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art - 繪師/ 術師/ 咒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上稱呼,你喜歡哪個?
如果要我選的話,我根本無所謂。畢竟這三個稱呼都是AIarter不斷退讓的名稱,最近比較新的是:AIuser 或是AIplayer。有什麼差別?差別在於大眾對AIart的認知、接受度與定位,然後AIarter在這之間取得妥協。
在講這些以前,其實有些技術上的知識要先補充,請參考這篇作者:
在理解AI的運作原理及版權爭議後,再閱讀下文不遲。我的看法很接近,我要說的比較偏向我自身所學和應用。

你以為的美並不是理所當然

以前曾學「美學」相關理論時,有一個論派我其實非常贊同。翻譯成白話文那就是「平均值」,也就是大家都覺得美的東西他就是美。當然,如果問美在哪裡,可不見得能答出來。 因為這種平均值是共通的,甚至可以跨時代,獨立於主觀審美之外。我想說的是,AIart提供了大眾從觀賞到創作的捷徑,但它並不懂美,只是單純從大量的資料中提取資料而已,也就是前面說的「平均值」。如果你覺得AI繪圖看多了好像審美疲勞,那很正常,因為這是「平均值」,所以都差不多。這讓很多人以為AI產出的圖就美得很穩定。其實沒有。構圖、創意都不足。AI有的是隨機性、混亂性。也因為這樣,很適合設計家汲取靈感。
AI生成本身就很依賴big data & open data,並不能保證正確性。
在版權公開的前提下,資料本身被AI學習被模仿根本不是問題,因為生成的東西能不能用最終得靠人類判斷,比如文本正確性、美感、邏輯。人可以補足審美,補足創意。這也是為什麼我會稱呼AIarter。目前AI還不能100%做出人想像中的產品,但人可以藉由多重後製取得理想中的樣貌。只是去玩轉蛋的話,稱不上AIarter。在這個基礎上,人可以再將自己的後製品餵給AI再進行調劑,這就變成正向循環。
這個正向循環,其實就只是將千百年來的歷史縮短而已。人類總是從以前的作品中模仿學習再創新,更新工具,從石頭、筆到電繪,速度也越來越快。難道人類不用從AI生成品中學習?純粹只是玩轉蛋是不用啦。但想學美有關的東西,還是得涉入。

不許自稱繪師

我接觸AIart也不算新人了。事實上,AI就算學習了畫風(絵柄)也無法再現同樣一個作品(技術話題跳過)。產生無數相似要依靠Lora。為了避免這些爭議,我直接轉去mid/niji體系了。嘛,雖然也是因為電腦跑不動,掛雲端成本又太高。
  1. 害怕新事物卻又拒絕理解
    就像之前pixiv公告的留言串,很多都是不理解運作原理的發言。那繪師們有去接觸嗎?其實並不多。有接觸並狠下心結合自己繪畫的人,非常少。其實我個人很推薦繪師自己要參與進去,最好能訓練自己的模組。我目前接觸到的,已經可以從繪畫跨到漫畫、動畫、遊戲。
    最新的訊息是,有漫畫家提供AI玩家素材,嘗試讓AI製作從草圖到完稿的部分,事實上,已經獲得滿不錯的成果:Twitter:いつまちゃん@1256hima
  2. 反對沒有自身努力就有收穫
    只說中一半。我同意AI大幅縮短人類投入新領域時所花費的時間心力。但就像前面講的,AI不懂什麼是美,不懂構圖,用自然語言溝通都還在發展中。 如果仔細去觀察AI產出的生成物,如果你覺得漂亮,那大多數情況下,是「使用AI的人本身就有美術經驗」比如繪畫或設計等等概念。並不是「下了prompt(指令)AI就產生美麗的圖」,不是這樣。實務上常常都是比重失衡或出現奇美拉。

矛盾

抵制者提出種種看法,比如智慧財產權盜取模仿、犯罪,但我怎麼看都很奇怪。

模仿

先講這個。很多人拿智慧財產權發難,但人類學習的前身就是模仿,到了一定階段才能創立自己的風格。坦白說吧,有多少人是臨摹前輩的作品來的?那為什麼人類可以自己去模仿而AI不能學習?因為犯罪?價值剝奪?

犯罪

確實,犯罪就是犯罪。 AI只是工具,全看人怎麼用。如果「冒用名義來盈利」,不是一句「模仿」就解決的,也不用新法,直接有犯法疑慮。有人會鑽法律漏洞,有人會用假圖製造混亂。畢竟有新的技術就有新的犯罪。漏洞是人挖的,也該由人補起來。以前沒電話的時候有跨海電話詐騙嗎?沒電腦的時候能遠距離竊取交易資訊嗎?如果抵制犯罪是抵制AI生成的理由,同理也應抵制電腦和電話,因為這些都是構成現代犯罪的工具。

價值剝奪

前面也講過,AI取的是平均值,沒有自我風格才會擔驚受怕。有自己風格又不願意了解新科技,那也沒什麼好怕的,現實中那些堅持古早味的不見得會被淘汰掉,不是嗎?
最近很常有一些AI工具威脅論,但有實力的人在現階段不該擔心,因為他們瞭解AI的缺陷:AI沒有人類的審美和專業經驗。在平面設計,印刷不是只有視覺問題,還有印刷廠的實務作業和專業問題。人家說要用AI來取代設計師就給他們取代,等出了包,他們還是得出錢請設計師來收尾。
既然不是自我價值被剝奪,那可能是財產價值的剝奪。如果是這樣,不如就全面封鎖吧,用付費來封鎖流通,然後設計封鎖截圖功能。別再把圖公開在社交平台了,直接掛販售平台,就算被拿去餵給AI還有錢賺啊。

這是地圖炮吧

後來看見一些評論,感覺好像有解決我的疑惑。畢竟從Adobe, office 等大企業的投資就知道,AI的主要目標是能大幅提升各行各業的效率,最好能全面降低人類的工作量和無意義的時間浪費。而最高目標就因人而異了。現在的話可能比較多人期待消弭專業鴻溝。
那麼,到底是想保護自己的地位?還是想保護自己的隱私財產?
目前AI的發展最具代表性的ChatGPT,直接作用就是降低不同專業之間的鴻溝,讓專長於文章業餘設計的我可以涉獵程式語言。如果某些抵制的主張是不想被取代,那我就懂得為什麼要抵制了。因為隱私什麼的,在真正的高手眼中現代人沒有隱私可言。但未來還是可以透過各種管道封鎖,甚至發展重重加密。必殺技就是完全封閉網路,甚至不使用社交網路。
我沒有針對某個職業,真的喔。

怎麼界定AI使用?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在討論。
我只講一個基本的問題就好。前一篇文章提到,各平台開始「禁止用AI盈利」,而前文也提到「漫畫家可以藉由AI縮短工作量」,那麼問題來了。
當原生漫畫家想利用AI幫忙上色、補全草稿時,用自己的素材原稿訓練模組,最後完成作品,以最嚴格定義,他就是AI使用者,禁止上架盈利。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看出哪裡有問題。如果看不出來,那也沒有討論的必要。
我很懶得一直去討論說A的作品被B拿去怎樣,這個慢慢都有反制了。我想問的問題只有A拿A自己的作品透過AI補完,你給不給盈利?目前各平台和各反對者看來是不管這個的。
一棒打死。

AIarters

談到這裡,老實講,體感上大多數正經的AI玩家們依然對專業繪師們保持尊敬,但也越來越劃清界線了。AI玩家們漸漸不再自稱繪師、術師、咒師,只說是使用者,或是說有在玩。沒了。
這意思是什麼啊?意思是「我沒有專業」的反向自貶。大眾對AIart的認知、接受度與定位,讓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
嘛,我不知道讀到這邊的人會怎麼想,我自己是很無力啦。
這篇寫完後,有關AIart/AI繪圖的議題我大概不會寫了。除非有什麼重大變化再說——技術上的變革?技術變革得很快,一定有人介紹,輪不到我啦。
avatar-img
2會員
11內容數
AI繪圖生成發展快速,但也在各地掀起一連串腥風血雨,特別在日本⋯⋯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umicha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5/10,Fanbox跟進DLsite、Ci-en,禁止AI生成的作品投稿。 我自己的體感上,Twitter和pixiv的風氣都比較敵視AI生成。(與國別無關) 只要是有用到AI工具,不論用到多少,就算只有1%,就無視其他的加工。簡單暴力分成「AI生成」和「純人工」。
5/10,Fanbox跟進DLsite、Ci-en,禁止AI生成的作品投稿。 我自己的體感上,Twitter和pixiv的風氣都比較敵視AI生成。(與國別無關) 只要是有用到AI工具,不論用到多少,就算只有1%,就無視其他的加工。簡單暴力分成「AI生成」和「純人工」。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生成式藝術及其展覽所耗費的材料被認定為非藝術後,面對「生成式創作是不是藝術?」的質問,或許,該給出否定的答案。可拋棄並無限次地再製的特性,令每次生成出的內容都是廢棄物,都不是藝術,卻也因此,在美術館內起到過往作品無法達到的成效——將藝術從美感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自從AI繪圖成效可以上檯面以來,各種聲浪不斷出現,在此也藉由這一張插畫說說個人主觀的看法。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Thumbnail
AI 真正可怕的地方,是它一腳踩進創作的神聖領域,挑戰了人類的存在價值。 人類畏懼 AI 是理所當然的。想像力、創造力,過去都被視為人類的專屬能力。把思想、情感與觀點,透過文字、音樂、繪畫、舞蹈等媒介傳達,讓大眾也能深刻感受,就是創作者的價值所在。留下的成果則被稱為藝術,成為在世界上曾經存在的印記
Thumbnail
本文以筆者的繪畫創作為出發點,討論現今AI生圖的應用與創作者的未來。筆者認為雖然AI生成圖片已經在生活中大量出現,但AI缺乏獨特性,缺少生命力與溫度,因此筆者認為AI繪圖不會取代創作者。透過筆者的創作過程與心得,探討AI繪圖工具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在使用AI時的適度建議。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本文探討用人工智能AI來寫作的議題,特別討論創作者與執行者之間的關係,以歷史角度指出著名的畫家早已聘用助手來繪畫畫中次要的部份,藝術家不必然是製作藝術品的人。本文作者認為應否用AI代替自己親手創作,是創作者的個人選擇,視乎他的創作目的。
Thumbnail
坦白說,我不是那種看衰AI發展的悲觀論者。 對我來說,AI要是發展得順利,可以取代人類工作,或許人類才真的可以從名為工作的輪迴當中解放出來也說不定。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我非常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些用AI製圖或寫文就自稱自己是繪師或圖文作家的AI仔。 如果你也是那種AI仔,聽好囉? 畫圖這回事
Thumbnail
文藝創作者透過AI技術進行創作,AI的快速生成能力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這也對文藝創作者的工作帶來了競爭和挑戰。翻譯工作也面臨AI的威脅,但AI協助創作也提高了作品的品質,對學術界和文藝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Thumbnail
AI生成式AI的出現,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變化。 在AI的輔助下,人們可以快速創作文稿和生成圖片,但這帶來了一個問題:生成的作品應該歸屬於誰?這將影響創作和娛樂產業。本文從立法歷程和產業影響的角度來探討這個議題,並分析賦予AI保護的利與弊。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生成式藝術及其展覽所耗費的材料被認定為非藝術後,面對「生成式創作是不是藝術?」的質問,或許,該給出否定的答案。可拋棄並無限次地再製的特性,令每次生成出的內容都是廢棄物,都不是藝術,卻也因此,在美術館內起到過往作品無法達到的成效——將藝術從美感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自從AI繪圖成效可以上檯面以來,各種聲浪不斷出現,在此也藉由這一張插畫說說個人主觀的看法。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Thumbnail
AI 真正可怕的地方,是它一腳踩進創作的神聖領域,挑戰了人類的存在價值。 人類畏懼 AI 是理所當然的。想像力、創造力,過去都被視為人類的專屬能力。把思想、情感與觀點,透過文字、音樂、繪畫、舞蹈等媒介傳達,讓大眾也能深刻感受,就是創作者的價值所在。留下的成果則被稱為藝術,成為在世界上曾經存在的印記
Thumbnail
本文以筆者的繪畫創作為出發點,討論現今AI生圖的應用與創作者的未來。筆者認為雖然AI生成圖片已經在生活中大量出現,但AI缺乏獨特性,缺少生命力與溫度,因此筆者認為AI繪圖不會取代創作者。透過筆者的創作過程與心得,探討AI繪圖工具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在使用AI時的適度建議。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本文探討用人工智能AI來寫作的議題,特別討論創作者與執行者之間的關係,以歷史角度指出著名的畫家早已聘用助手來繪畫畫中次要的部份,藝術家不必然是製作藝術品的人。本文作者認為應否用AI代替自己親手創作,是創作者的個人選擇,視乎他的創作目的。
Thumbnail
坦白說,我不是那種看衰AI發展的悲觀論者。 對我來說,AI要是發展得順利,可以取代人類工作,或許人類才真的可以從名為工作的輪迴當中解放出來也說不定。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我非常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些用AI製圖或寫文就自稱自己是繪師或圖文作家的AI仔。 如果你也是那種AI仔,聽好囉? 畫圖這回事
Thumbnail
文藝創作者透過AI技術進行創作,AI的快速生成能力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這也對文藝創作者的工作帶來了競爭和挑戰。翻譯工作也面臨AI的威脅,但AI協助創作也提高了作品的品質,對學術界和文藝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Thumbnail
AI生成式AI的出現,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變化。 在AI的輔助下,人們可以快速創作文稿和生成圖片,但這帶來了一個問題:生成的作品應該歸屬於誰?這將影響創作和娛樂產業。本文從立法歷程和產業影響的角度來探討這個議題,並分析賦予AI保護的利與弊。