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世界實在太奇妙了!讀:《結構之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我一直這麼深信:喜愛閱讀、而且長期閱讀的人,一定都是充滿熱情的好奇寶寶。這是因為,書的世界實在太奇妙了!書的種類和內容何其豐富,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每一種事物,我們都可以找到相關的書籍來解惑、思考。如此想來,閱讀實在是太有意思的事了!能夠透過閱讀一本書,滿足對於世界的求知欲、享受讀書而得的樂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最近,我就讀到一本滿足個人求知欲的書,書名是:《結構之書》(Structures: or why things don't fall down)。

本書繁體中文版於2022年11月由臉譜出版社出版,但說出來你可能會感到驚訝,這本書其實早在1978年就已出版。雖是一本超過半個世紀前出版的科普書,但由於作者James Edward Gordon是該領域的專家、文筆又好,加上譯者與編者的合力幫忙,使得這本書讀起來一點也不「古老」,還相當有趣!身為讀者,能夠在歷經將近一甲子的時間閱讀這本好書,特別感到幸運與珍惜。


結構的祕密


正如書名所言,這是一本幫助讀者認識「結構」的書,而結構又是由各種「材料」所構成,因此簡單來說,這是一本探究結構與材料如何影響運作的書。

萬事萬物都脫離不了結構;有的是活的結構,有的是人類透過智慧創造出來的結構。以活的結構為例,小寶寶出生時頭為什麼是軟的?貓咪為什麼被我們輕摸會打呼嚕?鳥為什麼會有羽毛?全都與結構有關。至於被創造出來的結構更是舉目可見,但我們卻不一定認真想過它們的結構為何。好比現在我們乘坐的車子,為什麼採用充氣輪胎?為什麼強風吹拂下的高樓不會傾倒?.......

上述這些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光是腦爽就覺得全都好有趣!

在《結構之書》這本書中,作者用平易近人的方式,為一般讀者介紹「結構的祕密」,雖然不免提到一些(對我個人來說比較難的)專有名詞,例如強度、撓度、剪力、彈性力學等等,但閱讀起來並不會覺得太過艱澀。我想能夠如此,除了作者本身足具學養而能以簡馭繁,也要感謝譯者用字遣詞的功力,讓我這樣的門外漢願意不放棄地讀下去。

衣服也是一種結構


這本書的內容談到牆、拱、橋、梁這些建築,讀者應該都不會感到太過驚訝。不過書中第十二章「剪力」談到布料的結構,以及剪裁方式會影響衣服的變形程度,就令我大開眼界了!

作者特別提到。二十世紀初,瑪德琳•薇歐奈(Madeleine Vionnet)發明了「斜裁」(沿著45度才切某些正方形編紋的布料)服裝,改變了之前大量使用繫帶與扣環的方式,讓衣服穿起來更符合身形也更加舒適。瑪德琳•薇歐奈的斜裁設計,深深地啟發了後世服裝設計師的思維,直到今天,許多女性朋友的衣櫃裡,應該多少都找得到一件運用斜裁法製作的美麗衣裳!

對瑪德琳•薇歐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閱讀這個連結:「解放女體自由,Madeleine Vionnet以「斜裁法」挑戰女裝結構基礎」。

raw-image

崇拜理性的非理性結構觀


除了探討各種事物的結構,作者在書末,也分享對於設計的哲學與美學的看法。以下兩段文字,我覺得格外有意思:

人類的情緒對結構破壞特別敏感。一般人總是頑固抱持一個想法,認為跟自身有關的結構或裝置都應該「不會」壞才對。在有些情況下,這種想法不會帶來壞處,然而有時卻會造成反效果。.......
十場意外有九場的成因不是難以理解的技術原因,而是老掉牙的人性罪惡:有些幾乎可說是刻意居心不良。這裡指的當然不是蓄意殺人、高額詐騙、與性有關的這種腥羶色的罪孽。真正會殺人的罪惡,是心不在焉與怠惰、「我不想學也不想問」、「別告訴我我的工作應該怎麼做」、高傲自負、忌妒、貪婪等等......

這些文字讓我沉吟不已。看來人類的腦袋也是一種極其頑固的「結構」,對於自身是「理性」的這種結構觀,有著莫名強大的「非理性」崇拜。而閱讀這本《結構之書》,不僅能夠對於結構的世界長足知識,還能經由作者的提醒,而生出謙卑之心。你說,書的世界是不是真的太奇妙了!


【書籍資訊】

書名|結構之書:從自然物到人造物,萬物成形與屹立不搖的永恆祕密

作者|James Edward Gordon

譯者|王年愷

編輯|陳雨柔

設計|廖韡

出版|臉譜出版社

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音樂、電影滿滿的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讀完梨木香步的《家守綺譚》,實在愛不釋手,於是又讀了一次。遇到頻率對的書,就好像認識一個談得來的新朋友,忍不住想多聊個幾句。
明茲伯格的寫作風格能夠充分整合「知識」和「幽默」,再加上他「敢說真話」的個人特質(無怪乎有「世界級的偶像破壞者」之稱啊),使得閱讀明茲伯格的著作,令人感覺格外愉快且暢快!
想要閱讀這本書,其實是從去年開始,我發現自己的聽力開始有衰退的跡象。坦白說,這件事情讓我覺得挺焦慮的。對於一個從小喜歡音樂、每天生活都需要音樂的人來說,「聽不見」可能比「看不見」還可怕!
《我擁群像》是科普作家艾德•楊(Ed Yong)的第一本著作。作者在書中相當稱職地引用許多微生物相關研究,拓展一般讀者對於微生物的認識。整本書架構清晰、作者頗有文采,加上譯文流暢、編輯合宜,審訂者更相當盡責地適時補充審訂註,因此即使是非專業讀者,閱讀時仍能獲得相當的樂趣。
如果說「閱讀」像是做了一場夢,那麼五十嵐大介的《魔女》這部作品,便是那種當大夢初醒後,你會逢人就想去說它、去回憶它、去反覆回味的那種。
最近編輯的新書。作者席耶娜是條通日式酒店的媽媽桑,在書中分享自己從二十多歲踏入條通,從青春到中年,在酒店業的種種經歷與見聞;文字撰寫則是我相當景仰的資深記者、文字工作者李翠卿。
讀完梨木香步的《家守綺譚》,實在愛不釋手,於是又讀了一次。遇到頻率對的書,就好像認識一個談得來的新朋友,忍不住想多聊個幾句。
明茲伯格的寫作風格能夠充分整合「知識」和「幽默」,再加上他「敢說真話」的個人特質(無怪乎有「世界級的偶像破壞者」之稱啊),使得閱讀明茲伯格的著作,令人感覺格外愉快且暢快!
想要閱讀這本書,其實是從去年開始,我發現自己的聽力開始有衰退的跡象。坦白說,這件事情讓我覺得挺焦慮的。對於一個從小喜歡音樂、每天生活都需要音樂的人來說,「聽不見」可能比「看不見」還可怕!
《我擁群像》是科普作家艾德•楊(Ed Yong)的第一本著作。作者在書中相當稱職地引用許多微生物相關研究,拓展一般讀者對於微生物的認識。整本書架構清晰、作者頗有文采,加上譯文流暢、編輯合宜,審訂者更相當盡責地適時補充審訂註,因此即使是非專業讀者,閱讀時仍能獲得相當的樂趣。
如果說「閱讀」像是做了一場夢,那麼五十嵐大介的《魔女》這部作品,便是那種當大夢初醒後,你會逢人就想去說它、去回憶它、去反覆回味的那種。
最近編輯的新書。作者席耶娜是條通日式酒店的媽媽桑,在書中分享自己從二十多歲踏入條通,從青春到中年,在酒店業的種種經歷與見聞;文字撰寫則是我相當景仰的資深記者、文字工作者李翠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獲得衣服不再是一件曠日費時的工作,只需要走到商店,甚至動動手指就能買到,人們也將不再記得製造它們所需要付出的代價。直到近年來,關於「快時尚」的環境議題開始受到重視,廉價服飾背後的故事也開始被揭穿,而索菲.譚豪瑟的這本作品,則藉由介紹一些關於服飾產業的發展,讓讀者看見更多我們過去可能並不了解的事實。
Thumbnail
從事這個行業,或是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同好至少對於健康養生是同一個方向。 人體的設計是宇宙中最奧妙的事,筆者看過吳清忠先生的人體的使用手冊一書也是極好的一本書,但我們先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是很重要的。 若對於中醫有興趣,筆者建議可以看看倪海廈老師的影片作品。這些都是可以幫助你突破的恩典。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包裝」,不是單指書本的外觀,而是所有的介紹文字與符號。它們都圍繞在「神經可塑性」的核心概念上,而這個概念,光從名稱就賦予我們一種想像,這種想像介於現實與理想之間:一方面,它承認我們的感受與行為深受神經影響,隱含悲觀的唯物論觀點;另一方面,它樂觀地告訴我們這有改變的可能。 更重
這本書輕鬆易懂,結合生活例子來闡釋底層邏輯,包含選擇的智慧、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個體進化的底層邏輯以及社會進化的底層邏輯,作者強調拋棄過去經驗,運用假設-驗證-結論-調整的方法面對問題,並不被利益、立場左右。
Thumbnail
剛看到《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時,以為又是一本市面上常見的「閱讀法」工具書,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覺得它更像是從「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為核心的思考隨筆集。讀的時候,除了會不時點頭覺得「說得真對」外,也常會有「咦,原來可以這樣思考啊,真有意思」的感受。相當驚喜的一本書!
Thumbnail
  結構是建築系的必修課程,更是公務員高考建築工程或建築師高考之必考科目。以筆者大學時的必選修為例,結構相關課程就有八學分,其中必修六學分為「應用力學」、「材料力學」與「結構學」、選修兩學分為「建築結構與造型」。有此可知結構之重要性,然而,以去年(111)的建築師高考為例,「建築結構」一科及
Thumbnail
論述設計在傳統的工業設計基礎之上,重新探討了「人與物件的關係」之可能性。本篇文章將以《論述設計:批判、推測及另類事物》這本書的知識概念為基礎,為讀者介紹有為何出現「論述設計」的緣由。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本書以簡潔淺白的文字講述世界運作的通用邏輯,包括底層邏輯、思考問題、個體進化、理解他人、社會協作等主題。書中提及放棄與選擇、成功的商業模式、高度與格局等觀念,以及如何應用在生活中。作者的觀點直白真實,適用於不同生活階段。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獲得衣服不再是一件曠日費時的工作,只需要走到商店,甚至動動手指就能買到,人們也將不再記得製造它們所需要付出的代價。直到近年來,關於「快時尚」的環境議題開始受到重視,廉價服飾背後的故事也開始被揭穿,而索菲.譚豪瑟的這本作品,則藉由介紹一些關於服飾產業的發展,讓讀者看見更多我們過去可能並不了解的事實。
Thumbnail
從事這個行業,或是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同好至少對於健康養生是同一個方向。 人體的設計是宇宙中最奧妙的事,筆者看過吳清忠先生的人體的使用手冊一書也是極好的一本書,但我們先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是很重要的。 若對於中醫有興趣,筆者建議可以看看倪海廈老師的影片作品。這些都是可以幫助你突破的恩典。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包裝」,不是單指書本的外觀,而是所有的介紹文字與符號。它們都圍繞在「神經可塑性」的核心概念上,而這個概念,光從名稱就賦予我們一種想像,這種想像介於現實與理想之間:一方面,它承認我們的感受與行為深受神經影響,隱含悲觀的唯物論觀點;另一方面,它樂觀地告訴我們這有改變的可能。 更重
這本書輕鬆易懂,結合生活例子來闡釋底層邏輯,包含選擇的智慧、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個體進化的底層邏輯以及社會進化的底層邏輯,作者強調拋棄過去經驗,運用假設-驗證-結論-調整的方法面對問題,並不被利益、立場左右。
Thumbnail
剛看到《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時,以為又是一本市面上常見的「閱讀法」工具書,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覺得它更像是從「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為核心的思考隨筆集。讀的時候,除了會不時點頭覺得「說得真對」外,也常會有「咦,原來可以這樣思考啊,真有意思」的感受。相當驚喜的一本書!
Thumbnail
  結構是建築系的必修課程,更是公務員高考建築工程或建築師高考之必考科目。以筆者大學時的必選修為例,結構相關課程就有八學分,其中必修六學分為「應用力學」、「材料力學」與「結構學」、選修兩學分為「建築結構與造型」。有此可知結構之重要性,然而,以去年(111)的建築師高考為例,「建築結構」一科及
Thumbnail
論述設計在傳統的工業設計基礎之上,重新探討了「人與物件的關係」之可能性。本篇文章將以《論述設計:批判、推測及另類事物》這本書的知識概念為基礎,為讀者介紹有為何出現「論述設計」的緣由。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本書以簡潔淺白的文字講述世界運作的通用邏輯,包括底層邏輯、思考問題、個體進化、理解他人、社會協作等主題。書中提及放棄與選擇、成功的商業模式、高度與格局等觀念,以及如何應用在生活中。作者的觀點直白真實,適用於不同生活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