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爾練習W12:覺察身體感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這一週的功課是:覺察「胸悶」與「煩燥」,然後用6A照顧自己。

發現一早起床,就有煩燥了。原來,我經常地嘆氣,就是胸悶了,因為身體吸不到空氣,所以只好深吸一口氣再嘆出來……胸悶不察成自然,難怪我駝背數十年……

沒刻意還真沒發覺,我怎麼這麼多「煩燥」;不管是人際互動的對話,還是生活細節的執行,大狀況小狀況,常引發煩燥感。

崇建老師說的6A,對我來說,是一種照樣造句;當我覺得好像有任何情緒在困擾我時,我會暫停一下,感受一下那個情緒是什麼,然後,把辨識出來的情緒,填入下面的句子。我發現,只要用到4A,就很有感。

我的4A照樣造句是這樣的:『我覺察承認允許_______,我可以_________沒關係。』

我覺察承認允許_我感到生氣_,我可以_感到生氣_,沒關係。

我覺察承認允許_我感到煩燥_,我可以_感到煩燥_,沒關係。

我覺察承認允許_我感到後悔_,我可以_感到後悔_,沒關係。

我覺察承認允許_我感到好累_,我可以_感到好累_,沒關係。

在這個簡單的句子裡,最難的是「沒關係」三個字。

經過了數週的練習,我辨識自己感受的速度愈來愈快,也愈來愈凖確,但,辨識出來之後,要在心裡告訴自己「沒關係」,並不容易,也發現,原來自己不能接受的情緒或感受真多。

接受了感受之後,內心是有自我回饋的,一種自己給自己打氣的對話。

有「生氣」的感受是沒關係的,因為那並不代表我是不適任的媽媽、或是不孝的女兒、也不代表我的修養。「生氣」是一種訊號,一種發自內心提醒自己「我要多照顧自己一點」的訊號。出現訊號,就要回應;我學著在收到這個「生氣」訊號之後,就想一個「照顧自己」的作法;把家務分擔出去、買個外食、簡化家務、睡個午覺…。

有「煩燥」的感受是沒關係的,因為那並不代表我會煩燥一整天、一輩子。「煩燥」是一種訊號,一種提醒自己「還有更值得的事在等我去作」的訊號,只要訊號不斷出現,我就可以一直修正、嚐試,直到我找到那個「屬於我的拼圖」之事。

有「後悔」的感受是沒關係的,因為那並不代表我下次還會作錯決定。而「後悔」是一種「測試自己是否接納自己」的訊號;當我接受了「後悔」的感受,才代表我接納了在過去作下決定的那個自己。

有「疲累」的感受是沒關係的,因為休息睡覺並不代表我不努力、不認真。「疲累」是一種「身體想要好好休息」的訊號,讓身體好好休息,並不是偷懶,也不會讓我遠離成功,而是讓身體補充活力的必要過程。

我在上週的「紀錄一日感受」裡提到,如果覺察感受,像是一直打翻黑色顔料,那崇建老師說的6A,就是把黑色顏料氧化還原成透明;是「還原成透明」,而不是「消失不見」;感受或情緒,不需要變不見,只要變透明,就不會那麼干擾著思緒、打擾著風景,沒有灰黑的紅黃藍,才會是純然的紅黃藍。

然而,「氧化還原」終究是件困難的事;感受、情緒即使能夠用「否定」或是「甜點」來暫時轉移心緒,卻無法被消失;如果生命裡的黑灰無法被消失,那隨著命運演進不斷累積、堆疊的黑灰,最後人生……可能只剩黑灰……

只有讓感受傳達出內心真正的生命訊息,黑灰色才能轉化成透明,才能一、勞、永、役。

這陣子察覺感受、接納感受的過程中,雖然慢慢感受到自己的真正樣貌,但生活中仍然不斷在家庭關係中碰撞、磨擦、掙扎、落淚、煩燥。

有些感受,是非常非常非常難以接納的,我無法對自己說出「沒關係」,沒辦法完成4A照樣造句,更遑論6A。

「絕望」。

我第一次辨識出「絕望」這個感受。

我感到「絕望」: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無效……我覺得我完全沒有能力、沒有辦法、沒有機會走到我想要的目標。

但,五月天說「就算失望,不能絕望」;身為十幾年資深五迷的我,怎麼可以接受自己絕望?接受絕望,人生還有什麼希望?還有什麼未來可言?

我沒辦法接受自己感到絕望,尤其是我好手好腳、過著衣食無缺的日子,我怎麼可以感到絕望?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吧?

雖然此刻的我還不能接受「絕望的感受」,但至少此刻的我沒否定「絕望的感受」。

我不斷地想,為什麼我會感到絕望?絕望是從哪裡開始的?又為何我無法接受自己絕望?

一邊回溯著有關「絕望」的記憶,一邊煩燥沮喪地著過著不得不的日常生活,有時甚至覺得難以面對家人……

從小家庭和樂、生活無虞、學校順利,在記憶裡回溯著「絕望」的事件,遍尋不著,但又覺得此番情緒並不陌生…

想著想著,想到我小時候的一個願望;我小時候很喜歡畫畫,但家裡只有12色的彩色筆,12色的彩色筆顏色多半鮮艷異常,畫來畫去會呈現很類似的風格,所以常常到了文具店或是雜貨店,我都會問媽媽可不可以買24色的彩色筆給我,在那個沒有大陸代工的年代,這類的文具並不是銅板價,想當然爾,得到的答案當然都是「不行」。

我不是個很盧的小孩,通常問過幾次不行,我就會默默理解不再詢問。原來,那時的「不再詢問」是「絕望」的初始點。

慢慢長大過程中,沿途有很多提問,答案當然也是「不行」。

可不可以不睡覺?不行。可不可以不上學?不行。可不可以不考試?不行。可不可以換衛生棉的牌子?不行。可不可以不要去爬山?不行。……

我是個生性會把「不行」內化的小孩。既然不能不行,那就乖乖聽話吧,省得花費力氣去跟爸媽爭辨。

於是「乖乖聽話」成了一種慣性,慣性成了一種魔咒,在家裡我聽爸媽的話,在愛情裡我聽愛人的話,在職場裡我聽老闆主管的話,卻很少聽自己的話,更精凖的說,我很少聽自己內在小孩的話。

內在小孩的理論中,內在小孩就是潛意識,潛意識也是一部分的自己。而那個「決定乖乖聽話」的是「意識」。

「意識的自己」單方面下了這個最高指導原則,「潛意識的自己」只好閉上嘴、默默地潛藏在心中某個角落,

潛意識的內在小孩,偶爾還是會浮上心頭表達意見。但因為還是「不行」,於是「潛意識」又再度沉潛入深,而且,一次比一次藏更深、更暗。

而那個「不行」也許一開始是來自別人:因為經濟考量,不行。因為會影響別人,不行。因為太危險,不行。因為大逆不道,不行。因為不會成功,不行。

別人說的不行,照理說是沒有影響力的,一個路人跟你說不行,你就會相信嗎?當然不會。

但,如果是爸媽說、愛人說、朋友說,就會有不同的影響力,因為這些人會影響動搖的是「意識的自己」。

當「意識的自己」同意了別人說的「不行」的那一刻起,就等於告訴了潛意識的自己:不行,真的不行,的確不行,完全不行、不可能行。

聽到自己跟自己說不行不行不行,內在小孩,能不絕望嗎?

對不起,絕望的內在小孩。

謝謝你跟我說了你的絕望。

請原諒我跟你說了這麼多的不行。

內在小孩,我愛你,我會用餘生的力氣去努力、去相信自己,而不是一直被別人說服自己不行。

這就是內在小孩理論說的「清理」;此番清理,也類似6A,讓黑灰如水中沙泥般片片漂沉,慢慢露出微透的水色……

當我看到了絕望的脈絡,接納了「絕望」的感受之後,才發覺其實「接受」感受,就只是「接受」感受而己,並不是「接受」了絕望,就「等於」人生絕望。

相反地,當我真心接納「絕望」時,才真正知道所絕的那個「望」,到底是長什麼樣子。


延伸閱讀:

其他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娃找艾娃的沙龍
8會員
18內容數
「薩提爾練習」指的是李崇建老師的《一週一練習,一年學會冰山理論》有聲書;W1代表第1週。
2023/12/21
這四週的練習主題,是「好奇」。 崇建老師交代的功課是要透過「好奇」來啟動人際間的對話,然後運用前幾堂課所說的「情緒」、「感受」與「回溯」來與身邊的人互動。 在拜讀崇建老師的諸多著作時,發現他常常強調「好奇」,並說「好奇,是一種素養」。 我很認同這樣的人際對話方式,所以,我為這項功課設定了一個標
Thumbnail
2023/12/21
這四週的練習主題,是「好奇」。 崇建老師交代的功課是要透過「好奇」來啟動人際間的對話,然後運用前幾堂課所說的「情緒」、「感受」與「回溯」來與身邊的人互動。 在拜讀崇建老師的諸多著作時,發現他常常強調「好奇」,並說「好奇,是一種素養」。 我很認同這樣的人際對話方式,所以,我為這項功課設定了一個標
Thumbnail
2023/12/14
崇建老師說,這週的功課是「觀察一個人的情緒」,可以自己主觀詮釋判斷,不用告訴任何人。並且記錄一下那個人說了什麼、什麼樣的表情,感覺到他有什麼情緒。 我嚐試去作了,但,我沒有辦法好好的觀察一個人。 只要觀察到另一位家人的情緒,我內心很快就會升起對應的我的情緒。 對小孩是這樣,對另一半,也是這樣。
Thumbnail
2023/12/14
崇建老師說,這週的功課是「觀察一個人的情緒」,可以自己主觀詮釋判斷,不用告訴任何人。並且記錄一下那個人說了什麼、什麼樣的表情,感覺到他有什麼情緒。 我嚐試去作了,但,我沒有辦法好好的觀察一個人。 只要觀察到另一位家人的情緒,我內心很快就會升起對應的我的情緒。 對小孩是這樣,對另一半,也是這樣。
Thumbnail
2023/12/07
這週崇建老師給的功課,是要述說一個事件,學著看看事件背後帶來的可能原因。 在這幾週靜心與敘說回憶的練習以來,我漸漸可以比較敏銳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與身體狀況。 我持續利用生活空檔,那怕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找個舒服的椅子坐下,去靜身、納心、靜心,把當下擾人的念頭給突顯出來,再用4A、6A去照顧那個心緒
Thumbnail
2023/12/07
這週崇建老師給的功課,是要述說一個事件,學著看看事件背後帶來的可能原因。 在這幾週靜心與敘說回憶的練習以來,我漸漸可以比較敏銳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與身體狀況。 我持續利用生活空檔,那怕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找個舒服的椅子坐下,去靜身、納心、靜心,把當下擾人的念頭給突顯出來,再用4A、6A去照顧那個心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在面對生活中的「應該」時,我們常常感受到壓力與不快樂。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通過自我對話及敘事治療來解構內心的期待,讓我們有能力做出選擇,而非被逼迫遵循主流價值觀。透過自我對話,我們可以尋回內在的輕鬆感,學會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僅僅揹負社會對我們的期望。最終,我們可以活得更自在和幸福。
Thumbnail
在面對生活中的「應該」時,我們常常感受到壓力與不快樂。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通過自我對話及敘事治療來解構內心的期待,讓我們有能力做出選擇,而非被逼迫遵循主流價值觀。透過自我對話,我們可以尋回內在的輕鬆感,學會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僅僅揹負社會對我們的期望。最終,我們可以活得更自在和幸福。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Thumbnail
其實原本沒有想要從匱乏、焦慮這種比較沉重的話題說起,但好像不從這些議題開始說,大家就會忽視應該先去面對自我議題,與清理這些限制性信念、焦慮感受的重要性,畢竟思緒若太過沉重,即便有新的觀點進來,也無法很好吸收。
Thumbnail
其實原本沒有想要從匱乏、焦慮這種比較沉重的話題說起,但好像不從這些議題開始說,大家就會忽視應該先去面對自我議題,與清理這些限制性信念、焦慮感受的重要性,畢竟思緒若太過沉重,即便有新的觀點進來,也無法很好吸收。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被禁止表達情緒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崇建老師的6A方法來自我照顧。作者強調了情緒的重要性,並分享了覺察、承認、允許、接納、轉化和欣賞等步驟。最後,作者鼓勵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個方法,並感謝自己的成長和努力。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被禁止表達情緒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崇建老師的6A方法來自我照顧。作者強調了情緒的重要性,並分享了覺察、承認、允許、接納、轉化和欣賞等步驟。最後,作者鼓勵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個方法,並感謝自己的成長和努力。
Thumbnail
我可以再薩提爾一點,練習Week9:去愛當時受傷的自己。 你知道自己為什麼常常會覺得自己沒有「感覺」嗎? 你有沒有懷疑過自己是「真的」沒感覺,還是「假的」沒感覺?
Thumbnail
我可以再薩提爾一點,練習Week9:去愛當時受傷的自己。 你知道自己為什麼常常會覺得自己沒有「感覺」嗎? 你有沒有懷疑過自己是「真的」沒感覺,還是「假的」沒感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