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語貫 (27)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二十七、一切佛語心品第二之下 (入楞伽經集一切佛法品第三之三。大乘入楞伽經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

復次。大慧。非幻無有相似。(而) 見一切法如幻。

(蓋非幻者。乃超出現象界。而證入本體界。亦即。有出身之路。之謂。

現象界之幻。與本體界之非幻。為相對與絕對之二分。

是故。非幻。即無我如來藏之義也。

如幻者。乃證入本體界後。實相般若以其光明之照澍。將一切相對之虛妄。還原為絕對之真實。照澍諸識。轉諸識為諸智。而將現象。涵融統攝於本體界中。亦即。本體界中之現象。之謂。

幻者。從他光明之照澍處生。非從自心所現識境界中無始虛偽見愛妄想過惡之習氣處生故。諸聖智者。由實相般若光明之照澍視之。見得惑亂如幻。無有計著之相。

是故。如幻。即真我如來藏之義也)。

大慧白佛言。世尊。為 (由) 種種幻相 (之) 計著。(而) 言。(見) 一切法如幻。為 (復由) 異相 (之) 計著。(而言。見一切法如幻耶)。

若 (由) 種種幻相 (之) 計著。(而) 言。(見) 一切性 (自性) 如幻者。(如是)。世尊。(則) 有 (計著之) 性 (自性) 不如幻者。(曷能言一切性自性如幻耶)。

所以者何。謂。(世尊先前曾說。非是如幻之惑亂。復當與與餘惑作因。是故。必有不如幻者。方能與餘惑作因也。倘若計著之性自性。果如幻者。則如幻之) 色種種相。非 (有不如幻之第一) 因 (矣)。

世尊。(如是。則) 無有 (不如幻之第一) 因。(能令) 色種種相。現 (一切法) 如幻。

世尊。是故。無 (能由) 種種幻相計著 (之) 相似性。(而言。見一切法) 如幻。

佛告大慧。(我所說者)。非 (是由) 種種幻相計著 (之) 相似 (性。而見) 一切法如幻。(乃是由實相般若光明之照澍視之。見得如幻惑亂相之種種現。此即。實相般若以其光明之照澍。將一切相對之虛妄。還原為絕對之真實。照澍諸識。轉諸識為諸智。而將現象。涵融統攝於本體界中。亦即。〇之涵融統攝。之謂)。

大慧。然 (而)。不實 (之) 一切法。速滅如電。是則如幻。

大慧。譬如電光。剎那頃現。現已即滅。(而) 非 (與諸) 愚 (癡凡) 夫 (自心所) 現 (識境界之色相計著者同)。

如是。(大慧。菩薩摩訶薩。應於) 一切性 (自性。及) 自 (心所現識境界) 妄想 (之) 自。共相。(憑依自心現量三昧之方便。向緣起性自性。亦即。第八阿賴耶藏識。之處。分別) 觀察。(從而覺悟其性自性) 無性。(而) 非 (同諸愚癡凡夫自心所) 現 (識境界之) 色相計著。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非幻無有譬。說法性如幻。
不實速如電。是故說如幻。

6會員
174內容數
禪宗法式,由信心銘開始,始有具體之文字描述。其後石頭參同契、洞山五位、臨濟四料簡等,雖以道家語言外貌,或援引「取坎填離」之理論,然本文指出,其文字背後所欲闡示之內容,實是金剛經三句之變體,與「拈花微笑」之意旨無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森愛耦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語貫 (21)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語貫 (22)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語貫 (23)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語貫 (24)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語貫 (25)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語貫 (26)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