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藝術與人類藝術大比拚——為什麼我們更喜歡人類的藝術創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當今「生成式AI」帶來了AI狂潮,不論是照片、圖片、音樂、影片、文章等,都可以找到相關的AI工具來幫助我們製作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內容作品。然而,人類的藝術創造是否備受AI的威脅?心理學家們又怎麼看待人類藝術作品及AI藝術作品各自所帶給觀者的美感體驗呢?

撰文|王冠云

「巧奪天工」的反思

「藝術」被廣泛地認為是人類社會獨有的現象,在Bellaiche等人 (2023) 的論文中,他們提到了藝術的兩個面向,一是藝術作品作為「純粹的物理刺激 (purely physical stimulus)」,另一個面向則是人類經驗的「更深層的溝通媒介 (deeper communicative medium)」。從前者來看,AI模型通常能創造出具有高品質的作品,能創造出維妙維肖的美術畫作,然而,「鬼斧神工」、「巧奪天工」等人類用來描述藝術作品高超境界的詞彙,卻沒有辦法輕易地讓AI獲得與人類藝術家同等的評價。為什麼在面對AI近乎完美品質的作品前,人們還是會更喜歡人類的作品呢?

Bellaiche等人 (2023) 在論文中爬梳了不少過去的文獻,許多學者們指出,儘管人類對於美感有各種主觀的信念,但實際評斷藝術時,仍然會受到環境脈絡的影響。而「AI」這個標籤本身,也會對於藝術作品的價值大打折扣。「AI」──這個在產業界充滿正向意義與挑戰性的詞彙,到了藝術界,變成了一個貶義詞,而且不論是在文學、詩學、音樂等領域,皆有類似的「反AI」傾向。

然而,有趣的是,學者們也發現,如果讓人們觀看機器人作畫過程的影片,能降低人們對於AI的負面態度。因此,這使得學者們開始思考,人們欣賞藝術以及評價藝術的背後,到底真正看重的價值是什麼呢?

視覺藝術的欣賞要件:「努力」和「敘事性」

在Bellaiche等人 (2023) 的論文裡,使用「ArtBreeder」這個人工智慧工具製作了15幅實物畫及15幅抽象畫,再利用線上調查請實驗參與者針對這些畫作進行評價。雖然這些畫作全部都是由AI製作而成,但在實驗中,實驗者刻意將這些畫作標上「人工」或「AI」的標籤。結果顯示,如同許多過去的研究,實驗的填答者們也具有「反AI」意識,他們不僅沒有辦法分辨出哪些畫作是人工或AI繪製,而且通常更喜歡人工繪製的作品勝於AI的作品。

不過,為了多擴展不同的繪畫評價向度,除了喜歡與否之外,研究者也提出了其他向度的問題,例如有關敘事性 (story) 方面,問了:「你能想像這個作品背後所要傳達的故事嗎?」有關情緒 (emotion) 方面:「這個作品讓你有了多少內在情緒的反應?」有關努力 (effort) 方面:「你認為這個作品背後投入了多少心力?」有關時間 (time) 方面:「你認為要做出這個作品需要花多少時間?」以及有關意義 (meaningful) 方面:「你在這個作品裡面發現了多少個人的意義?」

其中,敘事性和努力這兩個向度在感官層面的判斷(喜歡與否及認為畫作美麗與否)能調節「人工/AI」的標籤效果。也就是說,當人們感受到作品背後的敘事性或者是投注的心力時,對於作品的喜好評價較能不受到該作品是AI所創作與否的影響。而研究者也在論文中提到,這個研究結果顯示了藝術作品所反映出的深刻人類經驗,即作品中所蘊藏的故事可能更具有價值,而這是人工智慧在不具有人類經驗之下的創作所欠缺的。

人類介入AI的創作

另一方面,Hitsuwari等人 (2023) 的研究則是關注於人類與AI創作的「俳句」方面。在詩歌藝術的欣賞方面,沒有辦法像Bellaiche等人一樣,關注於那麼多不同的面向,但是關於藝術的「溝通」特質,則是變得更加重要。日本文學中的「俳句」具有17個音節,以「5-7-5」的排列方式組成。在這個研究中,研究者使用的素材有三種:包含人工創作的俳句、全由人工智慧創作俳句、具有真人干預的人工智慧俳句。

在Hitsuwari等人 (2023) 的研究邀請了近400位參與者評價所有人工與AI所創造出來的俳句,結果顯示,具有真人干預的人工智慧俳句所得到的美感評價是最高的,而且參與者沒有辦法有效地分辨純人工俳句及人工智慧俳句的差別。有趣的是,那些高品質的人工智慧所生成的作品通常會被認為是人類所創作的。

Hitsuwari等人 (2023) 在論文中指出,人工智慧的協助可以促進創造力,幫助藝術家生成品質更好的藝術作品,相似的論文如Booten和Geroy在2021年的研究,也同樣指出人類與AI的共同創作可以生產更多具創意的作品。有了人類的介入之後,想必也帶入了某些人類獨有的經驗進入到作品當中,因而更能使得藝術欣賞者產生共鳴。在這些研究中,學者們反思了人工智慧與藝術的關係,而作為一個藝術作品的觀者,在閱讀或欣賞各種不同形式的作品時,到底最看重作品本身的哪個層面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想必在每個人心中各有不同的一把尺吧!

參考文獻

  1. Bellaiche, L., Shahi, R., Turpin, M.H. et al. Humans versus AI: whether and why we prefer human-created compared to AI-created artwork. Cogn. Research 8, 42 (2023).
  2. ArtBreeder
  3. Hitsuwari, J., Ueda, Y., Yun, W., & Nomura, M. (2023). Does human–AI collaboration lead to more creative art? Aesthetic evaluation of human-made and AI-generated haiku poetr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39, 107502.
  4. Booten, K., & Gero, K. I. (2021, June). Poetry machines: Eliciting designs for interactive writing tools from poets. In Creativity and Cognition (pp. 1-5).


本文轉載自台大科教中心 CASE 報科學網站:https://case.ntu.edu.tw/blog/?p=43091

------

更多文章可參考我建立的個人網站清單:連結

avatar-img
114會員
133內容數
高中時候夢想成為一位「文人」,至今依舊。雜食性熱愛學習,念過中文系、心理所、資訊所。古有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願以文字為核心,建立我的六藝。這是我的沙龍,包含文學、心理學、AI、資訊工程,還有很多雜七雜八。透過書寫持續成長,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好,散發正能量。E-mail: gywang.tp@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親愛的,我把香菜、鹽酥雞、鳳梨酥、珍珠奶茶變成一首歌😆😆😆希望大家喜歡~
如果你喜歡看動畫、漫畫,或許會覺得這些作品相當賺錢,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想像中美好。雖然日本動漫產業據說有超過 2 兆日圓的市場規模,並持續推出各式各樣的作品,然而身處第一線的動畫師卻常面臨低薪、工時長等艱辛環境。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親愛的,我把香菜、鹽酥雞、鳳梨酥、珍珠奶茶變成一首歌😆😆😆希望大家喜歡~
如果你喜歡看動畫、漫畫,或許會覺得這些作品相當賺錢,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想像中美好。雖然日本動漫產業據說有超過 2 兆日圓的市場規模,並持續推出各式各樣的作品,然而身處第一線的動畫師卻常面臨低薪、工時長等艱辛環境。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自然科學報告》的一項研究顯示,AI生成的詩歌在節奏、美感和情感清晰度上往往比人類詩歌獲得更高的評價,並且讀者難以分辨其與人類創作的區別。儘管如此,當讀者知道詩歌出自AI之手時,評價通常會下降,顯示出文化對機器創作的抗拒。
Thumbnail
當生成式藝術及其展覽所耗費的材料被認定為非藝術後,面對「生成式創作是不是藝術?」的質問,或許,該給出否定的答案。可拋棄並無限次地再製的特性,令每次生成出的內容都是廢棄物,都不是藝術,卻也因此,在美術館內起到過往作品無法達到的成效——將藝術從美感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自從AI繪圖成效可以上檯面以來,各種聲浪不斷出現,在此也藉由這一張插畫說說個人主觀的看法。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Thumbnail
AI 真正可怕的地方,是它一腳踩進創作的神聖領域,挑戰了人類的存在價值。 人類畏懼 AI 是理所當然的。想像力、創造力,過去都被視為人類的專屬能力。把思想、情感與觀點,透過文字、音樂、繪畫、舞蹈等媒介傳達,讓大眾也能深刻感受,就是創作者的價值所在。留下的成果則被稱為藝術,成為在世界上曾經存在的印記
Thumbnail
本文以筆者的繪畫創作為出發點,討論現今AI生圖的應用與創作者的未來。筆者認為雖然AI生成圖片已經在生活中大量出現,但AI缺乏獨特性,缺少生命力與溫度,因此筆者認為AI繪圖不會取代創作者。透過筆者的創作過程與心得,探討AI繪圖工具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在使用AI時的適度建議。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本文探討用人工智能AI來寫作的議題,特別討論創作者與執行者之間的關係,以歷史角度指出著名的畫家早已聘用助手來繪畫畫中次要的部份,藝術家不必然是製作藝術品的人。本文作者認為應否用AI代替自己親手創作,是創作者的個人選擇,視乎他的創作目的。
Thumbnail
坦白說,我不是那種看衰AI發展的悲觀論者。 對我來說,AI要是發展得順利,可以取代人類工作,或許人類才真的可以從名為工作的輪迴當中解放出來也說不定。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我非常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些用AI製圖或寫文就自稱自己是繪師或圖文作家的AI仔。 如果你也是那種AI仔,聽好囉? 畫圖這回事
Thumbnail
文藝創作者透過AI技術進行創作,AI的快速生成能力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這也對文藝創作者的工作帶來了競爭和挑戰。翻譯工作也面臨AI的威脅,但AI協助創作也提高了作品的品質,對學術界和文藝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自然科學報告》的一項研究顯示,AI生成的詩歌在節奏、美感和情感清晰度上往往比人類詩歌獲得更高的評價,並且讀者難以分辨其與人類創作的區別。儘管如此,當讀者知道詩歌出自AI之手時,評價通常會下降,顯示出文化對機器創作的抗拒。
Thumbnail
當生成式藝術及其展覽所耗費的材料被認定為非藝術後,面對「生成式創作是不是藝術?」的質問,或許,該給出否定的答案。可拋棄並無限次地再製的特性,令每次生成出的內容都是廢棄物,都不是藝術,卻也因此,在美術館內起到過往作品無法達到的成效——將藝術從美感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自從AI繪圖成效可以上檯面以來,各種聲浪不斷出現,在此也藉由這一張插畫說說個人主觀的看法。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Thumbnail
AI 真正可怕的地方,是它一腳踩進創作的神聖領域,挑戰了人類的存在價值。 人類畏懼 AI 是理所當然的。想像力、創造力,過去都被視為人類的專屬能力。把思想、情感與觀點,透過文字、音樂、繪畫、舞蹈等媒介傳達,讓大眾也能深刻感受,就是創作者的價值所在。留下的成果則被稱為藝術,成為在世界上曾經存在的印記
Thumbnail
本文以筆者的繪畫創作為出發點,討論現今AI生圖的應用與創作者的未來。筆者認為雖然AI生成圖片已經在生活中大量出現,但AI缺乏獨特性,缺少生命力與溫度,因此筆者認為AI繪圖不會取代創作者。透過筆者的創作過程與心得,探討AI繪圖工具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在使用AI時的適度建議。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本文探討用人工智能AI來寫作的議題,特別討論創作者與執行者之間的關係,以歷史角度指出著名的畫家早已聘用助手來繪畫畫中次要的部份,藝術家不必然是製作藝術品的人。本文作者認為應否用AI代替自己親手創作,是創作者的個人選擇,視乎他的創作目的。
Thumbnail
坦白說,我不是那種看衰AI發展的悲觀論者。 對我來說,AI要是發展得順利,可以取代人類工作,或許人類才真的可以從名為工作的輪迴當中解放出來也說不定。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我非常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些用AI製圖或寫文就自稱自己是繪師或圖文作家的AI仔。 如果你也是那種AI仔,聽好囉? 畫圖這回事
Thumbnail
文藝創作者透過AI技術進行創作,AI的快速生成能力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這也對文藝創作者的工作帶來了競爭和挑戰。翻譯工作也面臨AI的威脅,但AI協助創作也提高了作品的品質,對學術界和文藝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