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投資是簡單有效的投資策略。它不需要挑選個股,而是持有整個市場的指數,以長期投資的方式獲取市場的回報。這種策略基於有效市場假說和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並強調分散投資和避免不必要的風險。適合不想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進行主動投資的人。此外,根據統計數據,指數投資在長期投資中表現出穩定的回報,可以幫助投資者在長期中獲得市場的回報,同時降低風險和成本。如果你想了解這種簡單且有效的投資策略,看這本書可以很好地幫助你。
指數投資的方法很簡單:不擇時、不選股、買進持有、長期投入。然後使用閒錢投資,單筆投入,不要分散投入、定期定額,不停利不停損,最後要控制自己資產配置的比例,維持股債比例。我自己的做法就是追求極致的懶人:一年操作一次,順便再平衡。
散戶勝算低是可以預期的,因為投資的性質就是零和遊戲。我賣股票給你,如果股票漲了,那麼就是你有眼光。如果股票跌了那就代表我有眼光,所以如果在一個團體裡面大家都有眼光,就只剩下那些資訊更新沒那麼快、沒眼光的散戶會被割韭菜。
就像打籃球,我是一個業餘愛好者,下班就去打球打開心的,但是我不會期待我跟校隊甚至國手打球,我能夠贏他。那麼在投資也是一樣。
因為沒有人可以長期贏過大盤,所以投資大盤就好,其他的方式往往是事倍功半:通常只有前20 %會贏,但是每年贏過大盤的固定名單也不多。所以這造成的一個現象,平均數比中位數還高,而且是高很多。
🌰舉例:
班上只有一人90,其他所有人都0分,這樣只有一人贏過班平均。這樣就是平均數高於中位數的狀況。
🌰舉例:
有10個盒子,從$100一直到$1000 ,蓋子都打開讓你去選,你肯定會選$1000的箱子。
但如果把除了$800以外的箱子都蓋起來,你會怎麼選?你會直接選$800還是想賭賭看?
🌰舉例:
看到大街上有鈔票,有效市場的想法會認為,有那麼多人經過,如果是真的,早就被撿走了。但是沒有被撿走,代表這個鈔票肯定有毛病。
所以什麼是有效市場?就是投資訊息已經充分反映在資產價格中,難以通過分析或預測獲得超額收益。簡單說就是對於各種狀況,市場早就充分反應了。
基本面的分析邏輯是去評估一間公司的價值,如果價值低於價格就買入。但是這麼做的問題是,如果市場有效,就不會有這個機會產生,再退一步來說,就算有這個機會產生,你也搶不過程式交易。就像演唱會都會被機器人搶票一樣。
技術分析的邏輯是拿歷史數字拉線圖來看。這樣做的疑慮是:如果每個人都用同樣的方式,這樣還有用嗎?以及,這樣就像是看著後視鏡開車一樣,能夠用過去來預測未來嗎?
從歷史數據來看,會得到三點有趣的事實
①市場的報酬都是極端值貢獻的,而在20年中,只要錯過表現最好的三十天,你的年化報酬率就是負的。
②不管你投資什麼股票,持有五年之後賠錢的風險都大幅下降至15 %,也就是說不管你是定期定額,還是有作加減碼(逢低加碼,逢高減碼),都沒有差別。
③指數投資就是對大盤長期看漲,用簡單的數學來算的話,如果年化報酬率是7%,每20年就會翻一倍。如果年化報酬率是11 %,每12年就會翻一倍。
所以我們得到怎樣的結論:你要活得夠久才會賺得多,健康很重要啊,從現在照顧自己的身體!
作者馬可維茲提出這個理論得到1990年的諾貝爾經濟獎,而這個理論也被稱為金融學的大爆炸。這篇論文是在研究:如何在指定風險下,獲得最高的報酬,使用數學量化分析金融的領域。而這個理論的結論是什麼呢?有兩點:
①高報酬則高風險:
但是高風險未必高報酬,所以不要冒不必要的風險,要讓自己承擔的每份風險都有意義。
🌰舉例:
我拿硬幣去投飲料機,我承擔的風險就是這個機器可能會故障,這樣錢就被吃了,但如果我想喝飲料,這是必須要承擔的風險
但如果我站到離飲料機10公尺遠,想把錢幣丟到飲料機裡面,我就必須要再多冒一個風險:就是我丟不進飲料機的話,硬幣可能會亂彈到我找不到的地方。但這明明是不必要的風險。
②免費的午餐:
股票就像味道濃厚的食物,債券就像味道平和的食物,要互相搭配才好吃(彼此相關性低)。而搭配的比例就是所謂的資產配置,而資產配置會很大幅度的影響到報酬,所以應該要嚴格控制好自己對股票、債券、現金的比例。
①分散:
🌰舉例:
方案一:丟到正面,讓你的錢+100%、丟到反面,讓你的錢-50%。丟1次。
方案二:丟到正面,讓你的錢+1%,丟到反面-0.5%。丟100次。
哪一個方案對你比較有利呢?我自己是放棄思考,這個直接用算得比較快。
結果顯示:方案二可以讓你賺得更多,而且賠得更少。所以連續的小成長對長期報酬更有利。
②風險:
投資的風險有哪些呢?像是最大的跌幅以及解套時間,假設我花了一萬元買股票,隔天這家股票跌了50%,那麼我的投資金額也就少了50 %,然後這家公司花了兩年才回到當初我購買這支股票的價格,那麼解套時間就是兩年
那麼風險的來源有哪些呢:上市公司、產業、國家都是會輪替的,沒有日不落的公司、也沒有永遠看漲的產業,更沒有經濟上長期稱霸的國家。
我之前有學過基本面,也有學過技術面,基本面在讀財報,像是本益比、EPS、ROE這些基本的參數,然後要學著用這些參數判斷怎樣是好公司。技術面再讀線圖,像是K線圖、MACD那些東西,總之就是解讀圖表與數據。
但是後來我在接觸AI之後,就不想學了:因為AI的模型調用財報或線圖,可以比我快也能比我準,像是資訊更新以及下單速度可以比我快,然後他也有歷史可參考的所有的數據庫訓練出來的模型,這樣可以給我更準。總之,我開始我的投資能力產生了懷疑,因為我認為AI在速度和準確性遠勝於我。
總之基於以上的原因,我覺得自己玩不過程式交易,更玩不過AI,所以我就對投資這塊沒那麼有興趣。因為投資也要關注自身的投報率,像是報酬/(時間、精力),也是會花很多成本的,包含學習這個理論的時間以及整理資料、分析資料所花的時間。
但然後我遇到了指數投資,這方法聽起來非常的簡單,又不需要做什麼事情,又有大盤的收益,我就好奇這有理論依據嗎?因此才有讀這本書的契機。
而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包括其豐富的佐證資料、深入淺出的內容,以及附帶的推薦書單和常見問題。我覺得這本書能滿足新手的需求,同時也讓專家受益,成為一本能夠多次閱讀的書。
有效市場假說(EMH)指出,因為市場已經充分反映了訊息,這使得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在實現超額收益變得困難,所以不要預測股價,定期定額不停損不停利,享受大盤上漲紅利是最好的策略。而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PT)則強調了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資產配置會很大幅度的影響到報酬,所以在平衡維持比例的作法也很重要。而從風險的角度來看,公司產業國家都鮮少能一直長紅,所以分散投資很重要,也就是大盤指數投資,而不是試圖挑選個別股票。總而言之,不擇時不選股的投資策略,可以幫助投資者在相同報酬下降低風險並能長期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