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漫背後的真實原型—《飛翔少年》

2023/10/3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言:

大家好,今天要介紹的台漫是北城百畫帖第一卷第一話上集的《飛翔少年》,以及介紹故事背後的那些真實歷史背景,以及故事中出現的一些有趣的物品和事件。

《北城百畫帖》封面圖

《北城百畫帖》封面圖

1935年,正值日本統治台灣四十周年。大規模武裝抗日已經成為過去,軍國主義也尚未興起。此時社會相對安定,台灣的醫療、經濟和教育水準有了大幅的提升。是個思想較為開放的年代。

而本篇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為小城的少年,與家人到台北探訪在百畫堂喫茶店工作的姊姊明湖。故事的主軸則圍繞在他們參觀博覽會的經歷,以及弟弟發現自己對天空的嚮往。目前在CCC創作集可以免費看。

註1:防劇透注意!!
註2:為保留當時的用語,文章中將會使用蕃人、蕃族等字眼。無歧視之意請各位見諒。

喫茶店

雖然百畫堂為作者虛構的店名,但喫茶店卻是真實存在,其性質類似於今天的咖啡廳。裡面提供咖啡、茶飲和簡單的西式餐點供客人享用,是當時文人雅士的社交場所。而招呼客人的女服務生則稱為女給,也是漫畫中明湖、啟子所擔任的職位。

《北城百畫帖》電影劇照,圖中撐著下巴的女性為啟子小姐

《北城百畫帖》電影劇照,圖中撐著下巴的女性為啟子小姐

它的出現可追溯到明治維新時期。當時日本受西方文化影響,開始接受咖啡這種新飲料。1888年,一位名為鄭永慶的留學生在東京上野開設了可否茶館。由於當時咖啡被形容為「西方的茶」,才取名為茶館。被廣泛認為是日本喫茶店的先驅。雖然後來因經營不善倒閉,但為喫茶店文化打下了基礎。

受殖民母國影響,喫茶店也來到了台灣。和酒樓相比,他的消費算是平價。再加上是象徵摩登、時髦的場所,因此成為當時中產階級、知識分子聚會的選擇之一。

1914年台北的ウ-ロン喫茶店,圖中的兩名婦女正在和孩子用餐

1914年台北的ウ-ロン喫茶店,圖中的兩名婦女正在和孩子用餐

不過喫茶店只能提供簡單的洋食,例如漫畫中出現的蜂蜜蛋糕,也不能提供酒類。女給的工作只是單純的送餐打雜和招呼客人,不會跟他們有更進一步的接觸。

因此父母在看到明湖的工作內容後,才真正地放下心來。當時的社會風氣不如現在,女性的職業選擇有限。而女給又必須拋頭露面,父母擔心也可以理解。

制服

他們出門時,可以發現弟弟小城身上穿的是西式的學生制服。在不少日本動漫、電視劇或電影都曾出現過。

這類型制服的原型來自西洋軍服,分別由制服帽、立領詰襟式上衣、褲子、鞋子這三個部件所組成。最早也是軍事相關學校開始穿著。

1882年,當時的新政府規定官立學校須以西洋服裝作為制服,後來其他學校也開始逐漸跟進。由於當時的文部大臣森有禮倡導學校導入兵式體操做為課程。原本的和服不方便活動,才讓這類制服真正普及。從一開始只在軍事訓練、行軍旅行時穿,到後來變成在日常上學的穿著。

但當時只有少數男學生才有機會穿上西式制服。小孩子上學時大多還是穿著自家縫製的和服,更別提女性了。

而隨著日治時期的開始,制服的概念也來到台灣。1898年,總督府頒布了《台灣公學校教育令》。規定日本人念小學校、漢人念公學校、原住民念蕃人公學校或蕃童教育所。此時只有小學校才有制服,對其他則無硬性規定。

而這些制服都還是傳統的和服跟絝,只不過稍加改良以方便活動。西洋制服只有少數師範學校或其他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才有機會穿著。

1914年金瓜石高等小學校,裡面的孩子穿的都還是和服

1914年金瓜石高等小學校,裡面的孩子穿的都還是和服

1922年總督府對《台灣教育令》進行了修正,並規定制服的相關標準。此時進入大正時代,服裝改良風氣興起,西洋服裝成為文明開化的象徵。一些小學校開始採用西洋服裝作為學生制服。男性的款式大同小異,頂多因氣候炎熱將立領改為翻領。女性則從一開始的和服混搭西式長裙,到1930年代逐漸演變為穿著洋裝或水手服。

而一些經濟情況較好的公學校此時才開始跟進。因此小城其實很幸運,算是第一批穿到西式制服的公學校學生。但這些改變都只限於都市地帶。在一些較為鄉下或經濟狀況沒那麼好的地區,學生還是會各穿各的。

確切拍攝年代不詳,一群公學校學童的合照。右上角的年輕男性可能是老師

確切拍攝年代不詳,一群公學校學童的合照。右上角的年輕男性可能是老師

台灣博覽會

而在信中,還提到了博覽會。根據漫畫內容可以得知,這個博覽會指的是1935年的台灣博覽會,是當時日本總督府為了紀念殖民統治四十周年,以及向海內外宣傳殖民成果和帝國的南進政策而舉辦。

博覽會的規模非常的大。在台北總共有4個會場,總共佔地4萬餘坪。還不包括散布在全台各地的其他場館。內容著重在介紹日本和其殖民地的各項建設和文化,以及南洋地區的風貌與文化。

而當時的展覽也主打一個「真實呈現」。除了用模型、布景和燈光等道具呈現殖民地的風貌外,甚至還會採用真人演出。例如要介紹台灣的蕃族,就真的在現場還原他們的傳統房屋,甚至找真正的蕃人穿著傳統服飾「表演」他們的日常生活。如果放到現在這博覽會鐵定要停辦。但在當時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博覽會當然少不了表演和娛樂設施,例如煙火大會、蕃人舞蹈表演、朝鮮滿州台灣三地棒球賽,甚至還能體驗騎馬!對當時的台灣居民來說是一場展示新奇事物的盛大嘉年華。

而明湖一家遇到的飛機灑傳單,則是宣傳博覽會的手段之一。在使政紀念日和博覽會開幕當天,總督府派遣飛機從台北一路飛到屏東,並在過程中灑落大量傳單。只要撿到就可以拿去換入場卷或是商品。因此大家才會急著出去撿。不過不是所有傳單都能換,只有蓋了事務局印章的才可以。

飛行遊覽:

在漫畫中啟子提到的飛行遊覽也真的存在,是總督府為了向台灣人推廣航空業所舉辦。使用的飛機型號是福克超級環球式(Fokker Super-Universal),一共可搭載六名乘客。

該機型原本由美國大西洋飛機公司(Atlantic Aircraft Corporation)改良原本的福克環球機型而成。機身由鋼管焊接組成,機翼為木製。跟舊機型比換了更堅固的駕駛艙和更有利的引擎,並多了50%的載重量。

1931年,該公司將該機型授權給日本自行生產。在當時主要作為運輸機使用,在軍事和民用上都相當受歡迎。甚至還參與過二次世界大戰。

但當時台灣的航空業並不發達,人民進出本島主要還是依賴船隻。因此才會趁著博覽會推廣航空相關概念。雖然票價不便宜,但依舊有不少人體驗。而小城有沒有機會參加呢…這就只能請觀眾自己去看漫畫啦!


圖片來源:

文化部國家記憶庫國立台灣大學數位資料典藏館台灣記憶Taiwan MemoryCCC創作集維基百科北城百畫帖

參考資料:
台灣博覽會會誌
台灣記憶Taiwan Memory
廖柏皓。「大正時期銀座喫茶店文化研究(1911-1923)」。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2021。
彭威翔。「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制服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2010。
張世朋。「日治時期始政四十年台灣博覽會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博士班,2005。
Royal Aviation Museum of Western Canada
Fokker Service Group
Yukon Transportation Museum
將給大家介紹台漫中出現的那些事件、特殊物品,以及科普它們的原型以及歷史演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