀態,我具體呈現:失業、孤獨、家庭破裂,但最根本的,是這些事件的『之間』。文字之間,產生空隙;人物之間,發現裂隙。之間發生的,更多是沉默,無聲,勝於有聲。」

raw-image

從新教徒,轉為無神論者,再變成天主教徒

約恩·福瑟人生也可說充滿人性衝突。他出身於虔誠的新教徒家庭,然年輕時,自我選擇成為無神論者,然而經歷中年危機,成為天主教徒,曾受教宗接見。

作家曾有三段婚姻,六位子女,曾接受酗酒治療。在接到諾貝爾的得獎通知時,他表示:「我震驚到無以言對。對我來說,這個獎,首先是頒給文學本身,只有文學,沒有其他的考量。」他將獲得一百萬歐元的獎金。

諾貝爾文學獎近期似關注於,語言如何洗鍊運用,作家如何社會實踐,如去年 2022 得主,法國女作家-安妮艾諾(Annie Ernaux),即以獨樹一格的「平白書寫」(écriture plate),身體力行歐洲數十年的婦女解放試煉,引爆法國文壇激烈的左右論戰。

raw-image

【文學新潮,長期無償,分享實踐】

七篇安妮艾諾專文,多篇鞏固爾文學獎專文,如:



本文為長期無償分享之一篇,感謝以一杯咖啡的經費,贊助持續分享


raw-image
313會員
200內容數
近三千年發展的菁英美學主義論述,如何成為問題本身?本計畫企圖以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以「反抗」《詩學》千年演變思潮,一個當代自發工作之開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