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建老師說,這週的功課是「觀察一個人的情緒」,可以自己主觀詮釋判斷,不用告訴任何人。並且記錄一下那個人說了什麼、什麼樣的表情,感覺到他有什麼情緒。
我嚐試去作了,但,說實說,我沒有辦法好好的觀察一個人。
只要觀察到另一位家人的情緒,我內心很快就會升起對應的我的情緒。
對小孩是這樣,對另一半,也是這樣。
叫小孩寫完功課再玩平板,小孩就跨下臉。我完全能判斷他的失望,但我內心也對應產生了「生氣」、「煩燥」。
請另一半代為處理小孩事務,另一半就表情不耐。我完全能判斷他的煩燥,但我的內心也對應產生了「生氣」、「煩燥」、「委屈」。
以前的我,會霹靂啪啦的破口狂念,講出一堆大道理,證明我的要求一點都不過分。
但現在的我,常常感到無奈後吸一口氣,選擇閉上嘴,轉身、離開現場。
轉頭靜默的心裡充滿疑問,很不解地想看清自己「生氣」與「煩燥」後面的害怕、委屈、難過到底是什麼。
為了跟自己對話,我不得不關掉彼此對話。
但,這是「打岔」,對親愛家人的「打岔」。
我知道「打岔」在人際間並不是好方法,但,剛學會關注感受的我,我自己的一大堆情緒就解讀不完了,哪還有心思定眼地去觀察別人?
我想,我應該還有很大塊的冰山要清理。
如果自己的冰山還巨大,那該如何靠近另一個冰山?
我覺得我必須先能平靜觀察自己,才能平靜觀察別人。
於是,我設定了這項功課的前題:「自己先平靜再說」。
「打岔」只是一種暫時耳根清靜、平靜的假象,但卻完全禁不起舊事重提、禁不起情緒悶燒。
儘此如此,我還是決定「我要打岔」;我打算把「打岔」當作我的修煉場,在自己心中的修煉場裡,把舊事重提、讓情緒沸燃,看能不能煉出什麼東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