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拾起畫筆:AI時代的人類藝術價值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當創作的方式改變,藝術還是藝術嗎?

某一天,我在 AI 畫布上輸入了一行字:「霧氣彌漫的青色森林,月光穿透樹梢,枝葉間藏著閃爍的星屑。」

不到十秒,AI 便生成了一幅讓我驚艷的畫面,比我想像的還要細膩。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創作的方式變了,但藝術的本質未曾改變。

以往,我們需要手握畫筆、調色、落筆,一筆一劃地實現腦海中的畫面。而現在,我們用文字描述畫面,AI 便能轉譯成圖像。

但這真的只是工具變了,還是藝術正在被重新定義?


攝影發明之後,繪畫真的死了嗎?

19 世紀,當攝影技術誕生時,許多畫家恐慌地宣稱:「繪畫已死。」因為相機能準確記錄現實,誰還需要花數十個小時來畫一張肖像?

然而,結果我們都知道——繪畫不但沒有消失,反而誕生了印象派、立體派、抽象藝術等嶄新風格,畫家們開始探索「比現實更深層的表達方式」。

現在,AI 繪圖的誕生也帶來類似的震盪。有人擔心它取代藝術,但如果歷史教會了我們什麼,那就是——每一次工具的進步,反而會催生新的藝術浪潮。


AI 是工具,不是創造者

人們害怕 AI 取代藝術,因為它能畫出驚人的作品,甚至模仿任何畫家的風格。但我們必須問:「如果沒有人的想法,AI 會主動創作嗎?

答案是——不會。

AI 只是工具,它不會有童年的回憶,不會經歷失戀,不會在雨夜裡獨自發呆,然後突然想畫點什麼。它能生成畫面,但它無法「選擇畫什麼」。

真正的創作,來自於人對世界的感受。


我們創作的,是藝術價值,不是工具本身

今天,我們可以選擇用畫筆、相機、電腦,甚至 AI 來創作。但最終決定作品價值的,並不是「我們用什麼工具」,而是「我們想表達什麼」。

如果創作只是純技術,那 AI 早就超越人類了。但藝術從來不是技術,它是「人的獨特性」的體現——我們的故事、記憶、情感、甚至痛苦與希望。

不管工具如何進化,藝術的核心始終不變。

所以,與其問 AI 會不會取代我們,不如問:「在 AI 時代,我們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價值?」




創作這件事之重新拾起畫筆

小時候,我以為畫畫是天賦,

大家都說我色彩感極強,作品總讓人眼前一亮。

總覺得自己就該天生搞藝術。

然後,世界開始告訴我現實——

原來,會畫畫的人多到滿地都是。

比我畫得好的人,更是數不勝數。

於是,我不畫了。


我以為,這世界不缺一個會畫畫的我。

(於是在因緣際會下跑去當攝影師)

特別是,當 AI 開始一秒鐘生成一幅「完美的畫」,

我更覺得,自己永遠無法超越。


但最近,在家因公傷休養,想通了。


創作的目的不是為了超越他人。

藝術的意義,從來不在於「有多好、多精緻、多有技術」,

而在於——我為什麼想畫(創作)?

以前的我,是因為想表達情感、記錄自己的心情和故事。

現在的我,還是因為這個原因,但多了分享。

(可能是因為當了攝影師的關係,變得比較心OPEN了)


技法再好,最打動人的還得是畫面中的故事與情感。

這也是我從攝影裡學到的。

所以,我決定再開始畫,

也希望你們能陪我一起,

見證這份初心的回歸。


AI 只是工具,繪畫只是媒介,但藝術一直都是人的事。

讓人心動的,不是技法的完美,而是畫裡的故事,是畫者的靈魂。


最近,我有一個小小的目標,希望能把它完成,

也希望你們能陪著我,一起見證它的誕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灑灑女子路過人間
1會員
43內容數
心靈修行|文學筆記|東方美學|繪本創作|影像敘事
2025/08/07
你有多久沒誠實地看過自己了? 我在攝影現場見過太多靈魂—— 有人站得再挺,心卻卑微到不敢正視鏡頭; 有人穿著華服,卻總想問我:「這樣看起來好看嗎?」 我總想說:「其實,你的美從來不是我來定義的。」 藝術教會我的,不是「創得多完美」,而是「是否夠真實」。 當我拍下自己最失序的樣子, 或是寫下一
Thumbnail
2025/08/07
你有多久沒誠實地看過自己了? 我在攝影現場見過太多靈魂—— 有人站得再挺,心卻卑微到不敢正視鏡頭; 有人穿著華服,卻總想問我:「這樣看起來好看嗎?」 我總想說:「其實,你的美從來不是我來定義的。」 藝術教會我的,不是「創得多完美」,而是「是否夠真實」。 當我拍下自己最失序的樣子, 或是寫下一
Thumbnail
2025/05/06
許多人渴望與成功人士結緣,但有時緣分似乎冥冥之中,本文探討為何有些人難以與「大佬」相遇,並指出這可能與個人能量頻率和靈魂使命有關。文章指出,部分內在敏感、具高維潛質的人,早期生命傾向低調深耕,避免被名利權威干擾,直到準備好接住屬於他們的緣分。他們並非缺乏機會,而是宇宙的安排,等待更匹配的頻率和時刻。
Thumbnail
2025/05/06
許多人渴望與成功人士結緣,但有時緣分似乎冥冥之中,本文探討為何有些人難以與「大佬」相遇,並指出這可能與個人能量頻率和靈魂使命有關。文章指出,部分內在敏感、具高維潛質的人,早期生命傾向低調深耕,避免被名利權威干擾,直到準備好接住屬於他們的緣分。他們並非缺乏機會,而是宇宙的安排,等待更匹配的頻率和時刻。
Thumbnail
2025/05/06
2025/05/05是立夏,也是浴佛節, 一個象徵「洗去塵垢、回歸清明」的日子。 佛不是遠方的神明,而是內在那尊不動的覺知, 那一口看透也看破、仍選擇慈悲與行動的靈魂之火。 洗浴的不是佛像,而是我們日復一日 被雜訊、焦慮、情緒遮蔽的自己。 願今日,你我皆能從能量層微微震動、進而清理 —— 讓舊
2025/05/06
2025/05/05是立夏,也是浴佛節, 一個象徵「洗去塵垢、回歸清明」的日子。 佛不是遠方的神明,而是內在那尊不動的覺知, 那一口看透也看破、仍選擇慈悲與行動的靈魂之火。 洗浴的不是佛像,而是我們日復一日 被雜訊、焦慮、情緒遮蔽的自己。 願今日,你我皆能從能量層微微震動、進而清理 —— 讓舊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當生成式藝術及其展覽所耗費的材料被認定為非藝術後,面對「生成式創作是不是藝術?」的質問,或許,該給出否定的答案。可拋棄並無限次地再製的特性,令每次生成出的內容都是廢棄物,都不是藝術,卻也因此,在美術館內起到過往作品無法達到的成效——將藝術從美感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當生成式藝術及其展覽所耗費的材料被認定為非藝術後,面對「生成式創作是不是藝術?」的質問,或許,該給出否定的答案。可拋棄並無限次地再製的特性,令每次生成出的內容都是廢棄物,都不是藝術,卻也因此,在美術館內起到過往作品無法達到的成效——將藝術從美感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Thumbnail
  前言:本篇文寫於2022年九月。AI繪圖橫空出世,衝擊大量美術行業,人心惶惶。記得寫作時是我半夜起來尿尿,一時興起就寫下了自己的看法,結果被大量分享出去,大約有800多分享,最有印象的是圖文作家茶里也轉傳。
Thumbnail
  前言:本篇文寫於2022年九月。AI繪圖橫空出世,衝擊大量美術行業,人心惶惶。記得寫作時是我半夜起來尿尿,一時興起就寫下了自己的看法,結果被大量分享出去,大約有800多分享,最有印象的是圖文作家茶里也轉傳。
Thumbnail
本文以筆者的繪畫創作為出發點,討論現今AI生圖的應用與創作者的未來。筆者認為雖然AI生成圖片已經在生活中大量出現,但AI缺乏獨特性,缺少生命力與溫度,因此筆者認為AI繪圖不會取代創作者。透過筆者的創作過程與心得,探討AI繪圖工具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在使用AI時的適度建議。
Thumbnail
本文以筆者的繪畫創作為出發點,討論現今AI生圖的應用與創作者的未來。筆者認為雖然AI生成圖片已經在生活中大量出現,但AI缺乏獨特性,缺少生命力與溫度,因此筆者認為AI繪圖不會取代創作者。透過筆者的創作過程與心得,探討AI繪圖工具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在使用AI時的適度建議。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取決於創作理念和需求 文字創作者是否應該使用AI,取決於個人的創作理念和需求。我認為,文字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運用AI工具,以提高效率、拓展思路。不必刻意拒絕使用AI,就如同將⌜用筆寫⌟改為⌜電腦輸入⌟一般。 純粹由自己創作 純粹由自己創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自己的創造力
Thumbnail
取決於創作理念和需求 文字創作者是否應該使用AI,取決於個人的創作理念和需求。我認為,文字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運用AI工具,以提高效率、拓展思路。不必刻意拒絕使用AI,就如同將⌜用筆寫⌟改為⌜電腦輸入⌟一般。 純粹由自己創作 純粹由自己創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自己的創造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用人工智能AI來寫作的議題,特別討論創作者與執行者之間的關係,指出以前的畫家早已聘用助手來代為繪畫,藝術家不必然是製作藝術品的人。本文作者認為應否用AI代替自己親手創作,是創作者的個人選擇,視乎他的創作目的,並以自己為例,寫部落格是要抒發自己,用AI代寫就不能做到這目的,是以作者是親自創作。
Thumbnail
本文探討用人工智能AI來寫作的議題,特別討論創作者與執行者之間的關係,指出以前的畫家早已聘用助手來代為繪畫,藝術家不必然是製作藝術品的人。本文作者認為應否用AI代替自己親手創作,是創作者的個人選擇,視乎他的創作目的,並以自己為例,寫部落格是要抒發自己,用AI代寫就不能做到這目的,是以作者是親自創作。
Thumbnail
坦白說,我不是那種看衰AI發展的悲觀論者。 對我來說,AI要是發展得順利,可以取代人類工作,或許人類才真的可以從名為工作的輪迴當中解放出來也說不定。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我非常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些用AI製圖或寫文就自稱自己是繪師或圖文作家的AI仔。 如果你也是那種AI仔,聽好囉? 畫圖這回事
Thumbnail
坦白說,我不是那種看衰AI發展的悲觀論者。 對我來說,AI要是發展得順利,可以取代人類工作,或許人類才真的可以從名為工作的輪迴當中解放出來也說不定。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我非常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些用AI製圖或寫文就自稱自己是繪師或圖文作家的AI仔。 如果你也是那種AI仔,聽好囉? 畫圖這回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