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變形記:還是我最愛的經典讀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𝐿'𝑒𝓃𝒻𝑒𝓇 𝒸'𝑒𝓈𝓉 𝓁𝑒𝓈 𝒶𝓊𝓉𝓇𝑒𝓈

經典讀物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能藉由故事情節構成具有隱喻和象徵,從而加強代入性。人類總是會在荒謬境遇產生共鳴,我想這也是心靈雞湯能如此暢銷的原因。(資料搜集後發現這可以稱為表現主義,通過作品表現內心的情感經驗,而非對描寫對象加以忠實地描述,因此作品往往具有對現實扭曲和抽象化。)

變形記|卡夫卡

變形記|卡夫卡

這部作品也不無處滲透著存在主義的核心思想,讓人不停反思人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主角從身分的變異也造成了家裡地位的改變,主角對家人單方面的情感聯結表露無遺。即使是平常,也是束縛大過於聯繫;家人們迫切一切回歸原狀無非是維持原來的控制、對作者的馴服以及對於未來可預視的安全感。然而作為全家經濟來源支柱、替公司運轉的齒輪,在一夜間失去了與家人和社會的聯繫同時間被物化為「牠」。這種被剝奪生而為人的資格是殘酷的,但同時更殘酷的是身旁對自己態度上的改變。他人即地獄,雖然他化身為蟲,但他卻依然擁有意識而身旁的人卻渾然不知。他人即地獄更是令人難以喘息的赤裸呈現。

順帶一提的是故事也呈現著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如何的畸形。「我嘅訴求只係返工」遇上這種種難解的厄運,人們卻只覺得煩躁,並且擔憂著工作與生活中的責任。

🔖  無法平心靜氣地與他交談,這有另一個說來也很自然的後果:我連話都不會說了。本來我大概也不會成為一個偉大的演說家的,但像一般人那樣流暢地說話我該是可以的吧,然而你卻很早就禁止我說話了。

在原生家庭裡,我從來沒有說話的權利。我也總怕自己說錯甚麼而挨罵,於是我也選擇了不再說話。這也使我很長一段日子不知道該如何正常的展開對話,也不知道如何抒發情緒的暗湧,只能暗自盼望在完全的寂靜中恢復那真實、自然的狀態。

🔖  這天早晨當每扇門都鎖著時,大家全想進來見他;如今他打開了一扇門,其餘幾扇門顯然也從白天開到現在,卻沒有人要進來了,連鑰匙都改從外面插上。


在我把心門打開前,人們總是想要一探究竟;到我把心躺開人們看到內裏的鮮血淋漓後,卻沒有人願意再進來。也許人們是出於恐懼、或許是不知該如何處理。人們總是善忘的,也許很快就會淡忘看到此場景或感受。可是鼓起勇氣把潰爛的內在剝開後的我,也許就漸漸在空氣中戰漸漸腐爛也不被人發現。畢竟生活就是這樣,不會顧及任何人感受無止盡的轉動。

🔖  因為別人聽不懂他說的話,所以沒有人想到他聽得懂別人說的話


在我看來別人之所以聽不懂他說的話,僅僅是因為他們沒有努力理解他所想表達的。或許他表達得支離破碎,可當你有足夠耐心去從他的每一個行為、碎片,你總能拼湊出他想要表達的話。

🔖  家人和葛雷戈都已習以為常,家人感激地接過錢,他也樂意拿錢回來,但這之中卻不再有特別的溫情。


「維繫家庭的紐帶並不是家庭的愛,而是隱藏在財產共有關係之後的私人利益」沒有溫情的家我想充其量只能成為室友,維持著各取所需的關係。

🔖  我們得擺脫這東西。我們已經盡力照顧牠,容忍牠,算是仁至義盡了,我想誰也不能對我們有半點指責。...牠早該看出人類不可能跟這樣一隻動物一起生活,早就自動離開了。那樣我們就沒有了哥哥,但卻能生活下去,會想念他。可是這隻動物卻在迫害我們。

患有憂鬱症的我總是害怕造成家人的負擔,總是希望有人能解決掉自己 - 這個問題的根源。有時候照顧者對自己說出這些話還比較釋懷,證實了自己的疑慮是沒錯的。沒有人對任何人有絕對的責任,家人也罷。因此,當有人想要放棄自己的時候總會想,「沒關係,我能理解的。」也因為這樣總是衍生出自我了結的念頭,這樣一來家裡就沒有負擔了。或許一開始會不捨,但長遠來說還是會釋懷的吧。

後記:

在搬運的過程中重新細讀當刻寫下的心得,嗯,這還是我最愛的經典讀物。在閱讀的過程中,總是忍不住很心疼想要抱抱主角、就如我希望當年有人能夠抱抱我一樣。卡夫卡總會化身為筆下的人物,以故事中的身份描寫他的故事。而實際生活上他和父親也的確有著緊張的關係,在他的另一部作品《給父親的一封信》中也曾細膩入微地闡述父親對他所造成的創傷。這部分希望有機會可以在詳細分析~

‧̍̊˙· 𓆝.° 。˚𓆛˚。 °.𓆞 ·˙‧̍̊

𖤘 書籍資訊

書名:《變形記

作者: 卡夫卡 原文作者: Franz Kafka

譯者: 姬健梅 出版社:麥田

‧̍̊˙· 𓆝.° 。˚𓆛˚。 °.𓆞 ·˙‧̍̊

工餘時間持續創作並不容易嗚~ 

💖|如果喜歡文章請按下 愛心|

🔮|對內容感興趣請按下 追蹤|

🧋|文章若有幫助也歡迎 贊助|

任何一種支持都給我敲大動力!(´▽`ʃ♡ƪ)

更多的我:InstagramVocusMediumMatters:@aaaaalvaread

人生就是由無數一頁頁構成的書。 當感覺快要活不下去的時候,試著再翻多一頁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書中從不同角度描寫著極權無所不在的高壓控制,就像是隨處可見的老大哥海報、官方訂製的新語、被精密監控的新聞體系、最親密的告密者等等。人民必須時刻保持著政治正確,避免思想犯罪。
書中建構的是一個怎樣的美麗新世界呢?美麗的核心思想是「社群、同一、穩定」,一切皆與個人無關,群體高於個人的世界。是透過科技,用盡一切方法滿足人類產生的一切物質慾望,卻忽略了深層的內在提升。美麗新世界的安穩、和平、無災無難,就是透過文化和藝術等內在價值所換取的。人們就像嬰兒一樣,只要有慾望就去滿足。
從《一九八四》到《美麗新世界》,最後以《我們》結尾(我的閱讀順序啦),彷彿抽絲剝繭的了解到反烏托邦世界的誕生。「《我們》故事描繪極權監控社會下,人性醒覺後愈來愈不服從的故事,相較《美麗新世界》則直觀地把握了極權主義的非理性面向。奧威爾其後發表的《一九八四》則揉合兩者元素,並坦言受到《我們》啟發。」三
這本書要講的,是一個和世界關係產生了疏離異變的人。 荒謬,貫穿這整本書。主角不解為何世上大家對於每件事上都必須建立意義,大家都人云亦云地追隨者社會的標準。 這讓我想到濱湖散記裡的:「大部份的人似乎都不曾認真思考過房子的意義,卻認為一定要跟鄰居一樣擁有一棟房子,導致他們一生過著沒有必要的貧苦日子。
「正因為艱難,所以必定更深刻,也必存留更久。」 讀你讀不懂的書,比讀讀得懂的書,要來的重要、來得有價值,這是作者所說的話。所以我也跟隨著作者的腳步,帶我去了解我不完全看懂的卡繆、他主張的存在主義。(如果想要好好認識卡繆的作品和背後的想法,這一本書真的大推!)
《鼠疫》帶出了人類與荒謬的關係,以及人類面對荒謬所應採取的態度。其最終目的在於,人類需要走出荒謬的狀態。在閱讀的時候,腦海也浮現了社會正在發生的各種議題。 我們在現實裡再也看不到真實,唯有透過閱讀摸索著破碎的線索,從而參透這個世界。
書中從不同角度描寫著極權無所不在的高壓控制,就像是隨處可見的老大哥海報、官方訂製的新語、被精密監控的新聞體系、最親密的告密者等等。人民必須時刻保持著政治正確,避免思想犯罪。
書中建構的是一個怎樣的美麗新世界呢?美麗的核心思想是「社群、同一、穩定」,一切皆與個人無關,群體高於個人的世界。是透過科技,用盡一切方法滿足人類產生的一切物質慾望,卻忽略了深層的內在提升。美麗新世界的安穩、和平、無災無難,就是透過文化和藝術等內在價值所換取的。人們就像嬰兒一樣,只要有慾望就去滿足。
從《一九八四》到《美麗新世界》,最後以《我們》結尾(我的閱讀順序啦),彷彿抽絲剝繭的了解到反烏托邦世界的誕生。「《我們》故事描繪極權監控社會下,人性醒覺後愈來愈不服從的故事,相較《美麗新世界》則直觀地把握了極權主義的非理性面向。奧威爾其後發表的《一九八四》則揉合兩者元素,並坦言受到《我們》啟發。」三
這本書要講的,是一個和世界關係產生了疏離異變的人。 荒謬,貫穿這整本書。主角不解為何世上大家對於每件事上都必須建立意義,大家都人云亦云地追隨者社會的標準。 這讓我想到濱湖散記裡的:「大部份的人似乎都不曾認真思考過房子的意義,卻認為一定要跟鄰居一樣擁有一棟房子,導致他們一生過著沒有必要的貧苦日子。
「正因為艱難,所以必定更深刻,也必存留更久。」 讀你讀不懂的書,比讀讀得懂的書,要來的重要、來得有價值,這是作者所說的話。所以我也跟隨著作者的腳步,帶我去了解我不完全看懂的卡繆、他主張的存在主義。(如果想要好好認識卡繆的作品和背後的想法,這一本書真的大推!)
《鼠疫》帶出了人類與荒謬的關係,以及人類面對荒謬所應採取的態度。其最終目的在於,人類需要走出荒謬的狀態。在閱讀的時候,腦海也浮現了社會正在發生的各種議題。 我們在現實裡再也看不到真實,唯有透過閱讀摸索著破碎的線索,從而參透這個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失去秩序的世界的故事,人類變成異樣生物的探討。主角在艱困環境中掙扎求生,面對各種困難和問題,最後找到隱藏在朋友留下的紀錄,並獲得一些希望。
Thumbnail
「這個家都沒有溫度,沒有互動,都像是行屍走肉。」氣氛還算融洽的晚餐時間因為他的一句話又瞬間急凍。 「不是啊,人要進步嘛,不是我每天這樣盯大家才要做,self disciplined,OK?每個人把該完成的事情好好做好,這叫負責任......這個家要不是我辛辛苦苦撐著,無微不至地打理......
Thumbnail
真事改編也好,虛構佔多也罷,《馴鹿寶貝》的魅力,或者說價值,在於豐富化跟騷案件的內涵,指出那過程中的曖昧、費解的情感;後段則以悍然自我揭露的姿態,陳述創傷當事人的矛盾,再用開放而弔詭的方式,呈現男女主角的共情。那是生命稀爛、虛無的時刻,他人的恐怖及甜蜜。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我看過大大小小的故事,有的虎頭蛇尾,有的被封神,有的就還好。有些故事結束的時候,我會非常的不捨,就算我沒有參與其中,我也像是和主角一起渡過災難般,不想和他們分別,他們仿佛成為了我長短時間內最要好的朋友。有些時候我不只會不捨得,還會想像我是主角的伴侶和朋友,令我更難捨棄對這段故事。 那為什麼這段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幽靈的故事,充滿驚悚和詭異的篇幅。故事中夾雜家庭問題和人性黑暗的描寫,讓讀者充滿好奇和不安的心情。
Thumbnail
「如果我是森林裡的樹,或是野外的貓,這樣的生命也許還有意義,或者就沒有意義上的問題,因為我屬於這個世界,但透過我的人類意識,以及我對熟悉事物的信念,我變成了這廣大世界的對立者。這個荒謬的理性使我對立於一切創造物,再怎麼寫也無法跨越這一切。」
Thumbnail
我以為他至少會變回人,或者就離開家然後展開後面的生活,結果是就那麼回到房裡,死了。
當家人出現問題,該回家還是得回家。 我不太在乎 別人怎麼看我,但能做要做會做的我都希望自己能做。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有些人會情緒勒索,道德綁架,但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只能自己回答。 有些人窮其一生,努力追求自己過的好, 但終不能如願, 有些人一生從不需追求什麼,可是卻一
Thumbnail
結合身體恐怖和青春成長,變成預料不到的異色通俗故事,卻別忘了與生態議題息息相關,一點都不庸俗,甚至希望發展成系列作品。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失去秩序的世界的故事,人類變成異樣生物的探討。主角在艱困環境中掙扎求生,面對各種困難和問題,最後找到隱藏在朋友留下的紀錄,並獲得一些希望。
Thumbnail
「這個家都沒有溫度,沒有互動,都像是行屍走肉。」氣氛還算融洽的晚餐時間因為他的一句話又瞬間急凍。 「不是啊,人要進步嘛,不是我每天這樣盯大家才要做,self disciplined,OK?每個人把該完成的事情好好做好,這叫負責任......這個家要不是我辛辛苦苦撐著,無微不至地打理......
Thumbnail
真事改編也好,虛構佔多也罷,《馴鹿寶貝》的魅力,或者說價值,在於豐富化跟騷案件的內涵,指出那過程中的曖昧、費解的情感;後段則以悍然自我揭露的姿態,陳述創傷當事人的矛盾,再用開放而弔詭的方式,呈現男女主角的共情。那是生命稀爛、虛無的時刻,他人的恐怖及甜蜜。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我看過大大小小的故事,有的虎頭蛇尾,有的被封神,有的就還好。有些故事結束的時候,我會非常的不捨,就算我沒有參與其中,我也像是和主角一起渡過災難般,不想和他們分別,他們仿佛成為了我長短時間內最要好的朋友。有些時候我不只會不捨得,還會想像我是主角的伴侶和朋友,令我更難捨棄對這段故事。 那為什麼這段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幽靈的故事,充滿驚悚和詭異的篇幅。故事中夾雜家庭問題和人性黑暗的描寫,讓讀者充滿好奇和不安的心情。
Thumbnail
「如果我是森林裡的樹,或是野外的貓,這樣的生命也許還有意義,或者就沒有意義上的問題,因為我屬於這個世界,但透過我的人類意識,以及我對熟悉事物的信念,我變成了這廣大世界的對立者。這個荒謬的理性使我對立於一切創造物,再怎麼寫也無法跨越這一切。」
Thumbnail
我以為他至少會變回人,或者就離開家然後展開後面的生活,結果是就那麼回到房裡,死了。
當家人出現問題,該回家還是得回家。 我不太在乎 別人怎麼看我,但能做要做會做的我都希望自己能做。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有些人會情緒勒索,道德綁架,但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只能自己回答。 有些人窮其一生,努力追求自己過的好, 但終不能如願, 有些人一生從不需追求什麼,可是卻一
Thumbnail
結合身體恐怖和青春成長,變成預料不到的異色通俗故事,卻別忘了與生態議題息息相關,一點都不庸俗,甚至希望發展成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