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漫背後的真實原型—《飛翔少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言:

大家好,今天要介紹的台漫是北城百畫帖第一卷第一話上集的《飛翔少年》,以及介紹故事背後的那些真實歷史背景,以及故事中出現的一些有趣的物品和事件。

《北城百畫帖》封面圖

《北城百畫帖》封面圖

1935年,正值日本統治台灣四十周年。大規模武裝抗日已經成為過去,軍國主義也尚未興起。此時社會相對安定,台灣的醫療、經濟和教育水準有了大幅的提升。是個思想較為開放的年代。

而本篇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為小城的少年,與家人到台北探訪在百畫堂喫茶店工作的姊姊明湖。故事的主軸則圍繞在他們參觀博覽會的經歷,以及弟弟發現自己對天空的嚮往。目前在CCC創作集可以免費看。

註1:防劇透注意!!
註2:為保留當時的用語,文章中將會使用蕃人、蕃族等字眼。無歧視之意請各位見諒。

喫茶店

雖然百畫堂為作者虛構的店名,但喫茶店卻是真實存在,其性質類似於今天的咖啡廳。裡面提供咖啡、茶飲和簡單的西式餐點供客人享用,是當時文人雅士的社交場所。而招呼客人的女服務生則稱為女給,也是漫畫中明湖、啟子所擔任的職位。

《北城百畫帖》電影劇照,圖中撐著下巴的女性為啟子小姐

《北城百畫帖》電影劇照,圖中撐著下巴的女性為啟子小姐

它的出現可追溯到明治維新時期。當時日本受西方文化影響,開始接受咖啡這種新飲料。1888年,一位名為鄭永慶的留學生在東京上野開設了可否茶館。由於當時咖啡被形容為「西方的茶」,才取名為茶館。被廣泛認為是日本喫茶店的先驅。雖然後來因經營不善倒閉,但為喫茶店文化打下了基礎。

受殖民母國影響,喫茶店也來到了台灣。和酒樓相比,他的消費算是平價。再加上是象徵摩登、時髦的場所,因此成為當時中產階級、知識分子聚會的選擇之一。

1914年台北的ウ-ロン喫茶店,圖中的兩名婦女正在和孩子用餐

1914年台北的ウ-ロン喫茶店,圖中的兩名婦女正在和孩子用餐

不過喫茶店只能提供簡單的洋食,例如漫畫中出現的蜂蜜蛋糕,也不能提供酒類。女給的工作只是單純的送餐打雜和招呼客人,不會跟他們有更進一步的接觸。

因此父母在看到明湖的工作內容後,才真正地放下心來。當時的社會風氣不如現在,女性的職業選擇有限。而女給又必須拋頭露面,父母擔心也可以理解。

制服

他們出門時,可以發現弟弟小城身上穿的是西式的學生制服。在不少日本動漫、電視劇或電影都曾出現過。

這類型制服的原型來自西洋軍服,分別由制服帽、立領詰襟式上衣、褲子、鞋子這三個部件所組成。最早也是軍事相關學校開始穿著。

1882年,當時的新政府規定官立學校須以西洋服裝作為制服,後來其他學校也開始逐漸跟進。由於當時的文部大臣森有禮倡導學校導入兵式體操做為課程。原本的和服不方便活動,才讓這類制服真正普及。從一開始只在軍事訓練、行軍旅行時穿,到後來變成在日常上學的穿著。

但當時只有少數男學生才有機會穿上西式制服。小孩子上學時大多還是穿著自家縫製的和服,更別提女性了。

而隨著日治時期的開始,制服的概念也來到台灣。1898年,總督府頒布了《台灣公學校教育令》。規定日本人念小學校、漢人念公學校、原住民念蕃人公學校或蕃童教育所。此時只有小學校才有制服,對其他則無硬性規定。

而這些制服都還是傳統的和服跟絝,只不過稍加改良以方便活動。西洋制服只有少數師範學校或其他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才有機會穿著。

1914年金瓜石高等小學校,裡面的孩子穿的都還是和服

1914年金瓜石高等小學校,裡面的孩子穿的都還是和服

1922年總督府對《台灣教育令》進行了修正,並規定制服的相關標準。此時進入大正時代,服裝改良風氣興起,西洋服裝成為文明開化的象徵。一些小學校開始採用西洋服裝作為學生制服。男性的款式大同小異,頂多因氣候炎熱將立領改為翻領。女性則從一開始的和服混搭西式長裙,到1930年代逐漸演變為穿著洋裝或水手服。

而一些經濟情況較好的公學校此時才開始跟進。因此小城其實很幸運,算是第一批穿到西式制服的公學校學生。但這些改變都只限於都市地帶。在一些較為鄉下或經濟狀況沒那麼好的地區,學生還是會各穿各的。

確切拍攝年代不詳,一群公學校學童的合照。右上角的年輕男性可能是老師

確切拍攝年代不詳,一群公學校學童的合照。右上角的年輕男性可能是老師

台灣博覽會

而在信中,還提到了博覽會。根據漫畫內容可以得知,這個博覽會指的是1935年的台灣博覽會,是當時日本總督府為了紀念殖民統治四十周年,以及向海內外宣傳殖民成果和帝國的南進政策而舉辦。

博覽會的規模非常的大。在台北總共有4個會場,總共佔地4萬餘坪。還不包括散布在全台各地的其他場館。內容著重在介紹日本和其殖民地的各項建設和文化,以及南洋地區的風貌與文化。

而當時的展覽也主打一個「真實呈現」。除了用模型、布景和燈光等道具呈現殖民地的風貌外,甚至還會採用真人演出。例如要介紹台灣的蕃族,就真的在現場還原他們的傳統房屋,甚至找真正的蕃人穿著傳統服飾「表演」他們的日常生活。如果放到現在這博覽會鐵定要停辦。但在當時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博覽會當然少不了表演和娛樂設施,例如煙火大會、蕃人舞蹈表演、朝鮮滿州台灣三地棒球賽,甚至還能體驗騎馬!對當時的台灣居民來說是一場展示新奇事物的盛大嘉年華。

而明湖一家遇到的飛機灑傳單,則是宣傳博覽會的手段之一。在使政紀念日和博覽會開幕當天,總督府派遣飛機從台北一路飛到屏東,並在過程中灑落大量傳單。只要撿到就可以拿去換入場卷或是商品。因此大家才會急著出去撿。不過不是所有傳單都能換,只有蓋了事務局印章的才可以。

飛行遊覽:

在漫畫中啟子提到的飛行遊覽也真的存在,是總督府為了向台灣人推廣航空業所舉辦。使用的飛機型號是福克超級環球式(Fokker Super-Universal),一共可搭載六名乘客。

該機型原本由美國大西洋飛機公司(Atlantic Aircraft Corporation)改良原本的福克環球機型而成。機身由鋼管焊接組成,機翼為木製。跟舊機型比換了更堅固的駕駛艙和更有利的引擎,並多了50%的載重量。

1931年,該公司將該機型授權給日本自行生產。在當時主要作為運輸機使用,在軍事和民用上都相當受歡迎。甚至還參與過二次世界大戰。

但當時台灣的航空業並不發達,人民進出本島主要還是依賴船隻。因此才會趁著博覽會推廣航空相關概念。雖然票價不便宜,但依舊有不少人體驗。而小城有沒有機會參加呢…這就只能請觀眾自己去看漫畫啦!


圖片來源:

文化部國家記憶庫國立台灣大學數位資料典藏館台灣記憶Taiwan MemoryCCC創作集維基百科北城百畫帖

參考資料:
台灣博覽會會誌
台灣記憶Taiwan Memory
廖柏皓。「大正時期銀座喫茶店文化研究(1911-1923)」。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2021。
彭威翔。「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制服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2010。
張世朋。「日治時期始政四十年台灣博覽會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博士班,2005。
Royal Aviation Museum of Western Canada
Fokker Service Group
Yukon Transportation Museu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南風不加蔥的沙龍
6會員
26內容數
將給大家介紹台漫中出現的那些事件、特殊物品,以及科普它們的原型以及歷史演變。
2024/05/16
這應該是植物特色大揭密的最後一集了,真的很高興有人喜歡我這種奇奇怪怪(?)的系列。本文介紹了臺灣原生植物棋盤腳、倒地鈴和金線蓮,包括它們的生長環境、特色和用途。以及他們在漫畫《採集人的野帳》中的戲分。
Thumbnail
2024/05/16
這應該是植物特色大揭密的最後一集了,真的很高興有人喜歡我這種奇奇怪怪(?)的系列。本文介紹了臺灣原生植物棋盤腳、倒地鈴和金線蓮,包括它們的生長環境、特色和用途。以及他們在漫畫《採集人的野帳》中的戲分。
Thumbnail
2024/04/26
接續上集,本篇是介紹《採集人的野帳》這篇台漫裡出現的有趣植物!包括臺灣杉、罌粟和水筆仔。文章內容描述了這些植物的特徵、與人的關係。因為上篇有人喜歡所以繼續寫了!對漫畫有興趣者請左轉前往CCC追漫台。如果有人想知道上一集在介紹什麼,也歡迎去看之前的文章喔!接下來讓我們開始吧!
Thumbnail
2024/04/26
接續上集,本篇是介紹《採集人的野帳》這篇台漫裡出現的有趣植物!包括臺灣杉、罌粟和水筆仔。文章內容描述了這些植物的特徵、與人的關係。因為上篇有人喜歡所以繼續寫了!對漫畫有興趣者請左轉前往CCC追漫台。如果有人想知道上一集在介紹什麼,也歡迎去看之前的文章喔!接下來讓我們開始吧!
Thumbnail
2024/04/13
《採集人的野帳》是英張連載於CCC追漫台的漫畫作品。講述日治時期台籍少年涼山因為不小心燒毀植物學家佐佐木先生的採集結果,因此進入植物園打工還債的故事。而在漫畫中,出現了許多有趣的植物,但礙於篇幅不可能全部介紹,因此挑選了其中幾樣比較有趣的植物,例如掌葉蘋婆、萬年松等等。並向大家介紹它們的特性。
Thumbnail
2024/04/13
《採集人的野帳》是英張連載於CCC追漫台的漫畫作品。講述日治時期台籍少年涼山因為不小心燒毀植物學家佐佐木先生的採集結果,因此進入植物園打工還債的故事。而在漫畫中,出現了許多有趣的植物,但礙於篇幅不可能全部介紹,因此挑選了其中幾樣比較有趣的植物,例如掌葉蘋婆、萬年松等等。並向大家介紹它們的特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最近因為入手了一本書,是講咖啡有關的故事,還沒開始看~等之後看完了再分享給大家。這邊要先來說的是因為這本書的關係,我回想起了一段台灣歷史趣聞,應該是真實歷史吧(?)有關台灣咖啡的故事,那麼我們就來當個故事看看囉~
Thumbnail
最近因為入手了一本書,是講咖啡有關的故事,還沒開始看~等之後看完了再分享給大家。這邊要先來說的是因為這本書的關係,我回想起了一段台灣歷史趣聞,應該是真實歷史吧(?)有關台灣咖啡的故事,那麼我們就來當個故事看看囉~
Thumbnail
主要介紹《北城百畫帖》中出現的真實歷史背景,以及漫畫中出現的一些有趣物品。
Thumbnail
主要介紹《北城百畫帖》中出現的真實歷史背景,以及漫畫中出現的一些有趣物品。
Thumbnail
提到重慶南路一段,四、五、六年級生印象深刻的是超過上百間書店林立的一條街;若是更早一輩的長者,他們會說「清治時期稱府前街,日治時期改稱本町通。」重慶南路書街的全盛時期是1970年代,不少文人雅士聚集於此,附近中華商場的著名飯館,或是作家聚集武昌街一段七號的《明星咖啡館》,都曾是醞釀台灣文學的基地。
Thumbnail
提到重慶南路一段,四、五、六年級生印象深刻的是超過上百間書店林立的一條街;若是更早一輩的長者,他們會說「清治時期稱府前街,日治時期改稱本町通。」重慶南路書街的全盛時期是1970年代,不少文人雅士聚集於此,附近中華商場的著名飯館,或是作家聚集武昌街一段七號的《明星咖啡館》,都曾是醞釀台灣文學的基地。
Thumbnail
一九九六年台灣發生哪些事情呢??其實回顧這一年就有由一群在這個年代出生的四位年輕的夥伴,有的是當兵的同胞,有的則是在打工度假時認識的摯友,彼此之間有著各自的夢想,也因為一杯茶飲讓他們延續海外情分,還能彼此相聚,在疫情當前的時刻,四人依舊決定共同創業,並採用店長老家一脈相傳的茶葉事業,找回現代人喝茶的
Thumbnail
一九九六年台灣發生哪些事情呢??其實回顧這一年就有由一群在這個年代出生的四位年輕的夥伴,有的是當兵的同胞,有的則是在打工度假時認識的摯友,彼此之間有著各自的夢想,也因為一杯茶飲讓他們延續海外情分,還能彼此相聚,在疫情當前的時刻,四人依舊決定共同創業,並採用店長老家一脈相傳的茶葉事業,找回現代人喝茶的
Thumbnail
會想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標題寫著傳承三代的故事。 雖然以咖啡店為主,或許有值得茶業借鏡的地方。 不過,大致看完的結果,並沒有特別值得參考的地方(笑)。 畢竟內容的重心不在於商業經營,所以對於其中經營的困境、竅門,並沒有著墨太多。 這種近乎第一人稱的敘事體小說,印象中好像沒有看過從台灣視角切入的。
Thumbnail
會想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標題寫著傳承三代的故事。 雖然以咖啡店為主,或許有值得茶業借鏡的地方。 不過,大致看完的結果,並沒有特別值得參考的地方(笑)。 畢竟內容的重心不在於商業經營,所以對於其中經營的困境、竅門,並沒有著墨太多。 這種近乎第一人稱的敘事體小說,印象中好像沒有看過從台灣視角切入的。
Thumbnail
我要跟幼年人講述不當黨產及二二八事件。 我用一個虛構角色的故事,講述從日本時代到戰後,位於台北的日產房舍情況。我認為,不當黨產中,接收日產的脈絡,需要先回溯到日本時代。當時台北的本町通(重慶南路)、榮町通(衡陽路)附近,都是非常繁華的地方。迄今,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地景訪查,找到過去的蛛絲馬跡。
Thumbnail
我要跟幼年人講述不當黨產及二二八事件。 我用一個虛構角色的故事,講述從日本時代到戰後,位於台北的日產房舍情況。我認為,不當黨產中,接收日產的脈絡,需要先回溯到日本時代。當時台北的本町通(重慶南路)、榮町通(衡陽路)附近,都是非常繁華的地方。迄今,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地景訪查,找到過去的蛛絲馬跡。
Thumbnail
——在地文化實踐糸列 去年底行政院長蘇貞昌參訪「臺灣漫畫基地」,挑選漫畫送家人,其中一本就是《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簡稱「小梅屋」)。這部漫畫可說是千禧年來第一本本土漫畫家繪製的台灣料理漫畫,不僅重現舊時代的美味菜餚,更實地取材消失的地景建築,帶領讀者重返中日文化交融、美食齊聚的美好年代。
Thumbnail
——在地文化實踐糸列 去年底行政院長蘇貞昌參訪「臺灣漫畫基地」,挑選漫畫送家人,其中一本就是《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簡稱「小梅屋」)。這部漫畫可說是千禧年來第一本本土漫畫家繪製的台灣料理漫畫,不僅重現舊時代的美味菜餚,更實地取材消失的地景建築,帶領讀者重返中日文化交融、美食齊聚的美好年代。
Thumbnail
當一個進步的臺灣文青吧!聊聊日本時代咖啡館與喫茶店的消費生活
Thumbnail
當一個進步的臺灣文青吧!聊聊日本時代咖啡館與喫茶店的消費生活
Thumbnail
36 Plan – 18 (閱讀 / 電影 08) 這幾年做歷史建物經營規劃時,讀著老屋的歷史,就是一代代的生活痕跡層層疊疊濃縮結晶,從某些細節、講述者的態度都能感覺到那些故事所在的時空背景,有怎麼樣的氣氛,怎麼樣不方便說清楚的懸疑。
Thumbnail
36 Plan – 18 (閱讀 / 電影 08) 這幾年做歷史建物經營規劃時,讀著老屋的歷史,就是一代代的生活痕跡層層疊疊濃縮結晶,從某些細節、講述者的態度都能感覺到那些故事所在的時空背景,有怎麼樣的氣氛,怎麼樣不方便說清楚的懸疑。
Thumbnail
「池上人有一種特別的素質。」蔣勳這麼說過。的確,如果曾經來池上和當地人聊天、參加鄉裡的活動,就會發現「人文」是池上的另一種美。每當鄉裡有重要活動,池上人不是急著擺攤搶錢,反而是休店去當志工,「池上書局」的簡博襄和曹菊苹夫妻就是如此。(more)
Thumbnail
「池上人有一種特別的素質。」蔣勳這麼說過。的確,如果曾經來池上和當地人聊天、參加鄉裡的活動,就會發現「人文」是池上的另一種美。每當鄉裡有重要活動,池上人不是急著擺攤搶錢,反而是休店去當志工,「池上書局」的簡博襄和曹菊苹夫妻就是如此。(more)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