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要賺多少,我才會覺得快樂幸福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錢賺得越多越開心似乎很容易理解,

但錢賺越多,人的幸福感真的會不斷增加嗎?

牛津大學經濟與行為科學教授,伊曼紐爾·德內夫(Jan-Emmanuel De Neve)

提到,「金錢能讓人能過上體面生活。」

然而,收入增加與幸福感上升二者之間是呈現「對數」的關係。

意思是如果收入增加四倍,

當中所得到的幸福感只會增加兩倍。

但是收入要增加四倍,是一件很不容易也非常辛苦的事

raw-image



 

研究人員發現,國際上來看,年薪9.5萬美元的人最快樂,

其「生活滿足度」最高。

但這裏也有一個警告,

收入水平的人會經歷一個德內夫教授所說的「平穩期」

超過這個水平後,就不再能測量出更多金錢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顯著關係。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

各種不同職務的年收入及其心理變化,

發現當年收入達到台幣 215 萬到 240 萬元左右時,

幸福度就不再成長 ,呈現持平。

這是世界各地都可以觀察到的現象,

因此幸福不完全與收入有關,

 

當然不同的地區,也會有所不同,

在台灣地區是多少呢?

可能是年薪在100萬左右的幸福度是最高的。

除了收入以外,

還有哪些因素是跟人的幸福度是有關的?

許多研究報告指出,

個人的人格因素,是正向或是負向,跟感到幸福度有關。

比較正向的人,情緒比較正向,往往會覺得較為幸福,

反之,假如一個人情緒較為負向,也容易對自己或他人不滿,

主觀的幸福度也會較低。


人也是社會性的動物,

若是一個人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家人、朋友、單位同事),

也會覺得較為幸福滿意。

raw-image




當然一個人是否有「超越自我」的成就感,

或是應對生活環境變化的彈性能力,

以及在生活和工作上有較多的自主權,

能掌握人生的自我選擇權,

也會有較高的幸福感。

 

1985年,Michalos提出了「令人滿意的偏差誤差理論」。

個體滿意度的評估是基於現狀與這些標準之間的差距,

向上比較使滿意度降低,向下比較使滿意度增加

研究結果顯示出社會比較這個因素

相對於其他的預測方式,

更能有力地預測生命中幸福滿意度。

一個人若是不斷的進行社會比較

是會降低自身的幸福感,

 

當人們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

可能會情不自禁地進行金錢攀比,

導致與他人進行許多的社會比較,

容易陷入經濟學家說的「零和博弈」,

即一人得,那另一個人失。

人們常會問自己,我做得好嗎?

我有比其他人好嗎?

很容易落入「零和博弈」的思想中

但試想真的是如此嗎?

 

因此,社會中的貧富不均,讓人更容易進行比較

會造成人們的焦慮不安,幸福度因此會下降。

正如同論語所說的一個和諧的社會,

在乎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北歐國家幸福指數之所以一直佔據全球榜首,

是因為整體社會的財富相對更為平等。

 

社會心理學家Festinger的社會比較理論

指出向上與向下的社會比較

可以進一步分成能力性(ability-based)

與意見性(opinion-based)的社會比較行為。

 

前者指的是個體將別人或是外界視為一種競爭關係;

而後者則是參考他人的意見與決策,

檢視自己的狀態是否符合世界的眼光與期待。

一般來說,能力上的比較,有較多的指標可以來衡量,

也可以透過努力來累積,達到一定的結果,

相較於能力性的社會比較,

意見性社會比較更像是將他人視為可以參考的對象。

而目前的社群媒體對於意見型的比較具有深遠的影響。

 

當我們在使用社群媒體時,

與其將網路上朋友或是他人看作競爭者,

將社群媒體視為競技場,

將他們當作諮詢或是意見參考標地的對象,

在網路世界中,人很容易把自己的生活跟他人做更廣泛的比較。

甚至在當中尋求認同:一種單向度崇拜,

網路世代的虛假文化中充斥各式價值與言論,

促使了人們對於成功及美麗的不切實際的想像。

當事人本身若是沒有這方面的覺察,

對於心理狀態將會有許多負面的影響。

 

美國的一些研究顯示出目前青少年的憂鬱情緒節節攀升,

都跟長期大量的使用網路有關,

他們因為長期與他人比較,

認為自己無論做什麼都錯,

將自己視為無用,無能之人,

無法享受當下人生而長期處於情緒低谷。

導致青少年容易陷入憂鬱的情緒,

一項研究發現,

臉書使用頻率較高的大學生,憂鬱的程度也比較高。

 

如何避免不斷的社會比較呢?

學習寫下感謝是個好方法,

不彷準備個本子,每天寫下3到5個感謝的事,

讓我們不再那麼追求「物質」,

擁有「物質主義」會讓你容易比較而痛苦不堪,

為了解決這樣的思想,

感恩就是對抗物質主義的一種方法,

它能讓你減少對於物質財產的渴望,

也能減少和追求物慾有關的負面情緒。

 

此外,不要將幸福感的獲得只放在金錢的賺取上,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人生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獲得幸福感,

從人際關係,自主權的多寡,

自我實現,追求夢想,家庭伴侶關係等,

都是幸福感的來源之一,

我們不彷從中想想,

為自己打造規劃一個幸福的人生。

raw-image




 

更多的好聲音,歡迎收聽

EP133《懂心理,調出好關係》「薪水要賺多少,我才會覺得快樂幸福!」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ngro5n601ua01vmargjf11f/platforms

 

EP135《懂心理,調出好關係》「越比越氣人的社會比較,降低幸福感的殺手!!!」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nqrt5f104sl01yodx4u1wet/platform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的沙龍
7會員
37內容數
2023/11/28
焦慮其實是一個好指標, 一個好的引路人, 帶領我們去覺察自己可能的核心情緒, 與焦慮或不舒服的情緒共處一段時間, 是幫助自己感受自己情緒的重要入門。
Thumbnail
2023/11/28
焦慮其實是一個好指標, 一個好的引路人, 帶領我們去覺察自己可能的核心情緒, 與焦慮或不舒服的情緒共處一段時間, 是幫助自己感受自己情緒的重要入門。
Thumbnail
2023/11/22
這個社會似乎不太允許我們去慢慢經歷我們的傷痛, 而是希望我們快速復原, 而且是越快越好, 我有許多的個案,正面臨著身心的症狀, 為了求生存,仍然要去工作,去上學, 他們一邊要忍受身心的不適, 一邊一樣的要將工作完成, 沒有辦法停下來休息, 實在是很辛苦。
Thumbnail
2023/11/22
這個社會似乎不太允許我們去慢慢經歷我們的傷痛, 而是希望我們快速復原, 而且是越快越好, 我有許多的個案,正面臨著身心的症狀, 為了求生存,仍然要去工作,去上學, 他們一邊要忍受身心的不適, 一邊一樣的要將工作完成, 沒有辦法停下來休息, 實在是很辛苦。
Thumbnail
2023/10/31
美國教育部針對雙親家庭的學齡後兒童做了調查, 爸爸參與照護比較多的小孩, 學校成績比較好,而參與的課外活動越多,小孩幸福感越高。 所以,爸爸參與越多孩子的活動,越能提升孩子的表現。 這是真的嗎?我們有甚麼男主外女主內的迷思呢?
Thumbnail
2023/10/31
美國教育部針對雙親家庭的學齡後兒童做了調查, 爸爸參與照護比較多的小孩, 學校成績比較好,而參與的課外活動越多,小孩幸福感越高。 所以,爸爸參與越多孩子的活動,越能提升孩子的表現。 這是真的嗎?我們有甚麼男主外女主內的迷思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錢賺得越多越開心似乎很容易理解, 但錢賺越多,人的幸福感真的會不斷增加嗎?
Thumbnail
錢賺得越多越開心似乎很容易理解, 但錢賺越多,人的幸福感真的會不斷增加嗎?
Thumbnail
很有錢就快樂嗎? 身為人總是會在錢上有很多的話題,但快不快樂又是另外一回事。 這幾年觀察自己, 剛出社會的時候的薪水和現在的年紀當然稍稍有成長一點。 只是,出社會賺得少,存的就那麼多。 後來薪水加了一點,存的還是那麼多。 有件事情很神奇,以為錢多了,就可以多存一些養老。 但是成長了,也許就會在外
Thumbnail
很有錢就快樂嗎? 身為人總是會在錢上有很多的話題,但快不快樂又是另外一回事。 這幾年觀察自己, 剛出社會的時候的薪水和現在的年紀當然稍稍有成長一點。 只是,出社會賺得少,存的就那麼多。 後來薪水加了一點,存的還是那麼多。 有件事情很神奇,以為錢多了,就可以多存一些養老。 但是成長了,也許就會在外
Thumbnail
身邊有各種不同收入的朋友,有些不到100,也有300多萬的,不過說真的,他們的生活樣貌其實差不多 說穿了多賺了三倍錢,就是車子買好一點、房子早點買、出國可以不用買廉航然後多去幾次、存款多一點點、婚禮辦高級一點、iphone可以都用最新的,然後稅多繳一點 收入有人多有人少,但其實不要卡在免強生活的
Thumbnail
身邊有各種不同收入的朋友,有些不到100,也有300多萬的,不過說真的,他們的生活樣貌其實差不多 說穿了多賺了三倍錢,就是車子買好一點、房子早點買、出國可以不用買廉航然後多去幾次、存款多一點點、婚禮辦高級一點、iphone可以都用最新的,然後稅多繳一點 收入有人多有人少,但其實不要卡在免強生活的
Thumbnail
你覺得錢,能不能帶來幸福呢? 直觀上,大部分的人都相信,錢當然能夠帶來幸福──如果可以選,我們都想選「有錢的人生」;但你一定也聽過另一種說法,說錢無法帶來幸福。 所以,錢跟幸福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你覺得錢,能不能帶來幸福呢? 直觀上,大部分的人都相信,錢當然能夠帶來幸福──如果可以選,我們都想選「有錢的人生」;但你一定也聽過另一種說法,說錢無法帶來幸福。 所以,錢跟幸福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曾經我以為只要賺越多,就會越快樂。然而近五年,我的年薪增長幅度超過200%,而我卻好像更經常沮喪。
Thumbnail
曾經我以為只要賺越多,就會越快樂。然而近五年,我的年薪增長幅度超過200%,而我卻好像更經常沮喪。
Thumbnail
最近持續紀錄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的學習筆記,偶爾也轉換一下文章類型,轉換心情一下! 那幣圈有不少暴富、短期致富的例子,他們是不是會感到最快樂、最幸福呢? 這個世界上也有很多富人,他們的財富超越我們一般人可以想像的程度,他們會是一群最快樂、最幸福的人? 從論文的研究數據圖來跟大家解釋一下 研究發現
Thumbnail
最近持續紀錄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的學習筆記,偶爾也轉換一下文章類型,轉換心情一下! 那幣圈有不少暴富、短期致富的例子,他們是不是會感到最快樂、最幸福呢? 這個世界上也有很多富人,他們的財富超越我們一般人可以想像的程度,他們會是一群最快樂、最幸福的人? 從論文的研究數據圖來跟大家解釋一下 研究發現
Thumbnail
坦白說,讀到這篇研究讓我感到很哀傷。但是,卻也帶來更大的動力,督促我繼續往目標前進。請聽我娓娓道來。 本研究刊載於三月初的《Emotion》,由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APA )出版的心理學雜誌之一,Impact factor為3.039。
Thumbnail
坦白說,讀到這篇研究讓我感到很哀傷。但是,卻也帶來更大的動力,督促我繼續往目標前進。請聽我娓娓道來。 本研究刊載於三月初的《Emotion》,由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APA )出版的心理學雜誌之一,Impact factor為3.039。
Thumbnail
「金錢」與「快樂」的關係,數十年來一直都是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很感興趣的議題,也對此進行了大量相關研究。截至目前為止,比較有共識的結論如下: 一、花錢買「經驗」比起買「物質」較能帶來快樂。 二、「分享」能讓錢帶來更大的快樂效果。 三、獲得大量金錢,雖能帶來很大快樂,但持續時間不長。 四、享樂跑步機。
Thumbnail
「金錢」與「快樂」的關係,數十年來一直都是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很感興趣的議題,也對此進行了大量相關研究。截至目前為止,比較有共識的結論如下: 一、花錢買「經驗」比起買「物質」較能帶來快樂。 二、「分享」能讓錢帶來更大的快樂效果。 三、獲得大量金錢,雖能帶來很大快樂,但持續時間不長。 四、享樂跑步機。
Thumbnail
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與克魯曼在2010年,對美國45萬人所做的社會實驗證實,年所得7.5萬美金是美國人幸福感的頂點,超過7.5萬美元的年收入就不會因為所得增加而增加幸福感。對於你而言呢?一個月、一年多少的收入,會讓你感到安全感,多少的收入會讓你的幸福感增加?
Thumbnail
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與克魯曼在2010年,對美國45萬人所做的社會實驗證實,年所得7.5萬美金是美國人幸福感的頂點,超過7.5萬美元的年收入就不會因為所得增加而增加幸福感。對於你而言呢?一個月、一年多少的收入,會讓你感到安全感,多少的收入會讓你的幸福感增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