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家鄉變成「最熟悉的陌生地」--帶孩子實地考察,強化地理概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交通工具便捷、網路資訊發達的現代,孩子不一定會更加了解自己的居住環境,恐怕還更加陌生。那麼,假如他們連自家附近的地理位置都相當模糊的話,該如何打開視野培養世界觀呢?

「你對於你家周遭有足夠的了解嗎?」

最近,我在帶小朋友寫作《國語日報》的徵稿題目〈探索社區〉,在講授前,我先詢問大家這個問題。不出意料,無論是在哪一個班,沒有一個學生認為自己不了解自家周遭,甚至有人覺得我問的是廢話。

然而,當我進一步追問住家的地理位置,像是附近有什麼知名地標、交通方式……等資訊時,能夠確切回答出來的人瞬間不到一半。有一個孩子,信誓旦旦跟我說他家附近連一個知名地標都沒有,我以為他住在偏僻的鄉下,但當我在Google地圖輸入他家地址時,才發現距離他家不到一公里處,不但有市立美術館,還有火車站、百貨公司及影城,是一個相當繁榮的地區。由於他平常是由爸爸接送,也很少出門,除了自家和學校外,根本不知道其他地方,地理概念可以說是完全空白。

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可見在交通工具便捷、網路資訊發達的現代,孩子不一定會更加了解自己的居住環境,恐怕還更加陌生。那麼,要是他們連自家附近的地理位置都相當模糊的話,該如何打開視野培養世界觀呢?

我在《我是說在座的各位爸媽--都是作文老師》一書的第六單元,教父母帶小朋友繪製自家附近的路線圖來建立地理概念,這算是初階的練習。針對高年級的孩子,我建議家長參考以下的練習步驟:

一、簡潔明瞭敘述自家的地理位置

想像一下:當別人問你住在什麼地方時,你會怎麼回答呢?大多數學生會直接報地址給我聽,但我要的不是地址,而是:

站在聽者角度,回答出讓對方可以產生具體地理概念的一段說明。

畢竟對於不熟悉你家的人來說,就算報出地址,還是相當抽象,有報等於沒報。因此,在敘述自家地理位置時,沒必要詳細到連門牌號碼也講出來,只要掌握以下三點:

  1. 居住的縣市和鄉鎮區
  2. 附近的知名地標或地理概況
  3. 生活環境

例如:

我住在桃園市中壢區樂天桃園棒球場一帶,距離捷運體育園區中只有五分鐘車程,離高鐵桃園站也不遠,約十分鐘車程。這裡有許多稻田和埤塘,雖然生活機能不是非常好,但景觀還不錯。
我住在台北市文山區政治大學附近,距離市立動物園約十分鐘車程。這一代是文教區,除了政大以外,還有萬興國小、政大實小、北政國中……等學校,環境單純、治安良好。附近還有各式各樣的餐廳、便利商店和超市,生活機能佳。

簡短幾句話就可以讓聽者了解大概的地理位置和環境狀況。但看似簡單,對缺乏地理概念的孩子來說是難上加難,這時不妨先利用Google地圖為他們建立初步的地理概念再進行描述。

二、認識大目標、發掘小目標

地理概念初步成形後,接著引導孩子認識住家附近的「大目標」,例如:車站、博物館、公園、市場……等。上網搜尋看看,也許會發現它們的特色或歷史故事,值得好好認識。

在網路上,雖然可以輕易找到「大目標」,但「小目標」就要靠自己去發掘。關於〈探索社區〉這個主題,指導作家亞平老師表示:「小的目標如寵物店、麵包店等,甚至一條河、一座橋、一間破敗的房子,只要對你有吸引力,都可以成為題材。」而且這種連網路上都搜索不到的「私房景點」反而更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

過去我住在政大附近將近二十年,由於遛狗的緣故無意間發現「化南新村」這一塊世外桃源,一連幾棟紅磚砌成的舊式房屋所形成的靜謐村莊,令我流連忘返。原來它是政治大學在六○年代興建的教職員宿舍,直到我發現它時,好幾棟房舍歷經歲月摧殘,已顯得破敗荒涼,但在高聳的新式建築環繞之下,卻透出優雅氣質。

另外有一位住在新北市泰山的學生,敘述自家巷口的紅豆湯攤販,連招牌都沒有,但老闆以黑糖熬煮的紅豆湯濃郁可口。每當天冷時,她和媽媽總是期待來一碗熱呼呼的紅豆湯。

掌握了這些大目標及小目標後,不用急著組織起來,先分別搭配照片及簡短文字說明即可。至於不熟悉自家周圍的孩子,自然不認識大目標,也尚未發掘出小目標,不如先多花點時間實地走訪再動筆記錄。

三、設計路線、實地走訪

無論熟不熟悉住家附近,實地走訪都是必要的。不過在動身前,最好先設定此行的主題和路線,焦點才會集中、認識才會深刻,像是美食、古蹟、公園、市場……等,都是值得探訪的主題。確定主題後,再利用Google地圖的「規劃路線」功能設定路線圖,上路後再按圖搜尋目標,方向十分明確。

那麼,上路後該採用何種交通工具呢?建議盡量避免使用汽車或機車,因為汽、機車「咻」的一下飛馳而去,許多細節被忽略了都渾然不知,唯有徒步行走能達到深度探訪的效果。我自己喜好慢跑和健行,在搬到中壢芝芭里後的半年內,靠雙腳就走遍了這一帶幾乎所有的土地公廟與埤塘,足跡還慢慢擴張到一旁的平鎮,也曾寫過文章介紹平鎮的冷門景點。所以,每當我聽當地人抱怨自己的家鄉沒什麼好玩時,我都會忍不住在心裡質疑:「你真的有深入了解你所居住的地方嗎?」

在邁開步伐的走訪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地理概念,更可以強化感受力,進一步挖掘出令自己心動不已的「小目標」。

走訪到一定程度,將搜集到的材料依照主題分類組織。接著,

想像自己是導覽員,即將帶領遊客前往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你會以哪裡作為起點?途中會安排什麼亮點?哪裡是完美的終點?按順序排列組合,一篇居住地遊記的雛形就誕生了!

你以為遊記一定要出遠門去遊山玩水才能寫嗎?不如從「最熟悉的陌生地」開始吧!

🤝喜歡我的文章,懇請贊助:贊助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麻吉-avatar-img
2023/10/27
這樣的教學很生動。以前在家鄉,有帶學生做過 社區土地公調查,然後比較出一個結果,就是有些土地公只有一位,有些會有土地婆,於是出了一個作業:土地婆婆去哪裡了? 以此為題製作繪本。
鴻雁-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0/30
麻吉 這個題目真有趣!
avatar-img
鴻雁的沙龍
27.1K會員
632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鴻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孩子,你是那種討厭寫作文,每次考試只拿一、二級分的人嗎?距離會考不到一個月,相信你已經放棄作文。但我告訴你:千萬不要輕言放棄,因為我接下來要教你幾招容易上手的速成方法,雖然不可能幫你考到五、六級分,但只要你花一點時間用心學習,考到三級分,甚至四級分,是有可能的!
Thumbnail
2025/04/28
孩子,你是那種討厭寫作文,每次考試只拿一、二級分的人嗎?距離會考不到一個月,相信你已經放棄作文。但我告訴你:千萬不要輕言放棄,因為我接下來要教你幾招容易上手的速成方法,雖然不可能幫你考到五、六級分,但只要你花一點時間用心學習,考到三級分,甚至四級分,是有可能的!
Thumbnail
2025/04/20
近日媒體報導,一位十四歲的少女在作文中描述遭到補習班老師侵犯的事情,才讓事件曝光。藉由這起事件,我們必須重新審視自己對於孩子作文的要求,會不會導致他們不敢寫出自己的真實遭遇?以下三個觀念,請大家千萬注意:
Thumbnail
2025/04/20
近日媒體報導,一位十四歲的少女在作文中描述遭到補習班老師侵犯的事情,才讓事件曝光。藉由這起事件,我們必須重新審視自己對於孩子作文的要求,會不會導致他們不敢寫出自己的真實遭遇?以下三個觀念,請大家千萬注意:
Thumbnail
2025/04/16
教學這麼多年來,見過不少功課好的孩子。但是,有一種功課好的孩子的前景堪憂,那就是--他的好成績是在家長或安親班在背後鞭策之下,而被「逼」上去的,然而他本身卻缺乏讀書動機,更缺少自律能力。這種孩子升上國、高中之後,會遇到什麼狀況呢?
Thumbnail
2025/04/16
教學這麼多年來,見過不少功課好的孩子。但是,有一種功課好的孩子的前景堪憂,那就是--他的好成績是在家長或安親班在背後鞭策之下,而被「逼」上去的,然而他本身卻缺乏讀書動機,更缺少自律能力。這種孩子升上國、高中之後,會遇到什麼狀況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交通工具便捷、網路資訊發達的現代,孩子不一定會更加了解自己的居住環境,恐怕還更加陌生。那麼,假如他們連自家附近的地理位置都相當模糊的話,該如何打開視野培養世界觀呢?
Thumbnail
在交通工具便捷、網路資訊發達的現代,孩子不一定會更加了解自己的居住環境,恐怕還更加陌生。那麼,假如他們連自家附近的地理位置都相當模糊的話,該如何打開視野培養世界觀呢?
Thumbnail
台北是我的家。 我一直都嚮往繁忙的大都市,紐約、倫敦、巴黎、東京、首爾......我從來沒出過國,但我對如紐約般渾沌的城市總是充滿著嚮往。我在北海岸的三芝長大,那是一個靠海的寧靜小鎮,但對我來說,也許一切都太緩慢了。
Thumbnail
台北是我的家。 我一直都嚮往繁忙的大都市,紐約、倫敦、巴黎、東京、首爾......我從來沒出過國,但我對如紐約般渾沌的城市總是充滿著嚮往。我在北海岸的三芝長大,那是一個靠海的寧靜小鎮,但對我來說,也許一切都太緩慢了。
Thumbnail
這週末應邀參與北部參敘,以及替兩位客戶保單生效,也趁著空檔帶孩子參觀台灣地標101大樓,以及台灣最高學府臺灣大學。疫情後就未進入台灣首都台北市了,每每都是因為拜訪客戶才有機會到訪臺北,在南部生活了三十多年,上來台北最不適應的還是交通,交流道、單行道,還有一大堆的橋,看導航都要注意是橋上還是橋下,深怕
Thumbnail
這週末應邀參與北部參敘,以及替兩位客戶保單生效,也趁著空檔帶孩子參觀台灣地標101大樓,以及台灣最高學府臺灣大學。疫情後就未進入台灣首都台北市了,每每都是因為拜訪客戶才有機會到訪臺北,在南部生活了三十多年,上來台北最不適應的還是交通,交流道、單行道,還有一大堆的橋,看導航都要注意是橋上還是橋下,深怕
Thumbnail
國中畢業後到台北的城中讀書。我喜歡這樣說是仿佛這是一段很遠的距離,其實也只是搭車三十分鐘的車程,若睡過頭搭計程車請司機飆車也大概只要十五分鐘,松山的到城中在物理上是很短的距離,卻完全是不同的生活情景。 那樣的分別對我來說是比從外省和巴黎市的差距更大。我曾在一篇關於台北的散文中說到,在從小長大的那棟公
Thumbnail
國中畢業後到台北的城中讀書。我喜歡這樣說是仿佛這是一段很遠的距離,其實也只是搭車三十分鐘的車程,若睡過頭搭計程車請司機飆車也大概只要十五分鐘,松山的到城中在物理上是很短的距離,卻完全是不同的生活情景。 那樣的分別對我來說是比從外省和巴黎市的差距更大。我曾在一篇關於台北的散文中說到,在從小長大的那棟公
Thumbnail
近年來本土意識的提升,很多人開始學習地方的語言,學習台灣的歷史,參與各式各樣議題的討論,也在社群網站上發表自己對於土地的想法,或者對於議題的見解。有一部分的人也開始思考是不是該回到家鄉工作,或者應該跟土地靠近一點。 但當回到自己的家鄉時,最先受到衝擊的卻是發現自己對於自己家鄉一點都不了解。
Thumbnail
近年來本土意識的提升,很多人開始學習地方的語言,學習台灣的歷史,參與各式各樣議題的討論,也在社群網站上發表自己對於土地的想法,或者對於議題的見解。有一部分的人也開始思考是不是該回到家鄉工作,或者應該跟土地靠近一點。 但當回到自己的家鄉時,最先受到衝擊的卻是發現自己對於自己家鄉一點都不了解。
Thumbnail
好險,在這趟尋城之旅。城市終於是和他們產生了交集,生發了關係。那文學呢?總是理性看待一切,每次在課堂進行情意延伸,總是很容易脫離現場、追求「實用價值」的孩子們,是否也能發現文學表面「無用」下的「大用」?能不能更接近一點無學的「真」和「美」?
Thumbnail
好險,在這趟尋城之旅。城市終於是和他們產生了交集,生發了關係。那文學呢?總是理性看待一切,每次在課堂進行情意延伸,總是很容易脫離現場、追求「實用價值」的孩子們,是否也能發現文學表面「無用」下的「大用」?能不能更接近一點無學的「真」和「美」?
Thumbnail
請別自己補上下一句「熟悉的角落裡~」,因為今天沒有要來寫歌曲相關。 因緣際會的有機會帶著團隊,在兩年時間跑了幾個城市幫忙做活動,去了西安、成都、武漢、北京、長沙、湛江、鄭州...等地,主要都進去莘莘學子們負笈的場域做活動「免費」給苦悶無聊(咦?)的同學們,帶來一些生活的調劑。一大組人馬們從各地..
Thumbnail
請別自己補上下一句「熟悉的角落裡~」,因為今天沒有要來寫歌曲相關。 因緣際會的有機會帶著團隊,在兩年時間跑了幾個城市幫忙做活動,去了西安、成都、武漢、北京、長沙、湛江、鄭州...等地,主要都進去莘莘學子們負笈的場域做活動「免費」給苦悶無聊(咦?)的同學們,帶來一些生活的調劑。一大組人馬們從各地..
Thumbnail
有時候經常會覺得,一句話要多上好多次才有可能在小孩的心理或者腦海裡成形。那個成形的意思,並不是有一個實際的樣貌,比較像是在說的話最在腦海裡被放在了一個位置裡,是被收下來的樣子。
Thumbnail
有時候經常會覺得,一句話要多上好多次才有可能在小孩的心理或者腦海裡成形。那個成形的意思,並不是有一個實際的樣貌,比較像是在說的話最在腦海裡被放在了一個位置裡,是被收下來的樣子。
Thumbnail
或許直觀的、理性的分析覺得我們應該學數學、國文或是英文,但這些都是工具,都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的乘具,如果不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這樣乏味的工具學習真的是讓人很想逃走。陪伴孩子要先體會學習者的心情,從實用主義、發現志趣重新設定學習的意義,也許才會是可長可久的學習歷程。
Thumbnail
或許直觀的、理性的分析覺得我們應該學數學、國文或是英文,但這些都是工具,都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的乘具,如果不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這樣乏味的工具學習真的是讓人很想逃走。陪伴孩子要先體會學習者的心情,從實用主義、發現志趣重新設定學習的意義,也許才會是可長可久的學習歷程。
Thumbnail
我的家鄉還是一樣 / 但你的 / 已經與我無關了
Thumbnail
我的家鄉還是一樣 / 但你的 / 已經與我無關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