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家鄉變成「最熟悉的陌生地」--帶孩子實地考察,強化地理概念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交通工具便捷、網路資訊發達的現代,孩子不一定會更加了解自己的居住環境,恐怕還更加陌生。那麼,假如他們連自家附近的地理位置都相當模糊的話,該如何打開視野培養世界觀呢?

「你對於你家周遭有足夠的了解嗎?」

最近,我在帶小朋友寫作《國語日報》的徵稿題目〈探索社區〉,在講授前,我先詢問大家這個問題。不出意料,無論是在哪一個班,沒有一個學生認為自己不了解自家周遭,甚至有人覺得我問的是廢話。

然而,當我進一步追問住家的地理位置,像是附近有什麼知名地標、交通方式……等資訊時,能夠確切回答出來的人瞬間不到一半。有一個孩子,信誓旦旦跟我說他家附近連一個知名地標都沒有,我以為他住在偏僻的鄉下,但當我在Google地圖輸入他家地址時,才發現距離他家不到一公里處,不但有市立美術館,還有火車站、百貨公司及影城,是一個相當繁榮的地區。由於他平常是由爸爸接送,也很少出門,除了自家和學校外,根本不知道其他地方,地理概念可以說是完全空白。

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可見在交通工具便捷、網路資訊發達的現代,孩子不一定會更加了解自己的居住環境,恐怕還更加陌生。那麼,要是他們連自家附近的地理位置都相當模糊的話,該如何打開視野培養世界觀呢?

我在《我是說在座的各位爸媽--都是作文老師》一書的第六單元,教父母帶小朋友繪製自家附近的路線圖來建立地理概念,這算是初階的練習。針對高年級的孩子,我建議家長參考以下的練習步驟:

一、簡潔明瞭敘述自家的地理位置

想像一下:當別人問你住在什麼地方時,你會怎麼回答呢?大多數學生會直接報地址給我聽,但我要的不是地址,而是:

站在聽者角度,回答出讓對方可以產生具體地理概念的一段說明。

畢竟對於不熟悉你家的人來說,就算報出地址,還是相當抽象,有報等於沒報。因此,在敘述自家地理位置時,沒必要詳細到連門牌號碼也講出來,只要掌握以下三點:

  1. 居住的縣市和鄉鎮區
  2. 附近的知名地標或地理概況
  3. 生活環境

例如:

我住在桃園市中壢區樂天桃園棒球場一帶,距離捷運體育園區中只有五分鐘車程,離高鐵桃園站也不遠,約十分鐘車程。這裡有許多稻田和埤塘,雖然生活機能不是非常好,但景觀還不錯。
我住在台北市文山區政治大學附近,距離市立動物園約十分鐘車程。這一代是文教區,除了政大以外,還有萬興國小、政大實小、北政國中……等學校,環境單純、治安良好。附近還有各式各樣的餐廳、便利商店和超市,生活機能佳。

簡短幾句話就可以讓聽者了解大概的地理位置和環境狀況。但看似簡單,對缺乏地理概念的孩子來說是難上加難,這時不妨先利用Google地圖為他們建立初步的地理概念再進行描述。

二、認識大目標、發掘小目標

地理概念初步成形後,接著引導孩子認識住家附近的「大目標」,例如:車站、博物館、公園、市場……等。上網搜尋看看,也許會發現它們的特色或歷史故事,值得好好認識。

在網路上,雖然可以輕易找到「大目標」,但「小目標」就要靠自己去發掘。關於〈探索社區〉這個主題,指導作家亞平老師表示:「小的目標如寵物店、麵包店等,甚至一條河、一座橋、一間破敗的房子,只要對你有吸引力,都可以成為題材。」而且這種連網路上都搜索不到的「私房景點」反而更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

過去我住在政大附近將近二十年,由於遛狗的緣故無意間發現「化南新村」這一塊世外桃源,一連幾棟紅磚砌成的舊式房屋所形成的靜謐村莊,令我流連忘返。原來它是政治大學在六○年代興建的教職員宿舍,直到我發現它時,好幾棟房舍歷經歲月摧殘,已顯得破敗荒涼,但在高聳的新式建築環繞之下,卻透出優雅氣質。

另外有一位住在新北市泰山的學生,敘述自家巷口的紅豆湯攤販,連招牌都沒有,但老闆以黑糖熬煮的紅豆湯濃郁可口。每當天冷時,她和媽媽總是期待來一碗熱呼呼的紅豆湯。

掌握了這些大目標及小目標後,不用急著組織起來,先分別搭配照片及簡短文字說明即可。至於不熟悉自家周圍的孩子,自然不認識大目標,也尚未發掘出小目標,不如先多花點時間實地走訪再動筆記錄。

三、設計路線、實地走訪

無論熟不熟悉住家附近,實地走訪都是必要的。不過在動身前,最好先設定此行的主題和路線,焦點才會集中、認識才會深刻,像是美食、古蹟、公園、市場……等,都是值得探訪的主題。確定主題後,再利用Google地圖的「規劃路線」功能設定路線圖,上路後再按圖搜尋目標,方向十分明確。

那麼,上路後該採用何種交通工具呢?建議盡量避免使用汽車或機車,因為汽、機車「咻」的一下飛馳而去,許多細節被忽略了都渾然不知,唯有徒步行走能達到深度探訪的效果。我自己喜好慢跑和健行,在搬到中壢芝芭里後的半年內,靠雙腳就走遍了這一帶幾乎所有的土地公廟與埤塘,足跡還慢慢擴張到一旁的平鎮,也曾寫過文章介紹平鎮的冷門景點。所以,每當我聽當地人抱怨自己的家鄉沒什麼好玩時,我都會忍不住在心裡質疑:「你真的有深入了解你所居住的地方嗎?」

在邁開步伐的走訪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地理概念,更可以強化感受力,進一步挖掘出令自己心動不已的「小目標」。

走訪到一定程度,將搜集到的材料依照主題分類組織。接著,

想像自己是導覽員,即將帶領遊客前往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你會以哪裡作為起點?途中會安排什麼亮點?哪裡是完美的終點?按順序排列組合,一篇居住地遊記的雛形就誕生了!

你以為遊記一定要出遠門去遊山玩水才能寫嗎?不如從「最熟悉的陌生地」開始吧!

🤝喜歡我的文章,懇請贊助:贊助連結

avatar-img
21.7K會員
600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鴻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或許聽過三隻小豬的故事,故事中,豬媽媽要三隻小豬各立門戶,象徵成長的意涵。然後,三隻小豬分別選用茅草、木頭及磚塊蓋房子,故事中展現大野狼如何突破各種房子樣式的關卡,步步逼近三隻小豬,最終則被豬小弟智取。 那麼,《三隻小狼與大壞豬》的故事,一開始便顛覆了善惡的代表,狼是善良的、豬是邪惡的;接著
孩子在創作童詩時,不用為了擠字數而擠到滿頭大汗,也不致於寫出長篇大論卻沒有重點的內容,可以更專注地面對腦海裡的題材。因此,掌握童詩創作訣竅的孩子,寫起作文來,主旨會拿捏得更明確、修辭會運用得更精準,對於寫作能力的提升大有幫助。
讓孩子在故事的情境中,潛移默化領會寫作訣竅,恐怕比老師在課堂上講到舌頭打結還來得有效--這是兩年來,我在《全國兒童週刊》擔任專欄作家的最大體悟。如今,每月一篇共二十四篇故事全數刊登出來,稍加歸納整理,似乎也粗具規模,標誌著我個人創作的里程碑,回饋給所有正在學習寫作的孩子以及正在教寫作的父母和老師。
只要妥善運用連接詞,它會發揮關鍵的承先啟後作用,就像死路中突然出現的轉角,幫助孩子拓展文章的新方向,甚至提升文章層次。我就以一個中秋節在家無聊到慌的孩子為例,示範如何運用連接詞,把無聊的經歷寫得有趣。
真正能夠產生畫龍點睛、承先啟後的作用,並且提升文章層次的,並非形容詞,而是--連接詞。不過,孩子未必能夠理解這些連接詞的功能及用法,因此我在《全國兒童週刊》的專欄上撰寫以下這則故事,幫助孩子了解如何精準使用常見的連接詞。
兩個男人挖礦圖散播了一個錯誤訊息--努力就能成功--給讀者編織了一個美好但不切實際的憧憬。如果努力就能成功的話,人生就簡單許多了。可惜,困擾無數孩子,從小學生到大學生的問題是「我的方向在哪裡?」困擾無數成人,從剛出社會的新人到即將退休的人士的問題是「為什麼怎麼努力都一事無成?」
你或許聽過三隻小豬的故事,故事中,豬媽媽要三隻小豬各立門戶,象徵成長的意涵。然後,三隻小豬分別選用茅草、木頭及磚塊蓋房子,故事中展現大野狼如何突破各種房子樣式的關卡,步步逼近三隻小豬,最終則被豬小弟智取。 那麼,《三隻小狼與大壞豬》的故事,一開始便顛覆了善惡的代表,狼是善良的、豬是邪惡的;接著
孩子在創作童詩時,不用為了擠字數而擠到滿頭大汗,也不致於寫出長篇大論卻沒有重點的內容,可以更專注地面對腦海裡的題材。因此,掌握童詩創作訣竅的孩子,寫起作文來,主旨會拿捏得更明確、修辭會運用得更精準,對於寫作能力的提升大有幫助。
讓孩子在故事的情境中,潛移默化領會寫作訣竅,恐怕比老師在課堂上講到舌頭打結還來得有效--這是兩年來,我在《全國兒童週刊》擔任專欄作家的最大體悟。如今,每月一篇共二十四篇故事全數刊登出來,稍加歸納整理,似乎也粗具規模,標誌著我個人創作的里程碑,回饋給所有正在學習寫作的孩子以及正在教寫作的父母和老師。
只要妥善運用連接詞,它會發揮關鍵的承先啟後作用,就像死路中突然出現的轉角,幫助孩子拓展文章的新方向,甚至提升文章層次。我就以一個中秋節在家無聊到慌的孩子為例,示範如何運用連接詞,把無聊的經歷寫得有趣。
真正能夠產生畫龍點睛、承先啟後的作用,並且提升文章層次的,並非形容詞,而是--連接詞。不過,孩子未必能夠理解這些連接詞的功能及用法,因此我在《全國兒童週刊》的專欄上撰寫以下這則故事,幫助孩子了解如何精準使用常見的連接詞。
兩個男人挖礦圖散播了一個錯誤訊息--努力就能成功--給讀者編織了一個美好但不切實際的憧憬。如果努力就能成功的話,人生就簡單許多了。可惜,困擾無數孩子,從小學生到大學生的問題是「我的方向在哪裡?」困擾無數成人,從剛出社會的新人到即將退休的人士的問題是「為什麼怎麼努力都一事無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為了工作讀的一本書,想說也該認識認識這個負責的業務,於是從公共圖書館借來,增加了原先對桃園貧乏的認識,也看見這個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都不少的城市,多元文化並存且歷史文物頗豐的一面,不再印象停留在慈湖和豆乾,其他一無所悉的小白狀態。 地方學儼然成為顯學的當代,可惜的是遲遲沒有發展出好的模式來推廣。
引導孩子瞭解道路交通法的基本原則和規定,同時培養他們對空間距離的認知。透過觀察物品的遠近來練習「來/去」,訓練孩子的空間感知和方向感。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家中和外出時,如何透過與人、地點和物品的距離來引導孩子練習使用「這」和「那」的語句,並介紹了幼兒語言課程設計,以及透過交通地圖描述路徑和功能的課程,以培養孩子的地理空間意識和對城市各種地點功能的認識,最後介紹了DIY彈珠迷宮活動,以增進孩子對空間距離的理解和認知。
Thumbnail
有感而發的臺北人分享出門經常被問路的困擾,即使戴上口罩、墨鏡、耳機都無法擋住陌生人的問路,反而更像是讓人問路的中心。被問路的奇異體質甚至可能傳染給了先生,成為夫妻間的窘事,讓人感到十分困惑。
Thumbnail
什麼是城市?一想到城市最先想到的是哪座城市?紐約、東京還是台北?腦海中是否浮現出交通便捷、商業活動發達、高樓大廈林立、人車多擁擠等畫面?城市為什麼美好,多數人為什麼都嚮往城市?城市是自然產生的的嗎?還是被設計的呢(都市設計)?有可能設計城市嗎?有可能設計只有市中心而沒有郊區的城市嗎?或者說城
Thumbnail
在高中畢業後,考上機車駕照之前,台中的地圖只有小學以前住過的豐原家、外公外婆的烏日家、過年過節或周末去的親戚家、後來搬家、陪伴我國中小的潭子家、以及高中念書的豐原,而所謂「台中市」,不過是母親口中很多高樓大廈的地方。 小學以前,住在豐原圓環東路上,一樓前半部是父母上班的「福星代書事務所
我十二歲時,父親在桃園郊區買了一棟房子,門前就是一個大型埤塘,居住環境還算清幽。 後來埤塘填了一半,蓋起了縣政府,後面的一半在不久後,也填了蓋文化中心。莫名其妙的我家變成了文教區,以前的堤岸變成了縣府路。 從蓋了縣政府,又變成市政府以後,左右鄰居都知道,遲早會有人來談改建,所以大家都把錢用在可移
今天上課的內容是關於故鄉的主題. 內容是指出生的故鄉和之後生活十年之後的第二故鄉, 這二間中間的變化及自己的感想. 是很有趣的內容, 老師也會要求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故鄉, 要怎麼介紹自己的故鄉讓其他同學也能多了解故鄉的特點. 幸運的是我的故鄉一直都在台北. 不管是出生, 求學, 工作都沒有離開過
本人來自新北市林口區,一所再正常不過的國中 ,鮮少來台北的我對讀台北的高中有種天然的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不一樣的學生,林口有很多好的地方,乾淨、小、或許還有點純樸 ,當我得知會考的分數比模考高兩分,剛好可以進到交通方便的大同時,非
Thumbnail
為了工作讀的一本書,想說也該認識認識這個負責的業務,於是從公共圖書館借來,增加了原先對桃園貧乏的認識,也看見這個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都不少的城市,多元文化並存且歷史文物頗豐的一面,不再印象停留在慈湖和豆乾,其他一無所悉的小白狀態。 地方學儼然成為顯學的當代,可惜的是遲遲沒有發展出好的模式來推廣。
引導孩子瞭解道路交通法的基本原則和規定,同時培養他們對空間距離的認知。透過觀察物品的遠近來練習「來/去」,訓練孩子的空間感知和方向感。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家中和外出時,如何透過與人、地點和物品的距離來引導孩子練習使用「這」和「那」的語句,並介紹了幼兒語言課程設計,以及透過交通地圖描述路徑和功能的課程,以培養孩子的地理空間意識和對城市各種地點功能的認識,最後介紹了DIY彈珠迷宮活動,以增進孩子對空間距離的理解和認知。
Thumbnail
有感而發的臺北人分享出門經常被問路的困擾,即使戴上口罩、墨鏡、耳機都無法擋住陌生人的問路,反而更像是讓人問路的中心。被問路的奇異體質甚至可能傳染給了先生,成為夫妻間的窘事,讓人感到十分困惑。
Thumbnail
什麼是城市?一想到城市最先想到的是哪座城市?紐約、東京還是台北?腦海中是否浮現出交通便捷、商業活動發達、高樓大廈林立、人車多擁擠等畫面?城市為什麼美好,多數人為什麼都嚮往城市?城市是自然產生的的嗎?還是被設計的呢(都市設計)?有可能設計城市嗎?有可能設計只有市中心而沒有郊區的城市嗎?或者說城
Thumbnail
在高中畢業後,考上機車駕照之前,台中的地圖只有小學以前住過的豐原家、外公外婆的烏日家、過年過節或周末去的親戚家、後來搬家、陪伴我國中小的潭子家、以及高中念書的豐原,而所謂「台中市」,不過是母親口中很多高樓大廈的地方。 小學以前,住在豐原圓環東路上,一樓前半部是父母上班的「福星代書事務所
我十二歲時,父親在桃園郊區買了一棟房子,門前就是一個大型埤塘,居住環境還算清幽。 後來埤塘填了一半,蓋起了縣政府,後面的一半在不久後,也填了蓋文化中心。莫名其妙的我家變成了文教區,以前的堤岸變成了縣府路。 從蓋了縣政府,又變成市政府以後,左右鄰居都知道,遲早會有人來談改建,所以大家都把錢用在可移
今天上課的內容是關於故鄉的主題. 內容是指出生的故鄉和之後生活十年之後的第二故鄉, 這二間中間的變化及自己的感想. 是很有趣的內容, 老師也會要求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故鄉, 要怎麼介紹自己的故鄉讓其他同學也能多了解故鄉的特點. 幸運的是我的故鄉一直都在台北. 不管是出生, 求學, 工作都沒有離開過
本人來自新北市林口區,一所再正常不過的國中 ,鮮少來台北的我對讀台北的高中有種天然的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不一樣的學生,林口有很多好的地方,乾淨、小、或許還有點純樸 ,當我得知會考的分數比模考高兩分,剛好可以進到交通方便的大同時,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