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拉被譽為近年侵襲香港破壞力最大的颱風,在颱風來襲之前市民早已及早準備。不少傳媒包括網上KOL在蘇拉來襲前都將這個颱風包裝得像魔鬼般恐怖,不少專家更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希望說明蘇拉和其他颱風不同的地方,突顯它恐怖之處。結果,傳媒成功了,大家在蘇拉到來的時候屏息以待,打風當天更加少有地放了一整天的打風假。風暴過後,不少人都會有一個想法,就是蘇拉「雷聲大,雨點小」,威力不似預期。接着,一班專家又出來分析蘇拉對香港影響不似預期的原因。
筆者在網上看了一段影片,影片中一位女記者正在戶外報道蘇拉襲港時風力景象。這位記者對着電視機面前觀眾表示,即使她擘大雙腳,當強風吹來的時候,間中還是有點企不穩感覺。這幾句說話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有趣的是在記者進行報道時,後面不斷有路人經過,而且更加有看起來只有四至五歲小朋友,悠然地行走,並沒有半點被風吹得不自然或緊張的神態。難怪觀眾懷疑這位記者表現造作,根本就不是報道在場實際情況。記者本身應該向觀眾報告實況,不需要戲劇性的表現方式,否則觀眾難以掌握記者表達的是實況,還是戲劇性效果。這位記者的表達方式正是現今社會常見的嘩眾取寵報告方式,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吸引觀眾眼球,從而增加點擊率。不少專家在災難發生前或後都出來分析,其實大家只要將他們分析前後對比,就會發現他們會按照着事情走向修改論點,反正他們怎樣推測和總結都是正確的。經濟學中有一個理論名叫「套套邏輯」,意思是說一個理論如果從各方面看來都是正確的,這個理論就沒有作用,現今社會就是充斥着這樣的套套邏輯。
蘇拉來到並沒有為香港帶來嚴重物質破壞,卻讓香港人上了「狼來了」的一課,颱風來到前,由於各方面的預言和警告導致人們驚惶萬分。但當蘇拉來襲時,人們親身感覺是欺騙不了人的。當下次出現這樣規模超級颱風時,人們或許會因為今次的經驗而放下戒心,災難性結果往往在人們警戒心下降的時候出現。謊言,防範於未燃的心態是正確的,尤其是對於難以預測的颱風路徑來說,我們除了及早準備外並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做。作為負責任的傳媒人或學者,應該尊重身份,秉持着客觀態度進行報道和分析,不應該為了點擊率吋嘩眾取寵,因為他們的影響力真的會在報道中發揮作用,影響下一次災難來時的佈局。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