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爾練習W16:觀察一個人

薩提爾練習W16:觀察一個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崇建老師說,這週的功課是「觀察一個人的情緒」,可以自己主觀詮釋判斷,不用告訴任何人。並且記錄一下那個人說了什麼、什麼樣的表情,感覺到他有什麼情緒。

我嚐試去作了,但,說實說,我沒有辦法好好的觀察一個人。

只要觀察到另一位家人的情緒,我內心很快就會升起對應的我的情緒。

對小孩是這樣,對另一半,也是這樣。

叫小孩寫完功課再玩平板,小孩就跨下臉。我完全能判斷他的失望,但我內心也對應產生了「生氣」、「煩燥」。

請另一半代為處理小孩事務,另一半就表情不耐。我完全能判斷他的煩燥,但我的內心也對應產生了「生氣」、「煩燥」、「委屈」。

以前的我,會霹靂啪啦的破口狂念,講出一堆大道理,證明我的要求一點都不過分。

但現在的我,常常感到無奈後吸一口氣,選擇閉上嘴,轉身、離開現場。

轉頭靜默的心裡充滿疑問,很不解地想看清自己「生氣」與「煩燥」後面的害怕、委屈、難過到底是什麼。

為了跟自己對話,我不得不關掉彼此對話。

但,這是「打岔」,對親愛家人的「打岔」。

我知道「打岔」在人際間並不是好方法,但,剛學會關注感受的我,我自己的一大堆情緒就解讀不完了,哪還有心思定眼地去觀察別人?

我想,我應該還有很大塊的冰山要清理。

如果自己的冰山還巨大,那該如何靠近另一個冰山?

我覺得我必須先能平靜觀察自己,才能平靜觀察別人。

於是,我設定了這項功課的前題:「自己先平靜再說」。

「打岔」只是一種暫時耳根清靜、平靜的假象,但卻完全禁不起舊事重提、禁不起情緒悶燒。

儘此如此,我還是決定「我要打岔」;我打算把「打岔」當作我的修煉場,在自己心中的修煉場裡,把舊事重提、讓情緒沸燃,看能不能煉出什麼東西來。


延伸閱讀:

avatar-img
艾娃找艾娃的沙龍
8會員
18內容數
「薩提爾練習」指的是李崇建老師的《一週一練習,一年學會冰山理論》有聲書;W1代表第1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艾娃找艾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週崇建老師給的功課,是要述說一個事件,學著看看事件背後帶來的可能原因。 在這幾週靜心與敘說回憶的練習以來,我漸漸可以比較敏銳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與身體狀況。 我持續利用生活空檔,那怕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找個舒服的椅子坐下,去靜身、納心、靜心,把當下擾人的念頭給突顯出來,再用4A、6A去照顧那個心緒
這週的功課是「口述一個事件,並描述自己的感受、去辨識情緒,停頓去感覺那時或現在的情緒及感受。」 腦中浮現一個夏日的童年回憶。 小時候,我家住在交流道旁的大馬路上,父親開店作生意,而我與哥哥在不上課的日子裡,就是往住家附近的一個大空地跑。 我家後方一塊政府單位所管的閒置土地,大概有一個校園那麼寬
回顧上完的12堂課,我用了半年、近一倍的時間才完成。 因為有書寫,所以再回顧那時的文章與心境,發現這半年來,卸下了好多莫名的壓力。 這半年來,我開始對自己好奇、傾聽自己、覺察自己的感受、回溯記憶,並且學習「接納自己」,接納現在的自己、過去的自己;接納有時指責、有時討好、有時超理智,與有時打岔的自
這一週的功課是:覺察「胸悶」與「煩燥」,然後用6A照顧自己。 發現一早起床,就有煩燥了。原來,我經常地嘆氣,就是胸悶了,因為身體吸不到空氣,所以只好深吸一口氣再嘆出來……胸悶不察成自然,難怪我駝背數十年…… 沒刻意還真沒發覺,我怎麼這麼多「煩燥」;不管是人際互動的對話,還是生活細節的執行,大狀況
這一週的功課是「紀錄一日感受」。 一早睜開眼,為孩子凖備早餐時,覺得肩胛緊緊的。 坐下來,深呼吸了幾次,想了一下,是什麼情緒或感受?…緊張?不是。煩?不是…好像是有點「憂慮」。 站在洗衣機前整理著髒衣物,我嘆了一口氣,我覺得有點「沮喪」。 吃著我為自己凖備的早餐,並沒有感到飢餓,心中有一種「
星期二上午,什麼都不想做,難得孩子上全天課。明明知道有好多「to do list」在等待,但我只想放空、發呆。 想起了本週的功課:要用6A來「專注的覺察情緒」;於是我閉起了眼,深呼吸,好好感受一下此刻的情緒。 聞著廣霍香與岩蘭草的悠遠香氣,覺得當下,很舒服、很空白,但也覺得有點卡住,好像什麼拉著
這週崇建老師給的功課,是要述說一個事件,學著看看事件背後帶來的可能原因。 在這幾週靜心與敘說回憶的練習以來,我漸漸可以比較敏銳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與身體狀況。 我持續利用生活空檔,那怕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找個舒服的椅子坐下,去靜身、納心、靜心,把當下擾人的念頭給突顯出來,再用4A、6A去照顧那個心緒
這週的功課是「口述一個事件,並描述自己的感受、去辨識情緒,停頓去感覺那時或現在的情緒及感受。」 腦中浮現一個夏日的童年回憶。 小時候,我家住在交流道旁的大馬路上,父親開店作生意,而我與哥哥在不上課的日子裡,就是往住家附近的一個大空地跑。 我家後方一塊政府單位所管的閒置土地,大概有一個校園那麼寬
回顧上完的12堂課,我用了半年、近一倍的時間才完成。 因為有書寫,所以再回顧那時的文章與心境,發現這半年來,卸下了好多莫名的壓力。 這半年來,我開始對自己好奇、傾聽自己、覺察自己的感受、回溯記憶,並且學習「接納自己」,接納現在的自己、過去的自己;接納有時指責、有時討好、有時超理智,與有時打岔的自
這一週的功課是:覺察「胸悶」與「煩燥」,然後用6A照顧自己。 發現一早起床,就有煩燥了。原來,我經常地嘆氣,就是胸悶了,因為身體吸不到空氣,所以只好深吸一口氣再嘆出來……胸悶不察成自然,難怪我駝背數十年…… 沒刻意還真沒發覺,我怎麼這麼多「煩燥」;不管是人際互動的對話,還是生活細節的執行,大狀況
這一週的功課是「紀錄一日感受」。 一早睜開眼,為孩子凖備早餐時,覺得肩胛緊緊的。 坐下來,深呼吸了幾次,想了一下,是什麼情緒或感受?…緊張?不是。煩?不是…好像是有點「憂慮」。 站在洗衣機前整理著髒衣物,我嘆了一口氣,我覺得有點「沮喪」。 吃著我為自己凖備的早餐,並沒有感到飢餓,心中有一種「
星期二上午,什麼都不想做,難得孩子上全天課。明明知道有好多「to do list」在等待,但我只想放空、發呆。 想起了本週的功課:要用6A來「專注的覺察情緒」;於是我閉起了眼,深呼吸,好好感受一下此刻的情緒。 聞著廣霍香與岩蘭草的悠遠香氣,覺得當下,很舒服、很空白,但也覺得有點卡住,好像什麼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