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工作越自由⟫

更新於 2024/10/28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Emily Liu 過去二十年於英國與美國擔任全球流行預測分析師,負責為流行產業發表 18 個月後的流行趨勢。曾擔任顧問的業種包含流行成衣、國際連鎖品牌、百貨零售業、電子消費產品等。生性好奇、熱愛時尚,離不開色彩,喜歡觀察人類行為及流行現象,致力於研究使人生更幸福豐富的方法。樂於處在多元語言及文化環境中,目前居住於美國東岸普林斯頓,著有 ⟪「最美五套」質感人生穿搭⟫。
⟪越工作越自由:最大的探索,最豐盛的人生⟫

⟪越工作越自由:最大的探索,最豐盛的人生⟫

最早開始注意到 Emily 是因為她的另一本書 ⟪「最美五套」質感人生穿搭⟫,筆者曾經經歷過一段不停追趕服裝流行的時期,每兩個禮拜就會買一次衣服,後來發現許多衣服只穿了兩三次就被冰封在衣櫃裡,才開始思考是否有更簡約的穿搭方式,因而被作者提出的最美五套提案所吸引。最美五套還沒開始閱讀,就看到作者出了另一本新書 ⟪越工作越自由⟫,從服飾搭配寫到生涯規劃,橫跨兩個不相干的領域的強烈對比,讓我好奇地先讀了 ⟪越工作越自由⟫ 這本書。

工作的自由

作者撰寫 ⟪越工作越自由⟫ 的原因,是因為上一本書 ⟪「最美五套」質感人生穿搭⟫ 出版後,收到非常多人來信詢問如何成為一個流行趨勢預測師,作者認爲並非每個人都真的想追求這樣的職業,更多是嚮往充滿獨特性的工作,因為這樣的工作能帶給我們自由與自主性,而不是被動、被迫的工作著。

但什麼是自由?工作上總有許多要求和限制,例如打卡、上班時間規範、各種目標要求等等,一心渴望擺脫這些限制,甚至最好可以財富自由連工作都不用做,但拿掉這些限制之後,你要做什麼呢?對於作者來說,單純擺脫限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空白,等到你真的解除了限制獲得自由後,空白久了,反而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心裡只會剩下空虛。

在此先定義一下作者認為的工作(Work),一般來說我們會直覺地將它等價於職業(Job),但作者認為這兩個是截然不同的東西。工作是為了達成某種結果和目的,所產生的自主性行動;職業則是為了賺錢而從事的規律性工作,由職務的需求賦予你被動的目的。例如身為父母照顧小孩(工作),和身為保母照顧小孩(職業),心態上會有巨大的差別。人不一定需要職業,但一定需要工作,沒有工作的人,沒有被需要的感覺,很難感受到自我人生的價值。

真正的自由,在於你有積極的目標和追求,工作的自由是可以根據你的自由意志,完成對你來說意義深遠的事情,而且你的能力可以支持你做到。當你處在最自由的工作狀態時,內在動力會驅使你,做出超乎標準的成果,不但可以符合外界對你的期待,同時也可以達到內在的深層滿足,這樣的工作狀態,不需要離職,也不需要成為自由業。

工作的目的:探索和創造

當我們回到原點,探究一件事的目的與本質,找出癥結點,往往可以全面性的解決所有連帶的問題。以穿搭來說,件數不是重點,好看才是目的,意識到這件事後,一併解決了不斷花錢添購衣服的渴望、環保等連帶問題;以工作來說,目的是要找到之於生命的意義,當工作被賦予個人的目的性之後,亮眼的表現可以同時滿足外在期待與內在滿足,就不需要在「脫離群體」或「失去自己」中做選擇。

「探索」和「創造」是作者工作的目的,作者內在充滿對新事物探尋的慾望,這樣的信念,推動作者不斷尋找可以讓自己成長的工作,尤其是沒有人做過的行業,更可以充分地探索與創造,展現自己的獨特性。這樣的工作目的只對作者個人深具意義,因此她的職涯銜接,對一般人來說是超出理解範圍之外的。

作者第一份工作是在日本的海上石油探勘企業工作,在大海中央探勘海底的石油及天然氣,成為公司內唯一的女性和台灣人。作者在學時期擅長科目大都是藝文相關,喜歡的興趣也是諸如畫畫、音樂、流行、文學等等,海上石油探勘這種連男人都覺得太 man 的行業,從未在自己的想像中,但所謂的探索,就是前往未知,而不是前往已知。因為這份工作未曾出現在興趣清單內,也未曾理解和接觸過,所以一定包含了 100% 的探索值,所有在工作中增廣的見聞,都會成為全新且獨特的生命養分。

但追求探索並不代表隨意地更換工作。作者在這間石油探勘公司待了 4 年,已經負責了絕大部分的事務,發現有一件事過去四十年來沒有人做過,作者認為可以改變,但其他人都認為不可能。挑戰這種極具價值且前所未有的問題,能帶領你前往工作裡的探索高峰,當成功攻頂後,往後你解決問題的層次,也會保持在這個高度,但繼續待著已經無法有效地累積探索值,這才是值得畢業的時刻。當你沒有畢業,只是單純不滿意工作的現狀而換工作,你以為是脫離了困境,但其實只是不停地回到原點,而沒有提升自己的層次。

這樣的畢業並不容易,比任何離職都困難。因為你的付出,讓你與團隊已經無法分離,這是愛的頂點。但如果捫心自問,自我探索還沒有結束,就必須誠實地啟程,這從來不是容易的決定。

全局的職涯視角

我們現在所了解的自己,都是根據過去個人的經歷,但那都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未知的潛能沒有被開發,我們對自己的認知事實上非常有限。我們常常會在各個的人生階段面臨許多抉擇,例如不同工作機會的待遇、發展性的比較,或是要繼續唸書、還是要遵循理想創業等等,由於沒有一定正確的答案,因此卡在考慮的狀態,等想清楚了再說,好像只要再多等一下答案就會自己出現,卻從來沒有面對過自己根本沒有答案這件事:很多人其實是因為人生經驗的資料庫不夠充足,才無法下判斷。

對於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沒有什麼比「想」更浪費時間。

每個人都有太多的潛質尚未被發掘,因此當你不知道怎麼選擇時,其實並不是做決定的好時間。作者提出「自我認知三角型」,從上而下,來表達隨著時間推移,擁有更多的人生經歷後,自我認知的程度應該要越來越多:

自我認知三角形,隨著時間推移,自我認知的程度會越來越多。

自我認知三角形,隨著時間推移,自我認知的程度會越來越多。

當你年紀很輕、歷練很少,茫然是必然的。經由工作能夠逐漸開發你更多的潛能,從只知道自己一兩項能力開始,到發掘自己有越來越多能力,這些歷練和經驗都需要時間去萃取。只要不斷地探索自我,了解更多自己的潛力,就更能掌握未來的決定,而累積自我認知的關鍵,在於工作中的經歷是否具備探索的意義,與職稱、薪水、年資都沒有關係。

另一個重要的視角是「工作範圍三角形」,相較於「自我認知三角型」,工作範圍隨著時間發展,應該要從廣到窄,最後聚焦深入在適合自己能力的領域:

工作範圍三角形,隨著時間推移,工作範圍會越來越聚焦。

工作範圍三角形,隨著時間推移,工作範圍會越來越聚焦。

這個過程就好比尋寶,最一開始不知道寶藏埋在哪裡,先盡可能廣泛地探測,等到發現寶藏集中在某處,才進行深入地挖掘。對應到職涯發展上,作者建議一開始要先從廣泛的面相開始探索,不要設限,盡可能把握任何能夠開發自己潛能的機會,隨著時間慢慢地調整,逐漸凝聚自己的志向。

綜合兩個三角形來看,在職涯的起點,也是對自己認知最少的時候,就要精準地決定未來志向,是一件非常不切實際的事,就好像才認識第一個男女朋友,就必須決定要不要結婚,當然會讓你非常猶豫。很多人覺得,唯有在一開始先想清楚,以後才不會浪費時間,但作者認為,想清楚才是最浪費時間的方式,因為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點做決定,最後的結果一定不會理想。唯一得到答案的方法,就是在工作初期對自我潛力了解不多時,盡可能拓展自己的工作範圍,不要自我設限,透過時間慢慢累積對自我的認知,逐步轉換到更接近能力和志向的工作內容,等到具備足夠的自我認知後,自然就會發現自己想聚焦的工作範圍在哪裡。


擺脫所有限制與責任,並不叫做自由,沒有工作的人,會迷失在空白之中沒有歸根,更重要的應該是,找到工作與自我意義的連結,讓工作和職業成為追求人生目標的通道,自由地向前。這本書闡明了許多與工作相關、發人深省的忠告,在這裡無法一一詳盡,非常推薦大家可以完整地閱讀這本書,感受作者身體力行探索的原則所歷經的風景,最終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職涯路徑和生命旅程。

最後分享在作者眾多格言中,被挑選出來印在封面上的這句話,也是我時常提醒自己的一句:

你的人生想要成為什麼狀態,不是等「有一天」才做,要人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做。

延伸閱讀

  • ⟪「最美五套」質感人生穿搭⟫(2021)by Emily Liu
    • 「我想要達成的目標是,每天都有精彩的穿搭,但不花時間打扮,也不用先整理衣櫥。」對於穿搭來說,衣服多寡並不是重點,讓外表貼近內在的自己,才能散發自信,這個世界也會因此看到你。
  • ⟪刻意練習⟫(2017)by Anders Ericsson, Robert Pool
    • 除非透過有意識的練習,才能讓不斷進步突破,單純重複已經熟悉的工作,並不會提升認知和能力的深度。刻意練習的概念,與 ⟪越工作越自由⟫ 累積自我認知的方式不謀而合,關鍵在於工作是否具備探索的意義,與職稱、薪水、年資都沒有關係。
  • ⟪人生四千個禮拜⟫(2022)by Oliver Burkeman(筆記連結
    • 很喜歡 ⟪越工作越自由⟫ 封面的這句話:「你的人生想要成為什麼狀態,不是等「有一天」才做,要人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做。」這個人生態度完全表達了 ⟪人生四千個禮拜⟫ 所傳達的內容,我們擁有的只有現在,永遠不要犧牲現在來換取意想不到的未來。


avatar-img
23會員
67內容數
記錄看過的書,以及從中體會到的感悟,並期盼透過這些記錄,能讓你偶然於此邂逅觸動共鳴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yan Salon 的其他內容
在芬蘭的首都赫爾辛基,幾乎每隔兩、三個街區就有一家二手商店,對芬蘭人來說,愛惜物品、珍惜資源就像呼吸一樣的自然,二手物品文化在這裡蓬勃發展,逛二手商店和二手市集,是芬蘭人享受閒暇時光的日常。究竟芬蘭為什麼會發展出在其他地區少見的獨特二手物品文化呢?
⟪偉大的好所在⟫ 是提出第三場所哲學的啟蒙之作,寫於 1989 年,卻依然在 30 年後的今天默默地發揮它的影響力。很開心在 2023 年終於有了中文翻譯的出版,讓我們可以更深入地體驗到,一個理想的第三場所應該是什麼樣子,並且啟發我們對於周遭生活環境的反思。
這本書實際上並不是想要教我們如何致富,作者本身並不以賺大錢、過上奢華的生活為目標,而是探尋著能夠融入現有生活之中的理財心法,每個觀點都深具啟發性。
⟪每天寫,重新寫,寫到最後⟫ 這部作品在韓國的創作和出版實際上時間早於 ⟪不便利的便利店⟫,正好成為一部記錄作者在成名之前的 20 年間(2001 - 2020),堅持走在寫作的道路上的心路歷程,憑藉著熱情與毅力負重前行,非常令人動容。
四千個禮拜大約等於 80 年的時間,是現代的人高機率可以活到的歲數,相較於古代的人,我們擁有更多的時間,並且擁有科技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完成事情。然而身處 21 世紀的我們,依舊每天被工作追趕,待辦清單永遠沒有清空的一天,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一直沒有進展,為什麼會這樣呢?
相較於長篇小說,托爾斯泰的中短篇作品較少被翻譯集結出版,本書收錄了十七篇中短篇小說,創作時間大多集中在十九世紀末,閱讀時能夠體驗到一百多年前的俄國生活樣貌。
在芬蘭的首都赫爾辛基,幾乎每隔兩、三個街區就有一家二手商店,對芬蘭人來說,愛惜物品、珍惜資源就像呼吸一樣的自然,二手物品文化在這裡蓬勃發展,逛二手商店和二手市集,是芬蘭人享受閒暇時光的日常。究竟芬蘭為什麼會發展出在其他地區少見的獨特二手物品文化呢?
⟪偉大的好所在⟫ 是提出第三場所哲學的啟蒙之作,寫於 1989 年,卻依然在 30 年後的今天默默地發揮它的影響力。很開心在 2023 年終於有了中文翻譯的出版,讓我們可以更深入地體驗到,一個理想的第三場所應該是什麼樣子,並且啟發我們對於周遭生活環境的反思。
這本書實際上並不是想要教我們如何致富,作者本身並不以賺大錢、過上奢華的生活為目標,而是探尋著能夠融入現有生活之中的理財心法,每個觀點都深具啟發性。
⟪每天寫,重新寫,寫到最後⟫ 這部作品在韓國的創作和出版實際上時間早於 ⟪不便利的便利店⟫,正好成為一部記錄作者在成名之前的 20 年間(2001 - 2020),堅持走在寫作的道路上的心路歷程,憑藉著熱情與毅力負重前行,非常令人動容。
四千個禮拜大約等於 80 年的時間,是現代的人高機率可以活到的歲數,相較於古代的人,我們擁有更多的時間,並且擁有科技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完成事情。然而身處 21 世紀的我們,依舊每天被工作追趕,待辦清單永遠沒有清空的一天,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一直沒有進展,為什麼會這樣呢?
相較於長篇小說,托爾斯泰的中短篇作品較少被翻譯集結出版,本書收錄了十七篇中短篇小說,創作時間大多集中在十九世紀末,閱讀時能夠體驗到一百多年前的俄國生活樣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其實到最後,作者已經揭曉了答案: 能夠讓鞦韆一次次盪出去的,是愛(226頁)。
Thumbnail
重要他人推薦的書,放進待讀清單,並且很快地看完。之前沒有讀過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但可以感覺得出作者強大的氣場和自信,書的內容上有些重點反覆說明,算輕鬆好讀,經歷也相當特殊,值得一看。 工作確實很難跟自由聯想在一起,即便是SOHO都有雇主,也得自律的規畫專案進度。通常工作也都是為了薪水,下班才是人生
Thumbnail
在夜深人靜時,你是否會思考著:「我要這樣下去嗎?」,而你自問自答:「再過一陣子好了。」轉而將眼光停留在可掌握的小確幸上。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
Thumbnail
任何事情若能探究其本質,找出癥結點,往往可以全面性的解決所有連帶的問題。工作的自由不在於擺脫種種不喜歡的限制,而是在於找出工作之於生命的意義,讓工作同時滿足外在期待與內在滿足,才是真正的自由。
Thumbnail
想要幫助他人成功,投射者要先在自己的身上下功夫,當投射者自帶光芒,不需要苦苦追著人想幫忙,自然吸引人來尋求援手,如同「花若盛開,蝴蝶自來」的道理一樣。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與成功有約》的七個習慣是實踐成功的指南。
Thumbnail
我不相信這是作者自己「想」出來的,我覺得他應該是做夢夢到的。😆 有時我們的「放手」,好像很沈重。 但其實懂的放手,即使當下或是一段時間會很傷心、很想念,但當時間刷洗掉傷心、到了我們可以很自在的回頭看的那一天,會發現自己(被上天安排?)做了一個最適當的決定。🙂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其實到最後,作者已經揭曉了答案: 能夠讓鞦韆一次次盪出去的,是愛(226頁)。
Thumbnail
重要他人推薦的書,放進待讀清單,並且很快地看完。之前沒有讀過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但可以感覺得出作者強大的氣場和自信,書的內容上有些重點反覆說明,算輕鬆好讀,經歷也相當特殊,值得一看。 工作確實很難跟自由聯想在一起,即便是SOHO都有雇主,也得自律的規畫專案進度。通常工作也都是為了薪水,下班才是人生
Thumbnail
在夜深人靜時,你是否會思考著:「我要這樣下去嗎?」,而你自問自答:「再過一陣子好了。」轉而將眼光停留在可掌握的小確幸上。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
Thumbnail
任何事情若能探究其本質,找出癥結點,往往可以全面性的解決所有連帶的問題。工作的自由不在於擺脫種種不喜歡的限制,而是在於找出工作之於生命的意義,讓工作同時滿足外在期待與內在滿足,才是真正的自由。
Thumbnail
想要幫助他人成功,投射者要先在自己的身上下功夫,當投射者自帶光芒,不需要苦苦追著人想幫忙,自然吸引人來尋求援手,如同「花若盛開,蝴蝶自來」的道理一樣。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與成功有約》的七個習慣是實踐成功的指南。
Thumbnail
我不相信這是作者自己「想」出來的,我覺得他應該是做夢夢到的。😆 有時我們的「放手」,好像很沈重。 但其實懂的放手,即使當下或是一段時間會很傷心、很想念,但當時間刷洗掉傷心、到了我們可以很自在的回頭看的那一天,會發現自己(被上天安排?)做了一個最適當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